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惊住了, 这是什么学院, 不要好学生,只要坏学生送到嘴边的钱都不要,为什么要这么高风亮节
甚至有人家都开始想着要不要从刚出生的孩子们抓起, 要不要先将他们宠成纨绔,然后再送到京城去接受改造这想法当然只是在心底转一转,好好的孩子真教成纨绔, 只怕到时候就纠正不过来了。
邵瑜倒不是非要弄得这么奇葩, 只是他的本意也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为科举人才, 他也不想继续宦海沉浮,想来想去, 也就办学能让自己轻松一点, 古代纨绔的杀伤力远超现代,若是能用正规手段引导这些纨绔, 也算是造福一方了,且邵瑜对于纨绔招收也是有门槛的, 他要的都是有些小毛病,但却心思纯良,只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们,对于那些杀人放火的纨绔坚决不要, 甚至有心检举一番,让他们吃一吃牢狱之苦。
有不少人家愿意出重金将孩子送进去, 但学院那边态度却十分坚决, 任凭多少银钱也不为所动, 苏州本地望族们私底下互相打听,得知大家都没有将孩子送进去,表面上夸这学院“富贵不能淫”,但私底下却只能骂人家不知变通连钱都不要。
但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脑子动得很快,既然重金贿赂不行,那便找旁的路子,通过那些纨绔的家长们向学院推荐,毕竟郑云就是这么进去的,这般下来,还真有两个真纨绔被送了进去。
其他家长看着那两个纨绔的家长满是羡慕,一时也不知该欣喜自家孩子往日太乖巧了,还是该后悔自己孩子错过这样的机会。
是的,如今在苏州,进入思齐学院读书已经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了,既能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又能让孩子科举进身,最妙的是,还能顺势搭上侯府和国舅。
据那十三个少年反馈,侯府公子、国舅儿子和他们同吃同住,有这样的机会,别说两百两束脩,两千两他们都愿意啊。
任凭这些望族再如何折腾,学院那边却咬死了只收纨绔,不过话也没说全,他们预备开一家分院,专门教授那些正常的孩子,束脩依旧是两百两,与思齐学院共享师资力量,苏州倒是有几户人家半信半疑的将孩子送了过去。
邵瑜和曹润之肯定要继续考下去,那考中童生的六个人留在家里继续备考,其他落榜的回京继续读书。
这六人本来对于院试十分紧张,但邵瑜却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如信中所言,有很多人考了十年都没有考上童生,而他们不过半年苦读,就已经成为童生,显然未来可期,今次院试考不中也不必气馁,他们已经通过前两场考试证明自己,此次就算落榜,也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只当是积累经验。
学非一日之功,六人这样想着,心下便轻松许多,对于院试虽然依旧看重,但是对待结果已经比较佛系了,这般心态,最终竟有三人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先前只是通过县试、考上童生就已经让苏州望族大吃一惊,如今还考上了三个秀才,秀才是什么普通人里的万里挑一,读书人里也是百中取一。
科举一途越往上越艰难,读书既看天分,也看勤奋,一个天赋平平的人若保持勤奋,约莫十年苦读才能考上童生,但若是天资聪颖之人,也许十年就足够完成普通人到进士的转变。
但是这三个纨绔算什么赵老爷家那个孩子,冯知府家的长子,路通判家的小孙子,这三个全都是苏州城有名的纨绔,虽然这次三人全是吊车尾考中秀才,但也是实打实的秀才,若是在进一步,那就是举人了,真考上举人活动一下就可以当官了。
冯晏考上童生对于冯知府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如今小儿子院试落榜,读了半年书的长子却考上了,虽然是最后一名取中,但冯家也不需要冯晏考前十挣廪生银,考中了就足够让人惊喜,这般想着,冯知府越发觉得这个长子是个可造之材,对于耽误长子多年的继妻,就更是恨得牙痒痒了。
冯知府为一地长官,长子考中的消息传回苏州,倒没有人怀疑冯知府舞弊,毕竟冯晏回原籍科考,冯知府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且读书多年的幼子落榜,而学习半年的长子考上了,就算偏心眼也不是这般行事,显然是长子聪颖,又有名师引导,才会有如此结果,苏州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人家,立马将孩子送进了京中那家分院读书,生怕迟了一步,就耽误了儿子科考。
院试过后,距离明年的乡试还有一年,三人考完,立马回京读书,虽然耽误了大半年的功夫,但经了这一遭,所有人的心态都变了,通过考试证明了自己,他们也算彻底摆脱了纨绔这个身份。
少年们回到学院的时候,就见学院外面已经张贴了大红纸,只见上面写着偌大一个“贺”字。
再细细读下去
甚至有人家都开始想着要不要从刚出生的孩子们抓起, 要不要先将他们宠成纨绔,然后再送到京城去接受改造这想法当然只是在心底转一转,好好的孩子真教成纨绔, 只怕到时候就纠正不过来了。
邵瑜倒不是非要弄得这么奇葩, 只是他的本意也不是将所有人都培养为科举人才, 他也不想继续宦海沉浮,想来想去, 也就办学能让自己轻松一点, 古代纨绔的杀伤力远超现代,若是能用正规手段引导这些纨绔, 也算是造福一方了,且邵瑜对于纨绔招收也是有门槛的, 他要的都是有些小毛病,但却心思纯良,只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们,对于那些杀人放火的纨绔坚决不要, 甚至有心检举一番,让他们吃一吃牢狱之苦。
有不少人家愿意出重金将孩子送进去, 但学院那边态度却十分坚决, 任凭多少银钱也不为所动, 苏州本地望族们私底下互相打听,得知大家都没有将孩子送进去,表面上夸这学院“富贵不能淫”,但私底下却只能骂人家不知变通连钱都不要。
但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脑子动得很快,既然重金贿赂不行,那便找旁的路子,通过那些纨绔的家长们向学院推荐,毕竟郑云就是这么进去的,这般下来,还真有两个真纨绔被送了进去。
其他家长看着那两个纨绔的家长满是羡慕,一时也不知该欣喜自家孩子往日太乖巧了,还是该后悔自己孩子错过这样的机会。
是的,如今在苏州,进入思齐学院读书已经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了,既能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又能让孩子科举进身,最妙的是,还能顺势搭上侯府和国舅。
据那十三个少年反馈,侯府公子、国舅儿子和他们同吃同住,有这样的机会,别说两百两束脩,两千两他们都愿意啊。
任凭这些望族再如何折腾,学院那边却咬死了只收纨绔,不过话也没说全,他们预备开一家分院,专门教授那些正常的孩子,束脩依旧是两百两,与思齐学院共享师资力量,苏州倒是有几户人家半信半疑的将孩子送了过去。
邵瑜和曹润之肯定要继续考下去,那考中童生的六个人留在家里继续备考,其他落榜的回京继续读书。
这六人本来对于院试十分紧张,但邵瑜却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如信中所言,有很多人考了十年都没有考上童生,而他们不过半年苦读,就已经成为童生,显然未来可期,今次院试考不中也不必气馁,他们已经通过前两场考试证明自己,此次就算落榜,也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只当是积累经验。
学非一日之功,六人这样想着,心下便轻松许多,对于院试虽然依旧看重,但是对待结果已经比较佛系了,这般心态,最终竟有三人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先前只是通过县试、考上童生就已经让苏州望族大吃一惊,如今还考上了三个秀才,秀才是什么普通人里的万里挑一,读书人里也是百中取一。
科举一途越往上越艰难,读书既看天分,也看勤奋,一个天赋平平的人若保持勤奋,约莫十年苦读才能考上童生,但若是天资聪颖之人,也许十年就足够完成普通人到进士的转变。
但是这三个纨绔算什么赵老爷家那个孩子,冯知府家的长子,路通判家的小孙子,这三个全都是苏州城有名的纨绔,虽然这次三人全是吊车尾考中秀才,但也是实打实的秀才,若是在进一步,那就是举人了,真考上举人活动一下就可以当官了。
冯晏考上童生对于冯知府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如今小儿子院试落榜,读了半年书的长子却考上了,虽然是最后一名取中,但冯家也不需要冯晏考前十挣廪生银,考中了就足够让人惊喜,这般想着,冯知府越发觉得这个长子是个可造之材,对于耽误长子多年的继妻,就更是恨得牙痒痒了。
冯知府为一地长官,长子考中的消息传回苏州,倒没有人怀疑冯知府舞弊,毕竟冯晏回原籍科考,冯知府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且读书多年的幼子落榜,而学习半年的长子考上了,就算偏心眼也不是这般行事,显然是长子聪颖,又有名师引导,才会有如此结果,苏州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人家,立马将孩子送进了京中那家分院读书,生怕迟了一步,就耽误了儿子科考。
院试过后,距离明年的乡试还有一年,三人考完,立马回京读书,虽然耽误了大半年的功夫,但经了这一遭,所有人的心态都变了,通过考试证明了自己,他们也算彻底摆脱了纨绔这个身份。
少年们回到学院的时候,就见学院外面已经张贴了大红纸,只见上面写着偌大一个“贺”字。
再细细读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