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延津之战 (2/2)
被疾呼声惊醒,“敌袭”
“将军,袁军至矣”
乐进闻讯赶过来,向上吼道,“多少骑”
斥候手搭凉棚,抹去额上热汗,“约五六百骑。”
曹操带着营中人马赶过来,正听到斥候喊道,“骑兵增数百,步兵”
眼前乌泱泱攒动的人影,铺天盖地,辨识不清,斥候咬牙道,“步兵不可胜数”
“无须再报。”曹操拔出佩刀,铮铮然有声,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
“下马。”
传令兵传第一通令,六百人翻身下马,扎甲摩擦碰撞,齐刷刷的声响。
“解鞍,放马”
众人面面相觑,大敌当前,战马就是他们驰骋沙场的保命符,哪有解鞍卸马的道理
但军令如山,没有人敢质疑。
只见前方的张文远张将军解下马鞍,听令照做,毫不迟疑。
将军都听令而行,骑兵们无奈也只能服从。
马鞍坠地的闷响声先后响起,战马嘶鸣,前蹄刨地,仿佛是因为毫无征兆地松开束缚,无措不解。
道路上遍地堆积着没有来得及运走的粮草辎重,微风吹拂,旌旗随风扬起。
马儿咴咴而鸣。
“明公,敌众我寡,不如回营拒地而守。”死一般的沉寂中,关羽拱手开口。
他不太理解曹公这一连串的操作,放弃刚修好的兵营,出营守在路旁,解鞍放马等着袁军来打。
坐以待毙
虽然相信曹操并非不知兵的庸才,关云长仍然为这种迷惑行为凝噎。
有他第一个挺身而出劝谏,一旁的几位将军忙附和,“关将军言之有理,不如坚守营中,伺机突围。”
“此处无险可守,明公”
“正是此理,明公,不若还营”
在场的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即使让他们以一当十也没人皱一下眉头,但解下马鞍,失去战马,静静在这里等敌人出现
仿佛时间静止,抑或被无限延长,仿佛危险隐藏于黑暗之中,又或者他们头顶悬着一把摇摇欲坠的利刃。
未免太过难熬。
谁能不急谁能不惧
不安的众将面面相觑,人人心焦,却又劝不动主帅。
乐进的目光在人马中搜寻,找到荀攸,唤道,“军师”
对,还有荀军师,军师或许能劝得动曹公。
众将及士卒纷纷望过去,挤眉弄眼使眼色,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
被众人用充满希冀的目光看了数息,百人期待中,荀攸缓缓开口。
这一开口便深负众望。
大敌当前,荀军师依然是一脸看着令人着急的从容淡定。
他身上衣袍被风鼓起,注视着敌骑,语气是少有的坚定,“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众人气急,军师非但不劝,还赞同得仿佛计策如他所出。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望向荀公达,隔着十数人,与他相视而笑。
哪怕相隔千里万里,他们心神相通,永远只有咫尺之遥。
眼见这君臣“沆瀣一气”,还“眉来眼去”,在场这几百人不由灰心。
此时无须登高远望便能看到敌骑,迎风飘展的帅旗赫然写着“文”字,主将应当是文丑。
五六千骑兵以席卷天地之势而来,不需要战鼓,战马奔腾,惊天动地的马蹄声犹胜战鼓。
这种情形谁能不慌几名将领挤上前去,“明公,可上马否”
只见曹操一手拿软布,稳稳擦拭刀刃,还刀入鞘,又接过亲兵手上的马槊擦拭槊刃。恍然与世隔绝。
“未可。”
气氛逐渐绝望,袁军骑兵肉眼可见地增多,策马而来,敌我距离不断拉进。
沿途的道路上散落着粮草辎重,战利品摆在眼前,唾手可得,没人能忍住诱惑。
敌骑中不少人策马离队,去争抢路上的辎重。还有人径直往前追,赶上迁徙的百姓,杀人劫财。
领兵的将领维持不住军纪,于是放纵不管,袁军阵形逐渐散乱。
惨叫声,马蹄声,远远传来婴儿与女子的啼哭声。
不住挣扎的女子被绑上马背,绝望呼救,被迫与骨肉分离
“可矣。”见敌军军纪散乱,曹操眯着的眼略睁开,一扔软布,持槊上马。
“上马迎敌”
这次众人如闻圣音,没人迟疑,做过千百次的动作早拥有肌肉记忆。瞬息间装上马鞍,六百名曹军一踢马腹,急不可耐地随将军冲锋。
忍无可忍,终于无需再忍。
掌中长戟终于可以饱饮敌血,曹军上下振奋,士气如虹,势如饿虎下山,又仿佛恶鬼出狱。
长刀卷刃,洞穿的尸体落下马背,兵戈坠地,扎甲的窟窿里往外源源不断喷涌鲜血,鲜血和泥,血腥味刺鼻。
争夺辎重的袁军本来已无心作战,对上势如虎狼的曹军,毫无还手之力。
“整军骑兵列阵”将校吼得声嘶力竭,然而己方骑兵如脱缰野马,一旦松了手再难控制。
军纪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六千之众的狼骑也不过是六千只待宰羔羊。
虎豹入羊群,结果可想而知。
延津之战,袁军溃败。
潦草收拾完战场,曹操驱马往土堆旁走,路过的士卒止步,敬畏地行礼。
“军师在何处”
士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指向土堆,“军师方才上去。”
曹操笑笑,拍了拍年轻士卒的肩膀,差点把人拍得腿软跪地。
“胆大些,孤不吃人。”
士卒望着他攀上土堆的背影,心道,杀人好像是没有吃人可怕。
沿着足迹登上土堆顶,只见荀公达的背影,儒袍随风而舞。四野平旷,这样一个背影显得孤高而寂寥。
有人聪明耀眼似锋芒外露,有人默默无闻如璞玉内润。
荀公达无疑是后一种。
“公达为何在此”曹操自顾自坐到荀攸身边。
“明公。”土堆上不便站起身作揖,荀攸坐在原地拱手致意,略带歉意,“公寻我”
“当行矣。”他的明公解下水囊,喝一口后递给他,“以水代酒,回营再宴饮。”
说完他自己笑,荀公达并不好酒,只是他不自觉用上了哄郭奉孝的语气。
“奉孝、元衡,年纪尚轻。”有时候相处起来,君臣之间像朋友也像子侄。
他随口感慨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兴之所至,随口所说的话漫无边际。
但面前的人是荀公达,他本来也不需要组织语言。
“明公仍当壮年。”荀攸低声应道,不需要多言也读懂了他的意思。
他们几乎是同龄人,自然也会有同样的“老之将至”的感受。
曹操远眺四野,只看到战死沙场的敌卒和流离失所的百姓。
“天地间,人为贵。”猎猎风声里,他突然如此慨叹道。
这是他所作的度关山的第一句。
立志“度关山”,口称“人为贵”,但他手中又沾染多少无辜血。
恨世事不能如人愿。
荀公达偏头看向他,看着曹公经年沧桑的脸,看出他眼中难得的悲悯。
荀攸平常说话声量不高,可以说是轻声细语,散于空中,听来低声却沉重。“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1。”
曹孟德闻言大笑,笑得须髯颤抖,举水囊笑道,“当为君寿。”
“敬我与君不谋而合,敬司马法不刊之论。”
兵家谁不读司马法,在曹孟德心中,唯有孙子兵法能与其比肩。
接过曹操手中的水囊,荀攸饮一口水,无意中视线扫到一处,瞳孔微扩,不由去拉曹操衣袖,“明公”
曹操一挑眉,顺着他的示意望去
只见不远处滔滔汩汩的河水上,赫然飘浮着数不胜数的皮筏、竹筏,影影绰绰,望不真切。
曹操倒嘶一口凉气,方才一战折损百人,他手底下如今不过五百余骑卒。
这袁本初究竟玩得什么名堂难道另安排有水路奇袭
“整军备战”
“将军,袁军至矣”
乐进闻讯赶过来,向上吼道,“多少骑”
斥候手搭凉棚,抹去额上热汗,“约五六百骑。”
曹操带着营中人马赶过来,正听到斥候喊道,“骑兵增数百,步兵”
眼前乌泱泱攒动的人影,铺天盖地,辨识不清,斥候咬牙道,“步兵不可胜数”
“无须再报。”曹操拔出佩刀,铮铮然有声,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
“下马。”
传令兵传第一通令,六百人翻身下马,扎甲摩擦碰撞,齐刷刷的声响。
“解鞍,放马”
众人面面相觑,大敌当前,战马就是他们驰骋沙场的保命符,哪有解鞍卸马的道理
但军令如山,没有人敢质疑。
只见前方的张文远张将军解下马鞍,听令照做,毫不迟疑。
将军都听令而行,骑兵们无奈也只能服从。
马鞍坠地的闷响声先后响起,战马嘶鸣,前蹄刨地,仿佛是因为毫无征兆地松开束缚,无措不解。
道路上遍地堆积着没有来得及运走的粮草辎重,微风吹拂,旌旗随风扬起。
马儿咴咴而鸣。
“明公,敌众我寡,不如回营拒地而守。”死一般的沉寂中,关羽拱手开口。
他不太理解曹公这一连串的操作,放弃刚修好的兵营,出营守在路旁,解鞍放马等着袁军来打。
坐以待毙
虽然相信曹操并非不知兵的庸才,关云长仍然为这种迷惑行为凝噎。
有他第一个挺身而出劝谏,一旁的几位将军忙附和,“关将军言之有理,不如坚守营中,伺机突围。”
“此处无险可守,明公”
“正是此理,明公,不若还营”
在场的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即使让他们以一当十也没人皱一下眉头,但解下马鞍,失去战马,静静在这里等敌人出现
仿佛时间静止,抑或被无限延长,仿佛危险隐藏于黑暗之中,又或者他们头顶悬着一把摇摇欲坠的利刃。
未免太过难熬。
谁能不急谁能不惧
不安的众将面面相觑,人人心焦,却又劝不动主帅。
乐进的目光在人马中搜寻,找到荀攸,唤道,“军师”
对,还有荀军师,军师或许能劝得动曹公。
众将及士卒纷纷望过去,挤眉弄眼使眼色,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
被众人用充满希冀的目光看了数息,百人期待中,荀攸缓缓开口。
这一开口便深负众望。
大敌当前,荀军师依然是一脸看着令人着急的从容淡定。
他身上衣袍被风鼓起,注视着敌骑,语气是少有的坚定,“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众人气急,军师非但不劝,还赞同得仿佛计策如他所出。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望向荀公达,隔着十数人,与他相视而笑。
哪怕相隔千里万里,他们心神相通,永远只有咫尺之遥。
眼见这君臣“沆瀣一气”,还“眉来眼去”,在场这几百人不由灰心。
此时无须登高远望便能看到敌骑,迎风飘展的帅旗赫然写着“文”字,主将应当是文丑。
五六千骑兵以席卷天地之势而来,不需要战鼓,战马奔腾,惊天动地的马蹄声犹胜战鼓。
这种情形谁能不慌几名将领挤上前去,“明公,可上马否”
只见曹操一手拿软布,稳稳擦拭刀刃,还刀入鞘,又接过亲兵手上的马槊擦拭槊刃。恍然与世隔绝。
“未可。”
气氛逐渐绝望,袁军骑兵肉眼可见地增多,策马而来,敌我距离不断拉进。
沿途的道路上散落着粮草辎重,战利品摆在眼前,唾手可得,没人能忍住诱惑。
敌骑中不少人策马离队,去争抢路上的辎重。还有人径直往前追,赶上迁徙的百姓,杀人劫财。
领兵的将领维持不住军纪,于是放纵不管,袁军阵形逐渐散乱。
惨叫声,马蹄声,远远传来婴儿与女子的啼哭声。
不住挣扎的女子被绑上马背,绝望呼救,被迫与骨肉分离
“可矣。”见敌军军纪散乱,曹操眯着的眼略睁开,一扔软布,持槊上马。
“上马迎敌”
这次众人如闻圣音,没人迟疑,做过千百次的动作早拥有肌肉记忆。瞬息间装上马鞍,六百名曹军一踢马腹,急不可耐地随将军冲锋。
忍无可忍,终于无需再忍。
掌中长戟终于可以饱饮敌血,曹军上下振奋,士气如虹,势如饿虎下山,又仿佛恶鬼出狱。
长刀卷刃,洞穿的尸体落下马背,兵戈坠地,扎甲的窟窿里往外源源不断喷涌鲜血,鲜血和泥,血腥味刺鼻。
争夺辎重的袁军本来已无心作战,对上势如虎狼的曹军,毫无还手之力。
“整军骑兵列阵”将校吼得声嘶力竭,然而己方骑兵如脱缰野马,一旦松了手再难控制。
军纪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六千之众的狼骑也不过是六千只待宰羔羊。
虎豹入羊群,结果可想而知。
延津之战,袁军溃败。
潦草收拾完战场,曹操驱马往土堆旁走,路过的士卒止步,敬畏地行礼。
“军师在何处”
士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指向土堆,“军师方才上去。”
曹操笑笑,拍了拍年轻士卒的肩膀,差点把人拍得腿软跪地。
“胆大些,孤不吃人。”
士卒望着他攀上土堆的背影,心道,杀人好像是没有吃人可怕。
沿着足迹登上土堆顶,只见荀公达的背影,儒袍随风而舞。四野平旷,这样一个背影显得孤高而寂寥。
有人聪明耀眼似锋芒外露,有人默默无闻如璞玉内润。
荀公达无疑是后一种。
“公达为何在此”曹操自顾自坐到荀攸身边。
“明公。”土堆上不便站起身作揖,荀攸坐在原地拱手致意,略带歉意,“公寻我”
“当行矣。”他的明公解下水囊,喝一口后递给他,“以水代酒,回营再宴饮。”
说完他自己笑,荀公达并不好酒,只是他不自觉用上了哄郭奉孝的语气。
“奉孝、元衡,年纪尚轻。”有时候相处起来,君臣之间像朋友也像子侄。
他随口感慨一句,前言不搭后语。兴之所至,随口所说的话漫无边际。
但面前的人是荀公达,他本来也不需要组织语言。
“明公仍当壮年。”荀攸低声应道,不需要多言也读懂了他的意思。
他们几乎是同龄人,自然也会有同样的“老之将至”的感受。
曹操远眺四野,只看到战死沙场的敌卒和流离失所的百姓。
“天地间,人为贵。”猎猎风声里,他突然如此慨叹道。
这是他所作的度关山的第一句。
立志“度关山”,口称“人为贵”,但他手中又沾染多少无辜血。
恨世事不能如人愿。
荀公达偏头看向他,看着曹公经年沧桑的脸,看出他眼中难得的悲悯。
荀攸平常说话声量不高,可以说是轻声细语,散于空中,听来低声却沉重。“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1。”
曹孟德闻言大笑,笑得须髯颤抖,举水囊笑道,“当为君寿。”
“敬我与君不谋而合,敬司马法不刊之论。”
兵家谁不读司马法,在曹孟德心中,唯有孙子兵法能与其比肩。
接过曹操手中的水囊,荀攸饮一口水,无意中视线扫到一处,瞳孔微扩,不由去拉曹操衣袖,“明公”
曹操一挑眉,顺着他的示意望去
只见不远处滔滔汩汩的河水上,赫然飘浮着数不胜数的皮筏、竹筏,影影绰绰,望不真切。
曹操倒嘶一口凉气,方才一战折损百人,他手底下如今不过五百余骑卒。
这袁本初究竟玩得什么名堂难道另安排有水路奇袭
“整军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