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站在池凛身边, 腰杆子挺得忒直,用满怀骄傲的语气介绍道
“没错,就是她,咱们家小凛。别看小凛年纪不大, 唱起丹州剧来那可是一绝别说我老头子夸大其词,在座的各位真不一定有人能接得住的。”
池凛听爷爷这么说,尬笑的表情都快撑不住了。
楼觅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还附和爷爷
“真的,我听过,这事儿我也能打包票。”
一位70多岁, 依旧满头浓密黑发的闫爷爷哈哈笑,听这笑声就知道他一开嗓声音能传到对面三栋楼。
闫爷爷打量了池凛一番,笑着摇头道
“不是我这糟老头子不信, 瞧瞧这位小同学,看着气质卓越,可丹州剧到底是反映民众疾苦的戏, 说到底那都是悲剧。没点年纪和阅历在这儿压着,都只是会唱, 很难体悟丹州剧的精髓。”
另一边何奶奶也赞同闫爷爷的话
“我明白老闫的意思。为什么现在能懂会唱丹州剧的人越来越少还是因为它的门槛高。年轻人根本不愿意花精力在迈这道门槛上面。她们有那么多轻松的娱乐,何必花心思和咱们这些糟老太太糟老头子折腾那些苦大仇深。”
闫爷爷重重地“哎”了一声“小孩儿会唱, 也就是唱个皮。更何况这戏里面还有戏,得吃得透彻了才能唱得好。像我孙子, 听了几次丹州剧之后他也会跟着唱点儿, 还改成说唱的方式。”
他说完大家都笑了。
闫爷爷跟着笑了会儿, 继续道“那都不叫丹州剧,那叫凑热闹。别说小孩了,就是到了我这年龄,都不敢说自己真的会唱丹州剧。”
今儿来的这群票友都是被楼爷爷一位位请来的,噱头就是家有小票友,可以与大家一聚,把丹州剧发展壮大。
而且都有日子没见了,大家都退休在家,可是帮忙带孙子的带孙子,积极养病的养病。还能走动的去国外旅游,一去个把月。
想要将大伙儿凑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楼爷爷早就跃跃欲试想要弄个大聚会,上回和池凛酣畅淋漓地唱完之后,心里更痒了。
他跟奶奶一块儿联系了这么多日,总算将大部分票友都约到。
一方面能够过个瘾,一方面内心深处也有个想法,就是想要秀一秀他们家的小天才。
即便楼力行和彭梓媛还没结婚,真的说起来,池凛还不算是他们家的孩子,可爷爷奶奶已经憋不住想要炫宝。
以往老头老太太们一块唱戏的时候,都苦于没有年轻人融入他们,总是抱怨丹州剧快要失传。
尤其是闫爷爷,但凡聚会就没听他断过怨念。
楼爷爷楼奶奶挖掘出了池凛这位超级新秀,本以为大家会特别开心,没想到老闫听都没听一句,一上来就有点否定的意思。
之前心心念念着年轻人能够喜欢丹州剧,现在年轻人真的来了,他怎么还开始抗拒了
何奶奶跟闫爷爷关系一直都挺好,总是捧他的场,两人一唱一和,气氛渐渐凝固。
闫爷爷对老楼和池凛说
“我不是针对你们啊,我是说现在普遍现象,也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丹州剧的内涵。小姑娘唱的我还没听过,但就冲着你对丹州剧感兴趣,老头子就要给你点个赞。”
楼爷爷看着池凛干笑。
一屋子人都被闫爷爷的话弄得很尴尬。
楼觅本来还急着池凛莫名其妙不搭理她的仇,这回儿全忘了。
她站起来去添热水,抱着热水壶回来的时候笑道
“闫爷爷,唱这丹州剧还分年龄呢”
闫爷爷“喝”了一声“可不。”
“我对丹州剧是不太懂,也唱不来,估计就算到了您这年纪也就是个爱好者,登不了大雅之堂。可艺术这种事还是讲究天赋的,人和人不一样。前段时间新闻不是还报道了吗有位10岁的神童画的画拍出了千万美元的天价,人家都没学过。据说那神童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会画画了。这都不是老天爷赏饭吃,是老天爷喂饭吃。而有些人画一辈子,送人人都嫌占地方。有灵性的人练三年估计能赶上凡夫俗子练一辈子,您说是不是”
楼觅这话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仔细琢磨起来,总觉得她好像在背地里嘲讽自己。
什么叫到我这个年龄也就是个爱好者,登不了大雅之堂
谁是凡夫俗子啊
闫爷爷之前谦虚说自己不算真的“会”唱丹州剧,结果这小孩居然还当真了。
闫爷爷当了一辈子的官,自然不会和小孩儿计较,也没这脸计较,只道
“按你这么说来,那小孩儿特别有灵性,是个老天爷喂饭吃的天才喽”
楼家人习惯了楼觅的牙尖嘴利从来不愿意吃亏的个性,就算是年长的人犯浑她一样不客气。
但是彭梓媛却是心惊胆战。
大家好好的票友聚会,何必弄得这么剑拔弩张
关于池凛丹州剧的水平,彭梓媛不了解,因为她不懂戏。
但是身为母亲,她知道池凛从小就没有学过这戏,之前跟着爷爷奶奶能唱两句估摸着也是从哪儿听到过,随口唱的。
没想到爷爷奶奶还在外边大肆宣扬
这回来的都是老票友,将池凛推出来,弄不好的话只会给楼家丢脸。
彭梓媛只盼着楼觅能够否认,可楼觅的字典里哪有退缩这种字眼
完全没有和当事人打过招呼,楼觅甚至都没往池凛那方向看,帮闫爷爷倒了茶之后认真道
“还真是。”
闫爷爷哈哈大笑,半开玩笑似的说“口气不小啊。行行行,这下让我更好奇了。来吧小朋友,唱两句让在场的老头子老太婆们开开眼界吧,让咱们见识一下天才该是什么样的。”
在场大部分人不算是朋友,只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块儿的,对于老闫这种欺负小孩的行为也不太喜欢。
可他们对丹州剧是真的狂热,也很想见识见识老楼口中小天才的水平。
于是老闫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大家纷纷开始鼓掌,甚至主动拿出携带的乐器配乐,就等池凛开嗓唱一段。
彭梓媛眼前一黑,大事不妙。
而楼觅一点都不慌,这回儿望向池凛,问她
“你ok吗”
池凛严肃着脸道“fe。”
楼觅见她深沉,完全没想到会突然来这么一句,没绷住,噗地一声笑了。
楼奶奶有点担心地看向楼爷爷,楼爷爷镇定自若,甚至开始帮忙选曲目了。
闫爷爷见他们半天选不出个合适的,“哎”了一声道
“你们怎么这么费劲呐,既然是天才,当然要选最难的。就选吧。”
一听老闫要选上京杂谈,就知道他是下了决心要为难一下小朋友。
上京杂谈算是丹州剧里面最难的,无论是咬字吐音还是行腔都太古色,非常讲究。
它主要讲述了京师上京当地一些稀奇事,通过一件件小事铺开了上京繁华全貌。
演员只有一位,需要模仿各性别年龄以及个性的人物交谈,情节到了后半段还有一出急转直下,落到最低谷之后再一个高调,一直冲到结束。
在这部剧里,顿挫急徐和情绪的拿捏都需要相当的火候。
不到二十分钟的剧变化无穷,极其考验演员的水准。
别说是没登过台的业余小朋友,就是很多职业演员都有将其演砸的风险,所以大家能避开上京杂谈就避开。
另外一位爷爷看不过去了,对老闫说“这剧不行吧,你这也太为难人家小孩了。”
闫爷爷深以为然地点头,问池凛
“小朋友,你听说过这部剧吧”
池凛点头。
“那你应该知道此剧有多难。如果你觉得唱不了的话,咱们换了就是。”
池凛淡笑道“不用换。”
闫爷爷提高了声音“行痛快人就来这上京杂谈”
票友里会乐器的大有人在,今晚是来唱戏的,自然都带着。
这回没人怂恿威逼,楼觅自个儿拿来二胡,混进了伴奏的队伍里。
闫爷爷和何奶奶喝着茶水,悠然等着表演。
楼力行和彭梓媛没处儿坐,家里但凡能坐的地方都被长辈们坐满了。他俩跟着年纪稍微小一些的围着圈站着。
彭梓媛凝视站在人群最中间的池凛,特别担心。
楼力行握住她的手,轻轻安抚她。
其实一开始要池凛当着一众爷爷奶奶的面唱丹州剧,楼力行也是很担忧的。
但是
楼力行看向他爸。
老楼从头到尾神闲气定,无论闫爷爷说什么他都丝毫不生气,就乐呵呵的。
楼力行太了解自己爸爸了。
他爸在特别有把握的时候便是这样。
楼力行相信老楼的判断。
此时的池凛心里想着什么,楼觅一点都看不出来。
她双眼看着阳台的方向开嗓准备。
已经记不清从那一刻起,楼觅开始看不透这孩子。
这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超出她的想象。
以前只觉得池凛烦人,管她是方是扁,只想离她越远越好。
可如今的池凛身怀宝藏,每一天都在给楼觅惊喜。
还有什么是她不会的吗
音乐起,池凛真的听到了熟悉的旋律。
这一刻最让她感慨的是,听到的琴声和记忆中无比熟悉的上京杂谈没有太大的出入。
这上京杂谈跨越了数百年,换了乐器换了场面,却依旧
“没错,就是她,咱们家小凛。别看小凛年纪不大, 唱起丹州剧来那可是一绝别说我老头子夸大其词,在座的各位真不一定有人能接得住的。”
池凛听爷爷这么说,尬笑的表情都快撑不住了。
楼觅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还附和爷爷
“真的,我听过,这事儿我也能打包票。”
一位70多岁, 依旧满头浓密黑发的闫爷爷哈哈笑,听这笑声就知道他一开嗓声音能传到对面三栋楼。
闫爷爷打量了池凛一番,笑着摇头道
“不是我这糟老头子不信, 瞧瞧这位小同学,看着气质卓越,可丹州剧到底是反映民众疾苦的戏, 说到底那都是悲剧。没点年纪和阅历在这儿压着,都只是会唱, 很难体悟丹州剧的精髓。”
另一边何奶奶也赞同闫爷爷的话
“我明白老闫的意思。为什么现在能懂会唱丹州剧的人越来越少还是因为它的门槛高。年轻人根本不愿意花精力在迈这道门槛上面。她们有那么多轻松的娱乐,何必花心思和咱们这些糟老太太糟老头子折腾那些苦大仇深。”
闫爷爷重重地“哎”了一声“小孩儿会唱, 也就是唱个皮。更何况这戏里面还有戏,得吃得透彻了才能唱得好。像我孙子, 听了几次丹州剧之后他也会跟着唱点儿, 还改成说唱的方式。”
他说完大家都笑了。
闫爷爷跟着笑了会儿, 继续道“那都不叫丹州剧,那叫凑热闹。别说小孩了,就是到了我这年龄,都不敢说自己真的会唱丹州剧。”
今儿来的这群票友都是被楼爷爷一位位请来的,噱头就是家有小票友,可以与大家一聚,把丹州剧发展壮大。
而且都有日子没见了,大家都退休在家,可是帮忙带孙子的带孙子,积极养病的养病。还能走动的去国外旅游,一去个把月。
想要将大伙儿凑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楼爷爷早就跃跃欲试想要弄个大聚会,上回和池凛酣畅淋漓地唱完之后,心里更痒了。
他跟奶奶一块儿联系了这么多日,总算将大部分票友都约到。
一方面能够过个瘾,一方面内心深处也有个想法,就是想要秀一秀他们家的小天才。
即便楼力行和彭梓媛还没结婚,真的说起来,池凛还不算是他们家的孩子,可爷爷奶奶已经憋不住想要炫宝。
以往老头老太太们一块唱戏的时候,都苦于没有年轻人融入他们,总是抱怨丹州剧快要失传。
尤其是闫爷爷,但凡聚会就没听他断过怨念。
楼爷爷楼奶奶挖掘出了池凛这位超级新秀,本以为大家会特别开心,没想到老闫听都没听一句,一上来就有点否定的意思。
之前心心念念着年轻人能够喜欢丹州剧,现在年轻人真的来了,他怎么还开始抗拒了
何奶奶跟闫爷爷关系一直都挺好,总是捧他的场,两人一唱一和,气氛渐渐凝固。
闫爷爷对老楼和池凛说
“我不是针对你们啊,我是说现在普遍现象,也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丹州剧的内涵。小姑娘唱的我还没听过,但就冲着你对丹州剧感兴趣,老头子就要给你点个赞。”
楼爷爷看着池凛干笑。
一屋子人都被闫爷爷的话弄得很尴尬。
楼觅本来还急着池凛莫名其妙不搭理她的仇,这回儿全忘了。
她站起来去添热水,抱着热水壶回来的时候笑道
“闫爷爷,唱这丹州剧还分年龄呢”
闫爷爷“喝”了一声“可不。”
“我对丹州剧是不太懂,也唱不来,估计就算到了您这年纪也就是个爱好者,登不了大雅之堂。可艺术这种事还是讲究天赋的,人和人不一样。前段时间新闻不是还报道了吗有位10岁的神童画的画拍出了千万美元的天价,人家都没学过。据说那神童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会画画了。这都不是老天爷赏饭吃,是老天爷喂饭吃。而有些人画一辈子,送人人都嫌占地方。有灵性的人练三年估计能赶上凡夫俗子练一辈子,您说是不是”
楼觅这话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仔细琢磨起来,总觉得她好像在背地里嘲讽自己。
什么叫到我这个年龄也就是个爱好者,登不了大雅之堂
谁是凡夫俗子啊
闫爷爷之前谦虚说自己不算真的“会”唱丹州剧,结果这小孩居然还当真了。
闫爷爷当了一辈子的官,自然不会和小孩儿计较,也没这脸计较,只道
“按你这么说来,那小孩儿特别有灵性,是个老天爷喂饭吃的天才喽”
楼家人习惯了楼觅的牙尖嘴利从来不愿意吃亏的个性,就算是年长的人犯浑她一样不客气。
但是彭梓媛却是心惊胆战。
大家好好的票友聚会,何必弄得这么剑拔弩张
关于池凛丹州剧的水平,彭梓媛不了解,因为她不懂戏。
但是身为母亲,她知道池凛从小就没有学过这戏,之前跟着爷爷奶奶能唱两句估摸着也是从哪儿听到过,随口唱的。
没想到爷爷奶奶还在外边大肆宣扬
这回来的都是老票友,将池凛推出来,弄不好的话只会给楼家丢脸。
彭梓媛只盼着楼觅能够否认,可楼觅的字典里哪有退缩这种字眼
完全没有和当事人打过招呼,楼觅甚至都没往池凛那方向看,帮闫爷爷倒了茶之后认真道
“还真是。”
闫爷爷哈哈大笑,半开玩笑似的说“口气不小啊。行行行,这下让我更好奇了。来吧小朋友,唱两句让在场的老头子老太婆们开开眼界吧,让咱们见识一下天才该是什么样的。”
在场大部分人不算是朋友,只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块儿的,对于老闫这种欺负小孩的行为也不太喜欢。
可他们对丹州剧是真的狂热,也很想见识见识老楼口中小天才的水平。
于是老闫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大家纷纷开始鼓掌,甚至主动拿出携带的乐器配乐,就等池凛开嗓唱一段。
彭梓媛眼前一黑,大事不妙。
而楼觅一点都不慌,这回儿望向池凛,问她
“你ok吗”
池凛严肃着脸道“fe。”
楼觅见她深沉,完全没想到会突然来这么一句,没绷住,噗地一声笑了。
楼奶奶有点担心地看向楼爷爷,楼爷爷镇定自若,甚至开始帮忙选曲目了。
闫爷爷见他们半天选不出个合适的,“哎”了一声道
“你们怎么这么费劲呐,既然是天才,当然要选最难的。就选吧。”
一听老闫要选上京杂谈,就知道他是下了决心要为难一下小朋友。
上京杂谈算是丹州剧里面最难的,无论是咬字吐音还是行腔都太古色,非常讲究。
它主要讲述了京师上京当地一些稀奇事,通过一件件小事铺开了上京繁华全貌。
演员只有一位,需要模仿各性别年龄以及个性的人物交谈,情节到了后半段还有一出急转直下,落到最低谷之后再一个高调,一直冲到结束。
在这部剧里,顿挫急徐和情绪的拿捏都需要相当的火候。
不到二十分钟的剧变化无穷,极其考验演员的水准。
别说是没登过台的业余小朋友,就是很多职业演员都有将其演砸的风险,所以大家能避开上京杂谈就避开。
另外一位爷爷看不过去了,对老闫说“这剧不行吧,你这也太为难人家小孩了。”
闫爷爷深以为然地点头,问池凛
“小朋友,你听说过这部剧吧”
池凛点头。
“那你应该知道此剧有多难。如果你觉得唱不了的话,咱们换了就是。”
池凛淡笑道“不用换。”
闫爷爷提高了声音“行痛快人就来这上京杂谈”
票友里会乐器的大有人在,今晚是来唱戏的,自然都带着。
这回没人怂恿威逼,楼觅自个儿拿来二胡,混进了伴奏的队伍里。
闫爷爷和何奶奶喝着茶水,悠然等着表演。
楼力行和彭梓媛没处儿坐,家里但凡能坐的地方都被长辈们坐满了。他俩跟着年纪稍微小一些的围着圈站着。
彭梓媛凝视站在人群最中间的池凛,特别担心。
楼力行握住她的手,轻轻安抚她。
其实一开始要池凛当着一众爷爷奶奶的面唱丹州剧,楼力行也是很担忧的。
但是
楼力行看向他爸。
老楼从头到尾神闲气定,无论闫爷爷说什么他都丝毫不生气,就乐呵呵的。
楼力行太了解自己爸爸了。
他爸在特别有把握的时候便是这样。
楼力行相信老楼的判断。
此时的池凛心里想着什么,楼觅一点都看不出来。
她双眼看着阳台的方向开嗓准备。
已经记不清从那一刻起,楼觅开始看不透这孩子。
这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超出她的想象。
以前只觉得池凛烦人,管她是方是扁,只想离她越远越好。
可如今的池凛身怀宝藏,每一天都在给楼觅惊喜。
还有什么是她不会的吗
音乐起,池凛真的听到了熟悉的旋律。
这一刻最让她感慨的是,听到的琴声和记忆中无比熟悉的上京杂谈没有太大的出入。
这上京杂谈跨越了数百年,换了乐器换了场面,却依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