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烛燃了一夜,襄桐也守了一夜。
没有高朋满座,没有明镜高堂,甚至连身像样的衣裳和喜酒也无,除了沈赵氏亲自用线替她匀了面,用红布遮了头,襄桐半点没有为人妇的感觉。
也没那功夫想东想西。
沈庭这一晚果然又发了热,他头顶冒着虚汗,手脚却凉得似冰疙瘩。
襄桐和沈赵氏轮番烧水换了汤婆子给他焐着,也没见半点用处,后来索性把手伸进厚被褥,不断给他揉搓手脚,倒似乎比先头能强些。
折腾半宿,两个人最后都是在主屋床沿困过去的。
次日一早天见亮,沈庭看不出半点起色,依旧死了一样,幸而没真断了气。
襄桐知道还不知要煎熬多少时日,先劝沈赵氏回西屋歇歇,换了沈庆来屋里继续守着。
襄桐自己还不得睡,她造了三个人的餐食,还有沈庭的药和补汤。
喂药最难。
这一回,沈庭的嘴实难撬开,襄桐和沈庆两个人费了好大功夫,才把芦管送到他嘴里,总算喂进去一副药和半碗汤,掺了红豆糜的生血粥是死活喂不进了。
顾神医这日午间特意来瞧过一回,见沈庭的情状又给换了个方,且嘱咐晚上要格外留神照顾。
沈赵氏只睡了两个多时辰就强挺着起身,让襄桐好歹歇上片刻。
三郎沈庆这两日也格外懂事,见他娘和襄桐忙得似陀螺一样,主动包揽了烧水、煮粥,跑腿传话的差事。大概他也知道,他二哥昏着的时候,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
转眼又入了夜,沈庭仍然没醒。
襄桐点了盏油灯放在桌上,见沈赵氏已不知何时歪在床沿眯瞪过去,也没喊她起来,只搭了个毯子在她身上。
沈赵氏一个激灵,睁开眼就唤“二郎,二郎醒了吗”
襄桐摇摇头,把掉落地上的毯子捡起来“娘子先回屋歪歪吧,这一夜且有的熬,您先缓过神,一会儿也好换我。”
其实按理该改口叫娘了,但襄桐说不出口,沈赵氏也没空计较这些。
“你这两日统共才睡了不到两个时辰,还是你先歇着吧。”
见沈赵氏不肯,襄桐又道“昨个儿后半宿咱们就是都睡了过去,今日不如打了轮替,也省得有事耽搁了。我一会儿要再给二郎喂一次药汤,您前半宿先歇了,到时候我再喊您替我。”
沈赵氏听了进去,却不回西屋,直接在榻上躺了,隔了片刻就睡实了去实在是熬不住了。
襄桐仗着年轻,用凉水擦了回脸,又拿热巾子擦过手,用顾郎中开的外敷药酒给沈庭揉手心。
襄桐打小也吃过不少苦,见多了可怜人,但心却一直没能硬起来。
想想沈家这个二郎,其实也是不易的。
为了家里兄长念书,他要一边务农一边做短工,偏她娘觉得,他就该是地里刨食的命
如果给他个机会,投生在这杭州城里,都不必是什么大富之家,总能比眼下出息得多吧
襄桐想着想着失了神,想起了她爹在世的时候。
那时候,他喝了酒常抱了她在腿上,给她讲些酒后的妄言。
其实,大都是他做讼师那些年经过见过的可怜人。说完还会感慨一句“人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些,不然困在那一亩三分地里,最后只是个拉磨的驴子,折腾了一辈子都是在原地打转。”
襄桐后来才明白,这话说的也是她大伯樊大吉,透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境。
如今换到沈家也没差。
沈庭便是沈家的那只驴子,全心全意供养着一家却早晚要把自己生生耗死
02
襄桐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
她到沈家这些日子,就鲜有睡个囫囵觉的时候。
她好不容易熬到子时三刻,强挺着不想去喊熟
没有高朋满座,没有明镜高堂,甚至连身像样的衣裳和喜酒也无,除了沈赵氏亲自用线替她匀了面,用红布遮了头,襄桐半点没有为人妇的感觉。
也没那功夫想东想西。
沈庭这一晚果然又发了热,他头顶冒着虚汗,手脚却凉得似冰疙瘩。
襄桐和沈赵氏轮番烧水换了汤婆子给他焐着,也没见半点用处,后来索性把手伸进厚被褥,不断给他揉搓手脚,倒似乎比先头能强些。
折腾半宿,两个人最后都是在主屋床沿困过去的。
次日一早天见亮,沈庭看不出半点起色,依旧死了一样,幸而没真断了气。
襄桐知道还不知要煎熬多少时日,先劝沈赵氏回西屋歇歇,换了沈庆来屋里继续守着。
襄桐自己还不得睡,她造了三个人的餐食,还有沈庭的药和补汤。
喂药最难。
这一回,沈庭的嘴实难撬开,襄桐和沈庆两个人费了好大功夫,才把芦管送到他嘴里,总算喂进去一副药和半碗汤,掺了红豆糜的生血粥是死活喂不进了。
顾神医这日午间特意来瞧过一回,见沈庭的情状又给换了个方,且嘱咐晚上要格外留神照顾。
沈赵氏只睡了两个多时辰就强挺着起身,让襄桐好歹歇上片刻。
三郎沈庆这两日也格外懂事,见他娘和襄桐忙得似陀螺一样,主动包揽了烧水、煮粥,跑腿传话的差事。大概他也知道,他二哥昏着的时候,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
转眼又入了夜,沈庭仍然没醒。
襄桐点了盏油灯放在桌上,见沈赵氏已不知何时歪在床沿眯瞪过去,也没喊她起来,只搭了个毯子在她身上。
沈赵氏一个激灵,睁开眼就唤“二郎,二郎醒了吗”
襄桐摇摇头,把掉落地上的毯子捡起来“娘子先回屋歪歪吧,这一夜且有的熬,您先缓过神,一会儿也好换我。”
其实按理该改口叫娘了,但襄桐说不出口,沈赵氏也没空计较这些。
“你这两日统共才睡了不到两个时辰,还是你先歇着吧。”
见沈赵氏不肯,襄桐又道“昨个儿后半宿咱们就是都睡了过去,今日不如打了轮替,也省得有事耽搁了。我一会儿要再给二郎喂一次药汤,您前半宿先歇了,到时候我再喊您替我。”
沈赵氏听了进去,却不回西屋,直接在榻上躺了,隔了片刻就睡实了去实在是熬不住了。
襄桐仗着年轻,用凉水擦了回脸,又拿热巾子擦过手,用顾郎中开的外敷药酒给沈庭揉手心。
襄桐打小也吃过不少苦,见多了可怜人,但心却一直没能硬起来。
想想沈家这个二郎,其实也是不易的。
为了家里兄长念书,他要一边务农一边做短工,偏她娘觉得,他就该是地里刨食的命
如果给他个机会,投生在这杭州城里,都不必是什么大富之家,总能比眼下出息得多吧
襄桐想着想着失了神,想起了她爹在世的时候。
那时候,他喝了酒常抱了她在腿上,给她讲些酒后的妄言。
其实,大都是他做讼师那些年经过见过的可怜人。说完还会感慨一句“人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些,不然困在那一亩三分地里,最后只是个拉磨的驴子,折腾了一辈子都是在原地打转。”
襄桐后来才明白,这话说的也是她大伯樊大吉,透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境。
如今换到沈家也没差。
沈庭便是沈家的那只驴子,全心全意供养着一家却早晚要把自己生生耗死
02
襄桐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
她到沈家这些日子,就鲜有睡个囫囵觉的时候。
她好不容易熬到子时三刻,强挺着不想去喊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