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的身影走远之后,狄青和展昭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轻叹了一声,摇头苦笑。

    这个白玉堂什么时候能长大啊。

    白玉堂跟着包拯出了军营大门,见包拯的座驾一辆颇窄小的马车正停在一边。

    他指着马车道“大人,车夫在何处或是我为大人驭”

    包拯道“不劳白少侠,小仆包兴”

    “玉堂”

    听得这声呼唤,白玉堂瞪大了眼睛,既惊且喜地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哥”

    包拯亦看向那处,只见一个与白玉堂眉眼间三分相似的华服青年大步走来“蒋兄说的没错,你果然在这里”

    他身后跟着三个人,一个是老熟人蒋平,一个是身高九尺、铁塔一般的壮汉,还有一个身量高挑的男子,白惨惨的面色,双手拢在袖子里。

    正是白玉堂的胞兄白锦堂。

    见他哥哥过来了,白玉堂忙道“哥,我有公务在身,须得护送这位包大人回府,还得贴身保护他的安全。咱们兄弟改日再聚。”

    非是他不想与哥哥团聚他年纪轻轻,离开兄长来京城求学,思乡之心固然热切。但他自问已是个肩负重担的男子汉,连皇帝都看重他。执行公务的时候,又怎能和自己哥哥拉拉扯扯的,耽误正事呢

    包拯道“既然是白少侠的兄长,若是不嫌弃的话,不如随我们一同回府。寒舍虽简陋,犹能招待几位好汉欢聚几日。”

    他斟酌了一下,决定还是使用“好汉”来称呼面前的几位。

    白玉堂家里是经商的,在金华老家颇有产业,如今还在扬州城里开火柴工厂,愈发富得流油,这他是清楚的。

    但

    他看了看白锦堂身后的两人,觉得以这大汉铁塔一般的身形,很是当得起好汉这个称呼。

    反正白锦堂有白玉堂这个弟弟,应该不会介意被当作江湖人士。

    白锦堂忙向他行礼“这位就是包大人了吧学生白锦堂,久仰了。”

    包拯奇道“你有功名在身”

    白锦堂谦逊道“只是一个秀才功名而已,见笑了。”

    包拯点头赞道“本官听人提起过,你是个有万贯家财的商人。有如斯的产业,还能刻苦钻研,考取功名,已是不易了。”

    白锦堂忙道“不敢当,”又向他介绍身后的两人“这是学生的两位朋友,一位姓韩,一位姓徐”

    他回头看去,只见那两人正与白玉堂挤眉弄眼,那据说姓韩的高挑男子正偷偷摸摸地将袖袋里的一个小包裹递给他。

    白锦堂狠瞪了他二人一眼,两人忙都收回手,站得腰背笔挺。

    包拯道“原来是韩壮士和徐壮士。”

    几人互相见礼之后,包拯道“在下车驾狭小,恐容不下几位壮士,不如”

    蒋平笑道“这有何难”

    远远一指“那不就有大车来了么”

    原来此地正是他家工厂附近。白锦堂和韩彰徐庆两人来汴梁找他议事,听说白玉堂在军营里当差,特意来军营大门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见上一面。

    谁知真就这么巧,让他们见上了。

    几人坐着蒋平的大车回了包拯家里,包拯之妻李元琅见送走一个展昭带回来这么多的客人,也是大感意外,忙叫厨房飞快地整治出了一桌相对于他们平常水准异常丰盛的晚宴,招待这些人高马大的客人们。

    席间,包拯也知道了,白锦堂从扬州来找蒋平是为了一些账目上的小问题包拯即使不如公孙策会算账,也知道几十几百两的小账是不足以使这位富商大老远从扬州跑到汴梁的,哪怕坐着自行船也不行。

    必定是白锦堂思念幼弟,寻了个由头来探亲罢了。

    至于那韩徐二位,听说是在晋州那边开采石炭矿的。

    他们来找蒋平是做什么的,包拯不清楚,也没打听。不过他们必定与白家兄弟极其熟稔,席间只见那两人与白玉堂嘻嘻哈哈地谈笑,间或三人一同被白锦堂责备好好吃饭。

    一顿晚饭吃完,李元琅为他们各自安排好了住宿。包拯累了一天,准备洗漱歇息。趁着他擦脸的功夫,白玉堂偷偷跑到他哥哥的屋子里“哥”

    兄弟俩半年未见,痛诉离情之后,白锦堂问他“刚刚你韩大哥给了你什么东西”

    白玉堂眼神飘忽“没有什么。”

    白锦堂板着脸“别以为我没看见,快些拿出来。”

    白玉堂不情不愿地取出袖中的小包裹“是韩大哥新做的猛火雷,说江湖险恶,给我防身用的。”

    韩彰行走江湖所仪仗的,除了出神入化的毒术之外,便是这猛火雷了。

    白玉堂取出了一颗“据说这种猛火雷用了他新做的材料,威力比以往的更大。我试一个。”

    韩彰的猛火雷,虽说名字里带了个猛字,但其实威力也并不算很大,如爆竹一般,只是声音响些。

    他随意地将手中的猛火雷掷出,只见那雷落到了院子角落,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院墙被炸成了一堆齑粉。

    白玉堂惊得合不拢嘴“要命了这是什么东西”

章节目录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觉三千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觉三千里并收藏大宋仁宗皇帝本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