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杭城之兴始, 可往前溯源数千年,先有大禹治水造杭舟得名之说, 又曾为吴越首府, 历尽千古风流, 百代兴衰, 如今便是比之天下都会汴京城也不遑多让。
    旁的不说, 只杭州城里大大小小为商的铺户就几近万数, 民人更有数十万之众。
    这人一集聚,日常需求用度自然也多,城里坊郭民户难能自给自足,就招俫不少临近的乡野村民进城贩售。
    久而久之,大大小小的集市也应运而生, 先是十处、百处, 后又根据货物属性用途不同,慢慢在各处形成了专有的市集,诸如花市、鸟市、菜市、米市、布市不一而足。
    到如今, 就连商户们也纷纷效仿集聚经营,以便于守望相助,如那剪子巷、扇子巷、醋坊巷、茶叶弄,于是呈现出杭州城里百工兴旺、遍地开花的繁荣气象。
    沈赵氏寻常一年到头也就进城次, 上回进城住的时日虽不短,也仅限于出门买菜或是去芝龄堂取药,对杭州城内路面难免生疏。所以这趟进城买驴她不敢独来,仍是带上襄桐作伴, 只留了沈庆在家照顾他二哥,又托了邻居崔家帮忙照应一眼。
    卖驴的地方同样也有集,唤作车马市,最大一处就在寿安坊往东二里地的马市桥一带,离着上次沈胡两家贩笋的花市桥也不远。
    襄桐记着那日从太和楼出来,街对面是家叫做“百草居”的成药铺子,她惦记着沈庆先头采来的那株灵芝已经焙干制好,也该脱手卖了,就特意先往花市这儿来。
    去的时候,百草居正巧开张,门口一个穿青蓝短打、戴同色幞头、年约十五六的小郎正在往屋里搬门板,襄桐走近招呼一声“这位小哥,请问您家收制好的药材吗”
    那小郎放下门板回头一瞧,没有立时回襄桐的话,反倒揉了揉眼,半晌后仍不可置信。
    “桐丫头你是樊家的桐丫头没错吧”
    襄桐听人叫对了名姓,也偏着头打量起来,隐约觉得他面善,却到底没能认出来是哪个熟人。
    “我是姓樊,请问您是”
    “我是燕小武啊,桐丫头你不记得我了咱两家从前就隔了半条巷子住着。那年我爹在八里铺吴记药行做工、被他东家攀诬偷盗,还是你爹我樊二叔帮我家写了状纸打赢官司的。”
    襄桐仔细回想,他爹在世时,确是有那回事,且当时因这事还险些让她大伯丢了营生。
    她这会儿虽然仍没从长相上分辨出眼前的人,但凭着旧时印象,还是客气招呼一声“原来是小武哥啊,这一晃儿七八年过去,你模样变的太多,我一时就没大认得出来。真没想到搁这儿又见着了。”
    燕小武见认对了人,心里激动,面上反倒腼腆起来,他把经年配药泛黄的手往背后藏了藏。
    “你倒是没咋变样,还和小时候一样。”他想说还是一样漂亮,却抹不开脸。
    襄桐有正事,没有留意燕小武的神态,只往药铺里张望。
    “小武哥,你是在这药铺里做伙计吗能不能帮我引荐下你家掌柜,我从家带了山里长的灵芝,正想寻个买家。”
    燕小武憨憨一笑“可不用我引荐,这家掌柜啊,你也认识,你小时候还抱过你呢。”
    襄桐听了,这才反应过来。
    “这家药铺是你家开的燕二伯燕二伯娘和月华姐也都在呢”
    “是,自前几年我家从八里铺出来,就在杭州城里扎了根,后来还在花市里开了药铺。我爹娘这会儿都在后院翻晒药材呢,不过我姐前两年却嫁人了,她上个月刚有了喜信,近来恐不得见。”
    他说完这才注意襄桐打扮,竟也梳了妇人发髻,心里一凉,却还是不死心旁敲侧击。
    “桐丫头这是从家里来樊大叔、樊二叔他们可好”
    对襄桐这几年的事半点不知。
    襄桐当着沈赵氏的面,不愿意多说,只一语带过。
    “我大伯一家都好,我爹娘前几年却已过身了。”
    燕小武听了一脸悲凄,“樊二叔和二婶那么好的人,竟也真是天不开眼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说着眉心就皱成一团。
    襄桐却早已从往日悲痛里解脱出来。
    “也还好,我有手有脚的,日子还算过得。”
    燕小武见襄桐无意多谈,又把视线放到她身侧。
    “和你同来的这位娘子看着眼生,似从前没在八里铺见过”
    襄桐见对方问了,不好当面遮掩,只给他们介绍。
    “我年初嫁了人,夫家姓沈,这位便是我婆母。”
    又给沈赵氏引荐“娘,这位是我娘家从前旧邻,姓燕,名小武。”
    燕小武听见襄桐已嫁人,白了张脸,还强撑着问好“沈大娘子好。”“你们是来卖灵芝的是吧,我这就去后头喊我爹去,你们先屋里坐坐。”说完逃也似地去了。
    沈赵氏是过来人,见那燕小武看襄桐的眼神发亮,心里明镜一样。她先头不大高兴儿媳妇被人觊觎,后来又见襄桐行事大方,且把如今沈家妇的身份讲得明明白白,这才稍微安心,但一想到襄桐的身契还没从梁家取回来、樊家亲长那头也没见过,就有些着慌。
    “襄桐,我想着左右今日出回门,待一会儿买了驴,直接套上车去梁家看看,也好把你的身契取回。要是顺路,再回你娘家拜会拜会。二郎的伤也好的差不离,该有的礼数尽早完了才是正经。”
    襄桐有些犹豫,还是据实说了。
    “梁家在杭州城外西北向的临平镇,我娘家则在往东北的八里铺,离着城里都有个二十多里的路程,若今日想都走完,恐怕要贪了黑,会不会有些勉强”
    沈赵氏想想,确实没有天黑登门的理儿,且事先也没打招呼,更没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只得暂时放弃去樊家的打算。
    “那就去趟梁家吧。哦对了,去之前先往芝龄堂看看。”
    按说沈家都归家这么久了,梁家茂哥儿的病也早该治好了,但凡事有个万一,别去了扑个空,,还是问过才安心。
    说话功夫,百草居的门内出来了几个人,原是燕小武领了他爹娘来见。
    随后襄桐和沈赵氏被让进了内堂,又摆上茶寒暄感怀一番,只留了燕小武在外堂看门。
    沈赵氏着急买驴和去梁家的事,看两边叙旧之词说的差不离,趁了空插话道“襄桐,别光忙着吃茶,你把咱从家带来的灵芝给燕掌柜过过眼。”
    襄桐闻言从背上兜囊里取出个木匣子,打开来放到燕掌柜跟前。
    “从山里采了株野灵芝来,虽个头不大,但看着药性还成,还请燕二伯给过过眼。”
    燕掌柜也不直接上手,只用绸布兜住灵芝根柄,前后翻看了眼。
    “芝是野芝,制得也成,就是个头再大些就好了。如今这么一小只,不太做得上价。”
    沈赵氏听对方语气不十分稀罕,顿时有些失望。她在家见沈庆每日当宝贝一样把这灵芝供着,还真当是什么神仙草呢。
    襄桐自小在家见过不少药材,心里早就有数,知对方说话不假。
    “燕二伯说的是,我本也想养大些再拔,只是现在野灵芝难得,又有许多人绝山一样摘挖,我怕留不住这才采了来卖。”
    燕掌柜见襄桐也务实的很,便直言不讳。
    “这灵芝我收了,作价十两银,待会儿是给你银子还是铜钱”
    “谢燕伯父照顾,我想还是付银锭吧,拿着也方便。”
    沈赵氏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就是他们说的个头太小不值钱那个头大的又是什么价简直不敢去想。
    燕家收下了灵芝,也痛快把了银子,听说沈家是入城来买驴的,又荐了个可靠行家经纪来。
    “别寻思着自己看了牙口就能买对,看似一样的牲口,哪些体弱,哪些力衰,哪些胎里带着瘟病暂时没发出来可不是光凭你们自己能分辨的出的。”
    沈赵氏原本还真想着按了牙口自己挑来着,闻言又受教了一回,连忙带着襄桐道谢。
    直到她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