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氏把珠玉转投至上容郡之后,工时结束,整个师门着实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秦郁接连出了几道考核题,确认石狐子已掌握制范的虚实,接着,他把镀层与硫化两种表面处理技术最后给石狐子复习了一遍,便隔着屏风,开始教授新课。
他让石狐子听小刀刻泥范的声音,感受不同力道和切削角度,据此判断纹路。
一扇门就这么打开了。
仅是刀具的大类,便分为五种,五种之下还有不同的尺寸与材料,不胜枚举。
大砣,用于切料开孔;细砣,刃薄且锋锐,用于垂直雕刻局部的精细纹路;宽砣,刀锋呈直线,用于水平切削;平砣,表面细腻且坚硬,用于磨平线条附近不必要的棱角;斜砣,刀刃呈坡状,介于细砣和宽砣之间,用于长斜线剖挖。
“青狐,古时宝剑多出于吴越,而这菱形的纹路,在古越国就极其流行,八道斜砣,四道细砣,声音呢,像是这样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呲呲呲呲”
“请先生别配音,我听不见刀了。”
“哦,好,那我不说话。”
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呲呲呲呲
石狐子学的比秦郁预料的快。
一开始,秦郁很欣慰,觉得徒儿很聪明,然而,从直线的菱纹,到弧线的云纹,再到线条复杂的兽纹,几刀,几寸,石狐子竟全部答对,无一处错时,秦郁又开始怀疑,石狐子是不是用了什么非人的手段作弊,譬如,在屏风上挖了个洞。
再过几天,石狐子连剑器的铭文都能听出来了,秦郁终于忍不住着手“查案”。
秦郁想,当年自己衣食无忧,天天闭关钻研时,都做不到根据声音判断泥范里雕琢的文字,石狐子天天在外头野,怎能比得自己可若是无缘无故的去检查屏风,未免显得太突兀,也有损于师徒之间的信任,于是,秦郁下了一个狠招,隔着屏风,他故意把自己的手心划了一下,滴了几点血,看石狐子有没有反应。
“先生”
石狐子冲了进来,问他什么情况。
暴露了。
秦郁又好气又好笑,把石狐子支出去捣药,自己花一天光阴,把屏风上的洞一个一个补好。石狐子急匆匆回来,替秦郁包裹伤口,结果刚跪到屏风后面,就发现他的洞洞全没了。秦郁笑了笑,什么都没说,继续出题目,让石狐子猜。
石狐子还是全都答对了。
秦郁震惊。
经过这一遭,秦郁甚是羞愧,觉得自己气量狭隘,错怪了实心又上进的徒儿。
可仔细一想,若石狐子偷看的不是自己雕刻的什么字,那难道,是在看自己
秦郁又感到困扰,自己有什么好看的。
石狐子对他解释,那是之前,他每学会了一种刀法,就在屏风上雕刻一个洞。
秦郁这才缓过一口气,稳扎稳打地,把不同时期魏国兵器的铭文教给石狐子。
安稳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穑宴结束,九月耕耘轰轰烈烈开始,封邑内外金锣震天响,桃氏又有了新的活,他们要和段氏下田勘察新造农具的使用情况。
垣郡的农业有一套很精细的管理制度,从种籽的收藏、农具及耕牛的发配、田间疆界到水利设施的配置,都当相应由仓令进行记录,如此,冶署的工匠便能根据仓里反馈的数据,因地适宜地改进原有的冶铸技术,然而,现任的仓令祝旬忙着去西门封邑里讨活,不管这些琐碎,于是老段氏只好厚着脸皮向申郡守求助。
申俞惯于拆东墙补西墙,他想了一想,说,秦郁门下还有八十口人,可用。
于是,桃氏暂时改了行。
是日,天空湛蓝,飘着珍珠云。
秦郁让甘棠照顾采苹,便带着石狐子等其余人和段氏工师一同去田间地头。
石狐子做了一把伞,想让阿莆给秦郁打着,秦郁不要,于是就搁在了旁边。
阳光下,段氏的皮肤黝黑发亮,秦郁却相反,总想把自己晒黑一点,不能够。
老段氏笑着,扛起铁耙。
“黍播种的方式有两种,如果只为土地在冬天不被荒废,那么采取撒播的方式,用这耙子将种子压入浅层的土地,最后盖上一层枯草或者是草木灰就可以。”
秦郁点了点头。
“说吧,我们需要记什么”
段氏道“一是耙头铭文年份,二是耙尺弯折角度和位置,三是耙尺的直径。这几天,你们就负责城南的片区,挨家挨户地问过去,把这三组数据记录好。”
石狐子道“记完耙记什么”
段氏道“记犁铧。”
“铧呢,就是这个安装在犁前端切土起垡的零件,用于深耕穴播。铁料难得,我们段氏的工程便是在原有的铜耕犁上嵌套锻打的铁铧,但,因不知它的效果如何,尤其冬季在冰粒较多的土层适应性如何,所以需要留下记录,麻烦你们了。”
秦郁说道“不麻烦。这是惠及百姓的事,也是工匠应该要做的事,是义务。”
秦郁把铁耙和铁犁验看了一番,一连串问了许多如何用火,如何锻打,如何提高延展性,如何分析并适应土壤性质的专业的问题。老段氏对答如流,时而还用手脚做比划。秦郁点着头,结合铸剑的程式,并就新工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之后,桃氏八十余人开始干活。
远望,如蚂蚁在巨树上爬。
有几户人家见冶署的工师下田,派小孩子送麦芽糖来给他们吃。段氏嘿了一声,和秦郁笑着道“我还想多说几句,你看,别的地方都是冬季休耕,唯垣郡冬种黍米,特立独行,诶,可这样安排,年均的产粮反倒还更多,你可知为什么”
秦郁道“因为农具造的好。”
段氏道“哈哈,所以说,申郡守是透彻的人。我倒觉得,他比大梁那些达官显贵都有远见,这冶权,就得握在官府手里,农时工时两不耽误,叫人安心。”
秦郁笑道“养民,忠君,重农时,兴彦学,申郡守的仁政,确实行的好。”
甜甜的麦芽糖,拉丝到一半。
“聚众讨论什么”
正就在这时,仓令祝旬出现。
他与众人隔着六七道田垄,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吃甜瓜,嘴里还吐着瓜子。
秦郁放下铁耙。
农户跑光了,麦芽糖掉在地上,化入泥土,引来苍蝇嘤嘤嗡嗡地围在旁边。
祝旬道“秦先生,方才申郡守传话说,请你去云舒阁,陪大梁荆士师谈事。”
秦郁道“谁”
“魏国上下工府桃氏总师,魏国士师,雀门青宫掌门荆如风,自大梁来”
“荆如风”石狐子道,“他怎么又来垣郡农时,司空府是不能派工的。”
秦郁道“祝仓令,麻烦你回问申郡守一遍,是百姓的农时重要,还是陪荆如风喝酒重要,如果后者,我这去云舒阁,如果前者,让他们来这里说亮话。”
祝旬想了想,觉得秦郁这番话甚有道理,在此地说话,他还可以替西门盯着。
“好。”
树荫之下,满地都是火红的落叶。
石狐子回冶署取了干净衣裳,替秦郁换上,自己则站
秦郁接连出了几道考核题,确认石狐子已掌握制范的虚实,接着,他把镀层与硫化两种表面处理技术最后给石狐子复习了一遍,便隔着屏风,开始教授新课。
他让石狐子听小刀刻泥范的声音,感受不同力道和切削角度,据此判断纹路。
一扇门就这么打开了。
仅是刀具的大类,便分为五种,五种之下还有不同的尺寸与材料,不胜枚举。
大砣,用于切料开孔;细砣,刃薄且锋锐,用于垂直雕刻局部的精细纹路;宽砣,刀锋呈直线,用于水平切削;平砣,表面细腻且坚硬,用于磨平线条附近不必要的棱角;斜砣,刀刃呈坡状,介于细砣和宽砣之间,用于长斜线剖挖。
“青狐,古时宝剑多出于吴越,而这菱形的纹路,在古越国就极其流行,八道斜砣,四道细砣,声音呢,像是这样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呲呲呲呲”
“请先生别配音,我听不见刀了。”
“哦,好,那我不说话。”
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呲呲呲呲
石狐子学的比秦郁预料的快。
一开始,秦郁很欣慰,觉得徒儿很聪明,然而,从直线的菱纹,到弧线的云纹,再到线条复杂的兽纹,几刀,几寸,石狐子竟全部答对,无一处错时,秦郁又开始怀疑,石狐子是不是用了什么非人的手段作弊,譬如,在屏风上挖了个洞。
再过几天,石狐子连剑器的铭文都能听出来了,秦郁终于忍不住着手“查案”。
秦郁想,当年自己衣食无忧,天天闭关钻研时,都做不到根据声音判断泥范里雕琢的文字,石狐子天天在外头野,怎能比得自己可若是无缘无故的去检查屏风,未免显得太突兀,也有损于师徒之间的信任,于是,秦郁下了一个狠招,隔着屏风,他故意把自己的手心划了一下,滴了几点血,看石狐子有没有反应。
“先生”
石狐子冲了进来,问他什么情况。
暴露了。
秦郁又好气又好笑,把石狐子支出去捣药,自己花一天光阴,把屏风上的洞一个一个补好。石狐子急匆匆回来,替秦郁包裹伤口,结果刚跪到屏风后面,就发现他的洞洞全没了。秦郁笑了笑,什么都没说,继续出题目,让石狐子猜。
石狐子还是全都答对了。
秦郁震惊。
经过这一遭,秦郁甚是羞愧,觉得自己气量狭隘,错怪了实心又上进的徒儿。
可仔细一想,若石狐子偷看的不是自己雕刻的什么字,那难道,是在看自己
秦郁又感到困扰,自己有什么好看的。
石狐子对他解释,那是之前,他每学会了一种刀法,就在屏风上雕刻一个洞。
秦郁这才缓过一口气,稳扎稳打地,把不同时期魏国兵器的铭文教给石狐子。
安稳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穑宴结束,九月耕耘轰轰烈烈开始,封邑内外金锣震天响,桃氏又有了新的活,他们要和段氏下田勘察新造农具的使用情况。
垣郡的农业有一套很精细的管理制度,从种籽的收藏、农具及耕牛的发配、田间疆界到水利设施的配置,都当相应由仓令进行记录,如此,冶署的工匠便能根据仓里反馈的数据,因地适宜地改进原有的冶铸技术,然而,现任的仓令祝旬忙着去西门封邑里讨活,不管这些琐碎,于是老段氏只好厚着脸皮向申郡守求助。
申俞惯于拆东墙补西墙,他想了一想,说,秦郁门下还有八十口人,可用。
于是,桃氏暂时改了行。
是日,天空湛蓝,飘着珍珠云。
秦郁让甘棠照顾采苹,便带着石狐子等其余人和段氏工师一同去田间地头。
石狐子做了一把伞,想让阿莆给秦郁打着,秦郁不要,于是就搁在了旁边。
阳光下,段氏的皮肤黝黑发亮,秦郁却相反,总想把自己晒黑一点,不能够。
老段氏笑着,扛起铁耙。
“黍播种的方式有两种,如果只为土地在冬天不被荒废,那么采取撒播的方式,用这耙子将种子压入浅层的土地,最后盖上一层枯草或者是草木灰就可以。”
秦郁点了点头。
“说吧,我们需要记什么”
段氏道“一是耙头铭文年份,二是耙尺弯折角度和位置,三是耙尺的直径。这几天,你们就负责城南的片区,挨家挨户地问过去,把这三组数据记录好。”
石狐子道“记完耙记什么”
段氏道“记犁铧。”
“铧呢,就是这个安装在犁前端切土起垡的零件,用于深耕穴播。铁料难得,我们段氏的工程便是在原有的铜耕犁上嵌套锻打的铁铧,但,因不知它的效果如何,尤其冬季在冰粒较多的土层适应性如何,所以需要留下记录,麻烦你们了。”
秦郁说道“不麻烦。这是惠及百姓的事,也是工匠应该要做的事,是义务。”
秦郁把铁耙和铁犁验看了一番,一连串问了许多如何用火,如何锻打,如何提高延展性,如何分析并适应土壤性质的专业的问题。老段氏对答如流,时而还用手脚做比划。秦郁点着头,结合铸剑的程式,并就新工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之后,桃氏八十余人开始干活。
远望,如蚂蚁在巨树上爬。
有几户人家见冶署的工师下田,派小孩子送麦芽糖来给他们吃。段氏嘿了一声,和秦郁笑着道“我还想多说几句,你看,别的地方都是冬季休耕,唯垣郡冬种黍米,特立独行,诶,可这样安排,年均的产粮反倒还更多,你可知为什么”
秦郁道“因为农具造的好。”
段氏道“哈哈,所以说,申郡守是透彻的人。我倒觉得,他比大梁那些达官显贵都有远见,这冶权,就得握在官府手里,农时工时两不耽误,叫人安心。”
秦郁笑道“养民,忠君,重农时,兴彦学,申郡守的仁政,确实行的好。”
甜甜的麦芽糖,拉丝到一半。
“聚众讨论什么”
正就在这时,仓令祝旬出现。
他与众人隔着六七道田垄,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吃甜瓜,嘴里还吐着瓜子。
秦郁放下铁耙。
农户跑光了,麦芽糖掉在地上,化入泥土,引来苍蝇嘤嘤嗡嗡地围在旁边。
祝旬道“秦先生,方才申郡守传话说,请你去云舒阁,陪大梁荆士师谈事。”
秦郁道“谁”
“魏国上下工府桃氏总师,魏国士师,雀门青宫掌门荆如风,自大梁来”
“荆如风”石狐子道,“他怎么又来垣郡农时,司空府是不能派工的。”
秦郁道“祝仓令,麻烦你回问申郡守一遍,是百姓的农时重要,还是陪荆如风喝酒重要,如果后者,我这去云舒阁,如果前者,让他们来这里说亮话。”
祝旬想了想,觉得秦郁这番话甚有道理,在此地说话,他还可以替西门盯着。
“好。”
树荫之下,满地都是火红的落叶。
石狐子回冶署取了干净衣裳,替秦郁换上,自己则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