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听说我是凤凰男4 (1/2)
原身的生活作息很健康, 早上五点半起床学英语,晚上十点钟上床睡觉,昨天晚上简西睡觉的时间比平时晚, 可在生物钟的作用下, 他还是在五点半左右醒了。
醒来后的简西下床简单洗漱了一下, 拎上郑跃进和自己的热水壶去水房灌满了热水, 然后就带着背包离开了寝室。
这么早, 学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开门, 食堂却早早开放了,简西去食堂买了一碗白粥和一个鸡蛋,坐在没什么人的角落里, 一边吃饭,一边心算起了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
原身的老家是真的穷, 他们能穷到什么地步呢
拿原身的父母来说,他们在老家务农,除了自己家分到的地,还从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家家里租了一些田地, 可即便没日没夜的劳作,地里的产出除去自家的消耗,一年到头只能卖2、3000块钱,这部分钱还得除去家里人看病, 孩子念书等开销, 往往赚来的钱都搭进去了不说, 还得倒欠债务。
而在原身的家乡, 除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收入相对较高外,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维持在这一水平线,只因为原身家乡土地贫瘠,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
可偏偏当地的风俗就是多子多福,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即便在计划生育的年代里,家家户户有两三个孩子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比如原身,就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原身的大姐简妮已经结婚了,现在和丈夫在外打工,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在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厂上班,这类的工厂大多是按照数量计件开工资的,做得越多,赚的越多,简妮很拼,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此一个月下来能挣1000块钱左右,这在零几年的时候,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每个月,简妮都会偷偷截留300块钱寄回娘家,供家里的弟弟妹妹念书使用,原身念高中的费用也多来自于这个大姐的资助。
原身的两个妹妹简娣和简好是双胞胎,只是这对双胞胎的性格截然不同,先生出来的姐姐简娣处处好强,而简好则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性子温和,双胞胎姐姐将父母分配给她们姐妹俩的任务全都交给简好,她也只会笑着说一声好。
现在姐妹俩都在念初三,两人的成绩在年纪段排名中上,远远比不上原身当年那般优秀,尤其他们的家乡还是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方,在乡下中学里排名中上,放到县里或是市里的初中,排名就十分靠后了,可能连普高都考不上。
简家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简父简母还有点重男轻女,对他们来说让两个双胞胎闺女念完九年制义务教育,没让她们中途辍学打工已经十分仁慈了,如果她们自己没能力考上高中,他们不可能花钱供他们上民办高中或是技校,到时候,恐怕只会给她们大姐打一个电话,把她们带出去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
为了这件事,简娣没少在家里闹腾,因为她的成绩虽然考上高中有点风险,可过买分线却还是很有把握的。
所谓买分,就是比普高录取线低两三分,而学校招生人数未满的情况下,花钱弥补那两三分的差距,通常情况下,一分的价格为5000块,每年县里的普高都会空出30左右的名额留给买分生,简娣盯上的就是这个机会。
她知道,父母这些年攒了一些钱,一部分是他们种地的收入,一部分是大姐这些年寄回家的钱,攒起来也能有一两万了,这笔钱是父母准备给二哥结婚用的,可在简娣看来,二哥已经考上了名牌大学,将来每年挣的钱都超过父母一辈子的收入,父母攒的那些钱,怎么就不能花在她身上呢将来等她出息了,她也会像大姐一样回馈家庭。
相比较简娣的积极争取,简好似乎已经认命了,她已经开始向大姐打听起工厂生活的注意事项,前段时间原身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简好还很骄傲地在电话里说,她马上也要挣钱了,到时候赚来的钱全给他这个哥哥,让他安心念书,将来他要是出息了,就是全家人的荣光了。
姐妹俩的选择都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说她们生错了家庭,以至于在这个年纪为了自己的未来要做出这样纠结的决定。
相比较家里的姐妹,原身算是比较幸福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即便家里的日子再艰难,仅有的资源也是向他倾斜的。
只是简家实在是太穷了,即便把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原身考上大学后,还是得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第一年的学费,是原身考上名牌大学后家乡政府和学校的奖励,可从第二年开始,学费包括生活费,都需要原身自己解决了,家里人再疼爱他,也负担不了这一笔花销。
所以从进入大学开始,原身就在积极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
醒来后的简西下床简单洗漱了一下, 拎上郑跃进和自己的热水壶去水房灌满了热水, 然后就带着背包离开了寝室。
这么早, 学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开门, 食堂却早早开放了,简西去食堂买了一碗白粥和一个鸡蛋,坐在没什么人的角落里, 一边吃饭,一边心算起了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
原身的老家是真的穷, 他们能穷到什么地步呢
拿原身的父母来说,他们在老家务农,除了自己家分到的地,还从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家家里租了一些田地, 可即便没日没夜的劳作,地里的产出除去自家的消耗,一年到头只能卖2、3000块钱,这部分钱还得除去家里人看病, 孩子念书等开销, 往往赚来的钱都搭进去了不说, 还得倒欠债务。
而在原身的家乡, 除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收入相对较高外,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维持在这一水平线,只因为原身家乡土地贫瘠,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
可偏偏当地的风俗就是多子多福,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即便在计划生育的年代里,家家户户有两三个孩子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比如原身,就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原身的大姐简妮已经结婚了,现在和丈夫在外打工,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在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厂上班,这类的工厂大多是按照数量计件开工资的,做得越多,赚的越多,简妮很拼,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此一个月下来能挣1000块钱左右,这在零几年的时候,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每个月,简妮都会偷偷截留300块钱寄回娘家,供家里的弟弟妹妹念书使用,原身念高中的费用也多来自于这个大姐的资助。
原身的两个妹妹简娣和简好是双胞胎,只是这对双胞胎的性格截然不同,先生出来的姐姐简娣处处好强,而简好则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性子温和,双胞胎姐姐将父母分配给她们姐妹俩的任务全都交给简好,她也只会笑着说一声好。
现在姐妹俩都在念初三,两人的成绩在年纪段排名中上,远远比不上原身当年那般优秀,尤其他们的家乡还是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方,在乡下中学里排名中上,放到县里或是市里的初中,排名就十分靠后了,可能连普高都考不上。
简家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简父简母还有点重男轻女,对他们来说让两个双胞胎闺女念完九年制义务教育,没让她们中途辍学打工已经十分仁慈了,如果她们自己没能力考上高中,他们不可能花钱供他们上民办高中或是技校,到时候,恐怕只会给她们大姐打一个电话,把她们带出去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
为了这件事,简娣没少在家里闹腾,因为她的成绩虽然考上高中有点风险,可过买分线却还是很有把握的。
所谓买分,就是比普高录取线低两三分,而学校招生人数未满的情况下,花钱弥补那两三分的差距,通常情况下,一分的价格为5000块,每年县里的普高都会空出30左右的名额留给买分生,简娣盯上的就是这个机会。
她知道,父母这些年攒了一些钱,一部分是他们种地的收入,一部分是大姐这些年寄回家的钱,攒起来也能有一两万了,这笔钱是父母准备给二哥结婚用的,可在简娣看来,二哥已经考上了名牌大学,将来每年挣的钱都超过父母一辈子的收入,父母攒的那些钱,怎么就不能花在她身上呢将来等她出息了,她也会像大姐一样回馈家庭。
相比较简娣的积极争取,简好似乎已经认命了,她已经开始向大姐打听起工厂生活的注意事项,前段时间原身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简好还很骄傲地在电话里说,她马上也要挣钱了,到时候赚来的钱全给他这个哥哥,让他安心念书,将来他要是出息了,就是全家人的荣光了。
姐妹俩的选择都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说她们生错了家庭,以至于在这个年纪为了自己的未来要做出这样纠结的决定。
相比较家里的姐妹,原身算是比较幸福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即便家里的日子再艰难,仅有的资源也是向他倾斜的。
只是简家实在是太穷了,即便把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原身考上大学后,还是得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第一年的学费,是原身考上名牌大学后家乡政府和学校的奖励,可从第二年开始,学费包括生活费,都需要原身自己解决了,家里人再疼爱他,也负担不了这一笔花销。
所以从进入大学开始,原身就在积极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