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邢衍最终还是托后勤部采购的电热毯, 因为他和林冉,自洞房之后, 再没有放假过。
本月初, 伟人对华清大学党委副书记等人信件做出批示,并开始\aquot反击右倾翻案风\aquot运动, 不点名批评邓同志,全国再度紊乱起来。
想到戴部长之前的感谢,林冉心里五味陈杂, 不知道她用设备换姥姥姥爷的回来, 到底是对是错。
到底历史是因她而变成这样, 还是没她也会有别人
注定无解的思考题让林冉寝食难安了两天,就被侯博实督促着集中注意力, 搞好眼下的重点工作。
几个月前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存在些许问题, 自从林冉进入核心小组后,难题一点点被攻破, 林冉的头衔也在变幻着。
从助理到小组组长,到制动系统主要负责人,林冉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在众同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曾经的小妹妹已经身穿制服,面色严肃,戴着耳机,拿着对讲机,站在发射中心指挥部。
听着耳机里传来的命令,林冉按下对讲机“制动系统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侯博实的声音再一次从耳机里传出, “倒计时。”
“10”
“9”
“8”
“3”
“2”
“1”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神州大地为之一颤,显示器上数据一点点在更新,众人屏息凝神。
总指挥部玻璃窗外,点火成功的光亮映入众人眼帘,巨物升空仿若巨龙腾飞,震撼人心。
有人用余光看了一眼窗外,有人根本看不到窗外,大家没有时间分神,全部把注意力集中在显示屏上。
唰唰唰的写字声没有停下过,不时有人回报最新结果。
“进入预定轨道,一切正常。”
随着空中一簇火点消失在肉眼所见的天际,耳机里传来其他部门的播报声。
众人不自觉的露出一抹轻松的微笑,却又很快被耳机里的一道道命令拉紧心弦。
“11月26号,长征2号运输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史开创了新纪元,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彼时林冉和魏亦鸣已经因为忙完后续工作,而休假在家。
两个多月的分离,姥爷坚持不让林冉进厨房帮忙“都快年根底下了才放一次假,也不知道你们单位是有多忙,哪还能让你到家了还跟着忙活,快回屋歇着吧。”
“姥爷跟你说啊,你和你妈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姥爷啊,就靠做饭打发时间,那手艺,诶哟,不是我说,说什么都得让你和小魏尝尝。”
孙女结婚仿佛还是上个月的事情,没两天人就失去了联系,打电话到单位去永远是接线员的抱歉,要不是林冉走之前给打过预防针,刘家和廖家都得急疯了不可。
自从林冉加入研究院以来,家人只知道她和魏亦鸣分在一个单位,工作很忙碌,但具体从事什么工种,家里人一概不知道。
料想以林冉和魏亦鸣的年级,虽然不会被分成一线工人,但也不会是什么太过危险的岗位,想来只是单位性质特殊,所以保密工作做的严了些。
见不到孙女,也听不到声儿,四位老人轮番互相安慰着,总算把这几个月熬了过去。
不止林冉是这种情况,组内还有比她情况还特殊的人,她和魏亦鸣能被分到一个项目中,彼此除了重要数据不能互通意外,倒是受的限制少了些。
像在发射中心见到的梁叔叔那样的,也不在少数,留书一封就离开了家奔赴这里,不交代自己去了哪里去做什么,只一句我走了,就让半个家庭等了大半辈子,有人等来苍老的爱人;但更多的人,等来的却是一份冰冷的死亡报告,加上一个迟来的真相。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人筑起,林冉很荣幸,自己能再一次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往后还有无数次这样的工作,直到他们退出或再也无法思考。
怕给家人带去麻烦,也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林冉和魏亦鸣,默契的跟刘家、廖家这边隐瞒了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
听着收音机里慷慨激昂的播报时,廖爷爷还感叹“厉害了我的国,可惜我老了,不能像他们年轻人似的去街上庆祝,你们两口子下午要不要出去热闹热闹”
摇了摇头,林冉笑着说“不去啦,在单位都庆祝过了,好不容易放个假,多陪陪你们。”
这话说的几个老人心里都极为熨帖,“对对对,你们都是一个单位的,看我又把这茬给忘了,陪我们好啊,多吃菜啊,多吃菜,养的胖胖的,好给咱们生个大胖孙子带带。”
倒抽一口凉气,林冉刚咽下去的大米饭里差点进了喉咙,呛的她咳嗽不止,一度干呕出声。
魏亦鸣放下饭碗,急忙给人拍了拍后背,“你看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急什么。”
喉咙堵住,林冉脸涨的通红,手指在空中一顿比划,显然对魏亦鸣幸灾乐祸的嘴脸很是指责。
魏亦鸣的眼眸里荡起笑意,给林冉倒了杯水,“别说话,喝点水顺顺。”
林冉的大动静给几位老人吓了一大跳。
又被老伴怼了一杵子,廖爷爷摸不着头脑,“我没说啥啊。”不就是想要个大胖孙子带带这也不行。
突然,廖爷爷像是反应过来什么似的,一拍脑门,“你看我,我不是那意思,你们生男生女都一样啊,我都喜
本月初, 伟人对华清大学党委副书记等人信件做出批示,并开始\aquot反击右倾翻案风\aquot运动, 不点名批评邓同志,全国再度紊乱起来。
想到戴部长之前的感谢,林冉心里五味陈杂, 不知道她用设备换姥姥姥爷的回来, 到底是对是错。
到底历史是因她而变成这样, 还是没她也会有别人
注定无解的思考题让林冉寝食难安了两天,就被侯博实督促着集中注意力, 搞好眼下的重点工作。
几个月前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存在些许问题, 自从林冉进入核心小组后,难题一点点被攻破, 林冉的头衔也在变幻着。
从助理到小组组长,到制动系统主要负责人,林冉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在众同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曾经的小妹妹已经身穿制服,面色严肃,戴着耳机,拿着对讲机,站在发射中心指挥部。
听着耳机里传来的命令,林冉按下对讲机“制动系统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侯博实的声音再一次从耳机里传出, “倒计时。”
“10”
“9”
“8”
“3”
“2”
“1”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神州大地为之一颤,显示器上数据一点点在更新,众人屏息凝神。
总指挥部玻璃窗外,点火成功的光亮映入众人眼帘,巨物升空仿若巨龙腾飞,震撼人心。
有人用余光看了一眼窗外,有人根本看不到窗外,大家没有时间分神,全部把注意力集中在显示屏上。
唰唰唰的写字声没有停下过,不时有人回报最新结果。
“进入预定轨道,一切正常。”
随着空中一簇火点消失在肉眼所见的天际,耳机里传来其他部门的播报声。
众人不自觉的露出一抹轻松的微笑,却又很快被耳机里的一道道命令拉紧心弦。
“11月26号,长征2号运输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史开创了新纪元,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彼时林冉和魏亦鸣已经因为忙完后续工作,而休假在家。
两个多月的分离,姥爷坚持不让林冉进厨房帮忙“都快年根底下了才放一次假,也不知道你们单位是有多忙,哪还能让你到家了还跟着忙活,快回屋歇着吧。”
“姥爷跟你说啊,你和你妈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姥爷啊,就靠做饭打发时间,那手艺,诶哟,不是我说,说什么都得让你和小魏尝尝。”
孙女结婚仿佛还是上个月的事情,没两天人就失去了联系,打电话到单位去永远是接线员的抱歉,要不是林冉走之前给打过预防针,刘家和廖家都得急疯了不可。
自从林冉加入研究院以来,家人只知道她和魏亦鸣分在一个单位,工作很忙碌,但具体从事什么工种,家里人一概不知道。
料想以林冉和魏亦鸣的年级,虽然不会被分成一线工人,但也不会是什么太过危险的岗位,想来只是单位性质特殊,所以保密工作做的严了些。
见不到孙女,也听不到声儿,四位老人轮番互相安慰着,总算把这几个月熬了过去。
不止林冉是这种情况,组内还有比她情况还特殊的人,她和魏亦鸣能被分到一个项目中,彼此除了重要数据不能互通意外,倒是受的限制少了些。
像在发射中心见到的梁叔叔那样的,也不在少数,留书一封就离开了家奔赴这里,不交代自己去了哪里去做什么,只一句我走了,就让半个家庭等了大半辈子,有人等来苍老的爱人;但更多的人,等来的却是一份冰冷的死亡报告,加上一个迟来的真相。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人筑起,林冉很荣幸,自己能再一次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往后还有无数次这样的工作,直到他们退出或再也无法思考。
怕给家人带去麻烦,也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林冉和魏亦鸣,默契的跟刘家、廖家这边隐瞒了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
听着收音机里慷慨激昂的播报时,廖爷爷还感叹“厉害了我的国,可惜我老了,不能像他们年轻人似的去街上庆祝,你们两口子下午要不要出去热闹热闹”
摇了摇头,林冉笑着说“不去啦,在单位都庆祝过了,好不容易放个假,多陪陪你们。”
这话说的几个老人心里都极为熨帖,“对对对,你们都是一个单位的,看我又把这茬给忘了,陪我们好啊,多吃菜啊,多吃菜,养的胖胖的,好给咱们生个大胖孙子带带。”
倒抽一口凉气,林冉刚咽下去的大米饭里差点进了喉咙,呛的她咳嗽不止,一度干呕出声。
魏亦鸣放下饭碗,急忙给人拍了拍后背,“你看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急什么。”
喉咙堵住,林冉脸涨的通红,手指在空中一顿比划,显然对魏亦鸣幸灾乐祸的嘴脸很是指责。
魏亦鸣的眼眸里荡起笑意,给林冉倒了杯水,“别说话,喝点水顺顺。”
林冉的大动静给几位老人吓了一大跳。
又被老伴怼了一杵子,廖爷爷摸不着头脑,“我没说啥啊。”不就是想要个大胖孙子带带这也不行。
突然,廖爷爷像是反应过来什么似的,一拍脑门,“你看我,我不是那意思,你们生男生女都一样啊,我都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