范坊在冶区的东侧,与金坊炼坊距离稍远,和城东陶土作坊有暗道相连1。
这里集中为诸工室泥范,从不空坊。石狐子每天来,最先看见的是几百个泥巴池子,刑徒、徒役和官奴婢卷着裤腿在池里踩泥,脚边踩踏,手也边揉。
内部又分三个区大牛、二牛所在烧窑区,区设几十窑坑,状如几十张金黄的面饼;三牛则待在打磨区,那里有三千多架砣机,作业洒出的泥屑就像农场秋获打出的谷壳;刻范区位于正中,牛爹等两三千老工匠操持砣刀来往,蜂窝似的。
今天,各区依然繁忙。
“阿兄看石狐子来了,真戴了簪”二牛挥起拨火钳,在大牛面前晃了晃。
“别说,那簪子和他挺相配的。”大牛放胚入窑,拿手背搓掉眼前糊的炭灰。
石狐子却仰卧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晒暖阳,眼含笑意,乌黑发髻戴着一枚骨簪。
“大牛、二牛,一会先生来了,你们要记得赞美我,不要乱说话,听见没有”
“好嘞”两牛齐声道。
桃氏的范片已经做完,但,大家仍然感激着石狐子,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当时的情形不同,一户负责一工件到底,也就是从准备泥料、复制范片到修磨榫头均由一户负责,留一户的铭文,廪食2也按完成的合格的工件进行计算。
石狐子和几位师兄刚把铺盖搬进范坊工舍,就听牛爹算了笔账一千人要在月内造出五千套剑范是不可能的,要么秦先生再加派人手,要么只能偷工速成。
大牛也跟着起哄,这石狐子才十六岁,降他也就罢,竟然还想降他爹,没门。
石狐子咬咬牙,亮出一根骨簪。
牛爹仔细看,款式是男子所用的普通单头簪子,材质也一般,却是那丰润的椭圆簪头上刻着两道平行的阴线,使得中间的阳纹有了灵动光泽,十分精巧。
只有桃氏门中的坊主才可佩戴此簪。
“石狐子成坊主啦”牛爹道,“桃氏门下不是只有金剂炼砺四位坊主吗都说模范不二,那我们上千号人,是按照秦先生的范例呢,还是按你的范例呢”
“先生的范例和我的是一样的,他给我这支簪子正是此意,你们不可质疑。”
石狐子撒了个谎,簪子是他自己刻的。
可牛爹却不知道,牛爹咂了咂自己的舌头,以为真是秦先生意思,不敢不从。
就这样,石狐子开始监管范坊。
刚拿到范例的时候,因为形状和颜色不同于以往,很多人不敢判断烧制火候。
石狐子就转换思路,以烧窑内的焰色为标准,在炉壁上用丹砂画了一只朱雀。
“你们说世上有玄武,怎么没有朱雀和青龙呢我拿丹砂给你们画出来。你们看那范片啊,里层灰中透白,外层泛黄,内焰正好烧到这朱雀的尾巴,你们就把它取出来,完了怎么办呢,我再在砣机上画一只青龙,打磨的时候,你们对着四个爪把范片搁上去,要做到宽度渐变也不难,只需照龙鳞的位置调砂轮高度。”
这些小技巧是石狐子先前做竹飞子和虫牙的时候用的,现拿出来教习小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匠再往下教工人,工人不需要思考,只要照做,效率极高。
再说与其它工室的交涉,石狐子也没有吃亏。当时,狄允的车范就在他们隔壁赶造,王玹的斗拱范正追在他们屁股后面,甚至连采苹都来找他们借砂轮,范坊几个老工师都担心石狐子年纪小,不敢拒绝年长于自己的人,以至于耽误工事,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石狐子的性格之中自有一种韧性,表面争不过,就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磨到最后,除了被采苹借走几只砂轮,其他的做工用具一概都保住了。
真正难倒石狐子的是人手。
人手不够,生产必然跟不上。
石狐子知道,密室之中,秦郁一个云淡风轻的点头,便狠狠扣去他所要一半的人手,可秦郁毕竟是先生,既然先生做此决策,说明一定存在与之适应的方案。
一天,石狐子正在思考方案,却又听砰一声,面前的烧窑突然炸成了一锅粥。
“怎么回事”
“狐工,你总算来了快给我们评理,这烧窑公用,又不是老孙他自己家的,我这里几百件胚子覆了泥,就等烧制,他们倒好,占着茅坑不出屎尿,怎行”
“狐工,这也不能怪我阿兄,他才刚学烧窑,动作慢,哪里比得过陶匠我孙家祖上本识字,擅长篆刻,你再去砣具那瞧瞧,即使比他们快也都没吵闹。”
一伙关中东部出身的陶匠闹事,强把窑中正烧的剑胚和剑范掏了出来。小哭包擤着鼻涕,抱着石狐子的手臂死活不放,身后站着孙家、牛家等几十口咸阳人。
石狐子看着废去的范片,痛心疾首。
他还忽视了一个问题和垣郡冶署情况类似,面前这千人之中,有刑徒、官奴婢,有世为工匠的旧族,还有服徭役农民,可谓各有专长,如此,一户负责到底的制度就导致工具被浪费,譬如擅烧窑的不会砣机,会打磨的又得重学揉泥。
再加上,短役工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等候工具的,一旦被耽误就容易激化矛盾。
石狐子只得夜守烧窑盯火候,日蹲泥池防械斗,他深刻体会到,即使玄武的风波平息下去,相似的矛盾却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他需要一位贵人为他指点迷津。
怎么办。
如是,似命中有机缘,在他最狼狈的时候,石狐子再次遇见了五大夫公孙予。
那个正午,艳阳高照。
石狐子累得眼睛都睁不开,趴在井边看幽黑的涟漪,突然听见一个熟悉声音。
“半年不见,窜这么高了。”
石狐子擦去脸颊边的水,一转身,看见公孙予一袭白衣,就站在庭院的中央。
“公孙将军,你从河东回来了”
“君上撤军,不敢恋战。”
二人相视一笑。
脱去铠甲的公孙予,平易风趣。
石狐子才知,公孙予已经被调往河西军新部,此后,恐怕再不会回陇西旧军。
“一进冀阙,我听玄武部老范说,诏事府设计出一款新剑,不仅长,且能够浑铸一气呵成,再不用分铸焊接,诶,当时我一高兴啊,就问,你们知不知道这原先是谁的想法在汾郡,我还和这个人格斗过,可惜他们不信。”公孙予道。
石狐子既激动,又有些不好意思“将军,我这乱七八糟的,都被你看见了。”
“倒不如先放一放。”公孙予见状,笑着说道,“你也别告诉秦先生,就偷偷跟我回府,咱敞开架势再比一场击剑,完后,我授予你解决问题的秘术,如何”
“真的”
石狐子心中一动,念及公孙予的身份又不好推脱 ,便跟着去了一趟将军府。
将军府中只有两样讲究,一是剑,二是简,石狐子见多了剑,不以为新奇,却是竹简引起他的注意,他从未见过那么多的文字,密密麻麻,似能把人淹死。
“石狐,这叫兵法。”
公孙予意味深长。
石狐子瞪大了眼睛。
“其中,只有一卷是精华。”公孙予挑出最破烂的简,“其它都是我的注释。”
“那写兵法的又是谁”
“孙武先生。”
石狐子似懂非懂,拿起竹卷跟着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忽然,眼角闪过寒芒。
烛影颤动。
公孙予拔剑,出其不意地进攻,石狐子一跃开,反身拆出了铍端的短剑迎击。
“将军,你还没授我秘术”
“先战”
月下,几百回酣战。
二人从书房渡至庭院。
石狐子身手敏捷,他先虚刺公孙予的左胸,出击时,又突然改刺其右手,几次敲落公孙予手中的剑,一度占得上风,可惜时间一久,耐力跟不上,公孙予稳扎稳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他的动作就像用了范片,不需思考,两步前冲一步刺击
这里集中为诸工室泥范,从不空坊。石狐子每天来,最先看见的是几百个泥巴池子,刑徒、徒役和官奴婢卷着裤腿在池里踩泥,脚边踩踏,手也边揉。
内部又分三个区大牛、二牛所在烧窑区,区设几十窑坑,状如几十张金黄的面饼;三牛则待在打磨区,那里有三千多架砣机,作业洒出的泥屑就像农场秋获打出的谷壳;刻范区位于正中,牛爹等两三千老工匠操持砣刀来往,蜂窝似的。
今天,各区依然繁忙。
“阿兄看石狐子来了,真戴了簪”二牛挥起拨火钳,在大牛面前晃了晃。
“别说,那簪子和他挺相配的。”大牛放胚入窑,拿手背搓掉眼前糊的炭灰。
石狐子却仰卧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晒暖阳,眼含笑意,乌黑发髻戴着一枚骨簪。
“大牛、二牛,一会先生来了,你们要记得赞美我,不要乱说话,听见没有”
“好嘞”两牛齐声道。
桃氏的范片已经做完,但,大家仍然感激着石狐子,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当时的情形不同,一户负责一工件到底,也就是从准备泥料、复制范片到修磨榫头均由一户负责,留一户的铭文,廪食2也按完成的合格的工件进行计算。
石狐子和几位师兄刚把铺盖搬进范坊工舍,就听牛爹算了笔账一千人要在月内造出五千套剑范是不可能的,要么秦先生再加派人手,要么只能偷工速成。
大牛也跟着起哄,这石狐子才十六岁,降他也就罢,竟然还想降他爹,没门。
石狐子咬咬牙,亮出一根骨簪。
牛爹仔细看,款式是男子所用的普通单头簪子,材质也一般,却是那丰润的椭圆簪头上刻着两道平行的阴线,使得中间的阳纹有了灵动光泽,十分精巧。
只有桃氏门中的坊主才可佩戴此簪。
“石狐子成坊主啦”牛爹道,“桃氏门下不是只有金剂炼砺四位坊主吗都说模范不二,那我们上千号人,是按照秦先生的范例呢,还是按你的范例呢”
“先生的范例和我的是一样的,他给我这支簪子正是此意,你们不可质疑。”
石狐子撒了个谎,簪子是他自己刻的。
可牛爹却不知道,牛爹咂了咂自己的舌头,以为真是秦先生意思,不敢不从。
就这样,石狐子开始监管范坊。
刚拿到范例的时候,因为形状和颜色不同于以往,很多人不敢判断烧制火候。
石狐子就转换思路,以烧窑内的焰色为标准,在炉壁上用丹砂画了一只朱雀。
“你们说世上有玄武,怎么没有朱雀和青龙呢我拿丹砂给你们画出来。你们看那范片啊,里层灰中透白,外层泛黄,内焰正好烧到这朱雀的尾巴,你们就把它取出来,完了怎么办呢,我再在砣机上画一只青龙,打磨的时候,你们对着四个爪把范片搁上去,要做到宽度渐变也不难,只需照龙鳞的位置调砂轮高度。”
这些小技巧是石狐子先前做竹飞子和虫牙的时候用的,现拿出来教习小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匠再往下教工人,工人不需要思考,只要照做,效率极高。
再说与其它工室的交涉,石狐子也没有吃亏。当时,狄允的车范就在他们隔壁赶造,王玹的斗拱范正追在他们屁股后面,甚至连采苹都来找他们借砂轮,范坊几个老工师都担心石狐子年纪小,不敢拒绝年长于自己的人,以至于耽误工事,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石狐子的性格之中自有一种韧性,表面争不过,就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磨到最后,除了被采苹借走几只砂轮,其他的做工用具一概都保住了。
真正难倒石狐子的是人手。
人手不够,生产必然跟不上。
石狐子知道,密室之中,秦郁一个云淡风轻的点头,便狠狠扣去他所要一半的人手,可秦郁毕竟是先生,既然先生做此决策,说明一定存在与之适应的方案。
一天,石狐子正在思考方案,却又听砰一声,面前的烧窑突然炸成了一锅粥。
“怎么回事”
“狐工,你总算来了快给我们评理,这烧窑公用,又不是老孙他自己家的,我这里几百件胚子覆了泥,就等烧制,他们倒好,占着茅坑不出屎尿,怎行”
“狐工,这也不能怪我阿兄,他才刚学烧窑,动作慢,哪里比得过陶匠我孙家祖上本识字,擅长篆刻,你再去砣具那瞧瞧,即使比他们快也都没吵闹。”
一伙关中东部出身的陶匠闹事,强把窑中正烧的剑胚和剑范掏了出来。小哭包擤着鼻涕,抱着石狐子的手臂死活不放,身后站着孙家、牛家等几十口咸阳人。
石狐子看着废去的范片,痛心疾首。
他还忽视了一个问题和垣郡冶署情况类似,面前这千人之中,有刑徒、官奴婢,有世为工匠的旧族,还有服徭役农民,可谓各有专长,如此,一户负责到底的制度就导致工具被浪费,譬如擅烧窑的不会砣机,会打磨的又得重学揉泥。
再加上,短役工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等候工具的,一旦被耽误就容易激化矛盾。
石狐子只得夜守烧窑盯火候,日蹲泥池防械斗,他深刻体会到,即使玄武的风波平息下去,相似的矛盾却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他需要一位贵人为他指点迷津。
怎么办。
如是,似命中有机缘,在他最狼狈的时候,石狐子再次遇见了五大夫公孙予。
那个正午,艳阳高照。
石狐子累得眼睛都睁不开,趴在井边看幽黑的涟漪,突然听见一个熟悉声音。
“半年不见,窜这么高了。”
石狐子擦去脸颊边的水,一转身,看见公孙予一袭白衣,就站在庭院的中央。
“公孙将军,你从河东回来了”
“君上撤军,不敢恋战。”
二人相视一笑。
脱去铠甲的公孙予,平易风趣。
石狐子才知,公孙予已经被调往河西军新部,此后,恐怕再不会回陇西旧军。
“一进冀阙,我听玄武部老范说,诏事府设计出一款新剑,不仅长,且能够浑铸一气呵成,再不用分铸焊接,诶,当时我一高兴啊,就问,你们知不知道这原先是谁的想法在汾郡,我还和这个人格斗过,可惜他们不信。”公孙予道。
石狐子既激动,又有些不好意思“将军,我这乱七八糟的,都被你看见了。”
“倒不如先放一放。”公孙予见状,笑着说道,“你也别告诉秦先生,就偷偷跟我回府,咱敞开架势再比一场击剑,完后,我授予你解决问题的秘术,如何”
“真的”
石狐子心中一动,念及公孙予的身份又不好推脱 ,便跟着去了一趟将军府。
将军府中只有两样讲究,一是剑,二是简,石狐子见多了剑,不以为新奇,却是竹简引起他的注意,他从未见过那么多的文字,密密麻麻,似能把人淹死。
“石狐,这叫兵法。”
公孙予意味深长。
石狐子瞪大了眼睛。
“其中,只有一卷是精华。”公孙予挑出最破烂的简,“其它都是我的注释。”
“那写兵法的又是谁”
“孙武先生。”
石狐子似懂非懂,拿起竹卷跟着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忽然,眼角闪过寒芒。
烛影颤动。
公孙予拔剑,出其不意地进攻,石狐子一跃开,反身拆出了铍端的短剑迎击。
“将军,你还没授我秘术”
“先战”
月下,几百回酣战。
二人从书房渡至庭院。
石狐子身手敏捷,他先虚刺公孙予的左胸,出击时,又突然改刺其右手,几次敲落公孙予手中的剑,一度占得上风,可惜时间一久,耐力跟不上,公孙予稳扎稳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他的动作就像用了范片,不需思考,两步前冲一步刺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