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地抬头,想说什么,最终抿抿唇什么都没说。
李成石松了松衬衫领口,呼出一口气,“既然你不想说真话,那就等人到齐再说。”
那头气氛凝重,这边朴智旻一大早请了个假遮掩一番抵达定好的包间。
金钟铉比他提早赶到。
朴智旻一进来,金钟铉放下菜单,服务员很有眼色的关上门。
“什么事这么急”
金钟铉倒了杯水放到他面前,昨晚c跨年结束回到家里已经是四点多,稍微阖了下眼,就被手机吵醒。
朴智旻打来的,说是有急事要和他见面谈。
朴智旻坐下来一口气喝光杯子里的水。
然后表情很复杂,像是在犹豫要不要说,理智告诉他这件事必须要和金钟铉商量,但情感上答应了世界又不能说。
金钟铉看他这个表情,原本调笑的表情渐渐消失“世界出事了。”
他们两个唯一相交的线就是姜世界,此时此刻他这幅表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朴智旻像是松了口气,往后靠在椅背上,“世界她恢复记忆了。”
“”金钟铉一惊,作为前前后后经历全过程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这个恢复记忆意味着什么。
朴智旻从昨天晚上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汉江结束。
听着听着金钟铉的眉头越皱越紧,到最后脸色已经不能用阴沉来形容。
“有什么不对吗”朴智旻看金钟铉脸色越来越不对,连忙问。
“当然不对。”金钟铉脸沉得可以滴水,“他把郑俞恩的死全部归结到了世界头上,倒把他自己撇清楚了。”
郑俞恩这个人他打交道不多,但可以知道的是她绝不像表面那么温婉。
她似乎把死之后所有的事都预料到了,听朴智旻说的,她所做的一切都在为世界铺路,一条康庄大路,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一向“料事如神“的她又怎么会想不到程大明今天所做的事
恐怕她全都知道,包括催眠,要知道她虽然毕业于哈佛大学音乐系,却旁听了心理学系全部课程,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是全世界心理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大学。
智商165,当年还上过首尔报纸,后来慢慢消失于人们视线中,再提起似乎是哦,那个叛逆的神童啊
“我怀疑她把世界当成了试验品。”金钟铉说出心中的盘旋已久的猜测。
“试验品”朴智旻不自觉重复,他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
金钟铉点了一支烟,“上次葬礼上我感觉她父母好像并不意外,伤心是伤心,是那种这一天终于来了的伤心。”
“我去了一趟郑俞恩就医的心理诊所。”金钟铉表情严肃,“她有很严重的抑郁症,世界是环境造就的抑郁症,而她,是天生的。
也许是父母不放心,除了在国外的那些年,郑俞恩每周都按时去诊所报到。
让医生感到奇怪的是,她的病控制的很好,不正常的那种好。
比方说,按时吃药,病情会控制住,有一个下降曲线,不按时吃药,病情会反复,但是无论按不按时吃药,她的曲线图控制得非常精确,像是有强迫症,上下浮动不超过01。”
金钟铉掐灭烟,“这意味着她的控制力尤其的好,她一定有一个释放渠道,把世界当成一个试验品,定时不定量给予外部刺激,她一直做得很好,很会掩饰,性格也在慢慢变化,给周围所有人的暗示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对世界没有坏处的。
如果世界生在正常的家庭,她对世界的影响力必然不会这么大,但世界所处的坏境给了她可趁之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李女士又忙于工作,经过一层层伪装,可以说,在幼儿时期,世界接触最多的就是她。“
第一次见面,世界曾经说过她的一些事,恐怕都是遇见郑俞恩之前,郑俞恩在世界成长过程中一步一步下暗示,可是中途还是出现了两个偏差。
一个是朴智旻,一个就是他。
“世界失控了,脱离了她的控制。
变得不像郑俞恩预想中的姜世界。
预想中的姜世界该是什么样子。
成为另一个郑俞恩,姜世界就是郑俞恩最成功的作品。“
金钟铉一脸平静说着让人毛骨悚然的话,朴智旻听得寒毛直竖。
你无法用常理理解一个疯子,同样,你也无法理解用死下一盘棋的疯子。
一面是亲人朋友掩藏起来甚至做手脚掩饰的“真相”,一面是从小成长起来的伙伴亲口告诉你血淋淋的真相。
世界会相信谁呢。
一旦所相信的真相被证实是假的,重重冲击之下的世界只可能钻进死胡同出不来。
“你有没有发觉,世界的性格是不正常的。“
前世暂且不论,李女士家族本身就是医院起家,这种情况下世界的抑郁症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但因为世界性格的变化让人短暂忽略了这一现象。
像他,也被蒙蔽,以为是世界过度思念前世。
但如果从幼儿时期每天都有一位心理学人士加以诱导,恐怕这种情况并不会减轻,反而会越发严重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女士会对郑俞恩多加提防的原因。
“除了主动接触的人,世界对于其他人都是拒绝的态度,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世界的家人就不说了,也许前20年的接触还没有你我多,但是郑俞恩呢,她可是个成年人,和世界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人情世故也不知道吗”
“我在梨花女大打听到的是,郑俞恩每年都获得最受学生喜爱奖,和其他梨花女大出身的名流关系也都非常好,这可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
朴智旻不理解“俞恩姐她到底想干什么”
“她想干什么试验品失控就要销毁。”
朴智旻一惊,就要起身,金钟铉拦住他,“没用的。”
“这只是猜测,即使是真的,我也不会告诉世界。”
朴智旻慢慢坐下,因为一旦告知世界“真相”,反而会加速她的崩溃。
“我们能做什么”
“等”
李成石松了松衬衫领口,呼出一口气,“既然你不想说真话,那就等人到齐再说。”
那头气氛凝重,这边朴智旻一大早请了个假遮掩一番抵达定好的包间。
金钟铉比他提早赶到。
朴智旻一进来,金钟铉放下菜单,服务员很有眼色的关上门。
“什么事这么急”
金钟铉倒了杯水放到他面前,昨晚c跨年结束回到家里已经是四点多,稍微阖了下眼,就被手机吵醒。
朴智旻打来的,说是有急事要和他见面谈。
朴智旻坐下来一口气喝光杯子里的水。
然后表情很复杂,像是在犹豫要不要说,理智告诉他这件事必须要和金钟铉商量,但情感上答应了世界又不能说。
金钟铉看他这个表情,原本调笑的表情渐渐消失“世界出事了。”
他们两个唯一相交的线就是姜世界,此时此刻他这幅表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朴智旻像是松了口气,往后靠在椅背上,“世界她恢复记忆了。”
“”金钟铉一惊,作为前前后后经历全过程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这个恢复记忆意味着什么。
朴智旻从昨天晚上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汉江结束。
听着听着金钟铉的眉头越皱越紧,到最后脸色已经不能用阴沉来形容。
“有什么不对吗”朴智旻看金钟铉脸色越来越不对,连忙问。
“当然不对。”金钟铉脸沉得可以滴水,“他把郑俞恩的死全部归结到了世界头上,倒把他自己撇清楚了。”
郑俞恩这个人他打交道不多,但可以知道的是她绝不像表面那么温婉。
她似乎把死之后所有的事都预料到了,听朴智旻说的,她所做的一切都在为世界铺路,一条康庄大路,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一向“料事如神“的她又怎么会想不到程大明今天所做的事
恐怕她全都知道,包括催眠,要知道她虽然毕业于哈佛大学音乐系,却旁听了心理学系全部课程,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是全世界心理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大学。
智商165,当年还上过首尔报纸,后来慢慢消失于人们视线中,再提起似乎是哦,那个叛逆的神童啊
“我怀疑她把世界当成了试验品。”金钟铉说出心中的盘旋已久的猜测。
“试验品”朴智旻不自觉重复,他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
金钟铉点了一支烟,“上次葬礼上我感觉她父母好像并不意外,伤心是伤心,是那种这一天终于来了的伤心。”
“我去了一趟郑俞恩就医的心理诊所。”金钟铉表情严肃,“她有很严重的抑郁症,世界是环境造就的抑郁症,而她,是天生的。
也许是父母不放心,除了在国外的那些年,郑俞恩每周都按时去诊所报到。
让医生感到奇怪的是,她的病控制的很好,不正常的那种好。
比方说,按时吃药,病情会控制住,有一个下降曲线,不按时吃药,病情会反复,但是无论按不按时吃药,她的曲线图控制得非常精确,像是有强迫症,上下浮动不超过01。”
金钟铉掐灭烟,“这意味着她的控制力尤其的好,她一定有一个释放渠道,把世界当成一个试验品,定时不定量给予外部刺激,她一直做得很好,很会掩饰,性格也在慢慢变化,给周围所有人的暗示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对世界没有坏处的。
如果世界生在正常的家庭,她对世界的影响力必然不会这么大,但世界所处的坏境给了她可趁之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李女士又忙于工作,经过一层层伪装,可以说,在幼儿时期,世界接触最多的就是她。“
第一次见面,世界曾经说过她的一些事,恐怕都是遇见郑俞恩之前,郑俞恩在世界成长过程中一步一步下暗示,可是中途还是出现了两个偏差。
一个是朴智旻,一个就是他。
“世界失控了,脱离了她的控制。
变得不像郑俞恩预想中的姜世界。
预想中的姜世界该是什么样子。
成为另一个郑俞恩,姜世界就是郑俞恩最成功的作品。“
金钟铉一脸平静说着让人毛骨悚然的话,朴智旻听得寒毛直竖。
你无法用常理理解一个疯子,同样,你也无法理解用死下一盘棋的疯子。
一面是亲人朋友掩藏起来甚至做手脚掩饰的“真相”,一面是从小成长起来的伙伴亲口告诉你血淋淋的真相。
世界会相信谁呢。
一旦所相信的真相被证实是假的,重重冲击之下的世界只可能钻进死胡同出不来。
“你有没有发觉,世界的性格是不正常的。“
前世暂且不论,李女士家族本身就是医院起家,这种情况下世界的抑郁症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但因为世界性格的变化让人短暂忽略了这一现象。
像他,也被蒙蔽,以为是世界过度思念前世。
但如果从幼儿时期每天都有一位心理学人士加以诱导,恐怕这种情况并不会减轻,反而会越发严重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女士会对郑俞恩多加提防的原因。
“除了主动接触的人,世界对于其他人都是拒绝的态度,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世界的家人就不说了,也许前20年的接触还没有你我多,但是郑俞恩呢,她可是个成年人,和世界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人情世故也不知道吗”
“我在梨花女大打听到的是,郑俞恩每年都获得最受学生喜爱奖,和其他梨花女大出身的名流关系也都非常好,这可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
朴智旻不理解“俞恩姐她到底想干什么”
“她想干什么试验品失控就要销毁。”
朴智旻一惊,就要起身,金钟铉拦住他,“没用的。”
“这只是猜测,即使是真的,我也不会告诉世界。”
朴智旻慢慢坐下,因为一旦告知世界“真相”,反而会加速她的崩溃。
“我们能做什么”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