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一只山熊,还是灰白杂毛的那种。

    再看沈庆也没强多少,因他知道沾了襄桐的光去山间采风,也穿得跟个粽子似的,里三层又外三层。

    临出门,襄桐把昨晚预备出来的两个背篓、竹刀并几个袋子、几根麻绳都带上了,倒惹得沈赵氏一番不解“你这是要做什么”

    襄桐并不瞒人“近来村里人忙着农耕,山里的时鲜应顾不上采,我想摘些家来,也好打打牙祭。”

    往年沈家春天都要扎在地里,从未有这番“闲空”,听襄桐说得有理,沈赵氏也跃跃欲试“你们两个才能拿多少要不娘和你们一块去吧”

    襄桐往西屋看了看“爬山怪累人,还要拖了东西回来,娘腰疼才好,就烧热灶在家等咱们吧。再说,二郎在家也离不得人的。”

    沈赵氏这才作罢,竟还有些失望。

    倒是三郎沈庆,听说她娘不跟去,背地里松了一口气,然后欢欢喜喜引着襄桐往山里去。

    约么两刻钟功夫,两个人就到了宝石山的山脚下。

    晨间雾气重,又赶上阴天,整个山峦自下而上被笼在仙池幻境一般缥缈虚无。

    沈庆常年在这山里摸爬滚打,也不畏惧,只拣了条好走的缓坡拾步而上。

    “二嫂,咱是去挖笋吗我知道一处岔路,鲜少人走的,里头有一大片竹林子”

    襄桐却不属意“山间竹笋易得,几日就新长出一茬,倒不急在今日,我要你带我就近找些个密林子,趁着长虫还冬困,采摘些玉蕈去。”

    沈庆听说是去采蘑菇,兴致缺缺。“二嫂,野蕈不如鲜笋好吃哩,且还难找,哪像竹笋,寻了老竹脚跟找便是。”

    “这玉蕈和别个可不同,保你吃了还想下顿。”

    沈庆不信“同是菌蕈,难道玉蕈能比茅蕈、竹菇好吃不成”

    “我只说杭州城里玉蕈和竹菇的市价你便明白两相差别了,就去岁冬日里,一斤竹菇可售卖二十文钱,你猜玉蕈又值多少”

    沈庆听襄桐语气,壮了胆儿猜想“可值五十文”

    襄桐摇头。

    “八十文”

    襄桐继续摇头。

    沈庆不再猜了,襄桐索性公布的谜底“一百二十文,整一百二十文一斤,还是收市的价。若遇上淘鲜的雅客或是急用的正店,还能再翻了一番。”

    “这么贵天爷,二嫂说了价,是成心不让我吃呢,我说家里咋从没食过什么玉蕈,原是早都叫人拔去卖了。”

    “可不就是,这玉蕈本就生的不多,赶上人搜山似的摘挖,且轮不到咱去寻不过这几日正巧,乡邻们都在地里抢耕,远处人又大都不会舍近求远,咱不妨碰个时运去。”

    沈庆立时卯足了精神“那我带二嫂去禅光寺后山,那里为护着神树放着围栏,平时少有人去,我夏日常去里头摘野果,好像见过不少菌蕈,说不定真能寻到些。”

    “那咱就先去那儿瞧瞧”

    禅光寺封门已久,无人打理,周遭的林木多是常绿的松柏,且都似疯长的,险些把它遮掩不见踪迹。

    襄桐紧跟着沈庆七拐八拐走上两刻钟,翻了个山头才到地方。

    只见眼前一片冷肃,山风带着林海如浩瀚波涛在头顶起伏,冬鸟归巢偶尔啾啾鸣叫,唯独难寻人的踪影。

    沈庆无心欣赏眼前壮阔山景,已专心低头寻起玉蕈来。

    才走没两步,就咋咋呼呼喊人“二嫂,你看,这是不是你说的玉蕈”

    襄桐笑他“哪那么容易得你拿的这个是香蕈。”

    “哦。”沈庆顿时垂头丧气。

    “这香蕈虽不比玉蕈难得,但也要售上五十文一斤的。”

    “嗷二嫂你把竹篓子分一个给我,我这里还有许多”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