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桐和亲弟弟负了气出门, 一时不知道如何排解,沿着街巷一路往北行去。
    她其实知道柏哥儿是为了家里生计着想才故意说出不想读书的话, 也心疼他小小年纪如此早慧, 但方才真正让她难受动气的, 是父亲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在柏哥眼里只是个让人不齿的笑话。
    这会儿出来吹了吹风, 她也觉得方才自己太过冲动了些, 再动怒也不该撕毁那本对他而言意义非凡的三字经,虽说柏哥儿非议生父有错,可是指望一个八岁稚童有成人一样的眼界和认知也难。
    总归柏哥儿年纪还小,有些道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让他领会的,总要等他真正长大、见过世间冷暖才能明白父亲当年的旧事非他个人之过。
    至于让柏哥读书的事儿, 自然也不能真的就此作罢, 还得想了法子哄他改变心意。
    一路漫不经心行来,她抬头一瞧,不觉竟到了个熟悉的所在, 正是她前几日赁屋往来的那家陆记牙行。
    如今家里三个大人都没有差使在身,靠着手里不足一贯钱度日,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
    陆记牙行经营了十数载,和左近铺户大都有往来, 若能打听出哪处急需用工,她也好寻个稳妥营生。
    想到这里,襄桐抬脚进了陆记大门。
    这会儿日头已老高,堂内的经纪们大都已出门去带人相看田地和屋舍, 只余下那日襄桐见过的肇管事,还另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眼下正在窗边的桌案上借着光亮誊写契书。
    肇管事既做得这行,自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见是襄桐登门,主动起身招呼,“这不是樊娘子吗今日怎么得空过来莫不是是前两日赁的那处院子有什么变动”
    襄桐赶忙问声好,又解释道,“您让人给介绍的院子哪会有不好,既实惠又僻静,正好让我家里幼弟读书呢。”
    肇管事见不是来找麻烦的,笑意更真了些,“得住就好,得住就好啊。”“那樊娘子今日过来,是有什么旁的事情”
    “还真有些事要麻烦向您打听打听,我和家里大伯大伯娘初来乍到的,街面上也不熟便,想寻些普通人能做的差使也不知到哪处问去,想着您这里每日客似云来,路子也广,若有些许消息,我也得个便宜。”
    “你问招工的事啊,我一时还真不大清楚。你也知道,陆记是专做田土和屋舍经纪的行当,旁的事顶多算一顺带,不十分留心。且我近来惫懒、也少有出门的时候,回头等底下人晚间归来,或才能问出些什么。”
    襄桐本也没报太大期望,见事情没成,也不挂相,仍客客气气道谢,“倒是我唐突了,给您添了麻烦。等改日我家里安顿好了,再请您和李大哥到家里坐坐,也好谢您前几日的恩情。”
    “嗐,不就帮你寻了处院子吗且也收过你佣金,你竟还这般客套。说起来我和李家兄弟自小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交情,你家既和他族弟连着亲,也算不得外人。”
    佣金是收了五十文,但襄桐知道这是看了李烊面子少收了好几成,心里自然领情。
    “你不当我家是外人,那就更得请您到家坐坐了,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街里街坊住着,日后少不得还要麻烦着您。”
    肇管事先头不过客套客套,这会儿见襄桐说话中听,且听说她是与人和离后归家,日子也不容易,遂动了恻隐之心。
    “要不这样吧,你把家里人情形先同我说说,回头有了合适的位置,我再知会你一声。”
    襄桐赶忙言简意赅把家里人的本事和意向说了一遭,“我大伯从前在八里铺的吴记药行做炮制师傅,三十年的手艺从没倒过口碑,如今还想找个对门路的营生;我伯娘要顾家,每日能有半日工夫给人帮闲;至于我,除了出大力气和贪黑的活计不接,其他什么都肯做。”
    那肇管氏听她口气不小,也不知是真有本事,还是为生计所迫。
    “你大伯营生好说,左右街面上药行我都打过交道,回头替你问上一句便是,若能成了,索性再做个保人;至于你大伯娘,若能吃些辛苦,左近食铺酒肆茶楼里也常用些烧水择菜的人手,工钱虽不高,但时间上得便。”“他们两人的事应是不难,可是你这什么都肯做的,我倒真不好掂对了,要不你就说个最拿手的活计吧,不然我也不好四处替你递牌子不是。”
    襄桐听肇管事并非敷衍而是真肯帮忙,先连声作揖道谢,想想自己的情况,只单拿出一样优势试试,“要不,您就帮我打听打听哪处有抄写的活计吧,我字写的还成。”
    “你还识字呢”这倒让肇管事惊讶了一回且有些刮目相看。
    须知穷人家的孩子,别说颇费笔力的誊写,就连会写自己名字的也是少数,何况眼前的还是个女娃。
    襄桐知道这会儿不是藏拙扮丑的时候,怕不够分量又补上一句,“算盘也打得不错。”
    这回不等肇管事答话,原坐了窗边抄写的那位老丈闻声起身走了过来。
    “丫头,你可别空口说大话,要是你真能写会算,就当场给我们演练演练,也让我老朽开开眼。”
    襄桐见被人横插一脚,有些恍神。莫不是被那老丈误会要抢了他的饭碗
    但见肇管事没出言阻止,出于礼貌她只得答应。
    “那我就献丑了。”
    那老丈取了笔墨算盘过来,当真给她出了一题。
    “你就算算,我手头这张租约统共收多少银钱吧。”
    襄桐接过纸笔和算盘,先把写到一半的文契统揽了一遍。
    “这上头的房客统共租了两间楼间,其中南向那间六百文钱一个月,北向那头的四百五十文,一个月下来,统共是一贯又五十文钱,如果是上打租,一次缴足一季的话则要交三贯又一百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