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裴檀走过来,刚好听完了赵毓的话,他先是向文湛行大礼,随后以波澜不兴的语气对赵毓说,“无法与王爷相比。您幕府人才济济,帐下谋士辈出,猛将如云。”
虽然他这话说的面无表情,可是裴檀当面又称呼他王爷,赵毓知道,他肯定没好气。
裴檀带来两摞书简,是多位官员的资历。
文湛在外,没有进去。
而裴檀与赵毓到禅房室内,他对赵毓说,“陛下要选可以驻守阴山南北以及雍京西端的将军,当然,最重要的位置则是雍京。”
阴山以北,大漠戈壁为樊篱屏障;阴山以南则是嘉峪关到娘子关。
这是抵挡漠游牧蛮族进犯的生死线,位置自然极重。
而雍京,则是京师王畿,更是重中之重。
赵毓一封书简一封书简看了一遍,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有西北军的背景。
果然有误会。
裴檀以为他趁机培植与安插自己羽翼。
“裴公爷,这些人的书简既然能到您面前,也就说明其实他们的资历是足够的。再说,”赵毓低头浅笑,“这些,也不是我的私人。他们做的是朝廷的官,不能因为仅仅只是在西北军中效过力,就认为和我有什么瓜葛吧。”
“王爷,不要打官腔。”裴檀有些不以为然,则说,“我查过吏部历年的保举奏章,这些人,有很多都被王爷您请过功的。”
“那又怎么样”赵毓继续随手翻动书简,一份一份,一章一章,看似随心,其实都仔仔细细的看着,“战场上让人家用命,过后没有厚爵之禄,那可真是一锤子买卖了。人都不傻,如果想要让长久一些的卖命,至少要兑现一些承诺吧。”
裴檀也不是翰林院那些清贵文人,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此时,他只是想要旁敲侧击赵毓一下。
这位前亲王目前的地位十分微妙。
原本,裴檀在得知黄棕菖时常进出玉熙宫与祈王府的时候,他以为赵毓会很快恢复亲王的爵位,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清风吹过雍京城一般,没有任何下文。
他不知道是赵毓对亲王不再感兴趣,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难道,
大郑将要册封一位男皇后
当今圣上可不像这种剑走偏锋,不管不顾的人。
如果说当年的赵毓还在雍京做亲王的时候是没有实权的王公,仅仅凭借先帝的宠爱与当今天子的深情而地位显赫,现在的赵毓则距离位高权重、权倾朝野似乎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名分。
一个正式的名分。
这个名分可以是亲王,也可以是,
赵毓不知道裴檀心思诡异,他一直低着头,随后,挑出一份很单薄的书简,“裴公爷,举贤不避亲,我不能因为此人曾经在敦煌做过文官就可以避开此人。我觉得,这个人,只要机缘天顾,他绝对可以建立大功业。”
裴檀一看书简上的姓名,心中一动。
昨天,他在楚相府邸,拿着这些官员的书简挨个询问楚蔷生的意见,当时,楚蔷生挑拣出七个人的名字,其中放在最顶上的一封,就是眼前这位。
白策,字汀州,
平白无奇的名字,平白无奇的出身,平白无奇的履历,平白无奇的功业。
这位似乎除了曾经是十七年前的三甲进士,不知道钻营了谁的门路,随后居然入选翰林院成为庶吉士,除此之外再无亮点。
不过,能进翰林院就是好资本,庶吉士号称“储相”,大郑内阁的阁臣大多出身自此。
裴檀问,“这位,有什么不世出的才分让王爷如此看重”
赵毓乐了一下,“裴公爷,你我远日无怨今世无仇,大家好好说话不成吗”
裴檀一听,发现赵毓误会了,他这次说话是真心的,绝对没有半分嘲讽。
他想要解释,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赵毓也没想听他解释,开口说道,“我到不是说他有什么经天纬地的才情,说实话,白策这个人在敦煌有个外号慢骆驼,就是说他做事情慢的狠。不过,这个人踏实。身在官场,却以道学先生要求自身。每日早起,写大字二百,温读经书,翻阅史书,还经常写诗,虽然写的不太好,但是他写的多。我估计,这位要是坚持到现在,没准能写小半本全唐诗了。此外,他不止对那些八股文章、四六骈文、诗词歌赋有兴趣,他对眼前的事情,对现实的事情都有兴趣,并且看书也是百无禁忌。他除了圣贤书,连佛经算命占卜八卦,外加如何种瓜果梨桃地瓜土豆的农书也通读。他还爱交朋友,这次在西北,他应该攒了一些银子,回到雍京都接济了当年一起登科还在苦哈哈熬日子的同僚们,一直跟老婆孩子租了一个小院子,挤在一起。上次我回来的时候还给他带了四百两银子,他刚好换了一个大一些院子,地段不好,但是好歹是独门独院,清净,他还让老婆给我腌了一坛子酸黄瓜。”
“不过,他最好的地方,就是性格坚定。他以庶吉士文官的身份去西北,吃尽了苦头。刚开始因为战事不利而三次想要自尽,每一次都是跳河,淹死到一半自己爬上来,用一块破布擦干了脸,事情继续做,仗也继续打,居然还真被他熬到了战事休止的这一天,也是有趣。”
此时,赵毓又是一笑,“不说了,再说下去,裴公爷又该嘲笑我谋私了。”
裴檀却没有嘲笑赵毓,其实,他有些意外。
昨日,楚蔷生对白策的评语也是这几样,只不过说的文雅一些,“白策此人,真道学。修身有法,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非一般人。”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不意外了。
赵毓曾经师从楚相,他们有时看法一致,也是平常。
裴檀收拾好书册,自认为相当有诚意的对赵毓说,“多谢王爷,我知道了。”
“既然我给你推荐了这么好一个人,裴公爷就别开我的玩笑了。”赵毓说,“您也知道,我不是什么王爷。要是你不见外,叫我老赵就好。”
“不。”裴檀将白策的书简放在最顶上,准备见文湛,他却说,“您是王爷,永远都是。”
裴檀走过来,刚好听完了赵毓的话,他先是向文湛行大礼,随后以波澜不兴的语气对赵毓说,“无法与王爷相比。您幕府人才济济,帐下谋士辈出,猛将如云。”
虽然他这话说的面无表情,可是裴檀当面又称呼他王爷,赵毓知道,他肯定没好气。
裴檀带来两摞书简,是多位官员的资历。
文湛在外,没有进去。
而裴檀与赵毓到禅房室内,他对赵毓说,“陛下要选可以驻守阴山南北以及雍京西端的将军,当然,最重要的位置则是雍京。”
阴山以北,大漠戈壁为樊篱屏障;阴山以南则是嘉峪关到娘子关。
这是抵挡漠游牧蛮族进犯的生死线,位置自然极重。
而雍京,则是京师王畿,更是重中之重。
赵毓一封书简一封书简看了一遍,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有西北军的背景。
果然有误会。
裴檀以为他趁机培植与安插自己羽翼。
“裴公爷,这些人的书简既然能到您面前,也就说明其实他们的资历是足够的。再说,”赵毓低头浅笑,“这些,也不是我的私人。他们做的是朝廷的官,不能因为仅仅只是在西北军中效过力,就认为和我有什么瓜葛吧。”
“王爷,不要打官腔。”裴檀有些不以为然,则说,“我查过吏部历年的保举奏章,这些人,有很多都被王爷您请过功的。”
“那又怎么样”赵毓继续随手翻动书简,一份一份,一章一章,看似随心,其实都仔仔细细的看着,“战场上让人家用命,过后没有厚爵之禄,那可真是一锤子买卖了。人都不傻,如果想要让长久一些的卖命,至少要兑现一些承诺吧。”
裴檀也不是翰林院那些清贵文人,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此时,他只是想要旁敲侧击赵毓一下。
这位前亲王目前的地位十分微妙。
原本,裴檀在得知黄棕菖时常进出玉熙宫与祈王府的时候,他以为赵毓会很快恢复亲王的爵位,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清风吹过雍京城一般,没有任何下文。
他不知道是赵毓对亲王不再感兴趣,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难道,
大郑将要册封一位男皇后
当今圣上可不像这种剑走偏锋,不管不顾的人。
如果说当年的赵毓还在雍京做亲王的时候是没有实权的王公,仅仅凭借先帝的宠爱与当今天子的深情而地位显赫,现在的赵毓则距离位高权重、权倾朝野似乎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名分。
一个正式的名分。
这个名分可以是亲王,也可以是,
赵毓不知道裴檀心思诡异,他一直低着头,随后,挑出一份很单薄的书简,“裴公爷,举贤不避亲,我不能因为此人曾经在敦煌做过文官就可以避开此人。我觉得,这个人,只要机缘天顾,他绝对可以建立大功业。”
裴檀一看书简上的姓名,心中一动。
昨天,他在楚相府邸,拿着这些官员的书简挨个询问楚蔷生的意见,当时,楚蔷生挑拣出七个人的名字,其中放在最顶上的一封,就是眼前这位。
白策,字汀州,
平白无奇的名字,平白无奇的出身,平白无奇的履历,平白无奇的功业。
这位似乎除了曾经是十七年前的三甲进士,不知道钻营了谁的门路,随后居然入选翰林院成为庶吉士,除此之外再无亮点。
不过,能进翰林院就是好资本,庶吉士号称“储相”,大郑内阁的阁臣大多出身自此。
裴檀问,“这位,有什么不世出的才分让王爷如此看重”
赵毓乐了一下,“裴公爷,你我远日无怨今世无仇,大家好好说话不成吗”
裴檀一听,发现赵毓误会了,他这次说话是真心的,绝对没有半分嘲讽。
他想要解释,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赵毓也没想听他解释,开口说道,“我到不是说他有什么经天纬地的才情,说实话,白策这个人在敦煌有个外号慢骆驼,就是说他做事情慢的狠。不过,这个人踏实。身在官场,却以道学先生要求自身。每日早起,写大字二百,温读经书,翻阅史书,还经常写诗,虽然写的不太好,但是他写的多。我估计,这位要是坚持到现在,没准能写小半本全唐诗了。此外,他不止对那些八股文章、四六骈文、诗词歌赋有兴趣,他对眼前的事情,对现实的事情都有兴趣,并且看书也是百无禁忌。他除了圣贤书,连佛经算命占卜八卦,外加如何种瓜果梨桃地瓜土豆的农书也通读。他还爱交朋友,这次在西北,他应该攒了一些银子,回到雍京都接济了当年一起登科还在苦哈哈熬日子的同僚们,一直跟老婆孩子租了一个小院子,挤在一起。上次我回来的时候还给他带了四百两银子,他刚好换了一个大一些院子,地段不好,但是好歹是独门独院,清净,他还让老婆给我腌了一坛子酸黄瓜。”
“不过,他最好的地方,就是性格坚定。他以庶吉士文官的身份去西北,吃尽了苦头。刚开始因为战事不利而三次想要自尽,每一次都是跳河,淹死到一半自己爬上来,用一块破布擦干了脸,事情继续做,仗也继续打,居然还真被他熬到了战事休止的这一天,也是有趣。”
此时,赵毓又是一笑,“不说了,再说下去,裴公爷又该嘲笑我谋私了。”
裴檀却没有嘲笑赵毓,其实,他有些意外。
昨日,楚蔷生对白策的评语也是这几样,只不过说的文雅一些,“白策此人,真道学。修身有法,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非一般人。”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不意外了。
赵毓曾经师从楚相,他们有时看法一致,也是平常。
裴檀收拾好书册,自认为相当有诚意的对赵毓说,“多谢王爷,我知道了。”
“既然我给你推荐了这么好一个人,裴公爷就别开我的玩笑了。”赵毓说,“您也知道,我不是什么王爷。要是你不见外,叫我老赵就好。”
“不。”裴檀将白策的书简放在最顶上,准备见文湛,他却说,“您是王爷,永远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