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憋得难受极了,虽然现在看着侯府是不用她拿出嫁妆来补贴,可每年能够剩余的也不多,更别说要和别的府邸攀比用度什么了,张氏根本就不敢。
    也就是几个孩子出门赴宴的首饰衣裳什么的,张氏会拿出嫁妆来补贴一二。别的府里一切花销,都是看着府中的祖产,以及锦安侯不多的俸禄来支撑,平时张氏真是能省则省。
    好在,锦安侯这个人花钱还是很明白事理的,知道家里没钱了,现在也不跟从前那样,想买古画就要买,再多的银子也不在乎。
    要是锦安侯没有改,锦安侯府能不能支撑到现在都未可知。
    但这样坐吃山空,入不敷出也不是个办法,张氏一直都想找个出路。
    所以当她接到了杨氏的请求信时,心里是满怀着希望的,希望杨氏夫家的家产会很丰厚,杨氏变卖家产后能够带着一大笔钱来,然后她就可以找杨氏借点钱支援支援。
    可惜,杨氏现在也只有那么一两千两傍身而已。
    张氏如何能不失望呢
    而等着杨氏明年京都的田庄送钱来
    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
    只是张氏知道,杨氏其实没有多少本事,让人来京都购买的田产也只能说京郊外的小田庄,京城什么都贵,更何况是农田
    这样的小田庄一年有个百两算是丰收年了,也是大赚特赚了,平常一年能有个两百多两已经很不错了。
    这点钱,仅仅够杨氏三人一年的吃喝,说真的,张氏还真看不上她这点钱。
    杨氏既然没钱了,张氏也无法,对于她来说,千两真的不算什么钱,锦安侯偶尔买一刀纸就得花去五十两银子,还不算其他的。
    千两,真的是不够他们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即使拿过来了,对于张氏而言,也没什么用。
    所以说,杨氏真的是很了解张氏,也清楚锦安侯府内的人是怎么样的,这才做好准备来投奔娘家。
    既然杨氏没钱了,张氏也就随她们了,日常就当做是普通亲戚那般来往,既不十分热络,也没有特别冷淡,客客气气的。
    这就是京中勋贵之家们的常态了,不可能不让穷亲戚上门,毕竟再落魄的贵族之家,也是要顾及一下名声的。
    但也不会多么照顾就是了,帮急不帮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杨氏自然也清楚,所以她才会跟张氏说,自家的用度自家负责,不劳烦侯府了。
    当然了,侯府内若是做了什么好的菜肴,也会送过来给她们,只不过,她们现在正在守孝,能够吃得并不多。
    这也是亲戚间交往的客气礼节,正如杨氏这边得了什么好的东西,也会送过去一样。
    在锦安侯府里居住的日子,其实是跟安宁的。
    至少刘芳是这么觉得的。
    可嫡姐刘若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她只觉得这里没有自己家大,宽敞,还不能出去玩儿,她都快被闷坏了。
    她年纪还小,性子也被杨氏养的有点娇气,想法是十分符合她现在这个年纪的,幼稚任性,忘事快。
    对于刚刚去世没多久的刘父,她已经慢慢开始忘记了,毕竟那时候刘父在,也很忙,时常要出门打理生意,能够陪伴刘若的时间并不多。
    刘若跟他的感情,还真是没有多深厚。
    杨氏守孝是两年时间,刘若和刘芳却要持续三年。
    刘若每次说起这个,她就非常郁闷地对刘芳道,“二妹妹,你说为什么我们要守这么久的孝啊要是能跟阿娘一样就好了”
    刘芳
    “这是规矩。”
    刘若撇撇嘴,“规矩也是可以改的嘛。”
    刘芳
    算了,这个熊孩子还是交给嫡母去烦恼吧。
    果然,杨氏听闻了刘若天真的话,真是哭笑不得,道,“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轻易不能改的。好孩子,你要听话,乖乖守孝,不然,以后旁人就不会喜欢你了。”
    刘若最贪恋别人对她的夸赞和喜爱,所以,一听杨氏这么说,她顿时急了,“阿娘,我听话,我乖乖守孝,您别不喜欢我”
    坐在一边听着的刘芳
    所以,这个年纪的孩子,真是挺好玩的。
    萌蠢萌蠢的,童言稚语让人发笑。
    作者有话要说迟了一点点,对不起啊
    总算是更新完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体谅,么么哒

章节目录

知足常乐 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拈花无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拈花无裳并收藏知足常乐 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