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道“这”
她毕竟也是官宦人家出身, 思索后道“范大人是昭文相,按品轶来看,应是”
范仲淹道“从二品。”
李氏道“那就暂时委屈娘娘,届时扮作范相的家眷,着二品服色。至于礼仪, 八贤王与狄王妃向来爱惜臣下,想必不会生受范相家眷的礼仪,娘娘做个样子, 囫囵过去就行了。等娘娘与狄王妃相认之后,就更加没有礼仪这一说了。”
狄娘娘认出李妃之后,抱头痛哭都来不及。再说到时候李妃身为皇帝生母, 正经的太后, 自然没有再给狄王妃行礼的道理。
李妃犹自痛哭不止,李氏温声劝慰, 李妃终于收声,悲戚地道“本宫本宫”
她是当朝太后, 皇帝生母, 居然要穿着二品臣妇的服色,还要给王妃行礼
李氏劝道“娘娘,不过就是一下子的事情, 忍一忍就过去了。”
只要见到狄王妃, 就能让她帮忙证明李妃的身份。
能和皇帝母子相认, 这会儿受的苦都不算什么。
李妃闭了闭眼“只好如此了”
她双手颤抖, 努力平复下激荡的心绪。
李氏扶着李妃回了内室, 范仲淹对包拯道“希仁,有些话,本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包拯道“范相但说无妨。”
范仲淹道“李妃娘娘与官家相认之后,你待如何呢”
包拯微愣“什么”
范仲淹道“你将娘娘带回了汴梁,自然有自己的一番主张。或者不如这么说,你究竟想要此事如何收场呢”
包拯斩钉截铁地道“自然是要官家认母,太后还朝,奸人伏诛。”
范仲淹微叹“果然是如此。”
他对包拯道“希仁,此事绝不易为。”
包拯道“有何不易李妃娘娘就要与狄王妃相认,届时狄王妃自会为娘娘作证,官家认回了亲生母亲,自不会让仇人逍遥法外。”
范仲淹道“你所说的仇人,是谁呢”
包拯道“当然是将李妃娘娘陷害至如今这步田地、险些叫官家丧命的当朝太后。”
范仲淹苦笑“如此,这可就难了。”
包拯道“不难。只要官家得知真相,处置刘后不过是一念之间。”
如今的刘后早已不是当年垂帘听政、手握大权的摄政太后了。皇帝想要处置她,只需一道圣旨。
范仲淹轻声道“如果官家不想处置刘后呢”
包拯诧异“为什么不想”
刘后险些杀了官家,还害得官家母子分离十七年
范仲淹心道,刘后名义上是皇帝的嫡母,皇帝怎么可能大张旗鼓地处置她若是真这么做了,等同于向全天下宣告皇帝不孝。
而且皇帝还不能对这种行为做出解释。
你要怎么向天下人解释呢
说你嫡母其实是个迫害先帝嫔妃子嗣的蛇蝎心肠的女人,你们皇室并不像标榜的那样尊尊亲亲,一派和睦,而是内斗不止,什么仁孝礼义都是装给全天下看的
虽然这就是事实,但这种事实却绝不能暴露在全天下人的眼中。
范仲淹道“孝字大过天,刘后对官家毕竟有养育之恩。纵然官家得知了真相,至多也就是让刘后自请去玉清宫参禅礼佛,不能再有更多的处罚了。”
至于三尺白绫,一杯鸩酒
皇帝或许可以选择赐死太后,但他们做臣子的,却绝不可以动这种念头。
包拯皱眉“这”
勉强道“虽然对李妃娘娘极不公正,但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范仲淹继续道“再说李妃娘娘。”
他斟酌着字句道“希仁,并非我要泼你冷水。李妃娘娘,很可能,不能以太后的身份还朝。”
包拯道“为何”
范仲淹道“此事牵扯太广了。要让李太后还朝,就要将官家的身世公布出去,告诉全天下人,官家不是八贤王的亲子,而是当年先帝与李妃娘娘的儿子。”
包拯道“事实就是如此。”
范仲淹摇头“若是此事发生在其他的任何时候,都尚有一丝可能。但现在情况太特殊了。八贤王正在前朝进谏,官家烦不胜烦。这时候,你包御史忽然站出来,说官家不是八贤王的亲生儿子,你从民间寻回了诈死出宫的李妃,官家其实是先帝的皇子。你知道旁人会说什么吗”
包拯道“我不惧人言。”
范仲淹叹息“我当然知道你不畏人言,但是官家却不能不在乎这些。我是官家一手提拔上来的,咱们两个又走得近些,在旁人眼中,你就是官家近臣。你帮太后还朝,旁人可能不会说你什么,却一定会说这是官家为了摆脱八贤王所设的局,官家不满八贤王的进谏,于是连亲爹都不打算要了希仁,咱们做臣子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啊。”
包拯道“难道官家要为了一些风言风语,弃自己的亲生母亲于不顾吗”
范仲淹道“官家不会弃自己的亲生母亲于不顾。官家会与李妃娘娘相认,但可能不会将她封为太后。”
包拯道“不做太后,那做什么呢”
范仲淹道“端看官家的意
她毕竟也是官宦人家出身, 思索后道“范大人是昭文相,按品轶来看,应是”
范仲淹道“从二品。”
李氏道“那就暂时委屈娘娘,届时扮作范相的家眷,着二品服色。至于礼仪, 八贤王与狄王妃向来爱惜臣下,想必不会生受范相家眷的礼仪,娘娘做个样子, 囫囵过去就行了。等娘娘与狄王妃相认之后,就更加没有礼仪这一说了。”
狄娘娘认出李妃之后,抱头痛哭都来不及。再说到时候李妃身为皇帝生母, 正经的太后, 自然没有再给狄王妃行礼的道理。
李妃犹自痛哭不止,李氏温声劝慰, 李妃终于收声,悲戚地道“本宫本宫”
她是当朝太后, 皇帝生母, 居然要穿着二品臣妇的服色,还要给王妃行礼
李氏劝道“娘娘,不过就是一下子的事情, 忍一忍就过去了。”
只要见到狄王妃, 就能让她帮忙证明李妃的身份。
能和皇帝母子相认, 这会儿受的苦都不算什么。
李妃闭了闭眼“只好如此了”
她双手颤抖, 努力平复下激荡的心绪。
李氏扶着李妃回了内室, 范仲淹对包拯道“希仁,有些话,本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包拯道“范相但说无妨。”
范仲淹道“李妃娘娘与官家相认之后,你待如何呢”
包拯微愣“什么”
范仲淹道“你将娘娘带回了汴梁,自然有自己的一番主张。或者不如这么说,你究竟想要此事如何收场呢”
包拯斩钉截铁地道“自然是要官家认母,太后还朝,奸人伏诛。”
范仲淹微叹“果然是如此。”
他对包拯道“希仁,此事绝不易为。”
包拯道“有何不易李妃娘娘就要与狄王妃相认,届时狄王妃自会为娘娘作证,官家认回了亲生母亲,自不会让仇人逍遥法外。”
范仲淹道“你所说的仇人,是谁呢”
包拯道“当然是将李妃娘娘陷害至如今这步田地、险些叫官家丧命的当朝太后。”
范仲淹苦笑“如此,这可就难了。”
包拯道“不难。只要官家得知真相,处置刘后不过是一念之间。”
如今的刘后早已不是当年垂帘听政、手握大权的摄政太后了。皇帝想要处置她,只需一道圣旨。
范仲淹轻声道“如果官家不想处置刘后呢”
包拯诧异“为什么不想”
刘后险些杀了官家,还害得官家母子分离十七年
范仲淹心道,刘后名义上是皇帝的嫡母,皇帝怎么可能大张旗鼓地处置她若是真这么做了,等同于向全天下宣告皇帝不孝。
而且皇帝还不能对这种行为做出解释。
你要怎么向天下人解释呢
说你嫡母其实是个迫害先帝嫔妃子嗣的蛇蝎心肠的女人,你们皇室并不像标榜的那样尊尊亲亲,一派和睦,而是内斗不止,什么仁孝礼义都是装给全天下看的
虽然这就是事实,但这种事实却绝不能暴露在全天下人的眼中。
范仲淹道“孝字大过天,刘后对官家毕竟有养育之恩。纵然官家得知了真相,至多也就是让刘后自请去玉清宫参禅礼佛,不能再有更多的处罚了。”
至于三尺白绫,一杯鸩酒
皇帝或许可以选择赐死太后,但他们做臣子的,却绝不可以动这种念头。
包拯皱眉“这”
勉强道“虽然对李妃娘娘极不公正,但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范仲淹继续道“再说李妃娘娘。”
他斟酌着字句道“希仁,并非我要泼你冷水。李妃娘娘,很可能,不能以太后的身份还朝。”
包拯道“为何”
范仲淹道“此事牵扯太广了。要让李太后还朝,就要将官家的身世公布出去,告诉全天下人,官家不是八贤王的亲子,而是当年先帝与李妃娘娘的儿子。”
包拯道“事实就是如此。”
范仲淹摇头“若是此事发生在其他的任何时候,都尚有一丝可能。但现在情况太特殊了。八贤王正在前朝进谏,官家烦不胜烦。这时候,你包御史忽然站出来,说官家不是八贤王的亲生儿子,你从民间寻回了诈死出宫的李妃,官家其实是先帝的皇子。你知道旁人会说什么吗”
包拯道“我不惧人言。”
范仲淹叹息“我当然知道你不畏人言,但是官家却不能不在乎这些。我是官家一手提拔上来的,咱们两个又走得近些,在旁人眼中,你就是官家近臣。你帮太后还朝,旁人可能不会说你什么,却一定会说这是官家为了摆脱八贤王所设的局,官家不满八贤王的进谏,于是连亲爹都不打算要了希仁,咱们做臣子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啊。”
包拯道“难道官家要为了一些风言风语,弃自己的亲生母亲于不顾吗”
范仲淹道“官家不会弃自己的亲生母亲于不顾。官家会与李妃娘娘相认,但可能不会将她封为太后。”
包拯道“不做太后,那做什么呢”
范仲淹道“端看官家的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