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故弄玄虚 (2/2)
来汉代的人就已经总结出了准确的月食推算公式,发现了日、月食有135个朔望月的周期。
三统历乃是西汉的刘歆所编,沿用到东汉的章帝时,改用更为精确的四分历。
荀忻用这两本历法中记载的方法分别推算月食,得出的结果别无二致,证明本月的确会有月食。
“莫非是河伯要预示月食”曹洪反应过来,艰难忍笑,荀元衡似乎玩上了瘾。
荀忻搁笔,“君得之矣。”
曹洪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有君在此,我无忧矣。”
于是湖阳城外再次出现蚌书,人们虔诚地捧着蚌壳交给识字的士人,士人拿着蚌壳念道,“本月望日,血月不祥。”
众人面面相觑,作为乡野之人,说月食可能还有人不解其意,而“血月”这个词却自带意象,人人能懂。
皎洁明月染为血色,何其不祥,众人奔走相告,嘱咐亲朋好友事事小心。
到了望日那一夜,湖阳城中的百姓等在庭院中,等到月上中天,圆月果然逐渐变为血色。
天穹上天色如青琉璃,红月远望而去着实诡异,令人心生不祥。
连某些不信鬼神的官吏也心思动摇,果真有月食,难道真的是河伯显灵
经此以后,“湖阳县为河伯庇佑”这一说法深入人心,人人争相祭祀河伯,甚至城中屯守的士卒早起操练时都要同拜河神。
屯兵到新野的曹洪听到细作传来的消息,捧腹不已,好不容易止住笑,正容道,“时机至矣。”
“是也,图穷而匕现,正是此时。”荀忻拱手笑了笑,他故弄玄虚刻了那么多蚌壳,是时候收网,不知道效果如何。
“河伯第三道诏,元衡欲如何写”曹洪好奇问道。
“德不配位,天谴旱螟。”玄袍青年缓声道,谶纬之语不能说得太明白,只希望湖阳吏民能意会到一二。
当然就算一时没人领会到,城中的细作也会充分为之解释。
“螟”即为蝗虫,时人最怕的无疑是灾荒,旱灾导致蝗灾,随之而来便是饥荒。这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生死之事,没人能置身事外。
“德不配位,天谴旱螟”士人的神色由虔诚转为忧惧,到底是谁德不配位,乃至引发天谴
蚌书的准确性早已被验证,城中人对此深信不疑,“天人感应”思想更是潜移默化成为当世共识。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只剩下一个是谁引发天谴
南阳郡天高皇帝远,没多少人往汉帝身上联想。既然灾祸应在湖阳,问题来了,湖阳城中最高权力者是谁
刘表作为州牧,大兴教化,称得上仁政爱民,人们怀疑的眼光从其身上掠过。
众人的目光被引向邓济,难道是邓将军
此前多少年,河伯从未示警,而邓济屯兵湖阳后河伯频繁显灵。
城中的舆论被无形的一双手所控制,人性中自私愚昧的一面,如水浅而礁石露,逐渐显露出来。
邓济渐渐发现,身边人看他的目光隐隐不对,他虽然听过城中愈演愈烈的河伯预警,但却从未往自身上联想。毕竟他是刘表的下属,下意识想到的当然是刘景升。
“将军。”斥候来报,“曹军往湖阳而来,据城不足五十里。”
邓济闻言豁然起身,“曹军竟敢寇我”惊讶之余他连忙布置守卫,“速速勒兵守城。”
曹军第二天即至城下,五千余人安营扎寨。邓济在城墙上放眼望去,从绵延不绝的营寨来估算,此次来攻的曹军足有数万人。
曹军哪来的这么多人真是奇也怪哉。
他心底有些怀疑曹军是虚张声势,但又不得不承认,曹军既然敢来攻城,人数绝对数倍于己。
当听闻曹军趁夜将数百份劝降书射入城中时,邓济慌了,“立即遣人搜寻销毁”
然而为时已晚,劝降书中提到曹公仁德,数次天灾唯独曹公治下“飞蝗避境”,城中开始盛传曹操的德政。
被细作重金贿赂的邓济部将终于倒戈,邓济必然要败,不如以其作为投曹的进身之阶。
夜晚仍在睡梦中的邓济被五花大绑,醒来惊怒交加,“竖子尔敢”
几名部将用粗布塞上他的嘴,一人道,“汝德不配位,勿要连累我等。”
“我等念君臣之情,未将汝投水祭河伯,将军知足矣。”另一位部将冷声警告道。
邓济心中大骂“竖子愚昧”,却也无可奈何,此时他哪能不知,所谓的神迹恐怕是曹贼的诡计。恨只恨他未能在谣言萌发时就掐断苗头,以至于愈演愈烈,最终为之吞噬。
曹洪接到军报称湖阳举城投降,半信半疑率兵前往观望,行军到城楼下,城门开启,为首的骑士拱手道,“湖阳愿降,此为贼将邓济,将军请验。”
他一甩马鞭,战马驮着被捆得结实的人往曹洪这边而来,曹营士卒连忙牵过马带到曹洪面前,“将军。”
来人四十多岁年纪,只穿着绢布里衣,双目圆睁,嘴被布堵着,只能“呜呜”出声。曹洪定睛仔细打量,不由咂舌,这位还真是邓济。
“邓将军何至于此。”曹洪控着缰绳绕着邓济走了一圈,心有戚戚为他叹一句,叹得邓济羞愤欲死。
“诸君弃暗投明,实为明智之举。湖阳一应人事照旧,此外吾即奏禀司空,为诸位表功请爵。”
湖阳众人闻言下马叩谢,引着数千曹军入城。
曹洪驱马与荀元衡并行,拱手揖道,“君之谋算韬略,虽陈平在世,犹不及也。”
“运筹帷幄,令洪心折。”曹洪诚挚道,“与君共事,实乃曹洪之幸也。”
“将军谬赞。”荀忻拱手回礼,他倒不觉得自己这一计有多高明,无非是仗着敌将识不破谶纬,如果遇到有能力善决断的将领,这种计策就没有实现的土壤。
他对此计的预判不过是扰乱人心,没想到实际情况更为戏剧化,不由抓住时机重金贿赂邓济部将,推波助澜,终于使敌不战自溃。
望着湖阳的高墙,荀忻深刻地意识到舆论的力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能成为他的助力,也能为敌所用,甚至在他不经意时很可能反噬。他对此平添几分敬畏,暗自警醒,对待谣言不可不慎。
“若无将军慷慨解囊,此城亦不能得,将军当居首功。”
曹洪的笑容凝在脸上,不提还好,一想起忍痛掏出的财货,不战而胜的喜悦都冲散许多。
“散微末之财而凭空得一城,如此便宜,天下岂有”曹洪重新振作起来,左顾右盼哼哼道,“洪得利多矣。”,,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三统历乃是西汉的刘歆所编,沿用到东汉的章帝时,改用更为精确的四分历。
荀忻用这两本历法中记载的方法分别推算月食,得出的结果别无二致,证明本月的确会有月食。
“莫非是河伯要预示月食”曹洪反应过来,艰难忍笑,荀元衡似乎玩上了瘾。
荀忻搁笔,“君得之矣。”
曹洪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有君在此,我无忧矣。”
于是湖阳城外再次出现蚌书,人们虔诚地捧着蚌壳交给识字的士人,士人拿着蚌壳念道,“本月望日,血月不祥。”
众人面面相觑,作为乡野之人,说月食可能还有人不解其意,而“血月”这个词却自带意象,人人能懂。
皎洁明月染为血色,何其不祥,众人奔走相告,嘱咐亲朋好友事事小心。
到了望日那一夜,湖阳城中的百姓等在庭院中,等到月上中天,圆月果然逐渐变为血色。
天穹上天色如青琉璃,红月远望而去着实诡异,令人心生不祥。
连某些不信鬼神的官吏也心思动摇,果真有月食,难道真的是河伯显灵
经此以后,“湖阳县为河伯庇佑”这一说法深入人心,人人争相祭祀河伯,甚至城中屯守的士卒早起操练时都要同拜河神。
屯兵到新野的曹洪听到细作传来的消息,捧腹不已,好不容易止住笑,正容道,“时机至矣。”
“是也,图穷而匕现,正是此时。”荀忻拱手笑了笑,他故弄玄虚刻了那么多蚌壳,是时候收网,不知道效果如何。
“河伯第三道诏,元衡欲如何写”曹洪好奇问道。
“德不配位,天谴旱螟。”玄袍青年缓声道,谶纬之语不能说得太明白,只希望湖阳吏民能意会到一二。
当然就算一时没人领会到,城中的细作也会充分为之解释。
“螟”即为蝗虫,时人最怕的无疑是灾荒,旱灾导致蝗灾,随之而来便是饥荒。这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生死之事,没人能置身事外。
“德不配位,天谴旱螟”士人的神色由虔诚转为忧惧,到底是谁德不配位,乃至引发天谴
蚌书的准确性早已被验证,城中人对此深信不疑,“天人感应”思想更是潜移默化成为当世共识。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只剩下一个是谁引发天谴
南阳郡天高皇帝远,没多少人往汉帝身上联想。既然灾祸应在湖阳,问题来了,湖阳城中最高权力者是谁
刘表作为州牧,大兴教化,称得上仁政爱民,人们怀疑的眼光从其身上掠过。
众人的目光被引向邓济,难道是邓将军
此前多少年,河伯从未示警,而邓济屯兵湖阳后河伯频繁显灵。
城中的舆论被无形的一双手所控制,人性中自私愚昧的一面,如水浅而礁石露,逐渐显露出来。
邓济渐渐发现,身边人看他的目光隐隐不对,他虽然听过城中愈演愈烈的河伯预警,但却从未往自身上联想。毕竟他是刘表的下属,下意识想到的当然是刘景升。
“将军。”斥候来报,“曹军往湖阳而来,据城不足五十里。”
邓济闻言豁然起身,“曹军竟敢寇我”惊讶之余他连忙布置守卫,“速速勒兵守城。”
曹军第二天即至城下,五千余人安营扎寨。邓济在城墙上放眼望去,从绵延不绝的营寨来估算,此次来攻的曹军足有数万人。
曹军哪来的这么多人真是奇也怪哉。
他心底有些怀疑曹军是虚张声势,但又不得不承认,曹军既然敢来攻城,人数绝对数倍于己。
当听闻曹军趁夜将数百份劝降书射入城中时,邓济慌了,“立即遣人搜寻销毁”
然而为时已晚,劝降书中提到曹公仁德,数次天灾唯独曹公治下“飞蝗避境”,城中开始盛传曹操的德政。
被细作重金贿赂的邓济部将终于倒戈,邓济必然要败,不如以其作为投曹的进身之阶。
夜晚仍在睡梦中的邓济被五花大绑,醒来惊怒交加,“竖子尔敢”
几名部将用粗布塞上他的嘴,一人道,“汝德不配位,勿要连累我等。”
“我等念君臣之情,未将汝投水祭河伯,将军知足矣。”另一位部将冷声警告道。
邓济心中大骂“竖子愚昧”,却也无可奈何,此时他哪能不知,所谓的神迹恐怕是曹贼的诡计。恨只恨他未能在谣言萌发时就掐断苗头,以至于愈演愈烈,最终为之吞噬。
曹洪接到军报称湖阳举城投降,半信半疑率兵前往观望,行军到城楼下,城门开启,为首的骑士拱手道,“湖阳愿降,此为贼将邓济,将军请验。”
他一甩马鞭,战马驮着被捆得结实的人往曹洪这边而来,曹营士卒连忙牵过马带到曹洪面前,“将军。”
来人四十多岁年纪,只穿着绢布里衣,双目圆睁,嘴被布堵着,只能“呜呜”出声。曹洪定睛仔细打量,不由咂舌,这位还真是邓济。
“邓将军何至于此。”曹洪控着缰绳绕着邓济走了一圈,心有戚戚为他叹一句,叹得邓济羞愤欲死。
“诸君弃暗投明,实为明智之举。湖阳一应人事照旧,此外吾即奏禀司空,为诸位表功请爵。”
湖阳众人闻言下马叩谢,引着数千曹军入城。
曹洪驱马与荀元衡并行,拱手揖道,“君之谋算韬略,虽陈平在世,犹不及也。”
“运筹帷幄,令洪心折。”曹洪诚挚道,“与君共事,实乃曹洪之幸也。”
“将军谬赞。”荀忻拱手回礼,他倒不觉得自己这一计有多高明,无非是仗着敌将识不破谶纬,如果遇到有能力善决断的将领,这种计策就没有实现的土壤。
他对此计的预判不过是扰乱人心,没想到实际情况更为戏剧化,不由抓住时机重金贿赂邓济部将,推波助澜,终于使敌不战自溃。
望着湖阳的高墙,荀忻深刻地意识到舆论的力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能成为他的助力,也能为敌所用,甚至在他不经意时很可能反噬。他对此平添几分敬畏,暗自警醒,对待谣言不可不慎。
“若无将军慷慨解囊,此城亦不能得,将军当居首功。”
曹洪的笑容凝在脸上,不提还好,一想起忍痛掏出的财货,不战而胜的喜悦都冲散许多。
“散微末之财而凭空得一城,如此便宜,天下岂有”曹洪重新振作起来,左顾右盼哼哼道,“洪得利多矣。”,,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