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寄望(一百一十八) (1/2)
余墨茹缓了很久, 才从过激的情绪中恢复一点, 只还是死死攥着施缘的手, 且嘴里不住念叨
“医生啊,你们有菩萨心,一定要救救我们”
“这苦命的孩子和我一样, 从小就没了妈整个家里,只有他能懂我的苦楚,也只有我懂他的难处”
“我们才是真的相依为命只恨那两个毒妇造下的孽果,让朝儿和我疏远了我这日日如鲠在喉”
施缘冷静倾听着,她之前对余墨茹少年丧母一事也有所了解。
余家现今的掌权人余兴业,其妻子逝世时, 这二女儿墨茹大概十三岁。
但这仅仅是个模糊的概念,直到现在,真真切切听见余墨茹诉苦, 施缘才察觉到少时丧母有多大程度上扭曲了余墨茹的人格。
她终日活在一个威严父亲的统治下, 被秉承严苛传统道德的家族束缚着,又在才能品行等各方面被其长姐全面压制, 论能得到的长辈宠爱, 更不如三妹和四弟
这一切的一切, 使她同时张扬并自卑着,需要靠外物支持维护那微薄的自尊感,因此格外势利虚荣或者说,她也有心理疾病
她的人生中过早失去了一个和善慈爱的母亲形象,于是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这么一个母性形象来关爱自己。
施缘微微低头, 在纸上写下两个字投射。
余墨茹选择嫁给林泽知一个在性格上和其父亲余兴业,有着诸多相同点的人,比如心性狠辣果决、对内说一不二、对外能屈能伸这一切源自她骨底对家庭中父权威严的屈服,她是懦弱而不敢反抗的。
于是后来婚姻出现问题,她选择的情人都更近似于“母性形象”,用以填补她的心灵空缺,这是一种投射行为。
可这无法抹杀现实中血淋淋的真相她永远失去了“母亲”。
最终,她又渐渐将这种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自身求而不得的母爱,若孩子却得到了完整的,如此她便可解脱。
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余墨茹前后生活作风发生了这般大的变化因为她想成为一个“慈母”,而传统观念里,好的母亲往往是淡雅温和的。
施缘虽心情受到了震动,专业素养却维持住了,她迅速在心中分析完毕了余墨茹的心理状态,毕竟像余墨茹这样的“病人”,在她过往的理疗生涯里,不算少见。
同时受困于父权压制与传统妇德形象禁锢的女性,因此产生心理疾病,也并不罕见。
略微整理思绪后,施缘重新回到本次访谈的主要目的上,即通过余墨茹等亲属,来侧面探寻洛朝的病因。
对余墨茹的心理把握透彻后,施缘迅速找出了突破点,便重新挂上职业化微笑,问道
“余夫人,您说洛先生十二岁来到您身边直到进入中学时他祖母去世,这几年中,您常带他回村看望老人吗”
余墨茹尚且沉浸在自我悲伤里,给自己擦着泪,听言几乎下意识皱起眉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一群下等人聚集的地方又脏又乱的”
施缘哪怕知道作为医生不该流露私人情绪,可在听到这话时笑容还是难免冷了些,“是这样的,余夫人”
“先前洛先生同我交谈时,我们无意间提及了他的祖母,言谈中他的神色很怀念,说他祖母是位慈祥和蔼的老人”
余墨茹神色一动,显得很惊讶。
施缘笑容依旧职业化,“据您方才所说因您长姐车祸耽搁了您与林先生带着孩子回乡,却没能赶得上洛先生祖母的丧礼”
余墨茹被问得脸色一白,立刻急匆匆辩解着
“这我哪里知道”
“您知道的,我与朝儿他祖母,几年也见不上一面我哪晓得他们还有这样亲厚”
她又开始哭,不住拿帕子拭泪,“说到底,还是朝儿同我不交心他但凡能对我说想念祖母了,这敬孝道的事情,我也没道理推拒”
一面哭着,她一面又开始控诉郑禾淑与王红芬。
施缘笑容未变,“我听说,您与林先生关系不合”
余墨茹瞬间收起了泪水,神情忽而变得冷淡至极,“医生啊,那可是个狼心狗肺的人,要不是如今他前途断了,我们母子还不晓得要怎样受他的气呢”
她眼中有恨,咬牙道“朝儿会变成现在这样,他岂能甩脱责任。”
施缘迅速捕捉到这几句话中一个诡异的地方,她在纸上写着我们
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子,成了“我们”,而生父在继母眼里,却站在自己和孩子的对立面,成为“敌人”
施缘接着问及,为何如此多年来,余墨茹未曾同林泽知拥有亲生的孩子。
奇怪的是,这明明该是触及余墨茹痛点的问题,她却冷漠非常,答得十分痛快
“我没有生育能力。”
施缘追问“所以,您将洛先生当作亲子看待”
余墨茹瞬间一改冷漠,泪溢出来,“哪怕我真有亲生骨肉,也不致如此用心”
她又嘲讽又自怜,“您知道的,我父亲不待见泽知,更是从来看不上我这个无能的二女儿加上泽知事业还要靠我父亲帮衬我们母子在家中,从来过得如履薄冰”
“为了讨好我父亲,为了能让那老东西另眼相看,再丢下句不轻不重的赞赏你根本不明白朝儿吃了多大的苦我们苦啊”
她捂住脸恸哭,“姓林的是个不管事的,自保都无力我父亲又看不上我们,在这家里,我们活得小心翼翼,眼看着终于熬出头来了”
访谈在余墨茹的哭泣声中结束,临走前,她又一次握住施缘的手,哀泣着
“医生啊,一定要救救我们”
施缘微笑点头,“这是我的职责。”
第二位接受访谈的人,是余兴业。
这位在s市商场上享有赫赫威名的老商人,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利落果决的杀伐气。
他的深色唐装半旧,各处都理得很平整,坐定后背脊挺直,眼虽浑浊却带着威严的审视感,精神矍铄。
一男一女,两位着装整齐的助手,分列在他两手边,各自怀抱着文件,恭敬垂首静默着。
这无形中为他增添了气势,不怒而自威。
施缘事先已对这位老人的性格作了些了解,知道他说一不二的刚强性情,也深知他崇奉着极传统的家族观与为人观,身份上是个商人,却熟读四书五经,奉行旧时道义,且结交着不少文史书画类名流学者,论其气质底色,十分接近于末代士子。
实际上,余家祖上确实是诗书起家,这注定了他们即便选择从商,骨子里也有些东西和普通的商人不一样。
若用余墨茹的话来讲,诸如郑禾淑这类真正从底层杀出的草根商人,奉行着什么江湖义气这些都是不值得被他们正眼看待的“暴发户”。
两方问过好后,令施缘没想到的是,身为受访者,余兴业却主动夺取话语权
女助理将几份文件摆在她的桌前,随着男助理声调无起伏的念诵,不住翻动着。
施缘听了一会儿,深感惊讶
余兴业竟然想请她以医生身份作证人,当堂指控林泽知、余墨茹夫妇,在抚养洛朝的过程中,从未尽到父母职责,甚至使用暴力,以致当事人成年后出现心理疾病。
一位晚年丧子又丧女的老人,居然要亲手把自己身边唯一一对直系后辈送上法庭,只为了给实质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外孙出气
这太怪异了,简直有违伦常。
且余兴业的最终目的更让她惊骇
男助理表示“我们家老先生,想夺得少爷的民事行为代理权。”
早在四年前洛朝的精神疾病为周边人熟知后,其民事行为自主能力就被暂时剥夺了。
施缘甚至了解到
这位让整个s市的心理医生感到棘手的病人,三年前曾试图出逃自杀,后来,其家人不惜花大代价在全城寻找自那次寻回人后,其生活便被严密监管起来,包括身份证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必须证件,都暂时被代理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监护者收管。
说得不好听一点,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在被完全剥夺自主行事资格后,就成为了实质上的囚徒,区别仅仅在于,他是被关押在医院,还是被关押在家中。
按常理,任何精神病人失去自主行为能力后,将代理权交予其父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施缘不能理解余兴业的动机。
而且,方才男助理控诉的种种“罪行”,若是为真且被定罪,余墨茹和林泽知被送进监狱服刑都有可能。
会有父亲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去服刑吗哪怕他们父女关系僵硬,从正常人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也不至如此。
余兴业双手扶在檀木拐杖上,声音沉缓而含着隐怒,“因为他们不配当父母”
他说着就咳嗽起来,眼中同样有恨,“我宁肯没有这样的女婿女儿林泽知,是个背信弃义、忘本叛祖的小人另一个,可恨我没有管束好,全失了气度教养,自己活得不如意,就将气撒到孩子身上”
施缘心中再度震动,只因从余兴业这里,她听到了一个和余墨茹口中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在余墨茹心里,她是个知错能改的慈母,在尽力弥补孩子从其姑母、父亲、表姑处受到的伤害,因为相同的早年丧母经历,她与孩子格外亲近,只恨昔年雪夜造成的那道伤疤始终横亘心头,难以完全化解;
又因要仰人鼻息生活,她在丈夫和父亲的双重压迫下,心力交瘁地维持着生活,并与唯一的孩子相依为命,只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后,能冲破两个男人的束缚,从此母子过上自在的生活
施缘知道这些话不能尽信,可还是料不到,从另一人口中讲出的故事,反差能有如此大
据余兴业所说,昔年的余墨茹因深恨林泽知的出轨,将恨意转嫁到了洛朝身上。
又因为洛朝的生母出身贫穷,她非常看不起这个穷乡僻壤里长出的孩子,极尽所能地嘲讽贬低他。
实际上,彼时余墨茹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丈夫出轨、父亲又不待见她,只得在长姐面前做小伏低讨生活,偏生她骨底的自卑催发了对虚荣的追求,因此乐于和家境不如自己的夫人们结交,到她眼里的“暴发户”、“下等人”之中,去享受赞美、寻找优越感。
余兴业稍一谈及往事,便愤恨不已,“她哪里是在用心教养人她是用对畜生的方式对待一个无辜的孩子我这女儿从根上就烂了”
他情绪非常激动,使得男助理连忙扶住他帮着顺气,而女助理又递上一份文件,“这是证据。”
施缘神情严肃,慢慢翻看着越看越心惊
这份足足厚至两百页的“证据”,由照片、文字口供和部分医学鉴定等组成,各类资料的时间跨度足有十年之长,可见搜集此份文件的人费了多少苦心、又找了多少人当“证人”。
其实,光凭这份文件,即便没有她这个心理医生作证,余兴业要状告功成,以至将林泽知夫妇送入监狱,或者至少夺来行事代理权,也是足够的。
若全部的文字、图片和伤情鉴定都确凿为真,那么,当事人的少年生活,简直和地狱无异。
余兴业说,余墨茹如同在养畜生其实,施缘看了长长一份资料后,觉得更准确的描述是
余墨茹以为自己在养一只宠物,高兴了可随手施舍极贵重的物品,对你温言细语,不高兴了,她身为“主人”,要对之进行辱骂鄙夷乃至责打,都是无人可管的。
而宠物和畜生的区别在何处呢
畜生是养来宰杀的,而宠物是养来逗乐的。
她会先给这孩子穿上极不恰当、极简陋失礼的衣服,再带之去往所谓“高端”的宴会酒席,让一众总是围绕着她奉承的“暴发户”们,像观赏猴戏一样围成圈,盯住最中间那个从僻远乡村、落后城镇走出的“异类”,并纷纷露出惊奇讽笑的面孔,捧腹大声嘲笑着。
他们会极尽能事地找出这个孩子身上值得讶异的“笑点”,衿傲自满如他们,觉得这个出身乡镇的少年,连呼吸都充满了愚昧无知落后的味道,尤其是不会口齿清晰地说英文、不会弹奏任何一种乐器、看不懂外文菜单每一点都值得他们来回讽刺嘲笑许久。
这之中,他们还会举出例子作比较,说什么,和你同一年纪的某某人家的孩子,已然在什么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前途一片辉煌而你,永远只是下等人。
他们不遗余力地践踏一个孩子的人格与尊严,以此寻找人生的优越感,也藉此讨好本场宴会的主角
余墨茹穿着礼服,被众星捧月在中央,往往跟着众人一起大笑,她对此感到快意非常,甚至想出更恶毒的花招,比如,让少年为人们倒酒,再故意挑剔其动作和笑容不够恭敬,并打翻酒瓶酒杯,要他跪着一点点拾起碎片
每到这时,她心头终日掩埋的恨全发泄出来了,“看哇,这就是林泽知生出来的东西和他父亲一样滑稽可笑穷酸落魄像条狗一样”
周围人听了纷纷应和着大笑且拍掌。
期间,也有人自以为高雅,对这种游戏感到无趣,往往站在外围,事不关己地冷眼旁观,偶尔才会用帕子捂着嘴忍不住笑一两声,在他们眼里,这少年只是个在继母手底下讨生活的小丑,与自己根本不在同一个世界里至高的轻蔑是无视,是即便笑出来,嘴角也带着点高高在上的怜悯。
余墨茹自诩为宠物的主人,而林泽知,更像一位蛮横高傲的“暴君”。
他在仕途打拼,常到林家去献媚讨好,因此为外人暗地鄙夷,但他惯来能屈能伸,极端渴慕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将一切曾贬低鄙夷他的人包括余家父女,全踩入泥地。
在外头受够了气,他回来后就成了自我领地上的“暴君”,要以此发泄内心的阴暗面,好叫他一旦踏出门后,便重新成为有教养的“人”。
余墨茹他惹不得,因此本来他一贯对佣人们发火,结果,如今家中来了个少年。
在林泽知的世界里,所谓血亲是不值一提的,他出身的家庭贫穷且子女多,曾深深怨恨父母将自己生下来,就是为了让他受苦的。
因此,他的生父,也就是洛朝祖父的葬礼,他亦是不情不愿去的及至后来洛朝的祖母逝世,他因知道这位老人在家中无地位,甚至打算过干脆不去参加丧礼毕竟,要应付余家大小姐的丧事,并一同讨好余兴业,就够费神了。
这一切,导致他看待少年的眼光,从一开始就是厌恶的
只因,他在这小少年身上看见了过去那个地位卑微的自己的影子,何况这个孩子的诞生,本身就证明了过去的他是何等无能,连婚姻都无法自主。
他将对过去自我的怨恨,转嫁到少年身上。
尽管夫妻二人出于颜面问题,给少年择定了s市当地最好的中学可不论少年取得的成绩怎样足够优秀、又怎样辛苦
“医生啊,你们有菩萨心,一定要救救我们”
“这苦命的孩子和我一样, 从小就没了妈整个家里,只有他能懂我的苦楚,也只有我懂他的难处”
“我们才是真的相依为命只恨那两个毒妇造下的孽果,让朝儿和我疏远了我这日日如鲠在喉”
施缘冷静倾听着,她之前对余墨茹少年丧母一事也有所了解。
余家现今的掌权人余兴业,其妻子逝世时, 这二女儿墨茹大概十三岁。
但这仅仅是个模糊的概念,直到现在,真真切切听见余墨茹诉苦, 施缘才察觉到少时丧母有多大程度上扭曲了余墨茹的人格。
她终日活在一个威严父亲的统治下, 被秉承严苛传统道德的家族束缚着,又在才能品行等各方面被其长姐全面压制, 论能得到的长辈宠爱, 更不如三妹和四弟
这一切的一切, 使她同时张扬并自卑着,需要靠外物支持维护那微薄的自尊感,因此格外势利虚荣或者说,她也有心理疾病
她的人生中过早失去了一个和善慈爱的母亲形象,于是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这么一个母性形象来关爱自己。
施缘微微低头, 在纸上写下两个字投射。
余墨茹选择嫁给林泽知一个在性格上和其父亲余兴业,有着诸多相同点的人,比如心性狠辣果决、对内说一不二、对外能屈能伸这一切源自她骨底对家庭中父权威严的屈服,她是懦弱而不敢反抗的。
于是后来婚姻出现问题,她选择的情人都更近似于“母性形象”,用以填补她的心灵空缺,这是一种投射行为。
可这无法抹杀现实中血淋淋的真相她永远失去了“母亲”。
最终,她又渐渐将这种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自身求而不得的母爱,若孩子却得到了完整的,如此她便可解脱。
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余墨茹前后生活作风发生了这般大的变化因为她想成为一个“慈母”,而传统观念里,好的母亲往往是淡雅温和的。
施缘虽心情受到了震动,专业素养却维持住了,她迅速在心中分析完毕了余墨茹的心理状态,毕竟像余墨茹这样的“病人”,在她过往的理疗生涯里,不算少见。
同时受困于父权压制与传统妇德形象禁锢的女性,因此产生心理疾病,也并不罕见。
略微整理思绪后,施缘重新回到本次访谈的主要目的上,即通过余墨茹等亲属,来侧面探寻洛朝的病因。
对余墨茹的心理把握透彻后,施缘迅速找出了突破点,便重新挂上职业化微笑,问道
“余夫人,您说洛先生十二岁来到您身边直到进入中学时他祖母去世,这几年中,您常带他回村看望老人吗”
余墨茹尚且沉浸在自我悲伤里,给自己擦着泪,听言几乎下意识皱起眉头,“那里有什么好看的一群下等人聚集的地方又脏又乱的”
施缘哪怕知道作为医生不该流露私人情绪,可在听到这话时笑容还是难免冷了些,“是这样的,余夫人”
“先前洛先生同我交谈时,我们无意间提及了他的祖母,言谈中他的神色很怀念,说他祖母是位慈祥和蔼的老人”
余墨茹神色一动,显得很惊讶。
施缘笑容依旧职业化,“据您方才所说因您长姐车祸耽搁了您与林先生带着孩子回乡,却没能赶得上洛先生祖母的丧礼”
余墨茹被问得脸色一白,立刻急匆匆辩解着
“这我哪里知道”
“您知道的,我与朝儿他祖母,几年也见不上一面我哪晓得他们还有这样亲厚”
她又开始哭,不住拿帕子拭泪,“说到底,还是朝儿同我不交心他但凡能对我说想念祖母了,这敬孝道的事情,我也没道理推拒”
一面哭着,她一面又开始控诉郑禾淑与王红芬。
施缘笑容未变,“我听说,您与林先生关系不合”
余墨茹瞬间收起了泪水,神情忽而变得冷淡至极,“医生啊,那可是个狼心狗肺的人,要不是如今他前途断了,我们母子还不晓得要怎样受他的气呢”
她眼中有恨,咬牙道“朝儿会变成现在这样,他岂能甩脱责任。”
施缘迅速捕捉到这几句话中一个诡异的地方,她在纸上写着我们
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子,成了“我们”,而生父在继母眼里,却站在自己和孩子的对立面,成为“敌人”
施缘接着问及,为何如此多年来,余墨茹未曾同林泽知拥有亲生的孩子。
奇怪的是,这明明该是触及余墨茹痛点的问题,她却冷漠非常,答得十分痛快
“我没有生育能力。”
施缘追问“所以,您将洛先生当作亲子看待”
余墨茹瞬间一改冷漠,泪溢出来,“哪怕我真有亲生骨肉,也不致如此用心”
她又嘲讽又自怜,“您知道的,我父亲不待见泽知,更是从来看不上我这个无能的二女儿加上泽知事业还要靠我父亲帮衬我们母子在家中,从来过得如履薄冰”
“为了讨好我父亲,为了能让那老东西另眼相看,再丢下句不轻不重的赞赏你根本不明白朝儿吃了多大的苦我们苦啊”
她捂住脸恸哭,“姓林的是个不管事的,自保都无力我父亲又看不上我们,在这家里,我们活得小心翼翼,眼看着终于熬出头来了”
访谈在余墨茹的哭泣声中结束,临走前,她又一次握住施缘的手,哀泣着
“医生啊,一定要救救我们”
施缘微笑点头,“这是我的职责。”
第二位接受访谈的人,是余兴业。
这位在s市商场上享有赫赫威名的老商人,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利落果决的杀伐气。
他的深色唐装半旧,各处都理得很平整,坐定后背脊挺直,眼虽浑浊却带着威严的审视感,精神矍铄。
一男一女,两位着装整齐的助手,分列在他两手边,各自怀抱着文件,恭敬垂首静默着。
这无形中为他增添了气势,不怒而自威。
施缘事先已对这位老人的性格作了些了解,知道他说一不二的刚强性情,也深知他崇奉着极传统的家族观与为人观,身份上是个商人,却熟读四书五经,奉行旧时道义,且结交着不少文史书画类名流学者,论其气质底色,十分接近于末代士子。
实际上,余家祖上确实是诗书起家,这注定了他们即便选择从商,骨子里也有些东西和普通的商人不一样。
若用余墨茹的话来讲,诸如郑禾淑这类真正从底层杀出的草根商人,奉行着什么江湖义气这些都是不值得被他们正眼看待的“暴发户”。
两方问过好后,令施缘没想到的是,身为受访者,余兴业却主动夺取话语权
女助理将几份文件摆在她的桌前,随着男助理声调无起伏的念诵,不住翻动着。
施缘听了一会儿,深感惊讶
余兴业竟然想请她以医生身份作证人,当堂指控林泽知、余墨茹夫妇,在抚养洛朝的过程中,从未尽到父母职责,甚至使用暴力,以致当事人成年后出现心理疾病。
一位晚年丧子又丧女的老人,居然要亲手把自己身边唯一一对直系后辈送上法庭,只为了给实质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外孙出气
这太怪异了,简直有违伦常。
且余兴业的最终目的更让她惊骇
男助理表示“我们家老先生,想夺得少爷的民事行为代理权。”
早在四年前洛朝的精神疾病为周边人熟知后,其民事行为自主能力就被暂时剥夺了。
施缘甚至了解到
这位让整个s市的心理医生感到棘手的病人,三年前曾试图出逃自杀,后来,其家人不惜花大代价在全城寻找自那次寻回人后,其生活便被严密监管起来,包括身份证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必须证件,都暂时被代理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监护者收管。
说得不好听一点,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在被完全剥夺自主行事资格后,就成为了实质上的囚徒,区别仅仅在于,他是被关押在医院,还是被关押在家中。
按常理,任何精神病人失去自主行为能力后,将代理权交予其父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施缘不能理解余兴业的动机。
而且,方才男助理控诉的种种“罪行”,若是为真且被定罪,余墨茹和林泽知被送进监狱服刑都有可能。
会有父亲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去服刑吗哪怕他们父女关系僵硬,从正常人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也不至如此。
余兴业双手扶在檀木拐杖上,声音沉缓而含着隐怒,“因为他们不配当父母”
他说着就咳嗽起来,眼中同样有恨,“我宁肯没有这样的女婿女儿林泽知,是个背信弃义、忘本叛祖的小人另一个,可恨我没有管束好,全失了气度教养,自己活得不如意,就将气撒到孩子身上”
施缘心中再度震动,只因从余兴业这里,她听到了一个和余墨茹口中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在余墨茹心里,她是个知错能改的慈母,在尽力弥补孩子从其姑母、父亲、表姑处受到的伤害,因为相同的早年丧母经历,她与孩子格外亲近,只恨昔年雪夜造成的那道伤疤始终横亘心头,难以完全化解;
又因要仰人鼻息生活,她在丈夫和父亲的双重压迫下,心力交瘁地维持着生活,并与唯一的孩子相依为命,只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后,能冲破两个男人的束缚,从此母子过上自在的生活
施缘知道这些话不能尽信,可还是料不到,从另一人口中讲出的故事,反差能有如此大
据余兴业所说,昔年的余墨茹因深恨林泽知的出轨,将恨意转嫁到了洛朝身上。
又因为洛朝的生母出身贫穷,她非常看不起这个穷乡僻壤里长出的孩子,极尽所能地嘲讽贬低他。
实际上,彼时余墨茹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丈夫出轨、父亲又不待见她,只得在长姐面前做小伏低讨生活,偏生她骨底的自卑催发了对虚荣的追求,因此乐于和家境不如自己的夫人们结交,到她眼里的“暴发户”、“下等人”之中,去享受赞美、寻找优越感。
余兴业稍一谈及往事,便愤恨不已,“她哪里是在用心教养人她是用对畜生的方式对待一个无辜的孩子我这女儿从根上就烂了”
他情绪非常激动,使得男助理连忙扶住他帮着顺气,而女助理又递上一份文件,“这是证据。”
施缘神情严肃,慢慢翻看着越看越心惊
这份足足厚至两百页的“证据”,由照片、文字口供和部分医学鉴定等组成,各类资料的时间跨度足有十年之长,可见搜集此份文件的人费了多少苦心、又找了多少人当“证人”。
其实,光凭这份文件,即便没有她这个心理医生作证,余兴业要状告功成,以至将林泽知夫妇送入监狱,或者至少夺来行事代理权,也是足够的。
若全部的文字、图片和伤情鉴定都确凿为真,那么,当事人的少年生活,简直和地狱无异。
余兴业说,余墨茹如同在养畜生其实,施缘看了长长一份资料后,觉得更准确的描述是
余墨茹以为自己在养一只宠物,高兴了可随手施舍极贵重的物品,对你温言细语,不高兴了,她身为“主人”,要对之进行辱骂鄙夷乃至责打,都是无人可管的。
而宠物和畜生的区别在何处呢
畜生是养来宰杀的,而宠物是养来逗乐的。
她会先给这孩子穿上极不恰当、极简陋失礼的衣服,再带之去往所谓“高端”的宴会酒席,让一众总是围绕着她奉承的“暴发户”们,像观赏猴戏一样围成圈,盯住最中间那个从僻远乡村、落后城镇走出的“异类”,并纷纷露出惊奇讽笑的面孔,捧腹大声嘲笑着。
他们会极尽能事地找出这个孩子身上值得讶异的“笑点”,衿傲自满如他们,觉得这个出身乡镇的少年,连呼吸都充满了愚昧无知落后的味道,尤其是不会口齿清晰地说英文、不会弹奏任何一种乐器、看不懂外文菜单每一点都值得他们来回讽刺嘲笑许久。
这之中,他们还会举出例子作比较,说什么,和你同一年纪的某某人家的孩子,已然在什么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前途一片辉煌而你,永远只是下等人。
他们不遗余力地践踏一个孩子的人格与尊严,以此寻找人生的优越感,也藉此讨好本场宴会的主角
余墨茹穿着礼服,被众星捧月在中央,往往跟着众人一起大笑,她对此感到快意非常,甚至想出更恶毒的花招,比如,让少年为人们倒酒,再故意挑剔其动作和笑容不够恭敬,并打翻酒瓶酒杯,要他跪着一点点拾起碎片
每到这时,她心头终日掩埋的恨全发泄出来了,“看哇,这就是林泽知生出来的东西和他父亲一样滑稽可笑穷酸落魄像条狗一样”
周围人听了纷纷应和着大笑且拍掌。
期间,也有人自以为高雅,对这种游戏感到无趣,往往站在外围,事不关己地冷眼旁观,偶尔才会用帕子捂着嘴忍不住笑一两声,在他们眼里,这少年只是个在继母手底下讨生活的小丑,与自己根本不在同一个世界里至高的轻蔑是无视,是即便笑出来,嘴角也带着点高高在上的怜悯。
余墨茹自诩为宠物的主人,而林泽知,更像一位蛮横高傲的“暴君”。
他在仕途打拼,常到林家去献媚讨好,因此为外人暗地鄙夷,但他惯来能屈能伸,极端渴慕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将一切曾贬低鄙夷他的人包括余家父女,全踩入泥地。
在外头受够了气,他回来后就成了自我领地上的“暴君”,要以此发泄内心的阴暗面,好叫他一旦踏出门后,便重新成为有教养的“人”。
余墨茹他惹不得,因此本来他一贯对佣人们发火,结果,如今家中来了个少年。
在林泽知的世界里,所谓血亲是不值一提的,他出身的家庭贫穷且子女多,曾深深怨恨父母将自己生下来,就是为了让他受苦的。
因此,他的生父,也就是洛朝祖父的葬礼,他亦是不情不愿去的及至后来洛朝的祖母逝世,他因知道这位老人在家中无地位,甚至打算过干脆不去参加丧礼毕竟,要应付余家大小姐的丧事,并一同讨好余兴业,就够费神了。
这一切,导致他看待少年的眼光,从一开始就是厌恶的
只因,他在这小少年身上看见了过去那个地位卑微的自己的影子,何况这个孩子的诞生,本身就证明了过去的他是何等无能,连婚姻都无法自主。
他将对过去自我的怨恨,转嫁到少年身上。
尽管夫妻二人出于颜面问题,给少年择定了s市当地最好的中学可不论少年取得的成绩怎样足够优秀、又怎样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