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哥家吃过了晚饭, 管妈妈也问了问关于房子的事情, 然后一家子才慢慢悠悠的晃了回去。
一进巷子里, 就遇到了不少傍晚出来纳凉的邻居们。
赵家那儿媳妇人称芳姐,这会子正端着毛豆坐在屋门口剥。看了管少宁一眼, “这是上哪去了一大家子老太太年纪大了, 大晚上的可得注意啊。”
管少宁就点点头, “知道了,谢谢芳姐。”然后把老太太先扶进了院子,叫妞妞注意着点, 自己则顺势走了过去, “芳姐, 这毛豆是你们家的亲戚送来的”
“你要啊带壳还是不带壳的”有生意上门,芳姐也正经了起来。
她跟她家男人也是乡下出来的, 还是公公有魄力, 一下子在城里安了家。
这会儿的日子啊,因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起来,老家的亲戚邻居们也有了奔头, 种了不少的粮食和菜, 就指着这些换钱呢。
但因着离城里也远,他们两口子也就每天大半夜的起来往那边赶, 天蒙蒙亮的时候把菜拉到城里。
一大早买菜的小媳妇和老太太们可不少, 生意好得紧。
像是晚上一般是不做生意的,除非家里还有多余的菜。
今个这毛豆,还是老家的一个堂嫂子送来的。
这个堂嫂子因为没了男人, 大家也都照顾着点。
而大半夜的上她一个寡妇家门上到底不好听,所以呀,她家的菜一向都是有了就趁着下午跟牛车进城的时候送过来。
见管少宁想要,芳姐就站了起来,准备把竹篓拿上,“你要多少啊我给你称一称,给你算便宜点儿。”
听到外头的动静,赵婶子走了出来,见到这情况就说了,“石头家的不是外人,还要什么钱啊,统共斤的东西,匀一半就是了。”
“那不能的,哪儿能白要呢。”管少宁就说了,“给我两斤吧,可得算我便宜点儿,要不然我下回都不敢在你家挑新鲜的菜了。”
芳姐脸色这才好了些。
哪有自家婆婆这样做人的,自家做的是买卖,是挣钱的活计,要是因为邻居就免费送,那往后生意还做不做了
想起这个就来气,自己虽然爱占小便宜吧,但也没这么拿别人的东西顺手做人情的。
她好人做的倒是很顺手,也不想想自己两口子为这么点活计累死累活的都成了什么样了
就像上回说做衣服的那件事吧,别以为不她知道自个儿的婆婆打的是什么主意。
说什么也有闺女也有孙女的,做两件漂亮的衣裳穿穿怎么地,硬生生的就把自己这个隔在中间的儿媳妇给挪开了是吧这给孩子做的,那是自己亲生的,没话说,可给她闺女做是几个意思
还不是得自个儿拿钱
打从家里做了这么个生意,就好像自己两口子跟发财了一样,这老东西手里散漫的紧,一副我家不缺钱的模样当真要是不缺钱了,自己做这个行当图的是什么
图这活儿累人还睡不好吗
也没见她给搭把手什么的。
就这样,自己那小姑子回回过来还连吃带拿的,好像这些菜蔬米面是白拿过来不要钱似的。出去就一副我大哥家怎么怎么样,整的自家好像是个有钱人一样。
结果呢这些不都是辛苦钱
每天睡到大半夜的就要起来的想起这些就能把自己气个半死。
管少宁没理会这婆媳俩的官司,给了钱后就拿着东西进了屋。
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牙齿碰到嘴唇是常有的事。
等这波热劲儿过去,就到了大四的最后一学期。
而崽崽,也到了上初中的时候。
省城这边也多山,但是中心区域还是比山边上的温度热一些。
等中间的老二也顺顺当当的上了初中后,管少宁就全副心力放在自己即将毕业这件事上。
因着她是77年的考生,跟后面高考以及入学的时间不一样。
所以她毕业的时间会是明年82年的一月份,正是冬月里冷的时候。
而现在是九月份,俩孩子一个上了初中的第一学期,一个上了五年级的第一学期,性格也算是比以往沉稳了很多。
因为想着这些事,管少宁最近也没少跑腿。
虽说她们这一届算是“国家包养”的一届,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但是分到哪里去,学校的差异之类的,自己也可以努力努力。
有奔头,人当然都是想往高处走的。
因着放了国庆的假,管少宁在家里列了计划,看着本子上自己比较想去的学校发呆。
正想着呢,隔壁就喊了,“石头家的,今天到了茭白和茼蒿,还有你上次叫我留的毛豆,要不要啊”
管少宁还没回话,旁边的丫丫刺溜一下就窜了出去,“芳婶子,要的”然后回头喊,“妈,我要吃茭白炒肉丝”
管少宁跟着出去的时候,就听到巷子里传来了邻居们打趣的声音,“丫丫家常吃肉呀小姑娘家家的,怕不怕肉吃多了发胖啊”
石旦正好这会儿进门,闻言也抬头看向闺女,想看她怎么回答。
没想到丫丫老神在在的靠在门边上,中气十足的回着大爷婶子们,“不怕长胖我妈说了,就我这运动量这么大,成天蹦蹦跳跳的,绝对长不胖而且我家也没有常吃肉呀,一个月吃这么两三回,怎么可能长得胖”
叫她说啊,最好一天三顿肉,一个月吃三十回
特殊情况,三十一回也不是不行。
当然了,要是夜里还有一顿荤菜夜宵,那是最好不过了。
管少宁听到她的嘀咕,瞪了她一眼,“一天三顿你怎么不上天呢”
你妈我上哪给你弄这么多肉去
要是条件允许,能随时随地的买,你天天想吃肉那也成。
中午一顿,晚上一顿,就差不多了。
“早上吃什么肉,也不嫌油腥。”
一进巷子里, 就遇到了不少傍晚出来纳凉的邻居们。
赵家那儿媳妇人称芳姐,这会子正端着毛豆坐在屋门口剥。看了管少宁一眼, “这是上哪去了一大家子老太太年纪大了, 大晚上的可得注意啊。”
管少宁就点点头, “知道了,谢谢芳姐。”然后把老太太先扶进了院子,叫妞妞注意着点, 自己则顺势走了过去, “芳姐, 这毛豆是你们家的亲戚送来的”
“你要啊带壳还是不带壳的”有生意上门,芳姐也正经了起来。
她跟她家男人也是乡下出来的, 还是公公有魄力, 一下子在城里安了家。
这会儿的日子啊,因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起来,老家的亲戚邻居们也有了奔头, 种了不少的粮食和菜, 就指着这些换钱呢。
但因着离城里也远,他们两口子也就每天大半夜的起来往那边赶, 天蒙蒙亮的时候把菜拉到城里。
一大早买菜的小媳妇和老太太们可不少, 生意好得紧。
像是晚上一般是不做生意的,除非家里还有多余的菜。
今个这毛豆,还是老家的一个堂嫂子送来的。
这个堂嫂子因为没了男人, 大家也都照顾着点。
而大半夜的上她一个寡妇家门上到底不好听,所以呀,她家的菜一向都是有了就趁着下午跟牛车进城的时候送过来。
见管少宁想要,芳姐就站了起来,准备把竹篓拿上,“你要多少啊我给你称一称,给你算便宜点儿。”
听到外头的动静,赵婶子走了出来,见到这情况就说了,“石头家的不是外人,还要什么钱啊,统共斤的东西,匀一半就是了。”
“那不能的,哪儿能白要呢。”管少宁就说了,“给我两斤吧,可得算我便宜点儿,要不然我下回都不敢在你家挑新鲜的菜了。”
芳姐脸色这才好了些。
哪有自家婆婆这样做人的,自家做的是买卖,是挣钱的活计,要是因为邻居就免费送,那往后生意还做不做了
想起这个就来气,自己虽然爱占小便宜吧,但也没这么拿别人的东西顺手做人情的。
她好人做的倒是很顺手,也不想想自己两口子为这么点活计累死累活的都成了什么样了
就像上回说做衣服的那件事吧,别以为不她知道自个儿的婆婆打的是什么主意。
说什么也有闺女也有孙女的,做两件漂亮的衣裳穿穿怎么地,硬生生的就把自己这个隔在中间的儿媳妇给挪开了是吧这给孩子做的,那是自己亲生的,没话说,可给她闺女做是几个意思
还不是得自个儿拿钱
打从家里做了这么个生意,就好像自己两口子跟发财了一样,这老东西手里散漫的紧,一副我家不缺钱的模样当真要是不缺钱了,自己做这个行当图的是什么
图这活儿累人还睡不好吗
也没见她给搭把手什么的。
就这样,自己那小姑子回回过来还连吃带拿的,好像这些菜蔬米面是白拿过来不要钱似的。出去就一副我大哥家怎么怎么样,整的自家好像是个有钱人一样。
结果呢这些不都是辛苦钱
每天睡到大半夜的就要起来的想起这些就能把自己气个半死。
管少宁没理会这婆媳俩的官司,给了钱后就拿着东西进了屋。
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牙齿碰到嘴唇是常有的事。
等这波热劲儿过去,就到了大四的最后一学期。
而崽崽,也到了上初中的时候。
省城这边也多山,但是中心区域还是比山边上的温度热一些。
等中间的老二也顺顺当当的上了初中后,管少宁就全副心力放在自己即将毕业这件事上。
因着她是77年的考生,跟后面高考以及入学的时间不一样。
所以她毕业的时间会是明年82年的一月份,正是冬月里冷的时候。
而现在是九月份,俩孩子一个上了初中的第一学期,一个上了五年级的第一学期,性格也算是比以往沉稳了很多。
因为想着这些事,管少宁最近也没少跑腿。
虽说她们这一届算是“国家包养”的一届,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但是分到哪里去,学校的差异之类的,自己也可以努力努力。
有奔头,人当然都是想往高处走的。
因着放了国庆的假,管少宁在家里列了计划,看着本子上自己比较想去的学校发呆。
正想着呢,隔壁就喊了,“石头家的,今天到了茭白和茼蒿,还有你上次叫我留的毛豆,要不要啊”
管少宁还没回话,旁边的丫丫刺溜一下就窜了出去,“芳婶子,要的”然后回头喊,“妈,我要吃茭白炒肉丝”
管少宁跟着出去的时候,就听到巷子里传来了邻居们打趣的声音,“丫丫家常吃肉呀小姑娘家家的,怕不怕肉吃多了发胖啊”
石旦正好这会儿进门,闻言也抬头看向闺女,想看她怎么回答。
没想到丫丫老神在在的靠在门边上,中气十足的回着大爷婶子们,“不怕长胖我妈说了,就我这运动量这么大,成天蹦蹦跳跳的,绝对长不胖而且我家也没有常吃肉呀,一个月吃这么两三回,怎么可能长得胖”
叫她说啊,最好一天三顿肉,一个月吃三十回
特殊情况,三十一回也不是不行。
当然了,要是夜里还有一顿荤菜夜宵,那是最好不过了。
管少宁听到她的嘀咕,瞪了她一眼,“一天三顿你怎么不上天呢”
你妈我上哪给你弄这么多肉去
要是条件允许,能随时随地的买,你天天想吃肉那也成。
中午一顿,晚上一顿,就差不多了。
“早上吃什么肉,也不嫌油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