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蔗林尽处, 隔得十数丈,入目是整片青黛色玄武山岩, 它拔地而起, 直耸而上, 戛然止于山腰, 有种睥睨天下的豪壮气势, 竟藏于这深山里不为人知。
    这本是自然造化, 鬼斧神工,偏有人沿着岩壁凿壁为洞,修石成阶,生生在半壁山岩造出个别有洞天的“神仙殿”出来。这些殿阁分了三层院落由下而上,错落而置, 恍然观望, 还真似哪个洞天福地。
    沈庭从前便听山中老猎户说起过,从前霍山南峰谷地的栖仙观依山而建气势磅礴,他约略有个印象, 如今见了才惊觉自己还是见识短了,也实在难为当初修建道观的匠人是怎么开凿出这等奇伟的建筑,只是可惜,后来竟被那些西北来的悍匪给占了去。
    沈庆见眼前奇景已经在一旁跃跃欲试, “我先去前头给你们探探路”。
    说着,他率先跑到岩壁脚下的石阶前,都已经迈出一步,却在看清前路时又匆匆退开老远。
    沈庭和襄桐就跟在后头, 很快发现三郎退避的端倪,那石阶上残留了不少暗红痕迹,因雨水氤氲,已经被浸透石内,生出大片水样纹理。
    想来是前些时日郎大人带人上山剿匪的缘故,才在此间留下了打斗的痕迹。
    沈庭把三郎拉到身后,“别慌,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些恶人的血污。我先上去看看,你们在下头等我。”
    襄桐却跟在他身后,“我倒是不怕这些,和你一同上去瞧瞧。”
    想当初,她和沈庭初初见面那回,沈庭身上血肉模糊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比这些许污迹骇人不知几倍。
    沈庭想想,左右这石壁不似草稞子里,能藏些什么荆棘夹子,一眼望上去,除了石阶略显陡峭,不像有什么危险,便答应让她同行。
    “那三郎就在下头陪娘歇会儿。”
    沈赵氏虽然也想上去一看究竟,但到底不敌年轻人精力足,也点点头,“娘也正好趁隙缓个乏,你们上去也多加小心。”
    沈庭大步行在前头,襄桐隔着半步紧随在后,一路往上攀爬了近五十阶,便是第一处宝殿的所在。
    石阶止步于青蓝巨石打磨成的敞阔观景台,半倚着身后峭壁,另一半则朝向他们来的方向。
    沈庭和襄桐不急着入殿内,而是先站在五六丈有余的观景台朝下看了看,和底下的沈赵氏、沈庆挥挥手,而那篇蔗林看起来比想象中也占地更多。
    他们再回身看大殿的正门,却是另一番景象,也不觉生出些唏嘘。
    原本栖仙观的烫金匾额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如今已掉落一半,正半悬在空,用一种摇摇欲坠的姿态向人昭示它如今的颓败,而门框内的门板早已不复存在,楹联的位置空留了熏得黑黄的印记。
    沈庭怕匾额突然下落,顾自拉着襄桐快步闪身进院。
    院子里的景象却较外头更教人心凉。
    正殿的门扇窗板已经被拆卸殆尽,只余下光秃秃的梁柱支撑着主殿的梁脊,三清的圣象从这里望过去已是黑乎乎的一团,辨不清面目,想来是山匪经年在里头烤火所致,那些消失不见的门板和楹联,估么也是被做了柴禾烧掉。
    两个人又往左右偏殿探看了番,也只在地上留有些许薪炭燃过的痕迹。
    “这里没有床铺,看来还不是山匪们真正的巢穴,只不过类似城里的望楼。”
    襄桐点点头,“后面还有两座院子,且再看看。”
    其实他们也没打算真在匪窝子寻些什么,只不过人难免有猎奇之心,万许有什么意外收获更令人惊喜。
    如是往上又行了十几丈高远,比第一处勉强能好些,至少门梁门板俱在,只是正殿显然已经被改做类似议事堂的所在,里头一张不知哪里来的罗汉榻直抵在圣象跟前,左右两边又有十四把交椅,罗汉榻上甚至还有一个小小沙盘,却看不出是哪里。
    这一层的左右偏殿却显然是住人的,且都是木板的通铺,粗略看去,总共住上几十号人总不成问题。
    沈庭和襄桐知道往后不会常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