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桐把退路安排得当, 又去了趟菜市,买了鸡鸭并几样菜蔬, 照例在太和楼门口等着, 最后搭着崔家的驴车回了霍山村。
当晚, 她特特做了沈庭爱吃的鸭血羹和沈庆昨日点名的竹笋炒鸡, 因沈赵氏从没表现过有什么特殊喜好, 且据说生辰离得不远了, 襄桐又另给她做了份龙须面。
沈家人上桌,虽然诧异今日菜色如此丰盛,但每回襄桐进城,也多半会买些肉荤让众人换换口味,也没特别疑心。
沈赵氏只照例碎碎念句“你也太惯着他们, 昨日白说两句, 就要劳动你一回。”
襄桐低着头拿碗掩住脸上表情,“正赶山进城就顺手买了,且也不常做, 偶尔一回不碍的。”
沈庆本想说又想吃百汇煲了,但一想到那菜光是收拾准备就要个把时辰,识相地没提。
沈庭一碗羹汤下肚,也一脸满足, “娘子辛苦了,待会儿我和三郎来拣碗洗刷,你和娘也歇歇。”
襄桐待众人都撂下筷子,忍着心头涩意笑着和沈家母子报备, “今日进城从我堂姐那得知,我那离家多年的兄长竟有了音信,想回八里铺再问个清楚。”
沈赵氏听沈庭提起过襄桐家事,听说原本杳无音信的人突然有了消息,也替她高兴,“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那明日让二郎亲自送你回娘家,也正好该拜会拜会亲家大伯。”
沈庭也连连点头,“那娘回头帮我把存着的那块上好皮料子找出来吧,我头回登门也不好空手。”
襄桐见母子两个兴高采烈,赶忙阻止,“明日,怕是不太方便让二郎和我同去,我长兄离家时曾和我大伯有些龃龉,我怕到时闹将起来,有你在我反倒不好调停,你就在家等我,若事情顺利,我大概两三日就归。”
沈庭虽然急于见樊家亲长,也怕赶上她家里有事闹出不快,反倒弄巧成拙,“那我就送你到门口,不随你进门。”
襄桐轻轻点点头,“那就劳烦二郎刷碗,我回屋收拾一下,带身换洗。”
“也多带些礼吧,总归是我一点心意。”
襄桐没有反驳,独自回了西屋,把柜子里装钱的瓦罐取将出来。
先头攒下的银钱买地用去不少,如今还剩下二十几两,襄桐想想,从里头拿出两个三两的银锭,虽说她本不想从沈家带走一文钱,但到底往后要用钱的地方也多,值当是她同沈家借的吧。
沈庭进屋时,襄桐已经把一件衣服、一只算盘和两锭银子用个包袱皮包好放在炕头。
“我从家里拿了六两银子带回去应急,回头让我大伯出了借据给你。”
沈庭也没多心,反倒关心起樊家的家事来。
“你大伯便是我大伯,若不凑手只管从家里拿。不过方才你说,你大兄和家里闹了龃龉,又是怎么一回事”
“当初我大伯娘想把她娘家外甥女说给我大兄,我爹也是点了头的,结果我大兄并不乐意,随后就偷跑出家,随人赶海去了。”
这话说的也是实情,而且襄桐在正月里从梁家回八里铺探亲那日,确实也听人提到在外地碰上个极其像她大兄的人,不过这事既没确准,也没有什么手书捎来。
沈庭真心希望襄桐的兄长能早日归家,也能做她娘家的依靠,便主动提起,“若是你家里决定寻人,我也可同去,你千万别把我当了外人。”
襄桐心里对沈庭愧疚,转过身把柜里剩下的一尺葛布取出来。
“二郎的幞头旧了,我再给你重新缝一块”
02
襄桐去八里铺一晃儿已经三日,到了这一日晌午也没见回来,最先忍不住的人是三郎沈庆。
“二哥,二嫂怎么还不回来”
沈庭心里惦记,却不肯明说。“怎么,又馋你二嫂做的竹笋炒鸡了”
沈赵氏这回破天荒没有和沈庭站一头,“你娘子这趟是去的有些久了,要不,你去八里铺看看万一她家里出了什么事,你也能帮把手不是”
沈庭见她娘也发了话,便不再压抑心里担忧,“那行吧,我这就去驾车。”
八里铺在杭州城东北二十里,霍山村在城西,这一来回,就得用上大半天时间,沈赵氏担心儿媳,也顾不上沈庭回来要贪了黑,只嘱咐他,“要是襄桐她娘家无事,你也别硬催,回来路上赶慢些,别忙乱。”
沈庭却已经到院子里套好了车,出了门就朝着八里铺樊家急急奔去。
送襄桐归家的那日,他并没有进门,但好歹认得地方,巷子里从西头数第三家就是,且门前还长了一棵歪脖枣树。
沈庭近申时到了地方,连驴都顾不上拴,就要过去叫门。
一把巴掌大的锁将他挡在外头,门板上头还贴了待租待售的字条,让他有一瞬怀疑,是不是找错了门。
他退后几步,看看左右和门前歪脖树,襄桐那日确是进了这家没错。
实在无法,他寻了东边那户叫门询问。
开门的老爹眼神不大好,说话也不太利索,“樊家啊,前日就退租了,说是去外
襄桐把退路安排得当, 又去了趟菜市,买了鸡鸭并几样菜蔬, 照例在太和楼门口等着, 最后搭着崔家的驴车回了霍山村。
当晚, 她特特做了沈庭爱吃的鸭血羹和沈庆昨日点名的竹笋炒鸡, 因沈赵氏从没表现过有什么特殊喜好, 且据说生辰离得不远了, 襄桐又另给她做了份龙须面。
沈家人上桌,虽然诧异今日菜色如此丰盛,但每回襄桐进城,也多半会买些肉荤让众人换换口味,也没特别疑心。
沈赵氏只照例碎碎念句“你也太惯着他们, 昨日白说两句, 就要劳动你一回。”
襄桐低着头拿碗掩住脸上表情,“正赶山进城就顺手买了,且也不常做, 偶尔一回不碍的。”
沈庆本想说又想吃百汇煲了,但一想到那菜光是收拾准备就要个把时辰,识相地没提。
沈庭一碗羹汤下肚,也一脸满足, “娘子辛苦了,待会儿我和三郎来拣碗洗刷,你和娘也歇歇。”
襄桐待众人都撂下筷子,忍着心头涩意笑着和沈家母子报备, “今日进城从我堂姐那得知,我那离家多年的兄长竟有了音信,想回八里铺再问个清楚。”
沈赵氏听沈庭提起过襄桐家事,听说原本杳无音信的人突然有了消息,也替她高兴,“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那明日让二郎亲自送你回娘家,也正好该拜会拜会亲家大伯。”
沈庭也连连点头,“那娘回头帮我把存着的那块上好皮料子找出来吧,我头回登门也不好空手。”
襄桐见母子两个兴高采烈,赶忙阻止,“明日,怕是不太方便让二郎和我同去,我长兄离家时曾和我大伯有些龃龉,我怕到时闹将起来,有你在我反倒不好调停,你就在家等我,若事情顺利,我大概两三日就归。”
沈庭虽然急于见樊家亲长,也怕赶上她家里有事闹出不快,反倒弄巧成拙,“那我就送你到门口,不随你进门。”
襄桐轻轻点点头,“那就劳烦二郎刷碗,我回屋收拾一下,带身换洗。”
“也多带些礼吧,总归是我一点心意。”
襄桐没有反驳,独自回了西屋,把柜子里装钱的瓦罐取将出来。
先头攒下的银钱买地用去不少,如今还剩下二十几两,襄桐想想,从里头拿出两个三两的银锭,虽说她本不想从沈家带走一文钱,但到底往后要用钱的地方也多,值当是她同沈家借的吧。
沈庭进屋时,襄桐已经把一件衣服、一只算盘和两锭银子用个包袱皮包好放在炕头。
“我从家里拿了六两银子带回去应急,回头让我大伯出了借据给你。”
沈庭也没多心,反倒关心起樊家的家事来。
“你大伯便是我大伯,若不凑手只管从家里拿。不过方才你说,你大兄和家里闹了龃龉,又是怎么一回事”
“当初我大伯娘想把她娘家外甥女说给我大兄,我爹也是点了头的,结果我大兄并不乐意,随后就偷跑出家,随人赶海去了。”
这话说的也是实情,而且襄桐在正月里从梁家回八里铺探亲那日,确实也听人提到在外地碰上个极其像她大兄的人,不过这事既没确准,也没有什么手书捎来。
沈庭真心希望襄桐的兄长能早日归家,也能做她娘家的依靠,便主动提起,“若是你家里决定寻人,我也可同去,你千万别把我当了外人。”
襄桐心里对沈庭愧疚,转过身把柜里剩下的一尺葛布取出来。
“二郎的幞头旧了,我再给你重新缝一块”
02
襄桐去八里铺一晃儿已经三日,到了这一日晌午也没见回来,最先忍不住的人是三郎沈庆。
“二哥,二嫂怎么还不回来”
沈庭心里惦记,却不肯明说。“怎么,又馋你二嫂做的竹笋炒鸡了”
沈赵氏这回破天荒没有和沈庭站一头,“你娘子这趟是去的有些久了,要不,你去八里铺看看万一她家里出了什么事,你也能帮把手不是”
沈庭见她娘也发了话,便不再压抑心里担忧,“那行吧,我这就去驾车。”
八里铺在杭州城东北二十里,霍山村在城西,这一来回,就得用上大半天时间,沈赵氏担心儿媳,也顾不上沈庭回来要贪了黑,只嘱咐他,“要是襄桐她娘家无事,你也别硬催,回来路上赶慢些,别忙乱。”
沈庭却已经到院子里套好了车,出了门就朝着八里铺樊家急急奔去。
送襄桐归家的那日,他并没有进门,但好歹认得地方,巷子里从西头数第三家就是,且门前还长了一棵歪脖枣树。
沈庭近申时到了地方,连驴都顾不上拴,就要过去叫门。
一把巴掌大的锁将他挡在外头,门板上头还贴了待租待售的字条,让他有一瞬怀疑,是不是找错了门。
他退后几步,看看左右和门前歪脖树,襄桐那日确是进了这家没错。
实在无法,他寻了东边那户叫门询问。
开门的老爹眼神不大好,说话也不太利索,“樊家啊,前日就退租了,说是去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