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去。”

    沈赵氏说干就干,吃过饭就拎着两只笋、拉着襄桐去村东头胡家串门子只因胡家殷实,家里不仅有耕牛,还有只拉磨的驴子,驾上板车正好往城里贩货。

    胡大娘见沈家人才隔了十几个时辰又拎着东西登门,且一上来就要借驴车,难免刨根问底了几句。

    沈赵氏也不藏着掖着,直说后日要去杭州城里卖笋,想租了她家驴车用。

    胡大娘是个精细的,闻言也动了心。

    “不知山里还有笋可挖吗我家二媳妇和玉姐儿闲着也是闲着,不若也凑趣挖些来拉去集上卖。”

    沈赵氏知道胡家两个儿子平日在城里做工抽不开手务农,但架不住人家有牛,并不愁人手。

    旁家还在地里刨垄的时候,人家都撒完了种。

    既然两家小子也算是过命的交情,且如今还有求于人,沈赵氏遂十分痛快答应。

    “那敢情好,我原还怕我家桐娘带着庆哥儿出门不放心,这下可太好了。”

    襄桐也笑答“今日庆哥儿寻了处野竹林子,就在宝石山山腰,今日我们采了些菌蕈,笋却动的不多,正想明早再去呢。不若明日约上您家二嫂子一道上山”

    胡大娘忙叫她二儿媳妇和老闺女出来见客。

    由是,两家人互见了礼,很快定下明后两日章程,襄桐又嘱咐几句“多穿些衣物御寒”、“带了干粮上山”、“刨子比竹刀得用”之类。

    胡家人也投桃报李“明早就在你家门口等着咱们,到时直接驾了驴车接上你们再往宝石山去。”

    因沈赵氏也要同去,白日里没人给沈庭造饭,襄桐次日天不亮就起身预备干粮。

    家里也没甚好储的食材,就干脆做了澄沙馅的锅贴儿,大半留着白日在山里吃,小半给沈庭。

    临出门时,襄桐又坐了茶壶在暖瓮里,省得沈庭白日没热水喝,沈赵氏免不了叮咛几句,说是会赶早回家,这才出门去等胡家人。

    这日难得是个晴天,山里雾气也不大。

    沈庆轻车熟路地把两家人领到那片罕有人迹的竹林处,不等旁人动手就率先冲向了林子里。

    襄桐怕笋重伤腰,只让沈赵氏用篓子采些菌蕈,胡家二儿媳邹氏则带着她小姑子玉姐儿就近挖笋。

    因车沿着缓坡能到跟前,也就不怕挖多了不好搬运。两家五个人十只手忙碌到正午,才坐下歇歇乏。

    襄桐把预备好的湿巾帕先分给众人擦手,又取了澄沙锅贴儿和腌菜出来,邹氏则带了葱花胡饼和腊肉条儿。

    沈庆看人家有肉吃,强忍着不去看。

    玉姐儿看他埋头憋屈的样子怪好笑,凑将过去“呐,给你。”

    沈庆抬头看着眼前一指头粗的肉条,本能地咽了下口水,却还知道要些身衬。

    “我不爱吃肉,你留着吧。”硬生生别过脸不去看。

    玉姐儿擎着红扑儿小脸儿想想“可我想吃你家的贴饼子,要不,你将就着跟我换换”

    沈庆简直不敢相信,哪有人愿意用肉换贴饼子的看来这胡家姐儿定是个傻的,不免同情起来。

    他直把两个没动过的澄沙饼都递了过去“你拿去吃吧,我也不要你的肉。”

    沈赵氏看在眼里,心道日头是不是打西头出来的,她家小三儿居然会放着腊肉不吃,还把自己的饼子让给旁人

    襄桐和邹氏这边却已经开始互换吃食,攀上了交情。

    “你家三郎真是能干,今年才多大,就能顶上个壮丁了。”

    “也不小了,等今年立冬,就十岁了。”

    “那可赶巧,我家玉姐儿也是十岁,不过却是下个月生辰。”

    沈庆边吃边抻长了耳朵原来这个傻姑娘和他同岁啊,凭什么比他还高上半头呢

    想来想去,定是平日肉吃的够多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