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月二十四, 是江北之地独有的山神节。
到了这一日,不仅林户人家要抬了三牲上山祭神, 就连周遭靠山而居的农户也要循着旧俗, 暂停伐木和采摘, 以表对神明的虔诚敬畏之心。
久而久之, 此地便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凡是这日上山的人, 只许带着东西上去,却只能空着两手下来,寓意当年山间物产丰登。
沈家在山里连番辛劳了数日,也趁着这日山禁缓个乏。
崔家人则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毕竟那才是农户人家的本业。
清早, 沈赵氏没有歇着, 而是天一亮就拿出了先头在城里给襄桐买的花布,趁着天光好在窗下裁剪起来。
她还想着,等做完了这现穿的, 再把大郎二郎的吉服也做了。襄桐那件嫁衣难做些,但也要慢慢精细着来。还有三郎,一眼顾不到似又长高不少,回头用大郎穿旧的松江布直裰改上一件就是。
沈庆这几日跟着崔大郎学习驾车, 简直进步神速,如今已小有所成,俨然有了老车把式的胆色和手法。
因前一日沈、崔两家还有几百只午后挖来的笋没送尽,今日便试着由沈庆赶车、襄桐陪同一道进城贩货。
“二嫂, 今日笋不多,咱先往哪处去”
经过几日考量和磨合,襄桐心里已选定了几家东道。
“先去知府衙门后巷,再去太和楼吧。”
其实,除了太和楼的生意是板上钉钉,知府衙门每日固定要上三十只嫩笋外,另有三家正店、两家脚店也不约而同和襄桐表示想长久收购她送的山鲜,不拘是如今的笋、蕈,还是山间即将大肆疯长起来的野菜。
就连鹿鸣斋这样有名望的大店,前两日也伸出橄榄枝来,不过只他家须要押上一回货款,得次回送货才能拿到头回的,襄桐便不愿多给。且他家要求也最严,须得是上品里的尖货才肯收,不过价钱却始终没压,也算是公道。
再看别家,因市面上贩山鲜的多了起来,连那些没有车马的都能挑担进城摆摊,笋价如今已经普遍开始下跌,从最开始的十五文一只,到后来的十二三文,再到昨日,已贱至八文钱左右,这也导致沈崔两家的收入直接陨半。
太和楼是家厚道的,看襄桐每次送去的笋比旁家卖相好些,便比市价多付上一两文,只为了荒时不至断了供给。
今日亦如是,太和楼悉数收下襄桐送来的笋,且仍按了十文一只会钱。
只是安掌柜临走时也透出话来,“樊娘子家中可还有别的鲜货,食客们近来被养刁了口舌,又惦记着另寻了奇珍。”
襄桐是个明白人,知道再鲜再嫩的春笋,吃多了也会腻烦,安掌柜这话既是为了让她另猎山珍,也是间接暗示,市面上对笋的需求日趋饱和,再用不上往日那么大的量。
“安掌柜再容我几日,山里还没完全回春,总要花朝节前后才有更多时蔬,便是春笋,再经场雨也要长老,想来吃不得几顿了。”
“那安某便让食客们再多等等,珍惜眼下有笋可吃的日子”
从太和楼出来,襄桐陷入沉思,看来,靠着春笋牟得高利的好光景算是到头了,也该想想法子另辟蹊径。
正这时,沈庆拉了拉襄桐衣袖,“二嫂,你看那边。”
襄桐从这个角度只能看见个背影,但还是一眼认出了旁边店门口争执的人,以及她们身旁堆积如小山一般的整车鲜笋。
“昨日不是说好了按九文一只收笋,怎地我们大老远拉来了,你却改口贱价,只给上七文钱,这不是欺负人吗”
说话的,是叉着腰呼喝着的胡家大儿媳翟氏;她对面则是个管事打扮的人,看站的位置,正是紧挨着太和楼东边那家八宝楼。
“我昨日说九文,你昨日却没送来。到了今日市价又降,我不过也是随行就市。况且你家送来的笋参差不齐,有的还砍坏了笋衣,我肯收货已是照顾,你别不识好歹。”
周围百姓闻听有人闹街,均不嫌事大驻足观望,瞬间围做一圈,还有那凑近了调停的。
“这位娘子,你这一大车货呢,赶紧卖了才是正经。你没去菜市桥看过,那里挑担卖的也只要六七文了,且比你这笋个头还大。”
八宝楼的管事听有人帮腔腰杆更直,“你听听,人家散卖的都只值六七文,我这还是收货呢我也不压你价,七文钱,你爱卖不卖,不卖马上拉走,别占了我门前耽搁我开门做生意。”
胡氏被当众剥了面皮,这会儿差的可不只是钱,“咱两家先头可是白纸黑字写了契约的,你凭什么又是降价又是撵人”
她复又转身面向四邻,“乡邻们,你们给评评理,他八宝楼先头没笋卖的时候,又是加价儿又是求告让我送笋,我看他家可怜,这才辛辛苦苦老远把货送他眼巴前,他家如今看送笋的人家多了,立时就要过河拆桥,一脚把我家踢开。这样黑心的店家,你们往后可还敢来啊,指不定要被宰上几刀。”
那管事听她诋毁,火气也上来了。
“又不是我抬了轿子请你的,那日还不是你自己死乞白赖挨上门,说什么自家笋既鲜且嫩,价格也好。我呸这等货色也敢夸笋好要脸不要跟隔壁店里才送进门的那车比比,差远了去了。就你这破落户,我瞎了眼才买你家的烂货。”
胡氏眼见说不通,直撒泼发狠起来。
“你打谅着,我是乡野村妇好欺负呢想我胡家在我们霍山村,也是那鳌里称尊的门户,我男人如今也正吃着公粮,你信不信我这就写了呈子去衙门口告你去”
“你爱哪儿告就哪儿告去,左右我没短过你的银钱,给的价儿也公道”
这场热闹沈庆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有人打身后喊着借过,他才回过神来。
襄桐忙对身后说了句对不住,又朝沈庆说了句“没甚好看的,咱家去吧。”
沈庆不解。“二嫂,胡家被人拒之门外吃了憋,你难道不高兴吗”
襄桐摇头“那是旁人的闲事,和咱不相干,也不值得咱们上心。”见沈庆皱着眉似乎没听进去,又引导着他思考,“你觉得,若哪日我和胡家人争辩起来,哪个会胜”
“自然是二嫂胜,咱家向来理正身直,不怕说不过她。”
“可你哪回见过我揪着理不放骂她个狗血淋头”
沈庆稍稍思索。“二嫂定是觉着,骂人不雅相。”
“和那能讲理的人,你只把话说明白了,也不需夹缠,自有公道在人心;和那不讲理的人,你便骂得够大声,掉地上也没响儿,旁个瞧热闹的不能给你舍上一吊铜钱,更不会打心眼里抬举敬服你,而是把你和挨骂的一道瞧低了去。”
“那依二嫂的意思,若有人骂咱,挤兑咱,咱就不回嘴凭白忍了”
“反击的办法有很多,但似个泼妇骂街绝对是下下策。其实,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得自己立得起来,再争气一点,努力做成个人上人,到时别说被人挤兑,便是平日瞧着你不顺眼的,也得变了副嘴脸讨好围拢你,还有不服的,也只能远远地躲着,看你过得比他好了,还要暗地里憋屈生闷气。”
“啊”“哦。”
沈庆再一次成功被她二嫂的道理洗脑了,还不禁自己归纳总结了一番。
二嫂的意思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逞口舌能耐,要直接靠实力把敌人干翻,好让他指望你,巴结你;而实在收服不了的,那就让他敬畏你,不敢招惹你,然后还得气得他直翻盘儿。
这法子妙啊
02
胡家的事后续如何,襄桐没空理会,也不在意。自家的事情且忙不过来,何必为旁个浪费心力。
回程上,襄桐想着家里多日没割肉吃了,便让沈庆将车先赶去菜市桥方向
二月二十四, 是江北之地独有的山神节。
到了这一日,不仅林户人家要抬了三牲上山祭神, 就连周遭靠山而居的农户也要循着旧俗, 暂停伐木和采摘, 以表对神明的虔诚敬畏之心。
久而久之, 此地便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凡是这日上山的人, 只许带着东西上去,却只能空着两手下来,寓意当年山间物产丰登。
沈家在山里连番辛劳了数日,也趁着这日山禁缓个乏。
崔家人则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毕竟那才是农户人家的本业。
清早, 沈赵氏没有歇着, 而是天一亮就拿出了先头在城里给襄桐买的花布,趁着天光好在窗下裁剪起来。
她还想着,等做完了这现穿的, 再把大郎二郎的吉服也做了。襄桐那件嫁衣难做些,但也要慢慢精细着来。还有三郎,一眼顾不到似又长高不少,回头用大郎穿旧的松江布直裰改上一件就是。
沈庆这几日跟着崔大郎学习驾车, 简直进步神速,如今已小有所成,俨然有了老车把式的胆色和手法。
因前一日沈、崔两家还有几百只午后挖来的笋没送尽,今日便试着由沈庆赶车、襄桐陪同一道进城贩货。
“二嫂, 今日笋不多,咱先往哪处去”
经过几日考量和磨合,襄桐心里已选定了几家东道。
“先去知府衙门后巷,再去太和楼吧。”
其实,除了太和楼的生意是板上钉钉,知府衙门每日固定要上三十只嫩笋外,另有三家正店、两家脚店也不约而同和襄桐表示想长久收购她送的山鲜,不拘是如今的笋、蕈,还是山间即将大肆疯长起来的野菜。
就连鹿鸣斋这样有名望的大店,前两日也伸出橄榄枝来,不过只他家须要押上一回货款,得次回送货才能拿到头回的,襄桐便不愿多给。且他家要求也最严,须得是上品里的尖货才肯收,不过价钱却始终没压,也算是公道。
再看别家,因市面上贩山鲜的多了起来,连那些没有车马的都能挑担进城摆摊,笋价如今已经普遍开始下跌,从最开始的十五文一只,到后来的十二三文,再到昨日,已贱至八文钱左右,这也导致沈崔两家的收入直接陨半。
太和楼是家厚道的,看襄桐每次送去的笋比旁家卖相好些,便比市价多付上一两文,只为了荒时不至断了供给。
今日亦如是,太和楼悉数收下襄桐送来的笋,且仍按了十文一只会钱。
只是安掌柜临走时也透出话来,“樊娘子家中可还有别的鲜货,食客们近来被养刁了口舌,又惦记着另寻了奇珍。”
襄桐是个明白人,知道再鲜再嫩的春笋,吃多了也会腻烦,安掌柜这话既是为了让她另猎山珍,也是间接暗示,市面上对笋的需求日趋饱和,再用不上往日那么大的量。
“安掌柜再容我几日,山里还没完全回春,总要花朝节前后才有更多时蔬,便是春笋,再经场雨也要长老,想来吃不得几顿了。”
“那安某便让食客们再多等等,珍惜眼下有笋可吃的日子”
从太和楼出来,襄桐陷入沉思,看来,靠着春笋牟得高利的好光景算是到头了,也该想想法子另辟蹊径。
正这时,沈庆拉了拉襄桐衣袖,“二嫂,你看那边。”
襄桐从这个角度只能看见个背影,但还是一眼认出了旁边店门口争执的人,以及她们身旁堆积如小山一般的整车鲜笋。
“昨日不是说好了按九文一只收笋,怎地我们大老远拉来了,你却改口贱价,只给上七文钱,这不是欺负人吗”
说话的,是叉着腰呼喝着的胡家大儿媳翟氏;她对面则是个管事打扮的人,看站的位置,正是紧挨着太和楼东边那家八宝楼。
“我昨日说九文,你昨日却没送来。到了今日市价又降,我不过也是随行就市。况且你家送来的笋参差不齐,有的还砍坏了笋衣,我肯收货已是照顾,你别不识好歹。”
周围百姓闻听有人闹街,均不嫌事大驻足观望,瞬间围做一圈,还有那凑近了调停的。
“这位娘子,你这一大车货呢,赶紧卖了才是正经。你没去菜市桥看过,那里挑担卖的也只要六七文了,且比你这笋个头还大。”
八宝楼的管事听有人帮腔腰杆更直,“你听听,人家散卖的都只值六七文,我这还是收货呢我也不压你价,七文钱,你爱卖不卖,不卖马上拉走,别占了我门前耽搁我开门做生意。”
胡氏被当众剥了面皮,这会儿差的可不只是钱,“咱两家先头可是白纸黑字写了契约的,你凭什么又是降价又是撵人”
她复又转身面向四邻,“乡邻们,你们给评评理,他八宝楼先头没笋卖的时候,又是加价儿又是求告让我送笋,我看他家可怜,这才辛辛苦苦老远把货送他眼巴前,他家如今看送笋的人家多了,立时就要过河拆桥,一脚把我家踢开。这样黑心的店家,你们往后可还敢来啊,指不定要被宰上几刀。”
那管事听她诋毁,火气也上来了。
“又不是我抬了轿子请你的,那日还不是你自己死乞白赖挨上门,说什么自家笋既鲜且嫩,价格也好。我呸这等货色也敢夸笋好要脸不要跟隔壁店里才送进门的那车比比,差远了去了。就你这破落户,我瞎了眼才买你家的烂货。”
胡氏眼见说不通,直撒泼发狠起来。
“你打谅着,我是乡野村妇好欺负呢想我胡家在我们霍山村,也是那鳌里称尊的门户,我男人如今也正吃着公粮,你信不信我这就写了呈子去衙门口告你去”
“你爱哪儿告就哪儿告去,左右我没短过你的银钱,给的价儿也公道”
这场热闹沈庆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有人打身后喊着借过,他才回过神来。
襄桐忙对身后说了句对不住,又朝沈庆说了句“没甚好看的,咱家去吧。”
沈庆不解。“二嫂,胡家被人拒之门外吃了憋,你难道不高兴吗”
襄桐摇头“那是旁人的闲事,和咱不相干,也不值得咱们上心。”见沈庆皱着眉似乎没听进去,又引导着他思考,“你觉得,若哪日我和胡家人争辩起来,哪个会胜”
“自然是二嫂胜,咱家向来理正身直,不怕说不过她。”
“可你哪回见过我揪着理不放骂她个狗血淋头”
沈庆稍稍思索。“二嫂定是觉着,骂人不雅相。”
“和那能讲理的人,你只把话说明白了,也不需夹缠,自有公道在人心;和那不讲理的人,你便骂得够大声,掉地上也没响儿,旁个瞧热闹的不能给你舍上一吊铜钱,更不会打心眼里抬举敬服你,而是把你和挨骂的一道瞧低了去。”
“那依二嫂的意思,若有人骂咱,挤兑咱,咱就不回嘴凭白忍了”
“反击的办法有很多,但似个泼妇骂街绝对是下下策。其实,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得自己立得起来,再争气一点,努力做成个人上人,到时别说被人挤兑,便是平日瞧着你不顺眼的,也得变了副嘴脸讨好围拢你,还有不服的,也只能远远地躲着,看你过得比他好了,还要暗地里憋屈生闷气。”
“啊”“哦。”
沈庆再一次成功被她二嫂的道理洗脑了,还不禁自己归纳总结了一番。
二嫂的意思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逞口舌能耐,要直接靠实力把敌人干翻,好让他指望你,巴结你;而实在收服不了的,那就让他敬畏你,不敢招惹你,然后还得气得他直翻盘儿。
这法子妙啊
02
胡家的事后续如何,襄桐没空理会,也不在意。自家的事情且忙不过来,何必为旁个浪费心力。
回程上,襄桐想着家里多日没割肉吃了,便让沈庆将车先赶去菜市桥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