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阎追(3) (1/2)
在地府时阎君是孟婆的上司, 卷耳自是不敢多说什么, 可怎么到了凡界, 需要看脸色的还是她
不大的一张床上两个人离得老远, 半晌,卷耳忽然醍醐灌顶。
方才严追突然咳嗽, 可她一直向床边移动
卷耳哭笑不得。
“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斟酌着开口,“只是我这人睡觉不老实,怕是会挤到了你。”
她睡觉是真不老实, 好几次午睡的时候翻进了黄泉里。
“”
他脸色没变,不是很相信的样子。
卷耳无奈。
若论凡界和地府的区别, 便是在地府时卷耳对他要恭顺着来, 而在凡间她要哄着来。
她在心里默念着希望阎追醒来时别怪她僭越, 一边伸手轻轻抱了抱少年,破罐子破摔道“我真没嫌弃你。”
她哪有那个胆子哦。
严追, “”
夏夜的风不凉, 可少年身形单薄, 卷耳老妈子一样顺着他的背脊,她身上冷香雾一样占着他的嗅觉,四面八方的都是她身上的气息。
过了会儿,怀里的少年动了动,咕哝道“你勒到我了。”
他声音又轻又软,听着奶呼呼的。
卷耳,“”
卷耳松手,少年伸手把她推开, 一个人翻身躺下了。
夜已经深了,卷耳看着他的背影,按了按额角,“早些休息吧。”
严追阖着眼睛没动,感觉到身边的人走到桌边放回了那杯水,过了会儿,又缓步上床躺下。
这一次她没再一直向外躲,只老老实实的躺在他身边,两人的寝衣挨在一块,多了些暧昧的亲昵。
严追抿唇,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就这般过了半月,卷耳和严追的关系不疏不淡,每晚等到身边的人呼吸平稳下来,卷耳便慢悠悠的回了地府。
夜间死的人比白日多,她人间走这一趟于地府而言不过是片刻,孟婆庄前的那小吏正抡着膀子熬汤,卷耳缓缓走过去道“怎么样可喜欢这差事”
那小吏苦不堪言,“娘娘可别打趣小的了,这汤小人哪里熬的来,路过的鬼魂皆说难以下咽。”
“哦”卷耳挑眉,“我尝尝。”
她说完,拿着一旁的杯盏盛了一口,而后
“真是难为今日丧命的鬼魂了。”
小吏苦着个脸,“孟婆汤孟婆汤,别人熬出来的自然是不行的。”
卷耳回了地府也再不端着一套温柔皮骨,她又懒洋洋的伏在那张桌子上,对那小吏道“我带了些东西回来,想来放在汤里味道不错。”
“”
那小吏还未开口,便见冷艳的孟婆娘娘手里扬了一把绿油油的东西。
“葱花。”卷耳替他解惑。
地府一片焦土,除了彼岸花便再无其他植物,这点翠绿洒在汤里,瞧着颇为清新。
卷耳自己熬了会汤,又亲自尝了尝,颇为满意的点头,“这次味道倒是不错。”
果然,过来的鬼魂都说好。
自己的地盘自然舒服,卷耳坐在一旁漫不经心的四处扫看着,觉得这地府确实不如人间色彩鲜艳。
她往三生石后面排着的队伍看了看,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那飘过来的鬼魂不就是严婆婆吗
凡界之人初次来地府,无一不是紧张又谨慎,严婆婆的身子依旧佝偻,她面色忧虑也解脱,只微微伸着脖子看前头的三生石。
卷耳拧眉。
婆婆怎么死了
这地方要是碰面怕是会有些不好的影响,卷耳当机立断的选择离开。
白雾掠过,那熬汤小吏还未说出什么话,便见他的孟婆娘娘只一眨眼的功夫,又消失在了黄泉尽头。
卷耳睁眼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山里隐隐传来鸡鸣声声,昭示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可她没空欣赏中一副日出景象,严追还睡着,卷耳起身下地来到主屋,便见到床榻上的老人面容安详,阖着眼像是睡着了一样。
她伸手摸了摸,人已经变得冰冷僵硬。
山中岁月不知长,白日里卷耳便像个老妈子一样伺候着严追,到了晚上,她便回地府熬上一锅新的孟婆汤。
由于严追实在太惨,卷耳心情也一般,是以地府众人发觉,最近鬼魂对孟婆汤的味道反馈不太好。
总是带着一股子苦味。
严追撑着身子,和卷耳一起在后山挖了个坑,卷耳用严婆婆给她的半串铜钱雇了两个短工,帮着把人葬在了后山。
人死后三年才能立碑,严婆婆的坟就在她儿子儿媳旁边,老人一生劳苦,最后应该也想和家人做个伴。
尽管卷耳知晓,如今这三人应已忘却所有,各自投胎去了。
那两个短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先走了,只留卷耳和严追还枯坐在这里。
或者说,是严追一人坐在枯坐。
夏末的深山天光晦暗,树林深处常能听到野兽低吼,这里鬼气森森的也是许多孤魂的居所,这种阴间无记档的孤魂野鬼什么都吃,他们看着严追清瘦身板难免动了心思。
可那少年身边站着的女子,却是他们惹不得的。
女子周身隐隐约约散着白雾,不偏不倚的把少年圈进她的保护圈。
明明白白告诉这群野鬼。
这是老娘护着的人。
严追自然不知这四周的诡谲神秘,他抱膝坐在地上,声音低低的开口,“我没有家了。”
家的意义在于家人,如今严家满门只剩他一人,严追迷惘困惑。
他从记事起便囚在那张床榻之上,山川湖海他从未见过,目光所及只有那轮转不歇的日月。
他活着,只是在等死而已。
那为什么要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呢。
“自然有你自己的意义。”
不大的一张床上两个人离得老远, 半晌,卷耳忽然醍醐灌顶。
方才严追突然咳嗽, 可她一直向床边移动
卷耳哭笑不得。
“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斟酌着开口,“只是我这人睡觉不老实,怕是会挤到了你。”
她睡觉是真不老实, 好几次午睡的时候翻进了黄泉里。
“”
他脸色没变,不是很相信的样子。
卷耳无奈。
若论凡界和地府的区别, 便是在地府时卷耳对他要恭顺着来, 而在凡间她要哄着来。
她在心里默念着希望阎追醒来时别怪她僭越, 一边伸手轻轻抱了抱少年,破罐子破摔道“我真没嫌弃你。”
她哪有那个胆子哦。
严追, “”
夏夜的风不凉, 可少年身形单薄, 卷耳老妈子一样顺着他的背脊,她身上冷香雾一样占着他的嗅觉,四面八方的都是她身上的气息。
过了会儿,怀里的少年动了动,咕哝道“你勒到我了。”
他声音又轻又软,听着奶呼呼的。
卷耳,“”
卷耳松手,少年伸手把她推开, 一个人翻身躺下了。
夜已经深了,卷耳看着他的背影,按了按额角,“早些休息吧。”
严追阖着眼睛没动,感觉到身边的人走到桌边放回了那杯水,过了会儿,又缓步上床躺下。
这一次她没再一直向外躲,只老老实实的躺在他身边,两人的寝衣挨在一块,多了些暧昧的亲昵。
严追抿唇,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就这般过了半月,卷耳和严追的关系不疏不淡,每晚等到身边的人呼吸平稳下来,卷耳便慢悠悠的回了地府。
夜间死的人比白日多,她人间走这一趟于地府而言不过是片刻,孟婆庄前的那小吏正抡着膀子熬汤,卷耳缓缓走过去道“怎么样可喜欢这差事”
那小吏苦不堪言,“娘娘可别打趣小的了,这汤小人哪里熬的来,路过的鬼魂皆说难以下咽。”
“哦”卷耳挑眉,“我尝尝。”
她说完,拿着一旁的杯盏盛了一口,而后
“真是难为今日丧命的鬼魂了。”
小吏苦着个脸,“孟婆汤孟婆汤,别人熬出来的自然是不行的。”
卷耳回了地府也再不端着一套温柔皮骨,她又懒洋洋的伏在那张桌子上,对那小吏道“我带了些东西回来,想来放在汤里味道不错。”
“”
那小吏还未开口,便见冷艳的孟婆娘娘手里扬了一把绿油油的东西。
“葱花。”卷耳替他解惑。
地府一片焦土,除了彼岸花便再无其他植物,这点翠绿洒在汤里,瞧着颇为清新。
卷耳自己熬了会汤,又亲自尝了尝,颇为满意的点头,“这次味道倒是不错。”
果然,过来的鬼魂都说好。
自己的地盘自然舒服,卷耳坐在一旁漫不经心的四处扫看着,觉得这地府确实不如人间色彩鲜艳。
她往三生石后面排着的队伍看了看,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那飘过来的鬼魂不就是严婆婆吗
凡界之人初次来地府,无一不是紧张又谨慎,严婆婆的身子依旧佝偻,她面色忧虑也解脱,只微微伸着脖子看前头的三生石。
卷耳拧眉。
婆婆怎么死了
这地方要是碰面怕是会有些不好的影响,卷耳当机立断的选择离开。
白雾掠过,那熬汤小吏还未说出什么话,便见他的孟婆娘娘只一眨眼的功夫,又消失在了黄泉尽头。
卷耳睁眼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山里隐隐传来鸡鸣声声,昭示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可她没空欣赏中一副日出景象,严追还睡着,卷耳起身下地来到主屋,便见到床榻上的老人面容安详,阖着眼像是睡着了一样。
她伸手摸了摸,人已经变得冰冷僵硬。
山中岁月不知长,白日里卷耳便像个老妈子一样伺候着严追,到了晚上,她便回地府熬上一锅新的孟婆汤。
由于严追实在太惨,卷耳心情也一般,是以地府众人发觉,最近鬼魂对孟婆汤的味道反馈不太好。
总是带着一股子苦味。
严追撑着身子,和卷耳一起在后山挖了个坑,卷耳用严婆婆给她的半串铜钱雇了两个短工,帮着把人葬在了后山。
人死后三年才能立碑,严婆婆的坟就在她儿子儿媳旁边,老人一生劳苦,最后应该也想和家人做个伴。
尽管卷耳知晓,如今这三人应已忘却所有,各自投胎去了。
那两个短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先走了,只留卷耳和严追还枯坐在这里。
或者说,是严追一人坐在枯坐。
夏末的深山天光晦暗,树林深处常能听到野兽低吼,这里鬼气森森的也是许多孤魂的居所,这种阴间无记档的孤魂野鬼什么都吃,他们看着严追清瘦身板难免动了心思。
可那少年身边站着的女子,却是他们惹不得的。
女子周身隐隐约约散着白雾,不偏不倚的把少年圈进她的保护圈。
明明白白告诉这群野鬼。
这是老娘护着的人。
严追自然不知这四周的诡谲神秘,他抱膝坐在地上,声音低低的开口,“我没有家了。”
家的意义在于家人,如今严家满门只剩他一人,严追迷惘困惑。
他从记事起便囚在那张床榻之上,山川湖海他从未见过,目光所及只有那轮转不歇的日月。
他活着,只是在等死而已。
那为什么要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呢。
“自然有你自己的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