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天气最是舒适宜人,窗外吹进来的风都是暖的, 带着春天的气息, 花香混合着青草的味道, 令人心旷神怡。
可就是在这样一切都温和的日子里, 祁京却堪堪结束了一场闹剧。
为首的乃是当朝最得圣上欢心的郢王,联合北境反贼一同将皇宫给围了, 企图逼宫。
幸得太子提前与众臣筹谋, 才及时结束了这场谋反的戏码,将郢王极其党羽压入天牢等待裁决。
当日, 东宫传来喜事。
救驾有功的太子妃已怀有身孕,皇室血脉得以延续。
平定反贼又得此佳讯, 龙颜大悦, 举国欢庆七日以贺。
人人都欢庆圣上即将喜得皇孙,却不知这圣上并非像表面那般心情甚佳。
戚旭乃是戚晟看着长大的弟弟,两人一直都是最为亲近的, 当年的那一场祸乱更是让他们众多兄弟只剩了这么两人。
从戚星阑那里得知郢王通敌叛国之时,他是不信的, 可如今事实就这样摆在他的面前,他便是不相信都不能够。
年过五旬的老皇帝悲痛万分,一夜之间白了发, 如今瞧起来像是古稀之年。
众人无不感叹这戚旭多么狼心狗肺,死不足惜。
只有太子什么都没说,满心满意全都是自己那位昏迷不醒的太子妃。
凤攸宁醒过来时,已是两日后。
她睁眼便见纱帘外站着一人, 朝着窗户的位置负手而立,那挺拔的身影生生多了几分忧愁。
“殿下”她喃喃开口,听得自己的声音嘶哑难听,忍不住便拧了拧眉头。
戚星阑听得动静,赶忙过来俯身在床边,握紧了她的手。
“宁儿,你终于醒了。”
他的眼中晃过一抹晶莹,随即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默默地舒了一口气。
瞧他这副紧张的模样,凤攸宁用力地扯了扯唇角,“嗓子疼。”
“好,好,我这便去给你倒水来。”他说着便已转身去倒水。
凤攸宁瞧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内殿的那架屏风后,又合上眼缓了缓神。
外殿传来太子殿下微微颤抖的声音“太子妃醒了。晴微进屋伺候,濯束,你去请了御医来。潜策和绮烟分别去给陛下和贤妃娘娘报平安。”
听得他这般有条不紊的安排,她的唇角不由漾起一抹欣慰的笑。
“来,我扶你起来。”她的思绪飘得远了,竟是不曾注意那人何时已走至了自己身边。
一只大手托起她的脊背,隔着薄薄的内衫,凤攸宁感觉到那人掌心的温热。
晴微递了水杯过来,戚星阑又接过来亲自喂她。
温水顺着喉咙一直淌进胃里,一股子暖意由内而外散发开来。
她只觉得自己缓过来了不少,只是身上暂时还使不上劲,只倚在那人的胸膛又抿了两口水润嗓子。
“这些事殿下不必亲自做的。”凤攸宁抬眼瞧了戚星阑一眼,从这个角度来看,她家太子殿下着实好看得紧。
戚星阑的手轻轻捏着她的肩头,笑道“我是你的夫君,这些事自然是我来做。”
候在一旁的小丫头瞧着两位主子如胶似漆的模样,面上心里都跟着高兴,暗暗在一旁笑着。
凤攸宁面色不由得一红,手指轻轻抚上小腹的位置,“孩子没事吧”
她昏睡的时候隐约听见有御医禀报说她有喜之事,亦听得了老皇帝说要下旨举国同庆。
“恩,放心吧。”戚星阑替她略了略耳畔的发丝,又垂眸在她额上轻吻了一下,“父皇亲自带了御医来,没能瞒住。”
她摇摇头示意此事无妨,叫他莫要自责。
“那时我想保密,也是考虑到你假装失踪之事,怕这孩子被有心之人利用,如今你回宫了,自是不必再瞒。”
“恩。”
“对了,”脑海中忽的晃过了那日晕倒前的场景,她忙从那人怀中坐起,“父皇那日可是受了惊,如何了”
看她皱着一张小脸担心的模样,他眉眼不由染上几分笑意。
“父皇一切都好。他老人家还说,那日听你唤他父皇又见你拼命护驾,感动得不行,要好好赏赐你。”
“赏赐便不必了。”凤攸宁垂下眉眼盯着自己还不曾显现的小腹,忧心忡忡地说道,“只盼望父皇能再帮一帮我母国,阿允那边还不知如何了”
提及此事,戚星阑的眉头不着痕迹的皱了一下,随后舒展开来。
“放心罢,父皇已在同众臣商议此事,过不了几日便会再派援兵去南境的。”他柔声说着,便听得殿外濯束的声音传来。
“殿下,娘娘,御医已到了。”
“进来罢。”
两日不曾进食,凤攸宁这会儿不由得腹中饥饿,待御医诊完脉后忙叫晴微去做了碗翠蓉鸡丝粥来。
戚星阑眼看着她将粥碗吃了个干净,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你现下是有身子的人,多吃些补补身体才好。”
她拧了拧眉头,小声嗔怪“御医方才嘱咐了不可食过量,补过甚,你这是要害我和孩子。”
她这副样子像极了小孩子,看得太子殿下这几日头顶笼罩着的乌云全都散了,只堪堪望着她,恨不得这般一直看下去,看一辈子。
凤攸宁晕倒的那一刻,他怕极了。
他后悔将她独自放在了大殿中,还留下让她护父皇周全的话。他不曾料到会有人偷偷溜进殿里行刺,他以为那里是最安全的。
想来若是他晚进去了一刻,父皇和他的宁儿便都是生死未卜了。
“宁儿,我再不会留你一人了。”他如是说道。
凤攸宁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吓得一怔,随后笑道“那日后你若是再赴边境征战,也带上我可好”
戚星阑的眉头又是一皱,嘴唇紧抿成了一条线。
她笑着去抚他的眉头,“我这不是没事嘛,殿下的担心可以消了。况且我可是断虚山凌崖的关门弟子,上战场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可就是在这样一切都温和的日子里, 祁京却堪堪结束了一场闹剧。
为首的乃是当朝最得圣上欢心的郢王,联合北境反贼一同将皇宫给围了, 企图逼宫。
幸得太子提前与众臣筹谋, 才及时结束了这场谋反的戏码,将郢王极其党羽压入天牢等待裁决。
当日, 东宫传来喜事。
救驾有功的太子妃已怀有身孕,皇室血脉得以延续。
平定反贼又得此佳讯, 龙颜大悦, 举国欢庆七日以贺。
人人都欢庆圣上即将喜得皇孙,却不知这圣上并非像表面那般心情甚佳。
戚旭乃是戚晟看着长大的弟弟,两人一直都是最为亲近的, 当年的那一场祸乱更是让他们众多兄弟只剩了这么两人。
从戚星阑那里得知郢王通敌叛国之时,他是不信的, 可如今事实就这样摆在他的面前,他便是不相信都不能够。
年过五旬的老皇帝悲痛万分,一夜之间白了发, 如今瞧起来像是古稀之年。
众人无不感叹这戚旭多么狼心狗肺,死不足惜。
只有太子什么都没说,满心满意全都是自己那位昏迷不醒的太子妃。
凤攸宁醒过来时,已是两日后。
她睁眼便见纱帘外站着一人, 朝着窗户的位置负手而立,那挺拔的身影生生多了几分忧愁。
“殿下”她喃喃开口,听得自己的声音嘶哑难听,忍不住便拧了拧眉头。
戚星阑听得动静,赶忙过来俯身在床边,握紧了她的手。
“宁儿,你终于醒了。”
他的眼中晃过一抹晶莹,随即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默默地舒了一口气。
瞧他这副紧张的模样,凤攸宁用力地扯了扯唇角,“嗓子疼。”
“好,好,我这便去给你倒水来。”他说着便已转身去倒水。
凤攸宁瞧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内殿的那架屏风后,又合上眼缓了缓神。
外殿传来太子殿下微微颤抖的声音“太子妃醒了。晴微进屋伺候,濯束,你去请了御医来。潜策和绮烟分别去给陛下和贤妃娘娘报平安。”
听得他这般有条不紊的安排,她的唇角不由漾起一抹欣慰的笑。
“来,我扶你起来。”她的思绪飘得远了,竟是不曾注意那人何时已走至了自己身边。
一只大手托起她的脊背,隔着薄薄的内衫,凤攸宁感觉到那人掌心的温热。
晴微递了水杯过来,戚星阑又接过来亲自喂她。
温水顺着喉咙一直淌进胃里,一股子暖意由内而外散发开来。
她只觉得自己缓过来了不少,只是身上暂时还使不上劲,只倚在那人的胸膛又抿了两口水润嗓子。
“这些事殿下不必亲自做的。”凤攸宁抬眼瞧了戚星阑一眼,从这个角度来看,她家太子殿下着实好看得紧。
戚星阑的手轻轻捏着她的肩头,笑道“我是你的夫君,这些事自然是我来做。”
候在一旁的小丫头瞧着两位主子如胶似漆的模样,面上心里都跟着高兴,暗暗在一旁笑着。
凤攸宁面色不由得一红,手指轻轻抚上小腹的位置,“孩子没事吧”
她昏睡的时候隐约听见有御医禀报说她有喜之事,亦听得了老皇帝说要下旨举国同庆。
“恩,放心吧。”戚星阑替她略了略耳畔的发丝,又垂眸在她额上轻吻了一下,“父皇亲自带了御医来,没能瞒住。”
她摇摇头示意此事无妨,叫他莫要自责。
“那时我想保密,也是考虑到你假装失踪之事,怕这孩子被有心之人利用,如今你回宫了,自是不必再瞒。”
“恩。”
“对了,”脑海中忽的晃过了那日晕倒前的场景,她忙从那人怀中坐起,“父皇那日可是受了惊,如何了”
看她皱着一张小脸担心的模样,他眉眼不由染上几分笑意。
“父皇一切都好。他老人家还说,那日听你唤他父皇又见你拼命护驾,感动得不行,要好好赏赐你。”
“赏赐便不必了。”凤攸宁垂下眉眼盯着自己还不曾显现的小腹,忧心忡忡地说道,“只盼望父皇能再帮一帮我母国,阿允那边还不知如何了”
提及此事,戚星阑的眉头不着痕迹的皱了一下,随后舒展开来。
“放心罢,父皇已在同众臣商议此事,过不了几日便会再派援兵去南境的。”他柔声说着,便听得殿外濯束的声音传来。
“殿下,娘娘,御医已到了。”
“进来罢。”
两日不曾进食,凤攸宁这会儿不由得腹中饥饿,待御医诊完脉后忙叫晴微去做了碗翠蓉鸡丝粥来。
戚星阑眼看着她将粥碗吃了个干净,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你现下是有身子的人,多吃些补补身体才好。”
她拧了拧眉头,小声嗔怪“御医方才嘱咐了不可食过量,补过甚,你这是要害我和孩子。”
她这副样子像极了小孩子,看得太子殿下这几日头顶笼罩着的乌云全都散了,只堪堪望着她,恨不得这般一直看下去,看一辈子。
凤攸宁晕倒的那一刻,他怕极了。
他后悔将她独自放在了大殿中,还留下让她护父皇周全的话。他不曾料到会有人偷偷溜进殿里行刺,他以为那里是最安全的。
想来若是他晚进去了一刻,父皇和他的宁儿便都是生死未卜了。
“宁儿,我再不会留你一人了。”他如是说道。
凤攸宁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吓得一怔,随后笑道“那日后你若是再赴边境征战,也带上我可好”
戚星阑的眉头又是一皱,嘴唇紧抿成了一条线。
她笑着去抚他的眉头,“我这不是没事嘛,殿下的担心可以消了。况且我可是断虚山凌崖的关门弟子,上战场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