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点头“只有这一种可能。否则依包拯这么个清廉节俭的性子, 怎么可能给那李老夫人雇一抬轿子呢”
轿子不是马车。马车是马拉的, 轿子是人抬的。
要雇一抬轿子,就得同时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人来抬轿子。
一路上这两人的吃喝拉撒住, 都得花钱。
人还不是马,马往树上一栓就能过夜,人可没这么好伺候。
轿夫还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得经过特殊训练, 否则走着走着连人带轿都能翻到沟里去。
所以大户人家都是自己养轿夫,穷些的宁愿骑牛骑马甚至骑驴都不坐轿子。
外边雇的轿夫,谁知道业务能力怎么样。
包拯现在是个不小的官了,衙门自然给他配了上朝用的轿子。但他此番离京是去结婚的,不是去出公差的, 自然没坐衙门的轿子,是和展昭、公孙策等人赶着马车去的隐逸村。
他从外地回京, 轿夫自然也得跟着走长途。也就是说, 包拯带着这个李老夫人回了汴梁,还得另给轿夫一份路费,叫他们抬着轿子一路返乡。
这一番折腾, 可是够贵的。
普天之下,值得包拯这般破费的老夫人, 还姓李
赵受益苦笑。
果然是他亲妈回来了吧
他搓着手指“你说说,什么事都赶到一块儿去了。现在八贤王正闹得欢, 又来了一个李太后, 你说说这”
等等
不对
他说着说着, 忽然停下了,偏头看向刘恩“你说,”他迟疑道“有没有可能”
有没有可能,利用李后还朝的事情,让八贤王不再纠缠他
刘恩道“李太后在此时还朝,未必是件坏事。”
赵受益拍拍他的肩膀“咱们两个想到一块去了。”
他越想越兴奋“包拯不愧是朕的文曲星君朕正在这里愁肠百结,他就给朕送忘忧散来了。”
八贤王现在没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只是每次朝会都要说教他一通,还给他送本劄子。这也没什么,只是有点烦。
真正可恶的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御史们,借机搅风搅雨,说皇帝不孝顺亲爹,太无情了。
只要八贤王停止上朝递奏章,就差不多能结束这场闹剧。
御史那边,等下一个爆点新闻出来,就会被转移注意力,不再揪着皇帝和他亲爹的破事不放。
大不了叫包拯和范仲淹平时多约束约束就完了。
而八贤王之所以能如此坚持地给他上奏本,原因只有一个,他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亲爹,有管束皇帝的义务。
同时,他也仗着自己名义上是皇帝亲爹,皇帝不敢对他做什么,所以有恃无恐。
换个旁人每天这么烦他,早被他打发到崖州和丁谓作伴去了。
皇帝每天很忙的,真没空听你一遍一遍地讲大道理。
八贤王所倚仗的、所依凭的,都只是“皇帝生父”的这个名头。
他明知自己不是皇父,却觉得反正我养育了皇帝这么多年,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了。
这时候,要是皇帝真正的生母回来了呢
在八贤王的认知中,宋真宗和李氏都已作古,他是皇帝在世的唯一一个较为亲近的长辈刘娥不算有管束他的义务,因此他才在明明不是皇帝生父的情况下还硬撑出了一个严父的架子。
如果李氏回来了呢
八贤王是个正人君子,他的道德不允许他在明知李氏还在世的时候,继续假装自己是皇帝的生父。
人家亲娘还在,你一个叔叔来多管什么闲事
在普通家庭里,可能还有叔叔是男性长辈,因此对下一辈的管教权多于母亲的情况。
但在皇家,不存在。
太后是君,亲王是臣。
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可以管束皇帝,亲王是皇帝的臣子,根本没有对皇帝指手画脚的资格。
除非情况极其特殊,比如太后眼看着就要把皇帝杀了自己登基了,亲王才有可能站出来维护一下皇室的统治。
其他情况下,亲王基本都得靠边站。
若非八贤王目前名义上是皇帝的生父,他之前这些天劝谏皇帝的行为,其实都是很不妥当的。
因此,李太后一旦回来了,八贤王就不可能再仗着自己是皇帝的生父做什么事情了。
毕竟在他的心里,君臣礼教所占的分量极重。
他若还是像如今这般天天给皇帝递奏章,回头李太后找人问他,说八皇弟啊,宗亲不得干政,你为什么要天天上朝劝皇帝免枢密使的职啊
八贤王能怎么说
说我是皇帝亲爹
当着皇帝真正的亲娘,他怎么能够说得出口
说我是皇帝的叔叔我有义务管束他人家亲娘就在面前呢,用得着你这个叔叔来
轿子不是马车。马车是马拉的, 轿子是人抬的。
要雇一抬轿子,就得同时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人来抬轿子。
一路上这两人的吃喝拉撒住, 都得花钱。
人还不是马,马往树上一栓就能过夜,人可没这么好伺候。
轿夫还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得经过特殊训练, 否则走着走着连人带轿都能翻到沟里去。
所以大户人家都是自己养轿夫,穷些的宁愿骑牛骑马甚至骑驴都不坐轿子。
外边雇的轿夫,谁知道业务能力怎么样。
包拯现在是个不小的官了,衙门自然给他配了上朝用的轿子。但他此番离京是去结婚的,不是去出公差的, 自然没坐衙门的轿子,是和展昭、公孙策等人赶着马车去的隐逸村。
他从外地回京, 轿夫自然也得跟着走长途。也就是说, 包拯带着这个李老夫人回了汴梁,还得另给轿夫一份路费,叫他们抬着轿子一路返乡。
这一番折腾, 可是够贵的。
普天之下,值得包拯这般破费的老夫人, 还姓李
赵受益苦笑。
果然是他亲妈回来了吧
他搓着手指“你说说,什么事都赶到一块儿去了。现在八贤王正闹得欢, 又来了一个李太后, 你说说这”
等等
不对
他说着说着, 忽然停下了,偏头看向刘恩“你说,”他迟疑道“有没有可能”
有没有可能,利用李后还朝的事情,让八贤王不再纠缠他
刘恩道“李太后在此时还朝,未必是件坏事。”
赵受益拍拍他的肩膀“咱们两个想到一块去了。”
他越想越兴奋“包拯不愧是朕的文曲星君朕正在这里愁肠百结,他就给朕送忘忧散来了。”
八贤王现在没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只是每次朝会都要说教他一通,还给他送本劄子。这也没什么,只是有点烦。
真正可恶的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御史们,借机搅风搅雨,说皇帝不孝顺亲爹,太无情了。
只要八贤王停止上朝递奏章,就差不多能结束这场闹剧。
御史那边,等下一个爆点新闻出来,就会被转移注意力,不再揪着皇帝和他亲爹的破事不放。
大不了叫包拯和范仲淹平时多约束约束就完了。
而八贤王之所以能如此坚持地给他上奏本,原因只有一个,他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亲爹,有管束皇帝的义务。
同时,他也仗着自己名义上是皇帝亲爹,皇帝不敢对他做什么,所以有恃无恐。
换个旁人每天这么烦他,早被他打发到崖州和丁谓作伴去了。
皇帝每天很忙的,真没空听你一遍一遍地讲大道理。
八贤王所倚仗的、所依凭的,都只是“皇帝生父”的这个名头。
他明知自己不是皇父,却觉得反正我养育了皇帝这么多年,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了。
这时候,要是皇帝真正的生母回来了呢
在八贤王的认知中,宋真宗和李氏都已作古,他是皇帝在世的唯一一个较为亲近的长辈刘娥不算有管束他的义务,因此他才在明明不是皇帝生父的情况下还硬撑出了一个严父的架子。
如果李氏回来了呢
八贤王是个正人君子,他的道德不允许他在明知李氏还在世的时候,继续假装自己是皇帝的生父。
人家亲娘还在,你一个叔叔来多管什么闲事
在普通家庭里,可能还有叔叔是男性长辈,因此对下一辈的管教权多于母亲的情况。
但在皇家,不存在。
太后是君,亲王是臣。
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可以管束皇帝,亲王是皇帝的臣子,根本没有对皇帝指手画脚的资格。
除非情况极其特殊,比如太后眼看着就要把皇帝杀了自己登基了,亲王才有可能站出来维护一下皇室的统治。
其他情况下,亲王基本都得靠边站。
若非八贤王目前名义上是皇帝的生父,他之前这些天劝谏皇帝的行为,其实都是很不妥当的。
因此,李太后一旦回来了,八贤王就不可能再仗着自己是皇帝的生父做什么事情了。
毕竟在他的心里,君臣礼教所占的分量极重。
他若还是像如今这般天天给皇帝递奏章,回头李太后找人问他,说八皇弟啊,宗亲不得干政,你为什么要天天上朝劝皇帝免枢密使的职啊
八贤王能怎么说
说我是皇帝亲爹
当着皇帝真正的亲娘,他怎么能够说得出口
说我是皇帝的叔叔我有义务管束他人家亲娘就在面前呢,用得着你这个叔叔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