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东篱依照曹觅的吩咐来到林以的居所。
但她并没有如愿见到林以, 等了一阵无果之后, 东篱只能将信件交给了林以的书童。
她嘱咐道“这封信是王妃予林夫子的回信, 请林简小哥务必交到林夫子手中。”
林简认识东篱, 知道她是曹觅手下最得用的人之一, 是以态度恭敬地回道“姑娘放心,小人务必不负所托。”
东篱闻言,点点头后离开。
林简目送她的身影消失, 这才转身回了屋中。
房间内,另一个正在为林以整理典籍的书童抬头看他,询问道“东篱姑娘过来做什么”
林简轻浮地晃了晃手中的书信,道“王妃给咱们少爷回信了。”
两人每日都跟随林以一起去为戚瑞上课,自然知道昨日里发生了什么, 也清楚林以那封信上的大概内容。
另一个书童放下手中的书, 轻笑了一声道“王妃虽然身份高, 但遇上少爷, 态度也不敢轻慢。昨日送去的信,今日居然便亲手回了。”
林简闻言笑了笑“可不是。”
这两人从小跟着林以,自然也带上了些主人的行状。此时林以在北安王府受到重视, 他们也与有荣焉。
过了一阵,外出散步的林以回来了。
伺候他换过衣服后, 林简便将早上东篱来送信的事情说了。
林以初闻言, 有些诧异。
他原本以为如果北安王妃聪明, 看了信之后就该知道“收敛”, 默契地不再干预戚瑞的学业。
没想到这个北安王妃居然还给自己回了信。
不过他没想太多,吩咐道“北安王刚正不阿,北安王妃也算明事理。嗯林简,你将信念来听听。”
林简颔首应“是”,转身拆开信件读了起来“戚瑞课业进步神速,我身为母亲,对先生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曹觅的回信比起林以那一封,显然客气了很多。她敬重林以是孩子的夫子,甚至没有用身份压人,而是使用“我”这样平等的自称。
信件开头,她并没有提及正事,而是就最近戚瑞的课业进步,对林以表达了感谢之情。
林简念完,笑着朝林以恭维了一句“少爷为了瑞公子用心良苦,近来瑞公子学业突飞猛进,想来王爷和王妃都是看在眼里。”
林以也满意地点点头。
于是林简将第一张信纸翻过,继续念起第二页的内容。
“我没有先生这样的才华,但幼时有幸遇到一位大家,他曾言曾言”
林简看着下面的内容,突然开始支支吾吾,有些说不下去了。
“其人言何”林以皱着眉。
林以尴尬地笑了笑,清了清嗓子,这才一字一顿地念道“他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
这句经典名言出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培根随笔一书,原话中还有“科学使人深刻”这一句,但这个时代还没有科学,曹觅就将这一句略去了。
她提出这句话,旨在告诉林以,戚瑞最近在学习的数算,并不是什么旁门左道的内容。
人接触到的每一种知识,最终都会成为塑造己身的养分。
“数学使人周密”林以乍听之下,也被这句话的精妙震慑。
但很快,他又反应过来“笑话,数算这类杂学,如何能与史、诗相提并论,当真荒谬”
听到他这句话,林简也赶忙点头附和道“少爷说得对恕小人私下说一声,北安王妃一介女流之辈,哪里懂得文人的事。依小人看,这些都是胡诌之言,少爷听听就是了,无需往心里去”
林以揉了揉额角“却不知道她当时遇到的人是谁能与当时的曹翰林相交,恐怕不是什么寻常人物。”
冷静了下来,他又喃喃道“凡有所学,皆成性这这”
看到他陷入了思考,林简明智地暂停了念信的行为。
但林以“这”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最终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问道“信上还写了什么”
林简闻言,翻开最后一页。
但他刚一看清信纸上的字,面色就变得有些煞白“呃少爷,这信”
“你尽管念”林以皱着眉吩咐道。
林简僵笑着朝他点点头,结结巴巴继续读道“求学求学,古来有志求学者,无不是于漫漫远路,上下求索。我以为,好学乃求学一道,最重要的良师益友。
“戚瑞年纪虽小,求学之心已彰,我心甚慰。
“而而”
林简头上的冷汗不住冒出,下面的话他是怎样都念不下去了。
林以因为“求学之心”四个字,面容已经变得十分凝重。他见林简紧张的模样,自知下面绝不是什么好话。
于是,他干脆不再等待,起身从林简手中夺过书信,自己念道“而先生身为师者,不以之为豪,却为何要泯灭学生的向学之心
“如此,岂非舍本逐末,犯了犯了为师者的大戒”
林简见他面容沉重,深知发了火气,连忙跪下道“少爷息怒,少爷息怒”
念完之后,林以面红耳赤地喘着粗气,显然是一副被气得不轻的模样。
林简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关切道“少爷”
林以朝他摆摆手,兀自平息了好一会儿,待到恢复平静,这才将手中已经被捏皱的信纸重新放回案上。
林简见他安静下来,询问道“少爷可要回信小人这就为少爷研磨”
林以坐回椅子上,闭目看似沉思,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
片刻后,他道了句“不用,我先想想,先想想”
谁也不知道他这么一想,想出了些什么名堂。
但曹觅后来没有再收到他关于此事的回信,问过戚瑞,也知道这位林夫子再也没有提起过戚瑞学习数算的事情。
过了两日,曹觅带着礼物过去探望,见他对着自己时神态自若,并无半分不自在,这才安下了心。
解决完林夫子那边的事,曹觅终于可以将全副心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戚游走了之后,她原本想着找一天同管家询问一下府中的银两,先从戚游的账上“借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周转。
但她还没来得及行动,管家那边就主动找了过来。
他过来时,同时带上了整整一千两的金银,对着曹觅道“王爷临走前特意吩咐过,让老奴给王妃送来。”
曹觅有些诧异。
她最近几天正忙着核算,原本只打算向戚游那边借用五百两,没想到他竟主动做了安排,而且一送就是一千两整。
这个别扭的男人不知为何,明明前两天他还在府中的时候就可以着人送来,她还可以当面感谢他。
可现在,他人已经往封平去了,曹觅想答谢都找不到人。
她只能将这份情默默记在心里,等待着以后再找机会报答。
管家将银两送到之后,便直接离开了。
不论怎么说,这笔资金确实解了曹觅的燃眉之急,没有了资金的束缚,曹觅的各项计划如愿顺利展开。
经过这段时间,容广山庄内供流民们使用的火炕已经全部建好了,这让曹觅松了一口气即使到冬天,她没办法准备出一千多人的冬衣冬鞋,这些流民留在屋中,也能扛辽州大雪肆虐的寒季了。
已经能熟练砌炕、修建火龙的匠人们完成了人山庄那边的活计,很快到了康城,在曹觅的吩咐下,在王府和其他几个世家中忙碌起来。
继秦夫人之后,其他世家也如曹觅预料般得到了消息,很快打着讨好北安王府的主意,上门采购了部分水泥。
他们采购的量有限,但曹觅也心满意足了
毕竟这是如今水泥厂唯一能开张的渠道啊
近来,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要么被自产自销,投入了水泥厂和容广山庄的建设,要么就是无偿供应给了戚游那边。
看着一袋袋代表着金钱的水泥被戚游的人抗走,曹觅心中也十分肉痛。
她只得先将水泥放到一边,转而关注起张卯那边的情况。
张卯,就是一个月前,被她吩咐去研制油墨的匠人。
水泥被研制出来后,刘将相应的事务交给曾师傅和一个姓陈的府中匠人,又回到了王府之中。
曹觅暂时没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又见油墨那边还没有其他进展,便直接让他到张卯那边,主持研制油墨的事宜。
可即使有了刘的加入,油墨的研制依旧并不顺利。好在经过这段时间,其他的事情已经上了正轨,曹觅获得了一点喘息的空间。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七月中。
七月二十,是原身的生辰。
曹觅原本并不想大办,毕竟府中的正主北安王不在,她原本打着低调点弄个家宴的方式,直接凑合糊弄过去就行。
没想到辽州的几个世家一直盯着这边的情况,秦夫人和司徒夫人更是提前半个月,就喊着要替她张罗。
曹觅无法,只得叫上了管家和东篱,风风光光弄了一场。
七月十九那天,丹巴那边依照约定,将离开两个多月的张氏母女送了回来。
彼时,曹觅正在同东篱核对明日生辰宴的流程,外间一个小厮入内禀告
但她并没有如愿见到林以, 等了一阵无果之后, 东篱只能将信件交给了林以的书童。
她嘱咐道“这封信是王妃予林夫子的回信, 请林简小哥务必交到林夫子手中。”
林简认识东篱, 知道她是曹觅手下最得用的人之一, 是以态度恭敬地回道“姑娘放心,小人务必不负所托。”
东篱闻言,点点头后离开。
林简目送她的身影消失, 这才转身回了屋中。
房间内,另一个正在为林以整理典籍的书童抬头看他,询问道“东篱姑娘过来做什么”
林简轻浮地晃了晃手中的书信,道“王妃给咱们少爷回信了。”
两人每日都跟随林以一起去为戚瑞上课,自然知道昨日里发生了什么, 也清楚林以那封信上的大概内容。
另一个书童放下手中的书, 轻笑了一声道“王妃虽然身份高, 但遇上少爷, 态度也不敢轻慢。昨日送去的信,今日居然便亲手回了。”
林简闻言笑了笑“可不是。”
这两人从小跟着林以,自然也带上了些主人的行状。此时林以在北安王府受到重视, 他们也与有荣焉。
过了一阵,外出散步的林以回来了。
伺候他换过衣服后, 林简便将早上东篱来送信的事情说了。
林以初闻言, 有些诧异。
他原本以为如果北安王妃聪明, 看了信之后就该知道“收敛”, 默契地不再干预戚瑞的学业。
没想到这个北安王妃居然还给自己回了信。
不过他没想太多,吩咐道“北安王刚正不阿,北安王妃也算明事理。嗯林简,你将信念来听听。”
林简颔首应“是”,转身拆开信件读了起来“戚瑞课业进步神速,我身为母亲,对先生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曹觅的回信比起林以那一封,显然客气了很多。她敬重林以是孩子的夫子,甚至没有用身份压人,而是使用“我”这样平等的自称。
信件开头,她并没有提及正事,而是就最近戚瑞的课业进步,对林以表达了感谢之情。
林简念完,笑着朝林以恭维了一句“少爷为了瑞公子用心良苦,近来瑞公子学业突飞猛进,想来王爷和王妃都是看在眼里。”
林以也满意地点点头。
于是林简将第一张信纸翻过,继续念起第二页的内容。
“我没有先生这样的才华,但幼时有幸遇到一位大家,他曾言曾言”
林简看着下面的内容,突然开始支支吾吾,有些说不下去了。
“其人言何”林以皱着眉。
林以尴尬地笑了笑,清了清嗓子,这才一字一顿地念道“他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
这句经典名言出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培根随笔一书,原话中还有“科学使人深刻”这一句,但这个时代还没有科学,曹觅就将这一句略去了。
她提出这句话,旨在告诉林以,戚瑞最近在学习的数算,并不是什么旁门左道的内容。
人接触到的每一种知识,最终都会成为塑造己身的养分。
“数学使人周密”林以乍听之下,也被这句话的精妙震慑。
但很快,他又反应过来“笑话,数算这类杂学,如何能与史、诗相提并论,当真荒谬”
听到他这句话,林简也赶忙点头附和道“少爷说得对恕小人私下说一声,北安王妃一介女流之辈,哪里懂得文人的事。依小人看,这些都是胡诌之言,少爷听听就是了,无需往心里去”
林以揉了揉额角“却不知道她当时遇到的人是谁能与当时的曹翰林相交,恐怕不是什么寻常人物。”
冷静了下来,他又喃喃道“凡有所学,皆成性这这”
看到他陷入了思考,林简明智地暂停了念信的行为。
但林以“这”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最终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问道“信上还写了什么”
林简闻言,翻开最后一页。
但他刚一看清信纸上的字,面色就变得有些煞白“呃少爷,这信”
“你尽管念”林以皱着眉吩咐道。
林简僵笑着朝他点点头,结结巴巴继续读道“求学求学,古来有志求学者,无不是于漫漫远路,上下求索。我以为,好学乃求学一道,最重要的良师益友。
“戚瑞年纪虽小,求学之心已彰,我心甚慰。
“而而”
林简头上的冷汗不住冒出,下面的话他是怎样都念不下去了。
林以因为“求学之心”四个字,面容已经变得十分凝重。他见林简紧张的模样,自知下面绝不是什么好话。
于是,他干脆不再等待,起身从林简手中夺过书信,自己念道“而先生身为师者,不以之为豪,却为何要泯灭学生的向学之心
“如此,岂非舍本逐末,犯了犯了为师者的大戒”
林简见他面容沉重,深知发了火气,连忙跪下道“少爷息怒,少爷息怒”
念完之后,林以面红耳赤地喘着粗气,显然是一副被气得不轻的模样。
林简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关切道“少爷”
林以朝他摆摆手,兀自平息了好一会儿,待到恢复平静,这才将手中已经被捏皱的信纸重新放回案上。
林简见他安静下来,询问道“少爷可要回信小人这就为少爷研磨”
林以坐回椅子上,闭目看似沉思,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
片刻后,他道了句“不用,我先想想,先想想”
谁也不知道他这么一想,想出了些什么名堂。
但曹觅后来没有再收到他关于此事的回信,问过戚瑞,也知道这位林夫子再也没有提起过戚瑞学习数算的事情。
过了两日,曹觅带着礼物过去探望,见他对着自己时神态自若,并无半分不自在,这才安下了心。
解决完林夫子那边的事,曹觅终于可以将全副心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
戚游走了之后,她原本想着找一天同管家询问一下府中的银两,先从戚游的账上“借出”一部分资金用来周转。
但她还没来得及行动,管家那边就主动找了过来。
他过来时,同时带上了整整一千两的金银,对着曹觅道“王爷临走前特意吩咐过,让老奴给王妃送来。”
曹觅有些诧异。
她最近几天正忙着核算,原本只打算向戚游那边借用五百两,没想到他竟主动做了安排,而且一送就是一千两整。
这个别扭的男人不知为何,明明前两天他还在府中的时候就可以着人送来,她还可以当面感谢他。
可现在,他人已经往封平去了,曹觅想答谢都找不到人。
她只能将这份情默默记在心里,等待着以后再找机会报答。
管家将银两送到之后,便直接离开了。
不论怎么说,这笔资金确实解了曹觅的燃眉之急,没有了资金的束缚,曹觅的各项计划如愿顺利展开。
经过这段时间,容广山庄内供流民们使用的火炕已经全部建好了,这让曹觅松了一口气即使到冬天,她没办法准备出一千多人的冬衣冬鞋,这些流民留在屋中,也能扛辽州大雪肆虐的寒季了。
已经能熟练砌炕、修建火龙的匠人们完成了人山庄那边的活计,很快到了康城,在曹觅的吩咐下,在王府和其他几个世家中忙碌起来。
继秦夫人之后,其他世家也如曹觅预料般得到了消息,很快打着讨好北安王府的主意,上门采购了部分水泥。
他们采购的量有限,但曹觅也心满意足了
毕竟这是如今水泥厂唯一能开张的渠道啊
近来,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要么被自产自销,投入了水泥厂和容广山庄的建设,要么就是无偿供应给了戚游那边。
看着一袋袋代表着金钱的水泥被戚游的人抗走,曹觅心中也十分肉痛。
她只得先将水泥放到一边,转而关注起张卯那边的情况。
张卯,就是一个月前,被她吩咐去研制油墨的匠人。
水泥被研制出来后,刘将相应的事务交给曾师傅和一个姓陈的府中匠人,又回到了王府之中。
曹觅暂时没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又见油墨那边还没有其他进展,便直接让他到张卯那边,主持研制油墨的事宜。
可即使有了刘的加入,油墨的研制依旧并不顺利。好在经过这段时间,其他的事情已经上了正轨,曹觅获得了一点喘息的空间。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七月中。
七月二十,是原身的生辰。
曹觅原本并不想大办,毕竟府中的正主北安王不在,她原本打着低调点弄个家宴的方式,直接凑合糊弄过去就行。
没想到辽州的几个世家一直盯着这边的情况,秦夫人和司徒夫人更是提前半个月,就喊着要替她张罗。
曹觅无法,只得叫上了管家和东篱,风风光光弄了一场。
七月十九那天,丹巴那边依照约定,将离开两个多月的张氏母女送了回来。
彼时,曹觅正在同东篱核对明日生辰宴的流程,外间一个小厮入内禀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