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和李妃在内室等了许久, 却没能等来包拯派人来叫她们去前边见范仲淹和他带来的能人。
眼看着天都要黑了,李氏忍不住道“这是怎么了, 我去前边看看, 是范大人还没有来吗”
李妃面色不变,抬手道“不必去,等着就是。”
李氏喃喃道“都等了多久了,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范大人今天不来了”
李氏道“今天不来,就等到明天。”
自嘲地笑笑“本宫等了十七年了, 难道还在乎一天两天吗”
展昭从屋顶上跳下来“夫人,老夫人, 稍安勿躁, 范大人马上就来了。”
他看见范仲淹的马车驶入了门前的街道。
包拯和范仲淹交情甚笃, 平日常有来往。范府的马车他还是认得的。
李氏喜道“多谢展义士”
转身对李妃道“姑母, 范大人来了”
李氏道“来了就好。”
又对李氏道“叫那护卫不必出来, 隐在暗处就好。”
李氏走到窗边, 小声道“展义士, 有劳你再忍耐一会儿”
她有些羞愧。
展昭是她丈夫的朋友, 虽没有官身, 但重情重义, 救过她丈夫的性命。
她是官宦人家出身, 但并不目空一切,以为全世界都要围着自己打转。
展昭并没有义务一定要保护他们, 更没有义务执行他们的命令保护李妃。他之所以这么做, 只是因为钦佩包拯的人品, 愿意这么做罢了。
因此,李氏和包拯尤为感激他。既是感激他无怨无悔的付出,更是感激他了解包拯的为人,了解包拯的志向,也愿意为了这份志向和包拯共同奋斗。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此生大幸。
包拯和李氏将他当作朋友来看待,或许也将他当作事业上的伙伴和帮手,但从不将他当成下人呼来喝去。
但是对于李妃而言,包拯犹是她的臣子,何况展昭呢。
一介江湖草莽,三生有幸能够保护太后,这是何等无上的光荣。
李妃对于保护她性命的展昭并无感激之情。
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与施舍。
保护我,是我施舍于你的荣耀。
但我不需要你来感恩戴德,因为我是一个宽仁大度的太后。这些小恩小惠,何足挂齿。
这种态度让李氏十分尴尬。
她将展昭当作朋友,不想他受这种对待。但李妃身份尊贵,她也不能忤逆李妃,更无法向李妃解释展昭是他们的朋友,请李妃稍稍给予他一些尊重。
这根本毫无用处,因为李妃只是听说包拯曾经参倒过一位副相,又查办了一位王爷的贪污案,认为包拯是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忠臣,这才决定选择包拯为她洗刷冤屈的。
虽然襄阳王实际上死得不明不白,宗正寺也尽力给他洗白了名声,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尤其襄阳王在应天已经臭名昭著。
他死后不久,关于他如何贪污了应天的赈灾粮、又是如何被京里派来的包御史依法查办的故事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反正天书的事情没有暴露,赵受益也就听之任之了。
愿意传就传吧。
李妃也是听说了这些故事,才选择了包拯,在包拯携新婚妻子返京的路上,拦车伸冤。
她并不真正了解包拯,更加无从了解包拯和展昭之间的关系。
她只是觉得,展昭是包拯豢养的江湖客。
江湖客,没有官身,那不就是下人吗。
她用对待下人的态度来对待展昭,自然也没什么要紧的。
李氏也没有办法,只好劝展昭暂时忍耐。
反正见完范仲淹就可以安排李妃入南清宫,到了南清宫,离皇帝母子相认也就不远了。
展昭忙道“夫人不必如此。”
他虽然也不爽李妃对待自己的态度,但他明白这和包拯夫妻没有关系,自然不会迁怒他们。
而且李妃并不单单是针对他一个人,她对所有人的态度都是这样。当初她拦车喊冤,是展昭和公孙策一起下车去询问的情况。
结果这位老夫人直挺挺地站着,问她什么话也不回答,只是说,我要见包拯。
你就算不叫他包大人,好歹叫声包御史,实在不行就叫包希仁嘛,直呼人家姓名算什么
连皇帝天天都不是包卿家就是包御史,偶尔也叫声包大人。当面直呼臣子姓名的时候极其少见,几乎就是没有。
怎么着你比皇帝都厉害
展昭见她手无缚鸡之力,身上也没带兵刃,就带她去见了包拯。
结果这位真是比皇帝都厉害,一张口就是,我是皇帝亲娘。
虽然人家态度倨傲了些,但毕竟拿出了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包拯于是决定带着李妃返京,为她洗刷冤屈。
结果就在返京途中,李妃居然做出了一件让展昭捧腹大笑不对,是哭笑不得的事情。
眼看着天都要黑了,李氏忍不住道“这是怎么了, 我去前边看看, 是范大人还没有来吗”
李妃面色不变,抬手道“不必去,等着就是。”
李氏喃喃道“都等了多久了,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范大人今天不来了”
李氏道“今天不来,就等到明天。”
自嘲地笑笑“本宫等了十七年了, 难道还在乎一天两天吗”
展昭从屋顶上跳下来“夫人,老夫人, 稍安勿躁, 范大人马上就来了。”
他看见范仲淹的马车驶入了门前的街道。
包拯和范仲淹交情甚笃, 平日常有来往。范府的马车他还是认得的。
李氏喜道“多谢展义士”
转身对李妃道“姑母, 范大人来了”
李氏道“来了就好。”
又对李氏道“叫那护卫不必出来, 隐在暗处就好。”
李氏走到窗边, 小声道“展义士, 有劳你再忍耐一会儿”
她有些羞愧。
展昭是她丈夫的朋友, 虽没有官身, 但重情重义, 救过她丈夫的性命。
她是官宦人家出身, 但并不目空一切,以为全世界都要围着自己打转。
展昭并没有义务一定要保护他们, 更没有义务执行他们的命令保护李妃。他之所以这么做, 只是因为钦佩包拯的人品, 愿意这么做罢了。
因此,李氏和包拯尤为感激他。既是感激他无怨无悔的付出,更是感激他了解包拯的为人,了解包拯的志向,也愿意为了这份志向和包拯共同奋斗。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此生大幸。
包拯和李氏将他当作朋友来看待,或许也将他当作事业上的伙伴和帮手,但从不将他当成下人呼来喝去。
但是对于李妃而言,包拯犹是她的臣子,何况展昭呢。
一介江湖草莽,三生有幸能够保护太后,这是何等无上的光荣。
李妃对于保护她性命的展昭并无感激之情。
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与施舍。
保护我,是我施舍于你的荣耀。
但我不需要你来感恩戴德,因为我是一个宽仁大度的太后。这些小恩小惠,何足挂齿。
这种态度让李氏十分尴尬。
她将展昭当作朋友,不想他受这种对待。但李妃身份尊贵,她也不能忤逆李妃,更无法向李妃解释展昭是他们的朋友,请李妃稍稍给予他一些尊重。
这根本毫无用处,因为李妃只是听说包拯曾经参倒过一位副相,又查办了一位王爷的贪污案,认为包拯是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忠臣,这才决定选择包拯为她洗刷冤屈的。
虽然襄阳王实际上死得不明不白,宗正寺也尽力给他洗白了名声,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尤其襄阳王在应天已经臭名昭著。
他死后不久,关于他如何贪污了应天的赈灾粮、又是如何被京里派来的包御史依法查办的故事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反正天书的事情没有暴露,赵受益也就听之任之了。
愿意传就传吧。
李妃也是听说了这些故事,才选择了包拯,在包拯携新婚妻子返京的路上,拦车伸冤。
她并不真正了解包拯,更加无从了解包拯和展昭之间的关系。
她只是觉得,展昭是包拯豢养的江湖客。
江湖客,没有官身,那不就是下人吗。
她用对待下人的态度来对待展昭,自然也没什么要紧的。
李氏也没有办法,只好劝展昭暂时忍耐。
反正见完范仲淹就可以安排李妃入南清宫,到了南清宫,离皇帝母子相认也就不远了。
展昭忙道“夫人不必如此。”
他虽然也不爽李妃对待自己的态度,但他明白这和包拯夫妻没有关系,自然不会迁怒他们。
而且李妃并不单单是针对他一个人,她对所有人的态度都是这样。当初她拦车喊冤,是展昭和公孙策一起下车去询问的情况。
结果这位老夫人直挺挺地站着,问她什么话也不回答,只是说,我要见包拯。
你就算不叫他包大人,好歹叫声包御史,实在不行就叫包希仁嘛,直呼人家姓名算什么
连皇帝天天都不是包卿家就是包御史,偶尔也叫声包大人。当面直呼臣子姓名的时候极其少见,几乎就是没有。
怎么着你比皇帝都厉害
展昭见她手无缚鸡之力,身上也没带兵刃,就带她去见了包拯。
结果这位真是比皇帝都厉害,一张口就是,我是皇帝亲娘。
虽然人家态度倨傲了些,但毕竟拿出了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包拯于是决定带着李妃返京,为她洗刷冤屈。
结果就在返京途中,李妃居然做出了一件让展昭捧腹大笑不对,是哭笑不得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