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双手交叉, 若有所思“皇帝的意思, 是要”
她无意识地搓着手指“成立一个新衙门, 专门负责监察百官。而且拥有实权, 可以自主地调查官吏贪赃枉法之事”
赵受益点头“正是如此。”
刘娥道“此等实权, 究竟是指的什么”
赵受益心道, 就效仿前世二十一世纪的监察机构嘛。
有立案调查权, 自己组成一个调查班组, 而且有权让涉案官员“配合调查”。
刘娥道“皇帝可知, 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祖皇帝曾经定下规矩,要优礼士人。本宫愚钝, 不解太祖深意, 可也知道, 所谓的优礼士人, 一定不包括成立这么一个衙门, 叫他们有权力凌驾于士人之上的。”
虽说现在明面上官员们也是要受御史监察的,但谁都知道, 御史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真正调查出什么罪证来。
能被御史拿到明面上参的,要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要么就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
而且谁都知道,御史们为了求一个刚直之名,那是谁都敢参, 谁都敢骂, 什么都敢往奏章里写。
哪怕是八面玲珑的完人, 也要给你杜撰出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第九面来,拿到台面上来狂骂一顿。
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真正在乎御史们的奏章了。反正你也被参,我也被参,大家都一样。
谁要是真被御史参倒了,那也不是御史的功劳,而是皇帝有意发落你了。
不然皇帝每天收了那么多奏本,偏偏拿你出来发落了呢
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用怪御史了。圣心难测,自求多福吧。
自古为官出仕的,谁不是看着皇帝的脸色过日子呢
横竖也就是外放个一两年,等风平浪静皇帝气消了之后依旧回来做官。
所谓的御史监察,就是个笑话。
归根结底,就是御史们没有立案调查的权限和能力。
抓不到真正的致命证据,也就只能无能狂怒,到处口嗨罢了。
也正因如此,虽然一直处在御史们的监察之下,可满朝文武却并不以此为意。
刘娥道“皇帝也清楚,御史台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我朝士人又为什么能够容忍御史们不停地攻歼。”
归根结底,不痛不痒罢了。
“皇帝所要成立的这个新机构,明面上似乎是御史台的翻版,可实际上,却”
确是对御史制度的一场颠覆。
一旦那群看谁都不顺眼的御史们真的能拿住官员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了
无异于是为虎添翼,这还得了,往后大宋官员还能睡个安稳觉吗
刘娥斩钉截铁道“他们不会同意的。”
“他们”,大概就是指的所有心里有鬼的官员吧。
赵受益道“其实,朕是想把这个机构与御史台平行设立的,两个机构相辅相成。”
御史台里的年轻御史们是有战斗力的笔杆子,最擅长搅风搅雨,操纵舆论,无理也要辩三分。
和有调查取证能力的机构关联起来,那就是双剑合璧,舆论高地和道德高地全都占据了。
赵受益道“这个新机构的首脑,朕中意包拯。”
刘娥笑道“本宫也觉得,皇帝应当是中意此人的。”
悠悠然道“此人真是个清如水廉如镜冷如冰利如剑的人物。可惜了,如何不能为我效力呢”
赵受益抬头看了她一眼“可使不得。若叫他为娘娘效力,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娘娘自请其罪,将太后之位奉还给李娘娘。”
刘娥摇头“果然,此人不是我能驾驭的。”
赵受益道“说起来,如今李娘娘怎么样了”
刘娥笑道“过得似乎还好。前些时日天天骂我,从卯时骂道亥时。后来似乎是累了,又改到从午时骂道戌时。”
赵受益道“其实朕一直很好奇,娘娘当初究竟做了什么,竟将李娘娘气得晕过去了”
李妃这十几年来艰难困苦都吃尽了,眼看着马上就能扳倒老仇人了,怎么还被老仇人给气晕了呢
刘娥呷了一口茶水“我问她,你当年是真的相信自己生了一只狸猫吗她说是。我又问她,你觉得先帝也相信你生了一只狸猫吗她也说是。然后我告诉她,先帝平生从不信神妖鬼怪之说,又怎么会相信自己的妃子生出了一只妖孽呢”
赵受益摇头“若说先帝不信神妖鬼怪,倒是叫人难以置信。”
先帝宋真宗,巡游天下封禅名山,还弄出了一个天书祥瑞来,若说他不信神妖鬼怪
这还真是叫人很难相信啊。
刘娥扑哧一乐“这有什么难以置信的。当年天书初降的时候,旁人不知内情,难道我也不知吗那天书明明是先帝寻了几个游方道士伪造出来的,用一种清如白水的墨汁将字迹写在绢帛上,放在水里浸泡后字就会显现出来。造好天书之后,又寻了轻功强些的人趁着夜色挂在宫门角上。会这样伪造天书的人,又怎么会相信神妖鬼怪”
赵受益默然。
刘娥此言,真正诛心了。
李妃这十几年来受苦受难,之所以还能斗志昂扬地活到现在,都只不过是凭借着一种信念,即,她落到如今这个田地完全就是刘娥害的,如果没有刘娥从中作祟,先帝一定会封她做皇后,一定会封她的儿子做太子。
结果刘娥这一席话,等同于是在告诉她,先帝对当时的事情清清楚楚,却听之任之,没有为她做任何的事情。
先帝是刘娥的帮凶。
十几年的信念一朝崩塌,难怪李妃会如此崩溃,直接就要他帮她杀了刘娥。
杀刘娥是不可能杀刘娥的,即使当真要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杀。
他还留着刘娥有大用处呢。
“不说这些了。”赵受益话锋一转“包拯不日即将离京,去北地暗中调查官员之事。等他拿着真凭实据回来,朕就黜落一批官员,扶植自己的人上位。”
他继位这么些年,科举也开了好几次了。这些新鲜进士,就是他为数最多的一批班底。
“然后,朕就可以借机将成立调查机构的事情提出来。”
刘娥以手支腮“然后呢”
赵受益道“然后,就有劳母后了。请母后多多支持。”
皇帝见到北地官场居然贪腐至此,大为痛心,欲要寻找彻底解决之法。然后就会有臣子进谏,说事情演变到这一步都是监察机构不作为惹的祸。
虽然各地方已有通判转运使等等的类似于监察机构的存在了,可是这些人在地方上久了,官官勾结,已有利益往来,说不准已经同流合污了。再加上他们位高权重,必定惜身,即使见到了不平之事,也不敢直言处断。
如何能与我们朝中不蔓不枝、嫉恶如仇,重名轻身,时时刻刻准备着舍得一身剐敢把宰相拉下马的御史们相比呢
终究监察百官,还是要靠御史们的呀
而御史们的短处,就是手里没有实权,不好真正施展身手,打击贪官。
那么不如就赋予御史以实权,让他们有调查案情、处置官员的权力。
这就足可以解决官员的问题了嘛
而这种大大威胁到朝廷官员生活幸福感的举措,那是一定会被百官合力抵制的。
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骂战,这就需要太后出来一锤定音了。
刘娥一本正经地道“此乃本宫分内之事。”
本来皇帝就是要把她推出来挡刀挡枪的,这种事情她早就已经习惯了。
赵受益看看窗外的天色“夜已深了,朕就不打扰娘娘休息了。”
刘娥忽然问道“公主可好”
此时的宫中,有两位公主。一个是宋真宗留下的女儿,是赵受益的小妹妹,一个就是赵旭了。
而能劳动刘娥垂问的,也就只有赵旭。
毕竟宋真宗还活着的时候,刘娥都不耐烦做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关爱公主,这时候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赵受益道“秦国公主长势喜人。”
秦国是刘娥为赵旭挑选的封号,以秦国称呼赵旭,倒是颇遂刘娥之心。
因此刘娥笑道“哦长势喜人那倒还不错。什么时候得了空,叫本宫也见见孙女。”
赵受益道“一定。等她能稳稳当当地自己出门的时候,就叫她来探望太后。”
刘娥道“公主乃是皇嗣,现在还小,不着急着念书识字。等到了五岁上头,就该择一个良师开蒙了。”
赵受益道“确实如此。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刘娥说得对,赵旭是他的继承人,给她挑选合适的老师乃是重中之重。
虽然她天生就是个666的神君,这资质是不会变的。但身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太平盛世里的皇帝,肚子里没点墨水还真的难以胜任这个职业。
尤其宋朝还是个文风昌盛的朝代,才子频出。赵旭想要做大宋江山的皇帝,确实亟需一个有分量的大儒来当老师。
毫无疑问地,他选择了范仲淹来当此重任。
无论是才华还是品行,乃至于官阶,范仲淹都是最佳人选。
刘娥问他“是范相公么”
赵受益道“娘娘英明。”
刘娥道“范相公固然是个好人选。但是皇帝有没有考虑过一件事。”
赵受益问道“什么事
她无意识地搓着手指“成立一个新衙门, 专门负责监察百官。而且拥有实权, 可以自主地调查官吏贪赃枉法之事”
赵受益点头“正是如此。”
刘娥道“此等实权, 究竟是指的什么”
赵受益心道, 就效仿前世二十一世纪的监察机构嘛。
有立案调查权, 自己组成一个调查班组, 而且有权让涉案官员“配合调查”。
刘娥道“皇帝可知, 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祖皇帝曾经定下规矩,要优礼士人。本宫愚钝, 不解太祖深意, 可也知道, 所谓的优礼士人, 一定不包括成立这么一个衙门, 叫他们有权力凌驾于士人之上的。”
虽说现在明面上官员们也是要受御史监察的,但谁都知道, 御史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真正调查出什么罪证来。
能被御史拿到明面上参的,要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要么就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
而且谁都知道,御史们为了求一个刚直之名,那是谁都敢参, 谁都敢骂, 什么都敢往奏章里写。
哪怕是八面玲珑的完人, 也要给你杜撰出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第九面来,拿到台面上来狂骂一顿。
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真正在乎御史们的奏章了。反正你也被参,我也被参,大家都一样。
谁要是真被御史参倒了,那也不是御史的功劳,而是皇帝有意发落你了。
不然皇帝每天收了那么多奏本,偏偏拿你出来发落了呢
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用怪御史了。圣心难测,自求多福吧。
自古为官出仕的,谁不是看着皇帝的脸色过日子呢
横竖也就是外放个一两年,等风平浪静皇帝气消了之后依旧回来做官。
所谓的御史监察,就是个笑话。
归根结底,就是御史们没有立案调查的权限和能力。
抓不到真正的致命证据,也就只能无能狂怒,到处口嗨罢了。
也正因如此,虽然一直处在御史们的监察之下,可满朝文武却并不以此为意。
刘娥道“皇帝也清楚,御史台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我朝士人又为什么能够容忍御史们不停地攻歼。”
归根结底,不痛不痒罢了。
“皇帝所要成立的这个新机构,明面上似乎是御史台的翻版,可实际上,却”
确是对御史制度的一场颠覆。
一旦那群看谁都不顺眼的御史们真的能拿住官员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了
无异于是为虎添翼,这还得了,往后大宋官员还能睡个安稳觉吗
刘娥斩钉截铁道“他们不会同意的。”
“他们”,大概就是指的所有心里有鬼的官员吧。
赵受益道“其实,朕是想把这个机构与御史台平行设立的,两个机构相辅相成。”
御史台里的年轻御史们是有战斗力的笔杆子,最擅长搅风搅雨,操纵舆论,无理也要辩三分。
和有调查取证能力的机构关联起来,那就是双剑合璧,舆论高地和道德高地全都占据了。
赵受益道“这个新机构的首脑,朕中意包拯。”
刘娥笑道“本宫也觉得,皇帝应当是中意此人的。”
悠悠然道“此人真是个清如水廉如镜冷如冰利如剑的人物。可惜了,如何不能为我效力呢”
赵受益抬头看了她一眼“可使不得。若叫他为娘娘效力,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娘娘自请其罪,将太后之位奉还给李娘娘。”
刘娥摇头“果然,此人不是我能驾驭的。”
赵受益道“说起来,如今李娘娘怎么样了”
刘娥笑道“过得似乎还好。前些时日天天骂我,从卯时骂道亥时。后来似乎是累了,又改到从午时骂道戌时。”
赵受益道“其实朕一直很好奇,娘娘当初究竟做了什么,竟将李娘娘气得晕过去了”
李妃这十几年来艰难困苦都吃尽了,眼看着马上就能扳倒老仇人了,怎么还被老仇人给气晕了呢
刘娥呷了一口茶水“我问她,你当年是真的相信自己生了一只狸猫吗她说是。我又问她,你觉得先帝也相信你生了一只狸猫吗她也说是。然后我告诉她,先帝平生从不信神妖鬼怪之说,又怎么会相信自己的妃子生出了一只妖孽呢”
赵受益摇头“若说先帝不信神妖鬼怪,倒是叫人难以置信。”
先帝宋真宗,巡游天下封禅名山,还弄出了一个天书祥瑞来,若说他不信神妖鬼怪
这还真是叫人很难相信啊。
刘娥扑哧一乐“这有什么难以置信的。当年天书初降的时候,旁人不知内情,难道我也不知吗那天书明明是先帝寻了几个游方道士伪造出来的,用一种清如白水的墨汁将字迹写在绢帛上,放在水里浸泡后字就会显现出来。造好天书之后,又寻了轻功强些的人趁着夜色挂在宫门角上。会这样伪造天书的人,又怎么会相信神妖鬼怪”
赵受益默然。
刘娥此言,真正诛心了。
李妃这十几年来受苦受难,之所以还能斗志昂扬地活到现在,都只不过是凭借着一种信念,即,她落到如今这个田地完全就是刘娥害的,如果没有刘娥从中作祟,先帝一定会封她做皇后,一定会封她的儿子做太子。
结果刘娥这一席话,等同于是在告诉她,先帝对当时的事情清清楚楚,却听之任之,没有为她做任何的事情。
先帝是刘娥的帮凶。
十几年的信念一朝崩塌,难怪李妃会如此崩溃,直接就要他帮她杀了刘娥。
杀刘娥是不可能杀刘娥的,即使当真要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杀。
他还留着刘娥有大用处呢。
“不说这些了。”赵受益话锋一转“包拯不日即将离京,去北地暗中调查官员之事。等他拿着真凭实据回来,朕就黜落一批官员,扶植自己的人上位。”
他继位这么些年,科举也开了好几次了。这些新鲜进士,就是他为数最多的一批班底。
“然后,朕就可以借机将成立调查机构的事情提出来。”
刘娥以手支腮“然后呢”
赵受益道“然后,就有劳母后了。请母后多多支持。”
皇帝见到北地官场居然贪腐至此,大为痛心,欲要寻找彻底解决之法。然后就会有臣子进谏,说事情演变到这一步都是监察机构不作为惹的祸。
虽然各地方已有通判转运使等等的类似于监察机构的存在了,可是这些人在地方上久了,官官勾结,已有利益往来,说不准已经同流合污了。再加上他们位高权重,必定惜身,即使见到了不平之事,也不敢直言处断。
如何能与我们朝中不蔓不枝、嫉恶如仇,重名轻身,时时刻刻准备着舍得一身剐敢把宰相拉下马的御史们相比呢
终究监察百官,还是要靠御史们的呀
而御史们的短处,就是手里没有实权,不好真正施展身手,打击贪官。
那么不如就赋予御史以实权,让他们有调查案情、处置官员的权力。
这就足可以解决官员的问题了嘛
而这种大大威胁到朝廷官员生活幸福感的举措,那是一定会被百官合力抵制的。
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骂战,这就需要太后出来一锤定音了。
刘娥一本正经地道“此乃本宫分内之事。”
本来皇帝就是要把她推出来挡刀挡枪的,这种事情她早就已经习惯了。
赵受益看看窗外的天色“夜已深了,朕就不打扰娘娘休息了。”
刘娥忽然问道“公主可好”
此时的宫中,有两位公主。一个是宋真宗留下的女儿,是赵受益的小妹妹,一个就是赵旭了。
而能劳动刘娥垂问的,也就只有赵旭。
毕竟宋真宗还活着的时候,刘娥都不耐烦做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关爱公主,这时候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赵受益道“秦国公主长势喜人。”
秦国是刘娥为赵旭挑选的封号,以秦国称呼赵旭,倒是颇遂刘娥之心。
因此刘娥笑道“哦长势喜人那倒还不错。什么时候得了空,叫本宫也见见孙女。”
赵受益道“一定。等她能稳稳当当地自己出门的时候,就叫她来探望太后。”
刘娥道“公主乃是皇嗣,现在还小,不着急着念书识字。等到了五岁上头,就该择一个良师开蒙了。”
赵受益道“确实如此。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刘娥说得对,赵旭是他的继承人,给她挑选合适的老师乃是重中之重。
虽然她天生就是个666的神君,这资质是不会变的。但身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太平盛世里的皇帝,肚子里没点墨水还真的难以胜任这个职业。
尤其宋朝还是个文风昌盛的朝代,才子频出。赵旭想要做大宋江山的皇帝,确实亟需一个有分量的大儒来当老师。
毫无疑问地,他选择了范仲淹来当此重任。
无论是才华还是品行,乃至于官阶,范仲淹都是最佳人选。
刘娥问他“是范相公么”
赵受益道“娘娘英明。”
刘娥道“范相公固然是个好人选。但是皇帝有没有考虑过一件事。”
赵受益问道“什么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