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归家的事情既敲定,沈家这两日就分外忙碌。
除了每日照例捕鳝到菜市桥去兜售,还要准备打点行装。
诸如采办未来月余的米粮油盐、给左邻右舍捎带的土仪薄礼,还有,单买了一匹湖绿缎子一匹红绸,是沈赵氏为了两个儿子成婚礼上裁大衣裳用的。
沈庭又额外让多买了一斤棉花和被面,好让沈赵氏回去给襄桐重新做床被子。
顾郎中也再次被请来复诊,这次倒是没再给开药,只给了几个滋补的药膳方子,让沈家归去自熬了去。
林林种种,无论新买来的还是没用尽的,都要带了回去,真没想到只半个多月竟攒出半个家来。
沈赵氏带着襄桐一边整理物什,一边唠叨“在这杭州城里住了二十日,就跟做梦一样。原来银子还有这样的赚法,也有这样的花法。”
“娘子要是喜欢在城里住,回头等大兄家来谋了官自不成问题。”
“唉,我一个乡下婆子,在村户里活惯了,进了城也只能做个睁眼瞎,跟着孩子们添乱且讨嫌。不过往后农闲时,你们愿意进城看看,倒是也使得。”
其实,是舍不下卖鱼得来的利呢。
襄桐带着沈庆这些天卖鱼得来的钱虽然每况愈下,但累计起来,也有十多贯钱,要不是天气回暖捕鳝的人多起来导致鱼价大跌,沈家还打算多停留几天的。
襄桐又背着沈庭,把手里那三两银都给了沈赵氏,如此一算,沈家手里的银钱,又再次回复到家里往日的峰值足有三十贯之多。
为了携带方便,其中有二十四贯已经在票号里换成了银锭,余下的则按着一百文一吊,一千文一贯串好置在瓦罐里藏着。
二月十二日一早,襄桐在车行提前预定好的骡车准时到来,沈家人载着半车物什往城西霍山村而去。
03
“呦,这不是沈大娘子吗听说你家二郎伤了,可好些了”
沈赵氏正带着襄桐和沈庆从骡车上往下搬东西,才卸完了车,就碰上路过的乡邻打招呼。
“托他李婶子惦记,二郎已好的差不离了,就是暂时下不得地。”
“我说呢,看你家地把给里正娘子的族弟耕了。”说着又看向一旁“这位小娘子看着眼生,从前似没见登过你家门呢。”
沈赵氏忙给人介绍“这是我家二郎新娶的娘子,前些日子在杭州城里刚成亲,来不及请你们吃酒,改日再大办了补上。”
那李娘子闻言眼睛都睁大了。
“我说我头先给你家二郎说和邻村冯家的春妮你还不愿意,原是有个这么标志的人物藏得紧。这媒人礼我没拿着,回头补礼可毋要叫上我吃酒席”
“一定一定。”
“那沈大娘子先忙,我还得去地里送饭。”边走却边回头拿眼仔细揣摩。
襄桐知道往后这样的事常要遇上,村里就那么几十户人家,今日村头吵了嘴,明日村尾就能传过山那头。她这新妇的来历,早晚要大白天下,只怕到时也够人茶余饭后议上些时日。
她一个立志不再嫁的人倒是没什么打紧,就怕沈家人到时要遭些非议。
沈庆见襄桐面上沉抑,还当她因李婶的话恼了,看人走远了,赶紧解释。
“二嫂,那冯家的是个麻子脸,二哥连她面都没见过,你千万勿要多想啊。”
襄桐被打了岔,轻笑着揉了揉沈庆的头“哦,那若我也是个麻子脸,三郎便不认我这个二嫂了吗”
“额”
归家的事情既敲定,沈家这两日就分外忙碌。
除了每日照例捕鳝到菜市桥去兜售,还要准备打点行装。
诸如采办未来月余的米粮油盐、给左邻右舍捎带的土仪薄礼,还有,单买了一匹湖绿缎子一匹红绸,是沈赵氏为了两个儿子成婚礼上裁大衣裳用的。
沈庭又额外让多买了一斤棉花和被面,好让沈赵氏回去给襄桐重新做床被子。
顾郎中也再次被请来复诊,这次倒是没再给开药,只给了几个滋补的药膳方子,让沈家归去自熬了去。
林林种种,无论新买来的还是没用尽的,都要带了回去,真没想到只半个多月竟攒出半个家来。
沈赵氏带着襄桐一边整理物什,一边唠叨“在这杭州城里住了二十日,就跟做梦一样。原来银子还有这样的赚法,也有这样的花法。”
“娘子要是喜欢在城里住,回头等大兄家来谋了官自不成问题。”
“唉,我一个乡下婆子,在村户里活惯了,进了城也只能做个睁眼瞎,跟着孩子们添乱且讨嫌。不过往后农闲时,你们愿意进城看看,倒是也使得。”
其实,是舍不下卖鱼得来的利呢。
襄桐带着沈庆这些天卖鱼得来的钱虽然每况愈下,但累计起来,也有十多贯钱,要不是天气回暖捕鳝的人多起来导致鱼价大跌,沈家还打算多停留几天的。
襄桐又背着沈庭,把手里那三两银都给了沈赵氏,如此一算,沈家手里的银钱,又再次回复到家里往日的峰值足有三十贯之多。
为了携带方便,其中有二十四贯已经在票号里换成了银锭,余下的则按着一百文一吊,一千文一贯串好置在瓦罐里藏着。
二月十二日一早,襄桐在车行提前预定好的骡车准时到来,沈家人载着半车物什往城西霍山村而去。
03
“呦,这不是沈大娘子吗听说你家二郎伤了,可好些了”
沈赵氏正带着襄桐和沈庆从骡车上往下搬东西,才卸完了车,就碰上路过的乡邻打招呼。
“托他李婶子惦记,二郎已好的差不离了,就是暂时下不得地。”
“我说呢,看你家地把给里正娘子的族弟耕了。”说着又看向一旁“这位小娘子看着眼生,从前似没见登过你家门呢。”
沈赵氏忙给人介绍“这是我家二郎新娶的娘子,前些日子在杭州城里刚成亲,来不及请你们吃酒,改日再大办了补上。”
那李娘子闻言眼睛都睁大了。
“我说我头先给你家二郎说和邻村冯家的春妮你还不愿意,原是有个这么标志的人物藏得紧。这媒人礼我没拿着,回头补礼可毋要叫上我吃酒席”
“一定一定。”
“那沈大娘子先忙,我还得去地里送饭。”边走却边回头拿眼仔细揣摩。
襄桐知道往后这样的事常要遇上,村里就那么几十户人家,今日村头吵了嘴,明日村尾就能传过山那头。她这新妇的来历,早晚要大白天下,只怕到时也够人茶余饭后议上些时日。
她一个立志不再嫁的人倒是没什么打紧,就怕沈家人到时要遭些非议。
沈庆见襄桐面上沉抑,还当她因李婶的话恼了,看人走远了,赶紧解释。
“二嫂,那冯家的是个麻子脸,二哥连她面都没见过,你千万勿要多想啊。”
襄桐被打了岔,轻笑着揉了揉沈庆的头“哦,那若我也是个麻子脸,三郎便不认我这个二嫂了吗”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