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道士与花妖 (2/2)
”
谢景行神使鬼差的把手伸上去,那泪却透过了他的,落在他心间的那朵花上。
苏瑾之病倒了。
谢景行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倒在了房间里面。
谢景行便也顾不得什么,把他扶上床。
这时候苏瑾之还没有完全失去意识,他发现自己凭空睡到床上,也没有惊奇,而是喃喃道“行之,行之。”
听到“行之”二字的时候,谢景行顿了顿。
然后他看着苏瑾之烧得嫣红的脸颊,试着在指尖凝聚一点灵气。
那灵气离体就散,根本无法进入苏瑾之的体内。
谢景行值得笨拙的打来水,一遍遍润湿,覆在苏瑾之的额头。
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这里没有药,他也没办法出去。
之后,谢景行沉思片刻,有了办法。
他先前栖身的那朵花灵气四溢,却能被看见,也能被触摸,自然也能为苏瑾之灵气。
这样想着,他的掌中便现出那朵花,白色的花朵缓缓在他掌心绽放,然后其中的一瓣颤了颤,落了下来。
谢景行将之送入苏瑾之口中,花瓣入口即化作一股精纯的灵气。
谢景行感到自己欠苏瑾之的因果少了些许,而他们两人之间却冥冥间有了联系。
迷蒙中,苏瑾之看到一朵雪白的花缓缓盛开在房间里,然后其中一瓣落了下来,落在他的口中。
轻柔的触感过后,苏瑾之便看到他眼前有一个人。
眉目清远,风姿秀逸。
然后苏瑾之便安心睡了过去,再醒来时,眼前却空无一人。
苏瑾之明知是梦,却怅然若失。
然后他听到敲门声,苏瑾之心中隐隐有着期待和巨大的欣喜,推开了门。
便见白日高悬,日光下有一人青衣墨发,飘逸出尘,见他出来,便拱手见礼“在下谢景行,字行之,见过苏兄。”
苏瑾之脑中立刻浮现出一副画面。春水汤汤,春草离离,杨柳树下午,那弱冠青年也是如此,面上含笑,举止洒落“在下青州顾行之,见过苏兄。”
苏瑾之便也笑开,然后昏了过去。
那一口灵气治好了苏瑾之的伤,却恢复不了他大伤的元气,因此大悲大喜下,他又昏迷了。
那日他也不问谢景行的来历,极为自然的拉着谢景行进门。
这印证了谢景行的猜想,苏瑾之认得他,或者说认得他的样貌。
这也是为什么此地荒废许久,无人前来,苏瑾之却来此的原因。
但苏瑾之不说,他便也不问。
谢景行是安贫乐道的性子,最开始想要离开此处是因为心中那一点不安。
是的,他不安,记忆全失而又被安了一个花妖的身份,被禁锢在此处。
谢景行并不认为自己是花妖,也就想要去找寻真相。
但如今,连续两次触摸到大道后,他便不急了。
他的不安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他想出去找寻的是“真我”。
如今他对“真我”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即使失忆了,没了自由,他还是他。
现在要急的是另一件事,“宁微”是谁
他先前猜想“宁微”与这座宅子有关,带着阿宁转遍了这座宅子,阿宁却毫无触动,只在见到那盆枯萎的花发新芽的时候有了短暂的触动。
但那新芽生长过于艰难,谢景行的灵气也只是维持他的生机,使他不至于枯萎罢了。
而等阿宁自己醒来也是遥遥无期。
如此,只能尽快摸清宁微的身份,才可能得知阿宁的真正身份。
宁微的身份,只能问苏瑾之了。
明明两人并不如何熟悉,谢景行却直觉若是自己开口问,苏瑾之必然会回答他。
于是谢景行遵从本心,问道“你可知宁微是谁”
苏瑾之神色复杂“你还记得宁微”
谢景行摇头“只是知道这个名字而已。”
苏瑾之避而不答“那你可还记得我”
苏瑾之终于还是挑破了这一层,谢景行道“不记得了。”
随后他又加了一句“我未必是你想的那个人。”
苏瑾之不答,看神情便知他对于谢景行是他想的那个人这件事极为笃定。
谢景行知道他不会告诉自己真相,那只能自己去找真相了,便又问道“你能否带我出去”
苏瑾之问道“你想离开这里却不能离开”
谢景行点头,但并没有说出旁人都看不见自己这件事。
苏瑾之想是想到了什么,温声道“好,我答应你,我会带你出去。”
谢景行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便暂时放下此事。
苏瑾之待他十分亲厚,知道他爱书,便找来许多藏书,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琴。
但谢景行并不逾矩,只每日里看书。
他隐约知道这里的书与自己所知的那些道理并不完全相同,便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
看到得意处,他便挥笔写下一篇篇诗文。
自从谢景行与苏瑾之有了联系之后,苏瑾之便能看到他的诗文。
往往会有感而发,续上一两句。
就像此时,谢景行写下“翰林风骨无人见,青史册中笔自深。”
讲的是前朝翰林院中默默修史的一位翰林,其人文章笔力深厚,却白首案前,直到死后才为人得知。
而苏瑾之接道“不若侍郎文似锦,上林苑里看花人。”
说的却是一位曾高中状元,却以文章献媚于上的侍郎。
翰林今史有载,侍郎却是本朝人物,谢景行对此知之甚少。只是,他看着苏瑾之眉目见的嘲讽,便知他续这两句是借古讽今。
两人都静默了一瞬,苏瑾之收敛了神色,对谢景行露出温和的笑意,道“行之,我想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他拿出一张琴。
这张琴与苏瑾之弹的那张琴的形制一模一样,整体工艺却好上许多。
之前那把琴身是用寻常杉木制作的,且有些破损,弦也是新接的,虽说琴越老越好,那把琴的破损程度却已经影响到了弹奏。
而这张琴,谢景行目光一凝,便辨认出这琴年岁久远,不似新琴,以雷击木制成,饰以金徽玉轸。
所以,应当是那张琴仿的这张。
苏瑾之想把这琴送给他。
谢景行能看出这琴的珍贵程度,便问道“此琴可是你所有还是与人换来的与我无妨”
他并不想苏瑾之为了一张琴付出什么代价与人交换,他没说出口的是他并不常弹琴,更喜吹箫。
苏瑾之神色有一丝僵硬,随后若无其事的道“这张琴是我的,行之你只管弹便是,你以前”
他发觉自己说漏了嘴,知道谢景行不喜他提起从前,便道“我想听你弹琴,行之可愿满足我的心愿。”
话说到这种地步,谢景行便不再推辞,而是坐下,静心抚琴。
他不常弹琴,不代表不会弹琴,而是因为琴乃君子之器,效天地而感万物,与心相接。
谢景行总是无法弹出能传达自己心意的曲子,到后来便不再弹,而是以诗文代之。
诗文从口出为言,落于笔端为文。竹箫亦从口,以乐待言。
谢景行发觉自己又想一些超出自己现在阅历的事,便收回思绪。多想无益,且奏一曲。
乐从闰宫,正是那日他谱下的那首曲。
落花依草,清露未晞。
谢景行又进入往我的状态,他似看到眼前有繁花开落,又凋落在草丛中。一滴晨露自草叶上滚落,在朝霞映照下照出一个世界。
一曲未终,琴弦崩断,谢景行回过神。
苏瑾之见到自己送给谢景行的琴第一次弹便断了弦,只失落道“又断了。行之,我一定会为你找到一张你能用的琴。”
显然这琴并不是第一次断。
苏瑾之在不经意间又露出缅怀的神色,谢景行知道他又在想一个叫做“行之”的人,心里有些失落。
仅仅有些失落而已,他一早便知苏瑾之待他亲厚不过是因为旁人,即使苏瑾之笃定那就是他,谢景行反驳无用,却也知晓那不是他。
只是可惜,他与苏瑾之终归做不成好友了。他欲与苏瑾之为友,苏瑾之却只能看到另外一个人。
一开始就不同路,谢景行便不会沉溺其中。
虽不能为友,但苏瑾之对他有两次恩惠,且苏瑾之答应带他离开这里,谢景行便心存感激,对他始终态度亲和,即使苏瑾之一直如此,也没有被冒犯的意思。
毕竟就算苏瑾之真正要善待的人不是他,此时经受这些的却还是他谢景行。
但当日后因果消解,恩惠偿还,便是分别之日。那时谢景行身无所系,便能随心而往,追寻大道。
那把琴谢景行再没见到,苏瑾之又与他谈论起了诗文。
待那些藏书被谢景行看尽后,也到了年关。
年关以至,苏瑾之却还未离开。
他与谢景行雪中用炉而坐,庭中梅开正好。
苏瑾之欲折梅赠与谢景行,谢景行却不想见梅花不落枝头,而谢于掌中,便又幻术变出一枝梅花,笑道“不如让我赠你。”
这梅花虽是幻术,却有真花一样的触感和香味。
苏瑾之结果,慢慢说道“那我也赠你一样东西。”
他回到屋中,再来到庭院的时候的手里拿着一本书,说道“这是你”
他咽回未竟之语,转而说道“这是我的挚友留下的,应当于你有益。”
这本书十分眼熟,正是谢景行第一次悟道时看的那本书。
谢景行神使鬼差的把手伸上去,那泪却透过了他的,落在他心间的那朵花上。
苏瑾之病倒了。
谢景行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倒在了房间里面。
谢景行便也顾不得什么,把他扶上床。
这时候苏瑾之还没有完全失去意识,他发现自己凭空睡到床上,也没有惊奇,而是喃喃道“行之,行之。”
听到“行之”二字的时候,谢景行顿了顿。
然后他看着苏瑾之烧得嫣红的脸颊,试着在指尖凝聚一点灵气。
那灵气离体就散,根本无法进入苏瑾之的体内。
谢景行值得笨拙的打来水,一遍遍润湿,覆在苏瑾之的额头。
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这里没有药,他也没办法出去。
之后,谢景行沉思片刻,有了办法。
他先前栖身的那朵花灵气四溢,却能被看见,也能被触摸,自然也能为苏瑾之灵气。
这样想着,他的掌中便现出那朵花,白色的花朵缓缓在他掌心绽放,然后其中的一瓣颤了颤,落了下来。
谢景行将之送入苏瑾之口中,花瓣入口即化作一股精纯的灵气。
谢景行感到自己欠苏瑾之的因果少了些许,而他们两人之间却冥冥间有了联系。
迷蒙中,苏瑾之看到一朵雪白的花缓缓盛开在房间里,然后其中一瓣落了下来,落在他的口中。
轻柔的触感过后,苏瑾之便看到他眼前有一个人。
眉目清远,风姿秀逸。
然后苏瑾之便安心睡了过去,再醒来时,眼前却空无一人。
苏瑾之明知是梦,却怅然若失。
然后他听到敲门声,苏瑾之心中隐隐有着期待和巨大的欣喜,推开了门。
便见白日高悬,日光下有一人青衣墨发,飘逸出尘,见他出来,便拱手见礼“在下谢景行,字行之,见过苏兄。”
苏瑾之脑中立刻浮现出一副画面。春水汤汤,春草离离,杨柳树下午,那弱冠青年也是如此,面上含笑,举止洒落“在下青州顾行之,见过苏兄。”
苏瑾之便也笑开,然后昏了过去。
那一口灵气治好了苏瑾之的伤,却恢复不了他大伤的元气,因此大悲大喜下,他又昏迷了。
那日他也不问谢景行的来历,极为自然的拉着谢景行进门。
这印证了谢景行的猜想,苏瑾之认得他,或者说认得他的样貌。
这也是为什么此地荒废许久,无人前来,苏瑾之却来此的原因。
但苏瑾之不说,他便也不问。
谢景行是安贫乐道的性子,最开始想要离开此处是因为心中那一点不安。
是的,他不安,记忆全失而又被安了一个花妖的身份,被禁锢在此处。
谢景行并不认为自己是花妖,也就想要去找寻真相。
但如今,连续两次触摸到大道后,他便不急了。
他的不安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他想出去找寻的是“真我”。
如今他对“真我”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即使失忆了,没了自由,他还是他。
现在要急的是另一件事,“宁微”是谁
他先前猜想“宁微”与这座宅子有关,带着阿宁转遍了这座宅子,阿宁却毫无触动,只在见到那盆枯萎的花发新芽的时候有了短暂的触动。
但那新芽生长过于艰难,谢景行的灵气也只是维持他的生机,使他不至于枯萎罢了。
而等阿宁自己醒来也是遥遥无期。
如此,只能尽快摸清宁微的身份,才可能得知阿宁的真正身份。
宁微的身份,只能问苏瑾之了。
明明两人并不如何熟悉,谢景行却直觉若是自己开口问,苏瑾之必然会回答他。
于是谢景行遵从本心,问道“你可知宁微是谁”
苏瑾之神色复杂“你还记得宁微”
谢景行摇头“只是知道这个名字而已。”
苏瑾之避而不答“那你可还记得我”
苏瑾之终于还是挑破了这一层,谢景行道“不记得了。”
随后他又加了一句“我未必是你想的那个人。”
苏瑾之不答,看神情便知他对于谢景行是他想的那个人这件事极为笃定。
谢景行知道他不会告诉自己真相,那只能自己去找真相了,便又问道“你能否带我出去”
苏瑾之问道“你想离开这里却不能离开”
谢景行点头,但并没有说出旁人都看不见自己这件事。
苏瑾之想是想到了什么,温声道“好,我答应你,我会带你出去。”
谢景行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便暂时放下此事。
苏瑾之待他十分亲厚,知道他爱书,便找来许多藏书,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琴。
但谢景行并不逾矩,只每日里看书。
他隐约知道这里的书与自己所知的那些道理并不完全相同,便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
看到得意处,他便挥笔写下一篇篇诗文。
自从谢景行与苏瑾之有了联系之后,苏瑾之便能看到他的诗文。
往往会有感而发,续上一两句。
就像此时,谢景行写下“翰林风骨无人见,青史册中笔自深。”
讲的是前朝翰林院中默默修史的一位翰林,其人文章笔力深厚,却白首案前,直到死后才为人得知。
而苏瑾之接道“不若侍郎文似锦,上林苑里看花人。”
说的却是一位曾高中状元,却以文章献媚于上的侍郎。
翰林今史有载,侍郎却是本朝人物,谢景行对此知之甚少。只是,他看着苏瑾之眉目见的嘲讽,便知他续这两句是借古讽今。
两人都静默了一瞬,苏瑾之收敛了神色,对谢景行露出温和的笑意,道“行之,我想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他拿出一张琴。
这张琴与苏瑾之弹的那张琴的形制一模一样,整体工艺却好上许多。
之前那把琴身是用寻常杉木制作的,且有些破损,弦也是新接的,虽说琴越老越好,那把琴的破损程度却已经影响到了弹奏。
而这张琴,谢景行目光一凝,便辨认出这琴年岁久远,不似新琴,以雷击木制成,饰以金徽玉轸。
所以,应当是那张琴仿的这张。
苏瑾之想把这琴送给他。
谢景行能看出这琴的珍贵程度,便问道“此琴可是你所有还是与人换来的与我无妨”
他并不想苏瑾之为了一张琴付出什么代价与人交换,他没说出口的是他并不常弹琴,更喜吹箫。
苏瑾之神色有一丝僵硬,随后若无其事的道“这张琴是我的,行之你只管弹便是,你以前”
他发觉自己说漏了嘴,知道谢景行不喜他提起从前,便道“我想听你弹琴,行之可愿满足我的心愿。”
话说到这种地步,谢景行便不再推辞,而是坐下,静心抚琴。
他不常弹琴,不代表不会弹琴,而是因为琴乃君子之器,效天地而感万物,与心相接。
谢景行总是无法弹出能传达自己心意的曲子,到后来便不再弹,而是以诗文代之。
诗文从口出为言,落于笔端为文。竹箫亦从口,以乐待言。
谢景行发觉自己又想一些超出自己现在阅历的事,便收回思绪。多想无益,且奏一曲。
乐从闰宫,正是那日他谱下的那首曲。
落花依草,清露未晞。
谢景行又进入往我的状态,他似看到眼前有繁花开落,又凋落在草丛中。一滴晨露自草叶上滚落,在朝霞映照下照出一个世界。
一曲未终,琴弦崩断,谢景行回过神。
苏瑾之见到自己送给谢景行的琴第一次弹便断了弦,只失落道“又断了。行之,我一定会为你找到一张你能用的琴。”
显然这琴并不是第一次断。
苏瑾之在不经意间又露出缅怀的神色,谢景行知道他又在想一个叫做“行之”的人,心里有些失落。
仅仅有些失落而已,他一早便知苏瑾之待他亲厚不过是因为旁人,即使苏瑾之笃定那就是他,谢景行反驳无用,却也知晓那不是他。
只是可惜,他与苏瑾之终归做不成好友了。他欲与苏瑾之为友,苏瑾之却只能看到另外一个人。
一开始就不同路,谢景行便不会沉溺其中。
虽不能为友,但苏瑾之对他有两次恩惠,且苏瑾之答应带他离开这里,谢景行便心存感激,对他始终态度亲和,即使苏瑾之一直如此,也没有被冒犯的意思。
毕竟就算苏瑾之真正要善待的人不是他,此时经受这些的却还是他谢景行。
但当日后因果消解,恩惠偿还,便是分别之日。那时谢景行身无所系,便能随心而往,追寻大道。
那把琴谢景行再没见到,苏瑾之又与他谈论起了诗文。
待那些藏书被谢景行看尽后,也到了年关。
年关以至,苏瑾之却还未离开。
他与谢景行雪中用炉而坐,庭中梅开正好。
苏瑾之欲折梅赠与谢景行,谢景行却不想见梅花不落枝头,而谢于掌中,便又幻术变出一枝梅花,笑道“不如让我赠你。”
这梅花虽是幻术,却有真花一样的触感和香味。
苏瑾之结果,慢慢说道“那我也赠你一样东西。”
他回到屋中,再来到庭院的时候的手里拿着一本书,说道“这是你”
他咽回未竟之语,转而说道“这是我的挚友留下的,应当于你有益。”
这本书十分眼熟,正是谢景行第一次悟道时看的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