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 祁温良自然不想往虎山去。
况且皇帝盘算着什么他也知道。
祁温良很清楚, 明日早朝自己不在场会更好。
所以皇帝离开后不久他就递了请假的条子进宫, 说自己伤势严重上不了朝。
皇帝本就不喜欢他在朝堂上晃悠,接到他的请假, 直接就批了。
批完请假的条子皇帝又批了会儿奏折, 他宫里的大太监估摸着时间给他端了杯茶, 然后就听见他感叹道“钟明死了。”
太监刘德顺眼珠子一转,“奴才不敢揣度陛下的意思, 还望陛下明示。”
“你啊”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你什么不知道。”
刘德顺这才接着说“这钟将军近年来行事越发荒唐, 尤其是有了小儿子之后。去年放着边境不管回来给小儿子庆生, 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不早晚是个死字吗”
“是啊虽说如今天下太平,他守在那里没什么用,但他若不在那里, 就是有罪罢了,当初选他拿着虎符,不就是看他脑子蠢好利用吗,如今也算死得其所。”
刘德顺听皇帝说虎符的事,问道“陛下的意思那虎符是给钟寒公子”
这样一说倒是说得通了。
刘德顺曾经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皇帝那般喜爱献王, 却给他安排了钟寒做伴读。
要知道,钟寒虽是嫡长子,但他与他母亲一点都不受钟明看中。
钟寒表面上是将军府的继承人, 背地里却一定地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给献王,是没有帮助的。
但如今看来,皇帝是早就有意要钟明的命。
若钟家小儿子还未长成时钟明横死,那将军府还是会到钟寒手里。
刘德顺想通了这一点,便顺着皇帝的意思夸道“钟寒公子确实不错,这些年跟在献王殿下身旁很是本分,将来一定能成为殿下的助力。”
夸人嘛,讲究踩一捧一,既然捧了钟寒,就得踩一踩钟明。
“钟将军也是个心里没数的,明明嫡子没什么不好,他却那般偏爱妾生的小儿子,甚至为了那个小妾处处打压钟寒公子,实在不该。”
“坊间传闻,说他那妾生的儿子与他不像呢。他一个莽夫如何生出个神童,传闻也不无道理他因别人的儿子那般冲动,甚至刺杀太子而死,令人唏嘘啊。”
皇帝“”
感觉有被冒犯到
其实皇帝和刘德顺想得一样。
但听刘德顺这么说出来,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这种不对劲一直持续到早朝。
早朝时,他提起祁温良杀了钟明的事,想要治祁温良的罪。
沈岸立刻就站了出来。
这下皇帝的不对劲彻底被不高兴取代了。
往日里皇帝和沈岸争执不下的时候,祁温良总是那个给皇帝铺台阶的人,久而久之,皇帝便觉得沈岸吵架也不怎么样。
今天祁温良不在了,皇帝突然发现,沈岸跟他根本吵不起来。
沈岸一站出来就列出了一系列证据,足以证明祁温良是正当还击,不仅不该治祁温良的罪,还当给予嘉奖抚慰。
沈岸说的是事实,皇帝想要借此治太子的罪,当然办不到。
但他今天提这个本来就是想指鹿为马。
既然是指鹿为马,那自然就要按指鹿为马的流程来。
皇帝不讲证据,直接问道“孰是孰非,诸位爱卿心里自当有定论,不如各抒己见,让我看看到底该如何判。”
这样一来,今日的事就不是太子的事了。
今日,皇帝是想让朝臣们表决心。
到底要站在谁那一边,此时必须下决定了。
祁朝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赵高这样的人物,但皇帝此刻显然就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可他并不是赵高,祁温良也不是无能的胡亥,抛开朝堂上的沈家势力不说,朝臣们还有另外的打算。
朝臣们都知道,皇帝虽是皇帝,却已经是个迟暮的皇帝了。
他年纪不大,才四十多点,但去年生过一场大病之后,身体已经明显不行了。
皇帝没对外公布病情,早朝也未曾因病缺过,但祁朝的早朝十日一休,四舍五入就是大家天天见。
朝臣们又不是瞎的。
皇帝气色十分不好的时候,朝臣们甚至在心底猜过他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而且皇帝越来越急躁。
他越是急躁,越是想要尽快除掉祁温良,朝臣们就越是想要朝祁温良那一边靠。
因为他的急躁意味着,他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也清楚自己死后沈家会越来越庞大。
他清楚的事,朝臣也清楚。
所以今日的朝堂上,皇帝注定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
待朝臣们表态完毕,结果立刻就被悄悄送到了东宫。
而此刻,祁温良正躺在榻上等祁子安给他上药。
祁子安轻轻捏着祁温良左手的手臂,然后一边上药一边叨叨,“皇兄也真是的,干嘛非要以身犯险,你明知道钟明回京了,还特地去刺激父皇。”
因为所有传给祁温良的东西祁子安都会去瞄一眼,所有他很清楚,钟明的事祁温良并不是不知情。
祁温良没理会他的抱怨,反而问道“子安你昨天跟着我不然你怎么知道我是肩膀受了伤,一大早就拿了伤药来。”
祁子安老实回答道“是跟着。本以为回京第一天皇兄不急着上朝,所以我昨天早上就来过东宫找皇兄,发现皇兄不在,我又改道去了宫门口。”
“怎么没看见你”祁温良疑惑道。
“我还没走到宫门口,就看见皇兄和大哥坐车走了,所以就一
况且皇帝盘算着什么他也知道。
祁温良很清楚, 明日早朝自己不在场会更好。
所以皇帝离开后不久他就递了请假的条子进宫, 说自己伤势严重上不了朝。
皇帝本就不喜欢他在朝堂上晃悠,接到他的请假, 直接就批了。
批完请假的条子皇帝又批了会儿奏折, 他宫里的大太监估摸着时间给他端了杯茶, 然后就听见他感叹道“钟明死了。”
太监刘德顺眼珠子一转,“奴才不敢揣度陛下的意思, 还望陛下明示。”
“你啊”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你什么不知道。”
刘德顺这才接着说“这钟将军近年来行事越发荒唐, 尤其是有了小儿子之后。去年放着边境不管回来给小儿子庆生, 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不早晚是个死字吗”
“是啊虽说如今天下太平,他守在那里没什么用,但他若不在那里, 就是有罪罢了,当初选他拿着虎符,不就是看他脑子蠢好利用吗,如今也算死得其所。”
刘德顺听皇帝说虎符的事,问道“陛下的意思那虎符是给钟寒公子”
这样一说倒是说得通了。
刘德顺曾经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皇帝那般喜爱献王, 却给他安排了钟寒做伴读。
要知道,钟寒虽是嫡长子,但他与他母亲一点都不受钟明看中。
钟寒表面上是将军府的继承人, 背地里却一定地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给献王,是没有帮助的。
但如今看来,皇帝是早就有意要钟明的命。
若钟家小儿子还未长成时钟明横死,那将军府还是会到钟寒手里。
刘德顺想通了这一点,便顺着皇帝的意思夸道“钟寒公子确实不错,这些年跟在献王殿下身旁很是本分,将来一定能成为殿下的助力。”
夸人嘛,讲究踩一捧一,既然捧了钟寒,就得踩一踩钟明。
“钟将军也是个心里没数的,明明嫡子没什么不好,他却那般偏爱妾生的小儿子,甚至为了那个小妾处处打压钟寒公子,实在不该。”
“坊间传闻,说他那妾生的儿子与他不像呢。他一个莽夫如何生出个神童,传闻也不无道理他因别人的儿子那般冲动,甚至刺杀太子而死,令人唏嘘啊。”
皇帝“”
感觉有被冒犯到
其实皇帝和刘德顺想得一样。
但听刘德顺这么说出来,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这种不对劲一直持续到早朝。
早朝时,他提起祁温良杀了钟明的事,想要治祁温良的罪。
沈岸立刻就站了出来。
这下皇帝的不对劲彻底被不高兴取代了。
往日里皇帝和沈岸争执不下的时候,祁温良总是那个给皇帝铺台阶的人,久而久之,皇帝便觉得沈岸吵架也不怎么样。
今天祁温良不在了,皇帝突然发现,沈岸跟他根本吵不起来。
沈岸一站出来就列出了一系列证据,足以证明祁温良是正当还击,不仅不该治祁温良的罪,还当给予嘉奖抚慰。
沈岸说的是事实,皇帝想要借此治太子的罪,当然办不到。
但他今天提这个本来就是想指鹿为马。
既然是指鹿为马,那自然就要按指鹿为马的流程来。
皇帝不讲证据,直接问道“孰是孰非,诸位爱卿心里自当有定论,不如各抒己见,让我看看到底该如何判。”
这样一来,今日的事就不是太子的事了。
今日,皇帝是想让朝臣们表决心。
到底要站在谁那一边,此时必须下决定了。
祁朝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赵高这样的人物,但皇帝此刻显然就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可他并不是赵高,祁温良也不是无能的胡亥,抛开朝堂上的沈家势力不说,朝臣们还有另外的打算。
朝臣们都知道,皇帝虽是皇帝,却已经是个迟暮的皇帝了。
他年纪不大,才四十多点,但去年生过一场大病之后,身体已经明显不行了。
皇帝没对外公布病情,早朝也未曾因病缺过,但祁朝的早朝十日一休,四舍五入就是大家天天见。
朝臣们又不是瞎的。
皇帝气色十分不好的时候,朝臣们甚至在心底猜过他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而且皇帝越来越急躁。
他越是急躁,越是想要尽快除掉祁温良,朝臣们就越是想要朝祁温良那一边靠。
因为他的急躁意味着,他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也清楚自己死后沈家会越来越庞大。
他清楚的事,朝臣也清楚。
所以今日的朝堂上,皇帝注定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
待朝臣们表态完毕,结果立刻就被悄悄送到了东宫。
而此刻,祁温良正躺在榻上等祁子安给他上药。
祁子安轻轻捏着祁温良左手的手臂,然后一边上药一边叨叨,“皇兄也真是的,干嘛非要以身犯险,你明知道钟明回京了,还特地去刺激父皇。”
因为所有传给祁温良的东西祁子安都会去瞄一眼,所有他很清楚,钟明的事祁温良并不是不知情。
祁温良没理会他的抱怨,反而问道“子安你昨天跟着我不然你怎么知道我是肩膀受了伤,一大早就拿了伤药来。”
祁子安老实回答道“是跟着。本以为回京第一天皇兄不急着上朝,所以我昨天早上就来过东宫找皇兄,发现皇兄不在,我又改道去了宫门口。”
“怎么没看见你”祁温良疑惑道。
“我还没走到宫门口,就看见皇兄和大哥坐车走了,所以就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