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寄望(四十四) (1/2)
顾归尘再次见到闻歌, 是在一个风雪夜。
铜炉碳火、温酒热茶。
但他的身体非常冷, 如枯木着霜, 每一次动作,都是在摧折自我。
他的声音微哑干涩
“当年,您同我说的故事, 还遗漏了一点。”
“您没有告诉我那个书生他其实”
见对方声音颤抖呜咽,几乎说不下去,闻歌的目光竟变得愈发柔和,开始用平缓的语调慢慢叙述着
“他其实,生于战乱之年,幼时失去双亲后, 只靠沿街乞讨而活。”
“恰逢他及冠之年,五域定、皇城立,四海安平, 帝尊依循古制, 封禅于九黎山。”
“他的幼年与少年,只有饥饿寒冷, 纵然凋零漂泊于世间, 却听尽了颂扬帝王的赞歌。”
“渐渐地, 他开始相信,那位高居九天的帝君,是一个值得信仰的希望。”
“他后续的人生,是一场对希望的追逐。”
“穷极毕生之力,埋首书山文海, 只为有朝一日,常侍帝王侧。”
“贫穷、疾病、孤苦种种人间磨难,在此之间,从未远离他”
顾归尘听到这里,竟目带自嘲悲凉,极轻地笑了一声
“所以,我还不及他。”
“他用尽一生,舍弃了能舍弃的一切,最后,至少见到了。”
“但我呢我至死也见不到。”
话毕,他阖目不语,一点泪光却半隐在眼角,闪烁在碳火微红的光芒里。
闻歌也叹息一声“是啊,须用尽一生。”
彼时,冬夜炉火边沉默相对的两人,都很明白
言官之位,能以凡人身躯居于仙殿,得见天子,以笔作刀,判为君者的对错听来似乎荣光非常,可世间大部分人,绝不会选择这条路。
因为太艰难、也太孤独。
必将历经重重选拔,于每村每镇百里挑一,把这些百中得一者汇聚起来,又于每县每城千里挑一,将千里得一者汇集一处,最终于每州每域万里挑一。
要随侍帝王身畔,就须做这万万分之一,在各类繁复的考核项目中,胜过余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
很多心有执念者,为此考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最后,大部分人或者病死他乡,或者托友人带回骨灰
唯有那少之又少者,其天赋才气、勤奋毅力、信念抱负种种品性缺一不可,多半于华年不再时,才终成了那幸运的万中无一,却要就此拜别亲朋师友,远赴中域皇城,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
皓首穷经大半生,只为求一个直达天听的机会,似乎成也好、败也罢,都会落得个一生凄凉孤寂。
可尽管此路艰险,也还是有无数的人愿意求索其间,君不闻年年皇城颁布入选者名录时,那高墙下汇成山海的哭泣哀嚎、跌足叹息。
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心里都有个执着的望,托付在这个万一的微渺机会上,盼着企望成真的那一天。
能否走到此路尽头,甚至不取决于你的天赋几品、勤勉几何而是取决于你有无觉悟将一生奉献于此。
闻歌又轻声道“书生岁至中年,依旧无妻无子无亲,或有一二知交,也渐渐囿于俗务,难以像青年时候,总同他彻夜漫谈。”
“于所居村落里环顾四周,他竟发现,这条路上,渐渐只剩他一人了。”
顾归尘的声音平静而冰冷“因为别人都明白,应该放弃了。”
那一次,他故地重游,发现原来的种种“义士联盟”,早尽数散了,时过境迁,连原先的房屋街市布局也改变了很多。
他独行其间,虽然明白那些人也算不上自己的同伴,可心头还是一片怅惘。
直到他遇见了当年的刀客那位大骂九陵帝尊为窃世贼,批“氏族灭、宗门立”为谎言的激愤青年。
可此时的刀客已经老了许多,见他到来,竟还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便请他去家中喝杯酒。
原来刀客早已成家,膝下有儿有女,屋内热闹一片,可见他虽天赋有限,此时也不过金丹修为,却是个命途平稳的。
他替顾归尘斟酒,谈到自己当年所为,竟摇头失笑
“一个愣头青罢了”
他说自己出身西江,当年初入修行路,因天资所限,未能拜入什么大宗门,心内自有一股不平之气。
后来独自游历江湖,又见了许多令人愤愤之事,便自诩为英雄,成天做着话本里的奇遇梦,幻想要平天下不义之举,成为另一个九陵帝尊,造就真正的人间盛世。
如今忆及往昔,他只觉得那年的自己过于可笑幼稚,且真心叹道
“帝尊治下,人间多半太平安稳,天下鲜有争战对我等资质普通的俗辈而言,能活在这样的世道,已是幸运了。”
“至于年少时渴望的众生平等,再无门户出身之见唉,一个天真笑话罢了。”
他又抬头,真诚劝说道
“鄙人知道兄台出身于大氏族,心里的不平愤愤,较之我这个庸人,必然要深切得多。”
“可无论你有什么缘由,还是早些放弃吧。”
“刺杀帝王呵,听来是个多么悲慨的壮举,当被史书大写特写可实际上,这只是个自欺欺人的幻梦罢了。”
那次酒饮毕,顾归尘在街道上徘徊良久,无意间,他瞥到不少似陌生似熟悉的面容,都隐没在芸芸众生间,各自寻向各自的归处。
但我没有归处。
昔年,他以为那些在同一座破落酒馆里,结盟立誓,将九陵帝尊批得一无是处者,尽管各自缘由不同,也该与自己有几分相似毕竟,他们拥有同一个目标。
他更觉得,不少人就是那书生
都将属于自己的抱负、理想、怨恨、向往统统寄向苍穹。
许多人怨恨帝王的缘由,乍听来很有道理,归根结底,却都是对自身命途不得意的迁怒。
于是,当他们走过幼稚的少年时代、走过义愤的青年时代,成为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就会幡然醒悟那原来是错寄。
过往高谈阔论、饮酒弹剑的日子,原来只是做一场借刺杀君王实现抱负的幻梦。
再后来,他们拜别了前半生孑然一身的潇洒,各自寻到安心之所,回想昔年,只会哂然一笑。
便是偶尔抬头望天,想到那位高居其上的帝尊,也只会感叹一句
这一位,对我等圣人之下的蝼蚁之辈而言,比日月更不朽。
微渺蝼蚁,岂敢奢求等同于日月的荣光
顾归尘徘徊在人流之中,直到夕阳西下,街上空无一人,便静静伫立在那里,仰首默然望天
却原来,我才是书生。
别人将一个梦幻寄予洛九陵,待梦
铜炉碳火、温酒热茶。
但他的身体非常冷, 如枯木着霜, 每一次动作,都是在摧折自我。
他的声音微哑干涩
“当年,您同我说的故事, 还遗漏了一点。”
“您没有告诉我那个书生他其实”
见对方声音颤抖呜咽,几乎说不下去,闻歌的目光竟变得愈发柔和,开始用平缓的语调慢慢叙述着
“他其实,生于战乱之年,幼时失去双亲后, 只靠沿街乞讨而活。”
“恰逢他及冠之年,五域定、皇城立,四海安平, 帝尊依循古制, 封禅于九黎山。”
“他的幼年与少年,只有饥饿寒冷, 纵然凋零漂泊于世间, 却听尽了颂扬帝王的赞歌。”
“渐渐地, 他开始相信,那位高居九天的帝君,是一个值得信仰的希望。”
“他后续的人生,是一场对希望的追逐。”
“穷极毕生之力,埋首书山文海, 只为有朝一日,常侍帝王侧。”
“贫穷、疾病、孤苦种种人间磨难,在此之间,从未远离他”
顾归尘听到这里,竟目带自嘲悲凉,极轻地笑了一声
“所以,我还不及他。”
“他用尽一生,舍弃了能舍弃的一切,最后,至少见到了。”
“但我呢我至死也见不到。”
话毕,他阖目不语,一点泪光却半隐在眼角,闪烁在碳火微红的光芒里。
闻歌也叹息一声“是啊,须用尽一生。”
彼时,冬夜炉火边沉默相对的两人,都很明白
言官之位,能以凡人身躯居于仙殿,得见天子,以笔作刀,判为君者的对错听来似乎荣光非常,可世间大部分人,绝不会选择这条路。
因为太艰难、也太孤独。
必将历经重重选拔,于每村每镇百里挑一,把这些百中得一者汇聚起来,又于每县每城千里挑一,将千里得一者汇集一处,最终于每州每域万里挑一。
要随侍帝王身畔,就须做这万万分之一,在各类繁复的考核项目中,胜过余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
很多心有执念者,为此考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最后,大部分人或者病死他乡,或者托友人带回骨灰
唯有那少之又少者,其天赋才气、勤奋毅力、信念抱负种种品性缺一不可,多半于华年不再时,才终成了那幸运的万中无一,却要就此拜别亲朋师友,远赴中域皇城,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
皓首穷经大半生,只为求一个直达天听的机会,似乎成也好、败也罢,都会落得个一生凄凉孤寂。
可尽管此路艰险,也还是有无数的人愿意求索其间,君不闻年年皇城颁布入选者名录时,那高墙下汇成山海的哭泣哀嚎、跌足叹息。
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心里都有个执着的望,托付在这个万一的微渺机会上,盼着企望成真的那一天。
能否走到此路尽头,甚至不取决于你的天赋几品、勤勉几何而是取决于你有无觉悟将一生奉献于此。
闻歌又轻声道“书生岁至中年,依旧无妻无子无亲,或有一二知交,也渐渐囿于俗务,难以像青年时候,总同他彻夜漫谈。”
“于所居村落里环顾四周,他竟发现,这条路上,渐渐只剩他一人了。”
顾归尘的声音平静而冰冷“因为别人都明白,应该放弃了。”
那一次,他故地重游,发现原来的种种“义士联盟”,早尽数散了,时过境迁,连原先的房屋街市布局也改变了很多。
他独行其间,虽然明白那些人也算不上自己的同伴,可心头还是一片怅惘。
直到他遇见了当年的刀客那位大骂九陵帝尊为窃世贼,批“氏族灭、宗门立”为谎言的激愤青年。
可此时的刀客已经老了许多,见他到来,竟还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便请他去家中喝杯酒。
原来刀客早已成家,膝下有儿有女,屋内热闹一片,可见他虽天赋有限,此时也不过金丹修为,却是个命途平稳的。
他替顾归尘斟酒,谈到自己当年所为,竟摇头失笑
“一个愣头青罢了”
他说自己出身西江,当年初入修行路,因天资所限,未能拜入什么大宗门,心内自有一股不平之气。
后来独自游历江湖,又见了许多令人愤愤之事,便自诩为英雄,成天做着话本里的奇遇梦,幻想要平天下不义之举,成为另一个九陵帝尊,造就真正的人间盛世。
如今忆及往昔,他只觉得那年的自己过于可笑幼稚,且真心叹道
“帝尊治下,人间多半太平安稳,天下鲜有争战对我等资质普通的俗辈而言,能活在这样的世道,已是幸运了。”
“至于年少时渴望的众生平等,再无门户出身之见唉,一个天真笑话罢了。”
他又抬头,真诚劝说道
“鄙人知道兄台出身于大氏族,心里的不平愤愤,较之我这个庸人,必然要深切得多。”
“可无论你有什么缘由,还是早些放弃吧。”
“刺杀帝王呵,听来是个多么悲慨的壮举,当被史书大写特写可实际上,这只是个自欺欺人的幻梦罢了。”
那次酒饮毕,顾归尘在街道上徘徊良久,无意间,他瞥到不少似陌生似熟悉的面容,都隐没在芸芸众生间,各自寻向各自的归处。
但我没有归处。
昔年,他以为那些在同一座破落酒馆里,结盟立誓,将九陵帝尊批得一无是处者,尽管各自缘由不同,也该与自己有几分相似毕竟,他们拥有同一个目标。
他更觉得,不少人就是那书生
都将属于自己的抱负、理想、怨恨、向往统统寄向苍穹。
许多人怨恨帝王的缘由,乍听来很有道理,归根结底,却都是对自身命途不得意的迁怒。
于是,当他们走过幼稚的少年时代、走过义愤的青年时代,成为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就会幡然醒悟那原来是错寄。
过往高谈阔论、饮酒弹剑的日子,原来只是做一场借刺杀君王实现抱负的幻梦。
再后来,他们拜别了前半生孑然一身的潇洒,各自寻到安心之所,回想昔年,只会哂然一笑。
便是偶尔抬头望天,想到那位高居其上的帝尊,也只会感叹一句
这一位,对我等圣人之下的蝼蚁之辈而言,比日月更不朽。
微渺蝼蚁,岂敢奢求等同于日月的荣光
顾归尘徘徊在人流之中,直到夕阳西下,街上空无一人,便静静伫立在那里,仰首默然望天
却原来,我才是书生。
别人将一个梦幻寄予洛九陵,待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