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三章 (2/2)
上去上课就是了。他反正日日往返,接送不成问题。
“我是想着你如今年纪轻轻就为老爷守着,也不好,他不定能回来。”老陈头实话实说,而且就陈地主当初瞒着他们直接走人的这个做法,想必对柳明月也没有多少怜惜,何必为他执着呢。
提到这事儿,柳明月也是烦得很,“陈叔,你想差了。”她想到那蠢蠢欲动,常常来家里头闲话的大姑妈,以及村里头那几个好事儿的婶儿,心里头的烦躁都抑制不住,“我也不是说要为老爷守着,我只是想再等等。”
等孩子再大些,等日子再好些,等她适应了这儿的生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说到底,经过了上辈子的事儿之后,柳明月其实很难再敞开心扉去接纳一个人,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她看过人性最恶的一面,也看过最善的一面,她更趋向于,跟已知的善良的人在一起,不愿意发生改变。
这种鸵鸟似的心态其实是不正常的,可柳明月自己没办法控制,她看着老陈头很坦诚地说道“陈叔不必为我担忧,若是缘分到了,我也不会裹步不前。如今还是好好将孩子们养大,好好把日子过好更为重要些。”
老陈头倒也不是为了要说服她再嫁,只是表个态而已,他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最好,也不要太有负担,这几个孩子也不是你的责任,能对他们不离不弃,你已经做到了最好了。”他都不敢保证,易地而处,自己能做到柳明月这个程度。
其实柳明月也明白自己的做法是很让人猜不透的,毕竟,一个毫无关系的姨娘,又并非跟陈地主情深意切,却愿意养着他的四个孩子,甚至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可在她的记忆里,永远都是他们相依为命的日子,那一幕幕组成了她这个人,根本无法忘却。若是再来一次,那些苦难自然不想再次经历,可美好的感情,她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再培养一次,尤其是如今初见成效。
从来到柳家村之后,她跟四个孩子的感情明显好了很多,尤其是陈梓旻。柳明月知道,这种关系其实是相互的,她也从孩子们身上汲取着力量,让她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陈叔谬赞了,您也很好,大家都很好。”她笑着说道,看着老陈头直笑,“我们是一家人了,您今日能找我说这番话,我也高兴极了。”证明老陈头真的也是为她着想的,并未把她当做外人。
“那是当然,几个孩子如今也懂事儿了许多,日后就算你再嫁,我也能养好他们的。等他们长大了,肯定不会忘了你。”说着,又提到了陈梓旻的病情,“我看着旻哥儿回来后倒是好了许多,如今跟着村里头的小孩儿也能玩到一起去,肯定是能好的。”
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孤僻症,却觉得陈梓旻已经有所改善,看着柳明月欲言又止的样子,赶忙补充道,“医生肯定是要看的,已经托朋友在找了,肯定会有好消息的。”他安慰道,生怕柳明月误会自己的意思。
“那就劳陈叔费心了。”
两人闲话着回去,到家的时候,月上树梢,孩子们早就睡了。
秦嫂给他们倒了一碗糖水,自己也去睡了,这是今晚的宵夜,孩子们年纪还小,少食多餐,大人们的饮食习惯也跟着这个时间表。
中秋过去不久,随着新闻报纸和广播广而告之,大家都知道即将在十月一日建国。柳家村的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商量着一起去镇上听广播。
这可是新玩意儿,才刚刚装上去不久,听说能听到北京的电台直播的情况呢,大家都向往极了。年轻人们找上了小祥,商量着让他驾车一起去一趟,好歹有个伴儿。而且小祥见识不少,有他跟着,至少安心不是。
老陈头自然也没闲着,找他的人不少。男人们都愿意聚在村长家说话,距离十月一日越近,大家越兴奋,甚至连秋收的安排都耽搁了。
妇人们更愿意聚集在柳树下,被风的那面坐满了人,她们更关注其他事儿。
“听说原本的豪富们留下的产业都被国家接管了,要改成国企,还会在镇上建厂,到时候要招工呢。镇政府那边也有人接管了,会重新安排人,还有不够的就在本地招,那可是铁饭碗,要是能被招工,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那可不容易,听说了,要读过书识得字,还要身体健康,品性过关的。”有那消息灵通的,早就在镇上打听过了,“不过听说了,政府那边的名额早就被占完了,倒是工厂的工人还缺,待遇肯定是没那么好。”
不过就算是成为工人,那也是铁饭碗,举家,甚至举村都荣耀的事儿。
“这十里八乡这么多人,那厂子就那么大,肯定不容易。”徐燕是不心动,她拿着羊毛挑拣着,准备整理完再洗了晒,“我娘家人都打听过了,有本事不行,还得有关系。”这镇上的人光是沾亲带故的就不少,哪儿轮得到他们。
好些原本都盼着这个机会的人自然是失望透顶,大家叽叽喳喳发表着意见,柳明月在边上静静听着不插嘴。
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往镇上钻的意思,自然没有参与其中。却不知道,柳大姑正在往柳家村赶,带着她的“满腔好意”。
“我是想着你如今年纪轻轻就为老爷守着,也不好,他不定能回来。”老陈头实话实说,而且就陈地主当初瞒着他们直接走人的这个做法,想必对柳明月也没有多少怜惜,何必为他执着呢。
提到这事儿,柳明月也是烦得很,“陈叔,你想差了。”她想到那蠢蠢欲动,常常来家里头闲话的大姑妈,以及村里头那几个好事儿的婶儿,心里头的烦躁都抑制不住,“我也不是说要为老爷守着,我只是想再等等。”
等孩子再大些,等日子再好些,等她适应了这儿的生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说到底,经过了上辈子的事儿之后,柳明月其实很难再敞开心扉去接纳一个人,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她看过人性最恶的一面,也看过最善的一面,她更趋向于,跟已知的善良的人在一起,不愿意发生改变。
这种鸵鸟似的心态其实是不正常的,可柳明月自己没办法控制,她看着老陈头很坦诚地说道“陈叔不必为我担忧,若是缘分到了,我也不会裹步不前。如今还是好好将孩子们养大,好好把日子过好更为重要些。”
老陈头倒也不是为了要说服她再嫁,只是表个态而已,他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最好,也不要太有负担,这几个孩子也不是你的责任,能对他们不离不弃,你已经做到了最好了。”他都不敢保证,易地而处,自己能做到柳明月这个程度。
其实柳明月也明白自己的做法是很让人猜不透的,毕竟,一个毫无关系的姨娘,又并非跟陈地主情深意切,却愿意养着他的四个孩子,甚至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可在她的记忆里,永远都是他们相依为命的日子,那一幕幕组成了她这个人,根本无法忘却。若是再来一次,那些苦难自然不想再次经历,可美好的感情,她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再培养一次,尤其是如今初见成效。
从来到柳家村之后,她跟四个孩子的感情明显好了很多,尤其是陈梓旻。柳明月知道,这种关系其实是相互的,她也从孩子们身上汲取着力量,让她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陈叔谬赞了,您也很好,大家都很好。”她笑着说道,看着老陈头直笑,“我们是一家人了,您今日能找我说这番话,我也高兴极了。”证明老陈头真的也是为她着想的,并未把她当做外人。
“那是当然,几个孩子如今也懂事儿了许多,日后就算你再嫁,我也能养好他们的。等他们长大了,肯定不会忘了你。”说着,又提到了陈梓旻的病情,“我看着旻哥儿回来后倒是好了许多,如今跟着村里头的小孩儿也能玩到一起去,肯定是能好的。”
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孤僻症,却觉得陈梓旻已经有所改善,看着柳明月欲言又止的样子,赶忙补充道,“医生肯定是要看的,已经托朋友在找了,肯定会有好消息的。”他安慰道,生怕柳明月误会自己的意思。
“那就劳陈叔费心了。”
两人闲话着回去,到家的时候,月上树梢,孩子们早就睡了。
秦嫂给他们倒了一碗糖水,自己也去睡了,这是今晚的宵夜,孩子们年纪还小,少食多餐,大人们的饮食习惯也跟着这个时间表。
中秋过去不久,随着新闻报纸和广播广而告之,大家都知道即将在十月一日建国。柳家村的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商量着一起去镇上听广播。
这可是新玩意儿,才刚刚装上去不久,听说能听到北京的电台直播的情况呢,大家都向往极了。年轻人们找上了小祥,商量着让他驾车一起去一趟,好歹有个伴儿。而且小祥见识不少,有他跟着,至少安心不是。
老陈头自然也没闲着,找他的人不少。男人们都愿意聚在村长家说话,距离十月一日越近,大家越兴奋,甚至连秋收的安排都耽搁了。
妇人们更愿意聚集在柳树下,被风的那面坐满了人,她们更关注其他事儿。
“听说原本的豪富们留下的产业都被国家接管了,要改成国企,还会在镇上建厂,到时候要招工呢。镇政府那边也有人接管了,会重新安排人,还有不够的就在本地招,那可是铁饭碗,要是能被招工,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那可不容易,听说了,要读过书识得字,还要身体健康,品性过关的。”有那消息灵通的,早就在镇上打听过了,“不过听说了,政府那边的名额早就被占完了,倒是工厂的工人还缺,待遇肯定是没那么好。”
不过就算是成为工人,那也是铁饭碗,举家,甚至举村都荣耀的事儿。
“这十里八乡这么多人,那厂子就那么大,肯定不容易。”徐燕是不心动,她拿着羊毛挑拣着,准备整理完再洗了晒,“我娘家人都打听过了,有本事不行,还得有关系。”这镇上的人光是沾亲带故的就不少,哪儿轮得到他们。
好些原本都盼着这个机会的人自然是失望透顶,大家叽叽喳喳发表着意见,柳明月在边上静静听着不插嘴。
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往镇上钻的意思,自然没有参与其中。却不知道,柳大姑正在往柳家村赶,带着她的“满腔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