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李知夏打开雾宁发来的链接, 粗略看了一下,“善羽村距离咱们这里还有段距离。”
雾宁走到李知夏身边,“那天、您会有、有休息吗”
“会。”李知夏搂过雾宁的腰, “第一次见家长,我需要带什么吗”
雾宁任由李知夏搂着, “我妈妈、喜、喜欢、百合花。”
“好。”李知夏把头枕在雾宁腰上, 轻声问“那爸爸呢”
雾宁看着窗外的风景, 李知夏的问题, 让雾宁想到了从前父亲在世时的事,最喜欢吃母亲卤的卤猪蹄,不能吃辣还非要让母亲加花椒,说这样更入味。
“爸爸、喜欢、卤猪蹄。”雾宁说。
李知夏把雾宁搂得更紧了, “好。”
热搜的事确实有影响到候然然和纪小眉, 次日雾宁去上班,候然然带队外出, 雾宁没看到候然然, 倒是纪小眉明显对雾宁态度好了不少。
至少说话没那么冲。
但两人都心照不宣,没当面提网上的事情。
距离重阳节还有几天,雾宁提前和蓝姐请了假, 要回老家。
出发前夕, 李知夏让雾宁住家里,明早一起出发。
雾宁答应,下了班就直接去李知夏住处。
李知夏一早就家里等雾宁,雾宁从公司到李知夏小区, 需要半个多小时,李知夏给了雾宁进大门的通行卡。
初冬,天色暗得早,才刚不过18点,路灯亮了,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起来。
雾宁站在楼下,仰头远远看着楼上一盏盏灯光。
心里突然有股暖意。
在这一栋栋楼宇里,李知夏在家,开着灯,等她回去。
万家灯火有盏为我。
雾宁想跟李知夏一直一直走下去。
重阳节回乡的车辆人流量多,多是都是回来祭祖敬老,饮宴祈寿,登高健身。
李知夏的车在路上堵了一阵。
善羽村今年在村里举办了赏菊会。
李知夏车进村时,村口有居委会大爷大妈在路口发菊花、茱萸,供大家佩戴。
留在村里的多是老辈人,李知夏只戴了口罩,摇下车窗,大爷大妈也没认出李知夏是什么人。给他们省了不少麻蛋。
雾宁的家在村尾,一栋灰色白墙的三层小楼,三年没人居住,墙壁爬满了青苔。
李知夏把车停在楼外不远的空地上。
下车,冷空气扑面而来。
雾宁没防备,打了个寒战。
李知夏拿了车上的薄外头给雾宁披上。
初冬的天气,乡下靠山,有些潮湿阴冷,温度比城区低。
雾宁带李知夏走在熟悉的石板小路上,来到家门口,门板上显而易见的满是蜘蛛网和灰尘。
雾宁在包里找钥匙,但看外头已是如此荒废情景,屋里肯定更糟糕,雾宁停下找钥匙的动作,问李知夏“要、要不,咱们、不、进去了”
李知夏反问“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里面吗”
雾宁父母灵位摆在老宅祠堂,不在这里。
雾宁摇头。
“那就不进去了。”
雾宁“直接、去、看看、我爸妈吧。”
村里前几年还有土葬,雾宁父母就葬在家后山的墓地里。
李知夏到后备箱拿东西,雾宁抱着百合花,李知夏拎着大锅碗,碗里装着特地让李秋淼炖好带来的卤猪脚。
雾宁带路,后山的墓地不止雾宁一家,还有其他家,山间小路上陆陆续续有人来来往往。
墓地被竹子林包围着。
山间小路泥泞难走,雾宁和李知夏鞋子上沾满了红泥。
上了一段坡,七拐八绕,雾宁才停在一对墓碑前。
青苔爬满了小土包。
碑牌上掉落一层竹叶。
雾宁弯腰把百合花轻轻放在碑牌前,然后转身接过李知夏手里的卤猪脚,放到旁边另一块牌碑前。
雾宁用手把上面沾的竹叶一片片扯下来。
李知夏才看清了碑上刻的字。
父,许今山。
母,饶蔓。
雾宁姓许。但自家里出事后,许家人对雾宁的咄咄逼人,差点把她逼进精神病后,雾宁就不想再姓许了。
她一辈子都不想和许家人有瓜葛。
雾宁给父母上了香,鞠躬跪拜,然后才站起来,“爸、妈,我、我我带、男朋友,来看、看你们了。”雾宁以为自己够坚强,可当自己真的在三年未见的父母碑牌面前,喊出爸妈时,眼泪忽地哗啦掉了下来。
豆大的泪水滴落,掉进泥泞的土地里。
“叔叔、阿姨好。”李知夏摘了口罩,上前,与雾宁并肩而立,紧紧牵着雾宁的手,郑重其事般对着两块墓碑,深鞠躬。
雾宁被他牵着手。
李知夏说“我是雾宁的男朋友,李知夏,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她,请两老放心。”
雾宁也紧紧握着李知夏的手,眼泪还在流。
李知夏把早备好的纸巾拿出来,轻轻拭去雾宁脸上的泪水。
雾宁三年没回来看父母,有一堆话要说。
李知夏不插话,也不催促雾宁,安静在旁边听雾宁和父母讲述自己近三年来的事。
李知夏听着听着,仿佛已经参与进
李知夏打开雾宁发来的链接, 粗略看了一下,“善羽村距离咱们这里还有段距离。”
雾宁走到李知夏身边,“那天、您会有、有休息吗”
“会。”李知夏搂过雾宁的腰, “第一次见家长,我需要带什么吗”
雾宁任由李知夏搂着, “我妈妈、喜、喜欢、百合花。”
“好。”李知夏把头枕在雾宁腰上, 轻声问“那爸爸呢”
雾宁看着窗外的风景, 李知夏的问题, 让雾宁想到了从前父亲在世时的事,最喜欢吃母亲卤的卤猪蹄,不能吃辣还非要让母亲加花椒,说这样更入味。
“爸爸、喜欢、卤猪蹄。”雾宁说。
李知夏把雾宁搂得更紧了, “好。”
热搜的事确实有影响到候然然和纪小眉, 次日雾宁去上班,候然然带队外出, 雾宁没看到候然然, 倒是纪小眉明显对雾宁态度好了不少。
至少说话没那么冲。
但两人都心照不宣,没当面提网上的事情。
距离重阳节还有几天,雾宁提前和蓝姐请了假, 要回老家。
出发前夕, 李知夏让雾宁住家里,明早一起出发。
雾宁答应,下了班就直接去李知夏住处。
李知夏一早就家里等雾宁,雾宁从公司到李知夏小区, 需要半个多小时,李知夏给了雾宁进大门的通行卡。
初冬,天色暗得早,才刚不过18点,路灯亮了,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起来。
雾宁站在楼下,仰头远远看着楼上一盏盏灯光。
心里突然有股暖意。
在这一栋栋楼宇里,李知夏在家,开着灯,等她回去。
万家灯火有盏为我。
雾宁想跟李知夏一直一直走下去。
重阳节回乡的车辆人流量多,多是都是回来祭祖敬老,饮宴祈寿,登高健身。
李知夏的车在路上堵了一阵。
善羽村今年在村里举办了赏菊会。
李知夏车进村时,村口有居委会大爷大妈在路口发菊花、茱萸,供大家佩戴。
留在村里的多是老辈人,李知夏只戴了口罩,摇下车窗,大爷大妈也没认出李知夏是什么人。给他们省了不少麻蛋。
雾宁的家在村尾,一栋灰色白墙的三层小楼,三年没人居住,墙壁爬满了青苔。
李知夏把车停在楼外不远的空地上。
下车,冷空气扑面而来。
雾宁没防备,打了个寒战。
李知夏拿了车上的薄外头给雾宁披上。
初冬的天气,乡下靠山,有些潮湿阴冷,温度比城区低。
雾宁带李知夏走在熟悉的石板小路上,来到家门口,门板上显而易见的满是蜘蛛网和灰尘。
雾宁在包里找钥匙,但看外头已是如此荒废情景,屋里肯定更糟糕,雾宁停下找钥匙的动作,问李知夏“要、要不,咱们、不、进去了”
李知夏反问“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里面吗”
雾宁父母灵位摆在老宅祠堂,不在这里。
雾宁摇头。
“那就不进去了。”
雾宁“直接、去、看看、我爸妈吧。”
村里前几年还有土葬,雾宁父母就葬在家后山的墓地里。
李知夏到后备箱拿东西,雾宁抱着百合花,李知夏拎着大锅碗,碗里装着特地让李秋淼炖好带来的卤猪脚。
雾宁带路,后山的墓地不止雾宁一家,还有其他家,山间小路上陆陆续续有人来来往往。
墓地被竹子林包围着。
山间小路泥泞难走,雾宁和李知夏鞋子上沾满了红泥。
上了一段坡,七拐八绕,雾宁才停在一对墓碑前。
青苔爬满了小土包。
碑牌上掉落一层竹叶。
雾宁弯腰把百合花轻轻放在碑牌前,然后转身接过李知夏手里的卤猪脚,放到旁边另一块牌碑前。
雾宁用手把上面沾的竹叶一片片扯下来。
李知夏才看清了碑上刻的字。
父,许今山。
母,饶蔓。
雾宁姓许。但自家里出事后,许家人对雾宁的咄咄逼人,差点把她逼进精神病后,雾宁就不想再姓许了。
她一辈子都不想和许家人有瓜葛。
雾宁给父母上了香,鞠躬跪拜,然后才站起来,“爸、妈,我、我我带、男朋友,来看、看你们了。”雾宁以为自己够坚强,可当自己真的在三年未见的父母碑牌面前,喊出爸妈时,眼泪忽地哗啦掉了下来。
豆大的泪水滴落,掉进泥泞的土地里。
“叔叔、阿姨好。”李知夏摘了口罩,上前,与雾宁并肩而立,紧紧牵着雾宁的手,郑重其事般对着两块墓碑,深鞠躬。
雾宁被他牵着手。
李知夏说“我是雾宁的男朋友,李知夏,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她,请两老放心。”
雾宁也紧紧握着李知夏的手,眼泪还在流。
李知夏把早备好的纸巾拿出来,轻轻拭去雾宁脸上的泪水。
雾宁三年没回来看父母,有一堆话要说。
李知夏不插话,也不催促雾宁,安静在旁边听雾宁和父母讲述自己近三年来的事。
李知夏听着听着,仿佛已经参与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