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 49 章 (1/2)
柳长清被这突如其来的摸底考试砸蒙了, 迷迷糊糊的开始了答卷过程, 顾北知则在一旁监考, 顺带翻了一下他写的大字。
这练习的是赵国科举考试必须使用的官体,讲究规整,横平竖直且笔画连顺。
柳长清写的字倒是横平竖直,但是每个笔画都很钝, 勾、撇又过于锋利,显示写这个字的人心情郁闷、浮躁, 且无法发泄。
柳长清虽然不知道顾北知拿来的这些卷子从哪来的,但既然请顾北知来教,他就不会对他不尊重, 踏踏实实的写着卷子。
越写越觉得这卷子妙,将四书五经全都涵盖进去, 出题角度也刁钻,有的题目他明明记得自己背诵过, 就是想不起来答案,只能无奈错过。
实在是备受打击, 他将这两张卷子写完, 比一个时辰还稍短一些,顾北知当场判起卷子, 还可以,柳长清的基础打的挺牢固的。
童生试考的全是背诵、默写,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秀才考试考的和童生差不多, 只是考试范围更大,题目更多,并且多了释义,唯独有两道题,涉及到数算。
其实是数算应用题,不难,只要脑子灵活一些即可。
柳长清数算不好,几乎两道题全都是错的,背诵的部分,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释义上有点偏差,不是最佳答案。
不过赵国科举并不要求统一字数或标准答案,只要意思沾边即可,顾北知觉得问题不大。
关键是数算,柳长清数算差的还不如现代小学生的水平,他家还是商贾之家,真是令人惊讶。
顾北知原本想用这套卷子给柳长清增加些信心,现在看来,倒是让他找到了柳长清的短处。
“大少爷不擅数算”顾北知看着卷子上的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忍不住问了一句。
柳长清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这个,我我确实不擅数算,看到数字便有些头疼。”
“但是秀才考试的内容包含数算,大少爷应该知道吧”
顾北知放下卷子,满心疲惫,他一个文科老师,为什么要教学生数学
还是应用数学。
不过还好不是微积分,而且秀才这个阶段考的都不难,顾北知教的了。
“我知道,也常常为此发愁,可是我也曾用心的学习过,但也只能一知半解,不甚明了。”柳长清也很无奈。
科举考试仿佛是独木桥,桥的那边是通往仕途的梯子,桥的这头是乌泱泱的人群,每个人都想走过独木桥,每个人都是竞争对手。
要想走过去,就得没有在学问上没有短板。
顾北知看出来了,心里琢磨着如何给柳长清安排课程,一边将他不熟悉或者理解有偏差的题目讲了,留下两道完全错了的数算题目。
“这两道我先不讲,等大少爷数算有些进步之后,再重新做做看。”
“好。”柳长清答应了,反正现在讲了他也还是不会。
顾北知把他总结的框架拿出来,在上面勾了几个圈,“大少爷公羊传里庄公和哀公这两大部分背的不太好,需要加强,还有诗经里的颂这一部分”
他这么一说,柳长清赶紧记下来,然后顾北知又留了两张卷子给他,“白天背几个小时的书,午饭后写卷子,等我明天来了会给你讲解,明天先背庄公,从庄公元年到庄公八年。”
先背诵,再释义,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方法,顾北知并不赞同,但柳长清已经习惯了,所以他并没有直接改变这种模式,只是将背诵的时间放在白天,全靠柳长清自觉。
要是他不愿意背,也可以拖到他来的时候再背,但那样顾北知就不会再对他上心了,只管照本宣科的教就是。
学生自己不努力,老师做的再多,也是事倍功半,徒劳而已。
“再加上十篇大字,明天来了我要检查,今天先到这儿,我先回去了。”顾北知和他道了别。
他这两张卷子,和一针见血的判断,柳长清对他也更信服了,恭敬的送他离开,抓紧时间背诵庄公篇。
顾北知还没走出柳家宅子的大门,柳长清已经捧着书开始背了,“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隐之也。孰隐隐子也。”
半点不见前些日子的烦躁,外面侯着的书童们听见自家少爷平静的背书声,心里都踏实下来,之前他们少爷整日愁眉苦脸的,书也背不下去,饭也吃不香,现在总算是好了。
顾北知从柳府走的时候已经接近亥时了,镇外的道路没有路灯,黑乎乎的勉强能看清两米以内的路,他只能加快脚步,早点到家。
不过这只是刚出了灯火通明的镇子才有的感受,等适应了没有路灯的光芒,顾北知发现月光其实挺亮的,最起码能看得清楚路面。
比如顾北知能看到前面有个人,他的动作能看到,但是看不清楚那人的长相。
这是来找他的。
顾北知看的出来,脚下的步伐也停了,难不成又是上次绑他的那伙人
他有些犹豫要不要往镇上跑,但又担心抓不到他,那伙人会去抓关舟他们,这一犹豫,那个人已经走过来了。
顾北知左右看了看,没发现有第二个人,正奇怪呢,那人离他不远不近的距离停下脚步,“可是顾秀才”
“你是谁”顾北知警惕的看着来人。
这练习的是赵国科举考试必须使用的官体,讲究规整,横平竖直且笔画连顺。
柳长清写的字倒是横平竖直,但是每个笔画都很钝, 勾、撇又过于锋利,显示写这个字的人心情郁闷、浮躁, 且无法发泄。
柳长清虽然不知道顾北知拿来的这些卷子从哪来的,但既然请顾北知来教,他就不会对他不尊重, 踏踏实实的写着卷子。
越写越觉得这卷子妙,将四书五经全都涵盖进去, 出题角度也刁钻,有的题目他明明记得自己背诵过, 就是想不起来答案,只能无奈错过。
实在是备受打击, 他将这两张卷子写完, 比一个时辰还稍短一些,顾北知当场判起卷子, 还可以,柳长清的基础打的挺牢固的。
童生试考的全是背诵、默写,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秀才考试考的和童生差不多, 只是考试范围更大,题目更多,并且多了释义,唯独有两道题,涉及到数算。
其实是数算应用题,不难,只要脑子灵活一些即可。
柳长清数算不好,几乎两道题全都是错的,背诵的部分,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释义上有点偏差,不是最佳答案。
不过赵国科举并不要求统一字数或标准答案,只要意思沾边即可,顾北知觉得问题不大。
关键是数算,柳长清数算差的还不如现代小学生的水平,他家还是商贾之家,真是令人惊讶。
顾北知原本想用这套卷子给柳长清增加些信心,现在看来,倒是让他找到了柳长清的短处。
“大少爷不擅数算”顾北知看着卷子上的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忍不住问了一句。
柳长清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这个,我我确实不擅数算,看到数字便有些头疼。”
“但是秀才考试的内容包含数算,大少爷应该知道吧”
顾北知放下卷子,满心疲惫,他一个文科老师,为什么要教学生数学
还是应用数学。
不过还好不是微积分,而且秀才这个阶段考的都不难,顾北知教的了。
“我知道,也常常为此发愁,可是我也曾用心的学习过,但也只能一知半解,不甚明了。”柳长清也很无奈。
科举考试仿佛是独木桥,桥的那边是通往仕途的梯子,桥的这头是乌泱泱的人群,每个人都想走过独木桥,每个人都是竞争对手。
要想走过去,就得没有在学问上没有短板。
顾北知看出来了,心里琢磨着如何给柳长清安排课程,一边将他不熟悉或者理解有偏差的题目讲了,留下两道完全错了的数算题目。
“这两道我先不讲,等大少爷数算有些进步之后,再重新做做看。”
“好。”柳长清答应了,反正现在讲了他也还是不会。
顾北知把他总结的框架拿出来,在上面勾了几个圈,“大少爷公羊传里庄公和哀公这两大部分背的不太好,需要加强,还有诗经里的颂这一部分”
他这么一说,柳长清赶紧记下来,然后顾北知又留了两张卷子给他,“白天背几个小时的书,午饭后写卷子,等我明天来了会给你讲解,明天先背庄公,从庄公元年到庄公八年。”
先背诵,再释义,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方法,顾北知并不赞同,但柳长清已经习惯了,所以他并没有直接改变这种模式,只是将背诵的时间放在白天,全靠柳长清自觉。
要是他不愿意背,也可以拖到他来的时候再背,但那样顾北知就不会再对他上心了,只管照本宣科的教就是。
学生自己不努力,老师做的再多,也是事倍功半,徒劳而已。
“再加上十篇大字,明天来了我要检查,今天先到这儿,我先回去了。”顾北知和他道了别。
他这两张卷子,和一针见血的判断,柳长清对他也更信服了,恭敬的送他离开,抓紧时间背诵庄公篇。
顾北知还没走出柳家宅子的大门,柳长清已经捧着书开始背了,“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隐之也。孰隐隐子也。”
半点不见前些日子的烦躁,外面侯着的书童们听见自家少爷平静的背书声,心里都踏实下来,之前他们少爷整日愁眉苦脸的,书也背不下去,饭也吃不香,现在总算是好了。
顾北知从柳府走的时候已经接近亥时了,镇外的道路没有路灯,黑乎乎的勉强能看清两米以内的路,他只能加快脚步,早点到家。
不过这只是刚出了灯火通明的镇子才有的感受,等适应了没有路灯的光芒,顾北知发现月光其实挺亮的,最起码能看得清楚路面。
比如顾北知能看到前面有个人,他的动作能看到,但是看不清楚那人的长相。
这是来找他的。
顾北知看的出来,脚下的步伐也停了,难不成又是上次绑他的那伙人
他有些犹豫要不要往镇上跑,但又担心抓不到他,那伙人会去抓关舟他们,这一犹豫,那个人已经走过来了。
顾北知左右看了看,没发现有第二个人,正奇怪呢,那人离他不远不近的距离停下脚步,“可是顾秀才”
“你是谁”顾北知警惕的看着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