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官”

    包拯与狄青对视了一眼, 都从对方的眼中看见了“原来如此”与“果然如此”交织的神色。

    展昭目前名义上仍是以朋友的身份跟着包拯身边, 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身, 即使豁出性命来保护包拯, 也得不到一分一毫的好处。

    展昭固然不在意什么好处不好处的, 但包拯身为他的友人,却不能不为他着想。

    如果皇帝真的能给他封一个官职,让他拿一份俸禄, 有个存身之处,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展昭抱紧了怀中的巨阙“哦, 封官官家要封我做什么官”

    那太监摆摆手“这我可就不知道了,刘公公没跟我说。总之,不能是个小官就对了。”

    展昭问“缘何不能是个小官呢”

    太监笑道“若是个七八品的小官, 哪里值得官家亲封呢”

    马车虽简朴,跑得却快, 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宫门口。

    太监引着他们下车, 碎步趋入宫门,直向议事堂而去。

    “咱们快些走,”太监道“官家等得急。”

    包拯等人闻言,立马加快速度, 不出片刻就到了议事堂之前。

    赵受益正在和范仲淹商议龙舟竞渡之事历年端午节前后,汴水之上都会举行龙舟赛。他这个皇帝为了与民同乐,按理也该参加。

    而且今年年景稍稍好了些, 风调雨顺, 丰收在望。日子眼看就要好过了起来, 当然要弄些庆典庆祝一番。

    目前的提案是,由内府打造一条崭新而又奢华的大龙舟,在端午节那天载着皇帝和太后皇后开到汴河上,转一圈就回宫。但赵受益又有点心疼这一条龙舟的钱,想能不能将以往端午节的龙舟翻新一遍继续用。

    但过节就讲究一个吉祥气象,用二手货似乎有些不吉利的感觉,因此主意暂时未定。

    见包拯来了,赵受益将手中的公文放下,笑道“真是久违了包大人。”

    大半年过去。包拯也总算回到汴梁来了。

    包拯回来了,就该变天了。

    包拯刚要行礼,赵受益道“不忙。前几天你送回的公文里说你在北方颇有收获,快呈上来给朕看看。”

    “是。”

    包拯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两指厚的书册,递与一旁的太监,太监层层传递,终于送到了赵受益的手中。

    赵受益接过册子,暗中掂量了一下,心道,真是个有分量的收获啊。

    看来北方官场继被庞籍杀破了胆之后又将迎来一波清洗。

    当然了,南方官场也会紧随其后。

    他将册子翻开,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那册子又大又厚,即使只是浏览,也费去了不少时间。

    堂中的人都屏息凝神,静待皇帝看完发话。

    赵受益翻完了册子,笑道“包卿,你这册子上所载的人物,大多都提前送了奏章进京,尽述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无辜,而你又是如何如何的居心叵测,用意不良,给他们罗织罪名了。”

    这倒是实情。从包拯离开汴梁的一个月后,就有源源不断的奏章从各个郡县如雪花般飘来,涕泪横流地表示这个离京的御史无事生非,将他们冤枉得好苦。恳请官家明正视听,不要被此等小人挑拨了好好的君臣关系。

    赵受益每天忙得恨不得凭空生出八只手,怎么可能有空去理会此等车轱辘话的奏章,自然是全都交给刘恩处理。刘恩粗粗看过奏章之后,就将之全部填进了化纸炉反正他这个系统ai过目不忘,而这种满纸荒唐言的奏章毫无存在于人世的必要。

    包拯道“臣所书明的罪行,无不证据确凿。人证物证都有,绝无半字虚言”

    赵受益道“朕信你。固然你性格冷硬了些,但绝无凭空为他人罗织罪名之理。”

    包拯送了口气。

    “不过”赵受益又道“我可以这样信你,但若要取信天下人,还得需要真凭实据。你的那些人证物证,如今都在哪里可还安全么”

    拿贼拿脏。赵受益自问如今官场上的千年狐狸们都是有些手段在身上的,毁尸灭迹什么的他们最在行不过了。

    到时候将证据一毁,看你们能拿我怎么办。

    包拯道“所有物证,都已经随船带回了汴梁。如今应该在”

    他偏头看向狄青。

    狄青忙道“应该已经被臣的下属白玉堂带回了新军大营。大营里守备森严,不可能出什么意外。”

    赵受益笑道“夏老前辈这位高徒,一路上没给你惹什么麻烦吧”

    狄青暗道,这麻烦惹得可就大了。也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成天到晚找人家展昭的麻烦。

    嘴里却道“白玉堂侠肝义胆,又心思缜密,一路上多亏了他,臣等才没有错过许多的线索。”

    除了每天准时准点地找展昭的麻烦之外,白玉堂的本职工作完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觉三千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觉三千里并收藏大宋仁宗皇帝本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