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将近。
因为前些年大周一直采用休养生息之法, 故而即使是元旦、新岁这样的节日, 宫中也未曾大办庆典。
但今年就与以往不同,端午一过,各衙门就开始着手筹备宫宴。经过外朝、内廷上上下下小半年的准备, 一切都布置得隆重非常,尽显泱泱大国之气派。
此时的重华殿彩灯高照, 礼乐交响。各国使臣、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已落座,只待天家御驾。
按照位次, 原本三公、三孤、亲王、皇子等都应上座。但今日与宴之人众多, 景祐帝为了表现君臣和睦, 其乐融融之景,特意将群臣的座次全部打乱,不按品阶, 无论长幼。
沈太师今日也是到了现场才发现圣上搞的这波骚操作。他坐下环视一圈后, 竟然没有见到一个熟人。自己的次子又只是官眷,还不知道被分到了哪个犄角旮旯。
待周围之人坐定后,各路官员便开始互相问候。不管平日里熟不熟的,现下都打起了招呼。
而沈太师却没有跟随大流, 只见他老僧入定般端坐在矮椅之上,手捻佛珠,神态超然。那模样仿佛一位隐世高僧,纵然外界纷纷扰扰,但他始终岿然不动,与世隔绝, 好像周遭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今日乃是皇家宴飨,如此重大场合,百官皆着朝服。眼下虽是混坐,但从官吏所穿戴的梁冠、革带、佩绶上就很容易能分辨出他的官职品级。
沈伦早已注意到他的左右两侧皆是五品青袍。这种小吏平日里就算参加朝会那都是站在最末尾的,今晚居然与他同席
而他身为堂堂一品大员,三公之首,当然要摆摆架子。更何况他今日穿得并非一般朝服,而是天家御赐的蟒袍。
大周会典有制云,凡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吏皆着绯袍。沈太师今日正是一身绯红圆领过肩蟒服。所以就凭自己这个级别,怎么能与那些小官小吏一样相互奉承,称兄道弟
沈伦轻押了一口茶后便佯装闭目养神,但他手中的一串紫檀念珠依旧转得飞快。
就在他还在心里念叨着皇上为何还不来时,忽然耳边响起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太师,小心。”
他睁眼一看才发觉,原来是一宫婢在为他添茶时不小心将茶碗碰倒了。这名宫女正跪在一旁连声道歉,沈伦摆了摆手示意让人下去。
但他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宫宴还未开始,自己就衣冠不整,这成何体统
于是,他连忙查看身上的绯袍。所幸方才那人的手一直挡在自己身前,太师的冠冕自然无恙。但滚烫的茶汤洒落在地,而那人的袖口上好像也有几处水渍。
“真是多谢。”沈伦向那青衣男子略微拱了拱手。
“太师不必客气。”男子也遂坐回原位。他并没有太过于在意那些星星点点的痕迹,稍微一抹便作罢。
这时,沈伦才认真地打量起了邻座。这人大概八尺有余,魁梧奇伟,看起来体格健壮,孔武有力。并且此人并没有因方才之事与自己结交攀谈,想来也不是阿谀谄媚之人。
他犹豫了一阵后,便开始与对方聊起来。这才得知其人二十有六,名讳郭怀,去年才升了从五品的五军都督府副千户。虽然是名武官,但当沈伦谈及经史子集时,他也能对答如流。
沈太师开始对自己左手边的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他还打听了郭千户的兴趣爱好、住址、籍贯甚至是生辰八字,家中父母、兄弟的情况。
大致了解了一番后,他便开口问道,“郭大人风华正茂,一表人材,不知是否婚配”
郭怀犹豫了片刻后,答道,“子申的父母已逝,一弟一妹皆年幼。自入行伍以来又一直留在军中。族中的长辈原想为我操持,但下官经年未归乡,故而一直耽搁了下来。”
呵呵呵沈太师是越听越满意。他自认为看人的眼光还不错,此人相貌英伟,身姿健壮,沉稳有度,面带福禄,显然是贵人之相。虽然这郭怀眼下只是一小小的京戍卫千户,但他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
他觉得此人与自己的幺女正合适不过。娆儿活泼机灵,天生好动,而郭怀老实稳重,心眼也实诚,两人正是良配。
他家中已无父母,小女儿嫁过去便是一家主母又无需侍奉公婆。至于兄弟姊妹嘛,成年之后便会分家。郭家人丁单薄也少了妯娌姑嫂之间的弯弯绕绕。虽然他与女儿的年岁差得有些大,但年纪大的男人会疼人。
更何况他乃泸州人士,泸州与京城相距千里。既然不能归乡,那逢年过节女儿肯定回来,自己又可以经常与之团聚。
刚刚还听说他在京中并无近亲,如此,关系网络简单。自己如果再提携这位后辈一二,那想必他日后的仕途也能走得更顺。
既无本家亲戚,自然会倚重妻族。之后他郭怀要是飞黄腾达了,沈家也有扶助之恩。
这些年小女儿骄纵刁蛮,古灵精怪,都是被他这个老父亲给惯坏的。他为女儿寻个踏实稳重之人,也是为了子女的将来着想。自己百年之后,若是女婿能念及当年发乎于微时的恩情,对女儿有所宽容。那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就欣慰了。
沈太师心中已经千回百转,于是他直接说道,“老夫有一女,年芳”
“皇上驾到。”这时殿前的太监高声道。
只见景祐帝戴着十二旒天子冠冕,身穿黑玄二色帝袍,正朝殿中徐徐走来。百官叩首行大礼,山呼万岁。
在司礼太监念诵完祝文后,景祐帝便开口道,“今个是中秋,阖家团聚之佳节。往年朕与诸位爱卿都是分开过节。但有道是君臣如父子,天下无不是一家。”
因为前些年大周一直采用休养生息之法, 故而即使是元旦、新岁这样的节日, 宫中也未曾大办庆典。
但今年就与以往不同,端午一过,各衙门就开始着手筹备宫宴。经过外朝、内廷上上下下小半年的准备, 一切都布置得隆重非常,尽显泱泱大国之气派。
此时的重华殿彩灯高照, 礼乐交响。各国使臣、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已落座,只待天家御驾。
按照位次, 原本三公、三孤、亲王、皇子等都应上座。但今日与宴之人众多, 景祐帝为了表现君臣和睦, 其乐融融之景,特意将群臣的座次全部打乱,不按品阶, 无论长幼。
沈太师今日也是到了现场才发现圣上搞的这波骚操作。他坐下环视一圈后, 竟然没有见到一个熟人。自己的次子又只是官眷,还不知道被分到了哪个犄角旮旯。
待周围之人坐定后,各路官员便开始互相问候。不管平日里熟不熟的,现下都打起了招呼。
而沈太师却没有跟随大流, 只见他老僧入定般端坐在矮椅之上,手捻佛珠,神态超然。那模样仿佛一位隐世高僧,纵然外界纷纷扰扰,但他始终岿然不动,与世隔绝, 好像周遭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今日乃是皇家宴飨,如此重大场合,百官皆着朝服。眼下虽是混坐,但从官吏所穿戴的梁冠、革带、佩绶上就很容易能分辨出他的官职品级。
沈伦早已注意到他的左右两侧皆是五品青袍。这种小吏平日里就算参加朝会那都是站在最末尾的,今晚居然与他同席
而他身为堂堂一品大员,三公之首,当然要摆摆架子。更何况他今日穿得并非一般朝服,而是天家御赐的蟒袍。
大周会典有制云,凡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吏皆着绯袍。沈太师今日正是一身绯红圆领过肩蟒服。所以就凭自己这个级别,怎么能与那些小官小吏一样相互奉承,称兄道弟
沈伦轻押了一口茶后便佯装闭目养神,但他手中的一串紫檀念珠依旧转得飞快。
就在他还在心里念叨着皇上为何还不来时,忽然耳边响起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太师,小心。”
他睁眼一看才发觉,原来是一宫婢在为他添茶时不小心将茶碗碰倒了。这名宫女正跪在一旁连声道歉,沈伦摆了摆手示意让人下去。
但他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宫宴还未开始,自己就衣冠不整,这成何体统
于是,他连忙查看身上的绯袍。所幸方才那人的手一直挡在自己身前,太师的冠冕自然无恙。但滚烫的茶汤洒落在地,而那人的袖口上好像也有几处水渍。
“真是多谢。”沈伦向那青衣男子略微拱了拱手。
“太师不必客气。”男子也遂坐回原位。他并没有太过于在意那些星星点点的痕迹,稍微一抹便作罢。
这时,沈伦才认真地打量起了邻座。这人大概八尺有余,魁梧奇伟,看起来体格健壮,孔武有力。并且此人并没有因方才之事与自己结交攀谈,想来也不是阿谀谄媚之人。
他犹豫了一阵后,便开始与对方聊起来。这才得知其人二十有六,名讳郭怀,去年才升了从五品的五军都督府副千户。虽然是名武官,但当沈伦谈及经史子集时,他也能对答如流。
沈太师开始对自己左手边的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他还打听了郭千户的兴趣爱好、住址、籍贯甚至是生辰八字,家中父母、兄弟的情况。
大致了解了一番后,他便开口问道,“郭大人风华正茂,一表人材,不知是否婚配”
郭怀犹豫了片刻后,答道,“子申的父母已逝,一弟一妹皆年幼。自入行伍以来又一直留在军中。族中的长辈原想为我操持,但下官经年未归乡,故而一直耽搁了下来。”
呵呵呵沈太师是越听越满意。他自认为看人的眼光还不错,此人相貌英伟,身姿健壮,沉稳有度,面带福禄,显然是贵人之相。虽然这郭怀眼下只是一小小的京戍卫千户,但他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
他觉得此人与自己的幺女正合适不过。娆儿活泼机灵,天生好动,而郭怀老实稳重,心眼也实诚,两人正是良配。
他家中已无父母,小女儿嫁过去便是一家主母又无需侍奉公婆。至于兄弟姊妹嘛,成年之后便会分家。郭家人丁单薄也少了妯娌姑嫂之间的弯弯绕绕。虽然他与女儿的年岁差得有些大,但年纪大的男人会疼人。
更何况他乃泸州人士,泸州与京城相距千里。既然不能归乡,那逢年过节女儿肯定回来,自己又可以经常与之团聚。
刚刚还听说他在京中并无近亲,如此,关系网络简单。自己如果再提携这位后辈一二,那想必他日后的仕途也能走得更顺。
既无本家亲戚,自然会倚重妻族。之后他郭怀要是飞黄腾达了,沈家也有扶助之恩。
这些年小女儿骄纵刁蛮,古灵精怪,都是被他这个老父亲给惯坏的。他为女儿寻个踏实稳重之人,也是为了子女的将来着想。自己百年之后,若是女婿能念及当年发乎于微时的恩情,对女儿有所宽容。那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就欣慰了。
沈太师心中已经千回百转,于是他直接说道,“老夫有一女,年芳”
“皇上驾到。”这时殿前的太监高声道。
只见景祐帝戴着十二旒天子冠冕,身穿黑玄二色帝袍,正朝殿中徐徐走来。百官叩首行大礼,山呼万岁。
在司礼太监念诵完祝文后,景祐帝便开口道,“今个是中秋,阖家团聚之佳节。往年朕与诸位爱卿都是分开过节。但有道是君臣如父子,天下无不是一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