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桐没法真和个小童计较,开始教他怎么把竹筒用起来。
“你看好了,我今儿个,教你个捉鳝的法子,回头你学会了,也能拔了竹子自去弄。”
一听说有鳝可吃,沈庆顿时打起来十二分精神,那可是不好抓的稀罕物儿,遂收起了他插诨打科那一套,蹲在一旁卖乖。
“先寻了干竹筒来,切成五六寸长的小段。竹子不要太老,也不能太细,老竹易腐易断,细竹盛不得鱼身。”
襄桐说着,把手里已经分好的竹节端起来朝着日头相看“再有就是,要确保竹筒都是两头通透、光滑无阻的,能让鳝从一头进出。”
“这都容易,我记下了,接下来呢”
“然后,找个结实透水的网兜来。”
沈庆四处撒摸了一圈,很快有了目标“二嫂,你看这块纱网布可还行”
襄桐一看,原来是从前房子旧主人用来筛盐的网兜。
“很好,这个正得用。不过你须要记得,咱们捉鳝用这个也就罢了,要是寻常捞鱼,可不能用这么密实的网”
“我明白,我明白,大哥念书给我讲过,不能竭泽而渔,要留着鱼苗儿明年再吃呢。”
“是这个理儿。”襄桐边说,边把块纱撕成两尺见方的大小,共得了四块,她把其中一块拎着边缘拢成个馒首状,直接严实包束在竹筒的一头,又用了细麻绳把口部捆结实。提起来,像个小挑担一样。
“这基本就得用了,再在竹筒里放了饵料,夜里投了近河滩的地界儿,等鳝来钻。”
“就这么简单”沈庆不大相信,这也能捉了鱼来
襄桐也不争辩,如是又造了三个竹筒兜儿,暂堆在了墙脚。
沈庆看得津津有味,直到襄桐停了手,才出言提醒“二嫂,娘唤你进屋呢。”
“嗯什么时候”襄桐就在院子里,离主屋又不远,可没听见人喊她。
“就我刚才出来的时候,娘说让你进去有话说呢。”
襄桐哑然“那你不早说。”说着,舀了些水净手,甩搭干净往屋里去。
沈庆吐吐舌头“娘能有甚急事,哪比二嫂捉鱼重要”
襄桐进屋时,沈庭正和沈赵氏研究春耕的事。
“桐娘你来的正好,我和二郎正商量,今年咱家的地,该如何处置。”
襄桐有些茫然,这事,和她说不上啊。
“娘子说的地是”
“就是咱家那二十亩旱田,我正发愁。往年春打头上忙耕田,大郎好歹还能缓下几日搭把手,今年大郎去了京里赴考,二郎又暂下不得地,只咱们娘仨儿肯定是不行事儿了。”
襄桐虽没下过地,但也知道犁地是力气活,像沈家连头牛都没有,指着沈赵氏带着自己和庆哥儿,就是到了下个月也弄不完。
“娘子是想雇了人来种还是怎的”
“二郎说想把地佃出去,但我合计,按了规矩,佃出去的地咱只能得了一半收成,之后还要缴了赋、留够粮种,太亏了。”
沈庭在一旁插口“也只耽误这一年,等我下个月好了,可以继续在城里给人帮闲,不比锄地赚的少呢。”
沈赵氏以前耳根软得像面捏的,这次却十分坚决。
“你还想拿命去替人堵刀子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决不答应。再说,咱们沈家从上上辈子起就是在地里刨食的命,只有仓房里堆上稻谷,我这心里才得踏实。你就听娘一句,城里的差事,往后别在做了。”
襄桐在一旁听分明了,问题的症结,是沈庭觉得误了农时要把地佃出去,且以后想留在杭州城里打短工。
她一个身份尴尬的人,又该向着谁说话呢
“你看好了,我今儿个,教你个捉鳝的法子,回头你学会了,也能拔了竹子自去弄。”
一听说有鳝可吃,沈庆顿时打起来十二分精神,那可是不好抓的稀罕物儿,遂收起了他插诨打科那一套,蹲在一旁卖乖。
“先寻了干竹筒来,切成五六寸长的小段。竹子不要太老,也不能太细,老竹易腐易断,细竹盛不得鱼身。”
襄桐说着,把手里已经分好的竹节端起来朝着日头相看“再有就是,要确保竹筒都是两头通透、光滑无阻的,能让鳝从一头进出。”
“这都容易,我记下了,接下来呢”
“然后,找个结实透水的网兜来。”
沈庆四处撒摸了一圈,很快有了目标“二嫂,你看这块纱网布可还行”
襄桐一看,原来是从前房子旧主人用来筛盐的网兜。
“很好,这个正得用。不过你须要记得,咱们捉鳝用这个也就罢了,要是寻常捞鱼,可不能用这么密实的网”
“我明白,我明白,大哥念书给我讲过,不能竭泽而渔,要留着鱼苗儿明年再吃呢。”
“是这个理儿。”襄桐边说,边把块纱撕成两尺见方的大小,共得了四块,她把其中一块拎着边缘拢成个馒首状,直接严实包束在竹筒的一头,又用了细麻绳把口部捆结实。提起来,像个小挑担一样。
“这基本就得用了,再在竹筒里放了饵料,夜里投了近河滩的地界儿,等鳝来钻。”
“就这么简单”沈庆不大相信,这也能捉了鱼来
襄桐也不争辩,如是又造了三个竹筒兜儿,暂堆在了墙脚。
沈庆看得津津有味,直到襄桐停了手,才出言提醒“二嫂,娘唤你进屋呢。”
“嗯什么时候”襄桐就在院子里,离主屋又不远,可没听见人喊她。
“就我刚才出来的时候,娘说让你进去有话说呢。”
襄桐哑然“那你不早说。”说着,舀了些水净手,甩搭干净往屋里去。
沈庆吐吐舌头“娘能有甚急事,哪比二嫂捉鱼重要”
襄桐进屋时,沈庭正和沈赵氏研究春耕的事。
“桐娘你来的正好,我和二郎正商量,今年咱家的地,该如何处置。”
襄桐有些茫然,这事,和她说不上啊。
“娘子说的地是”
“就是咱家那二十亩旱田,我正发愁。往年春打头上忙耕田,大郎好歹还能缓下几日搭把手,今年大郎去了京里赴考,二郎又暂下不得地,只咱们娘仨儿肯定是不行事儿了。”
襄桐虽没下过地,但也知道犁地是力气活,像沈家连头牛都没有,指着沈赵氏带着自己和庆哥儿,就是到了下个月也弄不完。
“娘子是想雇了人来种还是怎的”
“二郎说想把地佃出去,但我合计,按了规矩,佃出去的地咱只能得了一半收成,之后还要缴了赋、留够粮种,太亏了。”
沈庭在一旁插口“也只耽误这一年,等我下个月好了,可以继续在城里给人帮闲,不比锄地赚的少呢。”
沈赵氏以前耳根软得像面捏的,这次却十分坚决。
“你还想拿命去替人堵刀子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决不答应。再说,咱们沈家从上上辈子起就是在地里刨食的命,只有仓房里堆上稻谷,我这心里才得踏实。你就听娘一句,城里的差事,往后别在做了。”
襄桐在一旁听分明了,问题的症结,是沈庭觉得误了农时要把地佃出去,且以后想留在杭州城里打短工。
她一个身份尴尬的人,又该向着谁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