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道,“你家若有别的介绍风水地理的书,我也想看看。”
元夫人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赵琼,问道“我记得前几日你读的是西夷录、周史,为何这么快就转读别的书我略识几个字,没什么大学问,但也知道囫囵吞枣不是什么好事。”
“我都读完了。”赵琼坐在木凳子上晃悠着小腿,“其实我也没怎么细读,就是觉得里面的故事怪有意思。”
周史共有十卷,赵琼还未完整通读过,所以她先在元家读完了剩下的部分。西夷录主要介绍外邦诸国以及西域概况,上面还收录了从周朝建国至燕朝一百五十年所有大大小小的战役。
至于金水志,则是介绍燕疆域内风水地理概况的书籍,里面对于风土人情之类也有十分详尽的介绍。
赵琼还琢磨着怎样才能借到几本有关燕政治、朝堂的书,但这类书太难借,寻常百姓家根本没有。
“了不起”元夫人用惊奇地眼神瞧着赵琼,“你才九岁,识字这样多,能够读通这些书就是了不起。”
“我觉得元璟也很了不起。”赵琼不吝啬自己的赞叹。
她先前从元夫人口中得知,元家的这些书都是元璟在私塾借书手抄得来的,周史十卷、西夷录六卷,金水志上中下三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史学著作。
这是相当大的工程量,他肯定坚持不懈地每年每月每天都坚持抄书,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赵琼现在阅读的就是元璟的手抄版,她观上面字迹工工整整,一笔一划极为认真,还附带了一些注解。由字观人,赵琼便知元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他哪里算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被褚先生罚的多了,抄的书也就多了。”元夫人提起儿子,脸上的忧虑之色都消散不少。
赵琼猜想她前段时间在茶馆里遇到的名叫褚世衍的少年,他的爷爷应该就是元璟的教书先生了,竟如此有缘。
元掌柜躺在床上人事不知,他头上的口子被缝好了,过两天就要拆线。可惜外伤好了,人却不见清醒。
元夫人是个外柔内刚的性格,她主持处理好了酒楼转卖等事宜,在家专心照顾丈夫。
“你爷爷身体可好”元夫人说,“我想叫你爷孙俩来我们家住。赵伯虽找到了活计,但寄住茶馆后院,总归是无安身之所,我知赵伯是不愿给我们家添麻烦,可他年纪大,不能过多操劳,你该多劝劝他。”
赵琼点头答应,同时表示赵老三性子倔得很,她不一定劝得动。
“现下襄陵多动乱,你们爷孙在外,叫我怎么放心得下”元夫人看赵琼没把这回事放在心上,有些急了。
赵琼连忙解释“这几天茶馆并未开门迎客,掌柜的因征粮之事焦头烂额,已好几天没来店里了,我和爷爷要住在那看着店。”
元夫人瞧了赵琼半晌,忽而落下泪来,拭泪哽咽道“都是命苦之人”
赵琼手忙脚乱地从椅子上跳下来,无措地道“婶婶不必为此伤感,我们只是”
“听闻你们爷孙变卖家产被迫离乡,我心里便不是滋味。你会读会写,可通读周史,能在你这个年纪里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如此才华,却不能去念私塾,在这一点上,我的儿子比你好命太多”
赵琼目瞪口呆,心道我不去读私塾的主要原因是我是个姑娘,家贫只是次要原因
“赵伯六十高龄却颠沛流离,抛弃祖上家宅,居无定所,为生计发愁,”元夫人悲痛道,“而我那夫君的酒楼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欠债不说,还成了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征粮已至,征兵在即这让我们一家怎么办命苦,命苦”
在隔间午睡的元瑶听到哭声后急忙跑来,她看看母亲,又看看站在旁边一个劲劝母亲别哭的赵琼,小嘴一瘪,眼圈一红,“赵哥哥娘”
赵琼一个头两个大,心道小祖宗你可别也哭了啊
正在赵琼不知该如何是好之际,元璟踏进了家门,她立刻冲元璟狂使眼色,让他过来把两人给劝住,哪知元璟站在原地,脸色难看。
“娘,”他开口道,“我从私塾回来时经过医馆,听人说医馆前两天接诊了个染怪病的病人,现在凡是去过那个医馆的人都染上了怪病,连郎中都染了。”
赵琼大惊,刚想追问,就听到元璟又说“赵琼应当无事,她拿药的医馆是另一家。”
赵琼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她道“你能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
“抱歉。”元璟道,“我听闻染病的人头痛发热伴有咳嗽,肺有脓痰,双目赤红身上还有黑斑和瘀血。”
赵琼越听越感觉不对味儿,“这症状我怎么觉得这么耳熟,你可有听人讲那病叫什么名儿”
元璟道“听一有见识的老头讲好像叫鼠疫。”
赵琼听罢,脸都绿了。
元夫人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赵琼,问道“我记得前几日你读的是西夷录、周史,为何这么快就转读别的书我略识几个字,没什么大学问,但也知道囫囵吞枣不是什么好事。”
“我都读完了。”赵琼坐在木凳子上晃悠着小腿,“其实我也没怎么细读,就是觉得里面的故事怪有意思。”
周史共有十卷,赵琼还未完整通读过,所以她先在元家读完了剩下的部分。西夷录主要介绍外邦诸国以及西域概况,上面还收录了从周朝建国至燕朝一百五十年所有大大小小的战役。
至于金水志,则是介绍燕疆域内风水地理概况的书籍,里面对于风土人情之类也有十分详尽的介绍。
赵琼还琢磨着怎样才能借到几本有关燕政治、朝堂的书,但这类书太难借,寻常百姓家根本没有。
“了不起”元夫人用惊奇地眼神瞧着赵琼,“你才九岁,识字这样多,能够读通这些书就是了不起。”
“我觉得元璟也很了不起。”赵琼不吝啬自己的赞叹。
她先前从元夫人口中得知,元家的这些书都是元璟在私塾借书手抄得来的,周史十卷、西夷录六卷,金水志上中下三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史学著作。
这是相当大的工程量,他肯定坚持不懈地每年每月每天都坚持抄书,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赵琼现在阅读的就是元璟的手抄版,她观上面字迹工工整整,一笔一划极为认真,还附带了一些注解。由字观人,赵琼便知元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他哪里算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被褚先生罚的多了,抄的书也就多了。”元夫人提起儿子,脸上的忧虑之色都消散不少。
赵琼猜想她前段时间在茶馆里遇到的名叫褚世衍的少年,他的爷爷应该就是元璟的教书先生了,竟如此有缘。
元掌柜躺在床上人事不知,他头上的口子被缝好了,过两天就要拆线。可惜外伤好了,人却不见清醒。
元夫人是个外柔内刚的性格,她主持处理好了酒楼转卖等事宜,在家专心照顾丈夫。
“你爷爷身体可好”元夫人说,“我想叫你爷孙俩来我们家住。赵伯虽找到了活计,但寄住茶馆后院,总归是无安身之所,我知赵伯是不愿给我们家添麻烦,可他年纪大,不能过多操劳,你该多劝劝他。”
赵琼点头答应,同时表示赵老三性子倔得很,她不一定劝得动。
“现下襄陵多动乱,你们爷孙在外,叫我怎么放心得下”元夫人看赵琼没把这回事放在心上,有些急了。
赵琼连忙解释“这几天茶馆并未开门迎客,掌柜的因征粮之事焦头烂额,已好几天没来店里了,我和爷爷要住在那看着店。”
元夫人瞧了赵琼半晌,忽而落下泪来,拭泪哽咽道“都是命苦之人”
赵琼手忙脚乱地从椅子上跳下来,无措地道“婶婶不必为此伤感,我们只是”
“听闻你们爷孙变卖家产被迫离乡,我心里便不是滋味。你会读会写,可通读周史,能在你这个年纪里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如此才华,却不能去念私塾,在这一点上,我的儿子比你好命太多”
赵琼目瞪口呆,心道我不去读私塾的主要原因是我是个姑娘,家贫只是次要原因
“赵伯六十高龄却颠沛流离,抛弃祖上家宅,居无定所,为生计发愁,”元夫人悲痛道,“而我那夫君的酒楼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欠债不说,还成了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征粮已至,征兵在即这让我们一家怎么办命苦,命苦”
在隔间午睡的元瑶听到哭声后急忙跑来,她看看母亲,又看看站在旁边一个劲劝母亲别哭的赵琼,小嘴一瘪,眼圈一红,“赵哥哥娘”
赵琼一个头两个大,心道小祖宗你可别也哭了啊
正在赵琼不知该如何是好之际,元璟踏进了家门,她立刻冲元璟狂使眼色,让他过来把两人给劝住,哪知元璟站在原地,脸色难看。
“娘,”他开口道,“我从私塾回来时经过医馆,听人说医馆前两天接诊了个染怪病的病人,现在凡是去过那个医馆的人都染上了怪病,连郎中都染了。”
赵琼大惊,刚想追问,就听到元璟又说“赵琼应当无事,她拿药的医馆是另一家。”
赵琼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她道“你能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
“抱歉。”元璟道,“我听闻染病的人头痛发热伴有咳嗽,肺有脓痰,双目赤红身上还有黑斑和瘀血。”
赵琼越听越感觉不对味儿,“这症状我怎么觉得这么耳熟,你可有听人讲那病叫什么名儿”
元璟道“听一有见识的老头讲好像叫鼠疫。”
赵琼听罢,脸都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