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将军府的老夫人寿辰在正月初五。
府里的众人都在为着寿宴做准备。
将军夫人许氏看着管家递过来的戏单子, 上头都是老夫人平日里爱听的,到时候老夫人想听哪出便可以点。
许氏将单子搁下,对身边的丫鬟问道“诗诗呢平日里她早就过来了, 今日她祖母寿辰怎么还不见人影”
丫鬟低着头回道“夫人您忘了吗三姑娘前几天就跟您说了, 她今早要出去取一件给老夫人的寿礼。”
经丫鬟这么一提醒, 许氏倒是想起来了,那时候诗诗哄得她同意了。她皱了皱眉, “这寿礼应该早就备好,怎么能到今日才去取呢。更何况外面买的, 到底比不上她亲手做更有心意。”
丫鬟劝说道“夫人, 往年姑娘都是亲手做寿礼给老夫人, 也许这回她想送点不一样的吧。”
许氏脸色还是不见好转, 她担忧的的道“出不出挑都是次要了, 千万别出什么岔子才好。”那么多世家官眷都会贺寿,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
沈宅
沈如晚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抱起前些天分株好的素冠荷鼎。
自从那天在皇觉寺答应了秦姑娘的请求后,她回来就把素冠荷鼎分株了。刚刚分株的苗有些弱, 需要护养几日。确定了这分株苗能够成活后, 她去信通知了秦姑娘来取。
本以为秦姑娘会派她的丫鬟过来, 没想到她自己亲自过来了。
秦诗诗着急赶回府,站在沈的门口等待, 看到沈如晚抱着一盆兰草过来, 她神情激动, 紧紧地盯着那盆兰草, “沈姑娘,这就是素冠荷鼎了”
沈如晚点了点头,她指着一处地方说“秦姑娘,这株的花苞还小,掩在叶子下面。估计在暖阁里养个十来天便能开花了。”
秦诗诗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沈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祖母看到这盆素冠荷鼎一定会很高兴,她就不用总羡慕老安国公夫人了。”
沈如晚笑着道“秦姑娘,不必言谢。这算是我与秦老夫人结的善缘吧。我在这里遥祝秦老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秦诗诗道“我一定会将沈姑娘的祝福带到。”
沈如晚将一包东西递了过去,“这是我和家人一块做的栗子糕,秦姑娘要是不嫌弃的话带着路上吃吧。”
秦诗诗很是意外,她亲手接了过来,“沈姑娘,你真是有心 。”
与沈如晚告辞后,秦诗诗让奴仆即刻赶回府去。
在马车上她打开那包点心尝了一块,蓬松软糯,有栗子的清香又甜而不腻,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独特味道,让这个栗子糕与旁的不一样。
她对丫鬟吩咐道“这点心回去用盘子装好,给祖母也尝尝。”
荣寿堂中欢声笑语,锦绣繁华,不少来贺寿的女眷们都在荣寿堂中陪着秦老太太说话。
秦家三房的太氏对女儿秦伊伊问道“怎不见你三姐姐”
秦伊伊摇头,“我也不知。许是跟在大伯娘身边还没过来罢。”
安氏看着围在亲老夫人身边说话的夫人们,心里酸溜溜的。她因为是庶子的媳妇,一直不被老太太待见。老太爷也对他们三房没有外的照拂,根本也不太管这边。
三房现在想要出头都得扒着大房二房这边。
大房二房是老太太的嫡出,大房嫡出的女儿秦诗诗从小就被老太太捧在手里。而她三房所出的女儿费尽心思讨好,都很难博得老夫人欢喜。就算三房是庶出,看也是老太爷的儿子啊,也是老夫人的孙女啊,怎偏心成这样。
安氏觉得,也怪老姨娘不争气,不会去老太爷那里吹枕头风。三房的日子才会这么艰难。
安氏叮嘱秦伊伊,“等会给你祖母献上佛经的时候一定要嘴甜点,要说出是你抄写了七七四十九日。要让你祖母知道你的孝心。”
秦伊伊脸上有些犹豫,可,可这些佛经并不是
但见到安氏告诫的眼神,秦伊伊点了点头,“女儿知道。”这是她能在这些贵夫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她要表现好一点,让这些贵夫人能够记得她,于她的婚姻才会有益处。
越来越接近吉时了,秦大将军夫人许氏,二房太太李氏一同过来了,跟在她们身后前来祝寿的还有大公子秦晟和二公子秦昱。
大公子和二公子献上寿礼说了一串吉祥话哄得老太太十分的开心。
秦伊伊也适时的将抄写的佛经献上,低眉顺眼的道“孙女听闻祖母近来睡眠不佳,沐浴斋戒了四十九日,抄写了佛经为祖母祈愿。愿祖母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秦老太太点了点头,夸了一句,便让身边的丫鬟把那佛经收下了。
一些夫人窃窃私语,“这就是那位嫡出的三姑娘吗看着怎么跟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啊。”
“这不是三姑娘,好像是三房的四姑娘。”
“咦,那三姑娘呢怎么没来贺寿”
“是啊,按理说三姑娘早应该来了。”
许氏听
府里的众人都在为着寿宴做准备。
将军夫人许氏看着管家递过来的戏单子, 上头都是老夫人平日里爱听的,到时候老夫人想听哪出便可以点。
许氏将单子搁下,对身边的丫鬟问道“诗诗呢平日里她早就过来了, 今日她祖母寿辰怎么还不见人影”
丫鬟低着头回道“夫人您忘了吗三姑娘前几天就跟您说了, 她今早要出去取一件给老夫人的寿礼。”
经丫鬟这么一提醒, 许氏倒是想起来了,那时候诗诗哄得她同意了。她皱了皱眉, “这寿礼应该早就备好,怎么能到今日才去取呢。更何况外面买的, 到底比不上她亲手做更有心意。”
丫鬟劝说道“夫人, 往年姑娘都是亲手做寿礼给老夫人, 也许这回她想送点不一样的吧。”
许氏脸色还是不见好转, 她担忧的的道“出不出挑都是次要了, 千万别出什么岔子才好。”那么多世家官眷都会贺寿,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
沈宅
沈如晚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抱起前些天分株好的素冠荷鼎。
自从那天在皇觉寺答应了秦姑娘的请求后,她回来就把素冠荷鼎分株了。刚刚分株的苗有些弱, 需要护养几日。确定了这分株苗能够成活后, 她去信通知了秦姑娘来取。
本以为秦姑娘会派她的丫鬟过来, 没想到她自己亲自过来了。
秦诗诗着急赶回府,站在沈的门口等待, 看到沈如晚抱着一盆兰草过来, 她神情激动, 紧紧地盯着那盆兰草, “沈姑娘,这就是素冠荷鼎了”
沈如晚点了点头,她指着一处地方说“秦姑娘,这株的花苞还小,掩在叶子下面。估计在暖阁里养个十来天便能开花了。”
秦诗诗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沈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祖母看到这盆素冠荷鼎一定会很高兴,她就不用总羡慕老安国公夫人了。”
沈如晚笑着道“秦姑娘,不必言谢。这算是我与秦老夫人结的善缘吧。我在这里遥祝秦老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秦诗诗道“我一定会将沈姑娘的祝福带到。”
沈如晚将一包东西递了过去,“这是我和家人一块做的栗子糕,秦姑娘要是不嫌弃的话带着路上吃吧。”
秦诗诗很是意外,她亲手接了过来,“沈姑娘,你真是有心 。”
与沈如晚告辞后,秦诗诗让奴仆即刻赶回府去。
在马车上她打开那包点心尝了一块,蓬松软糯,有栗子的清香又甜而不腻,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独特味道,让这个栗子糕与旁的不一样。
她对丫鬟吩咐道“这点心回去用盘子装好,给祖母也尝尝。”
荣寿堂中欢声笑语,锦绣繁华,不少来贺寿的女眷们都在荣寿堂中陪着秦老太太说话。
秦家三房的太氏对女儿秦伊伊问道“怎不见你三姐姐”
秦伊伊摇头,“我也不知。许是跟在大伯娘身边还没过来罢。”
安氏看着围在亲老夫人身边说话的夫人们,心里酸溜溜的。她因为是庶子的媳妇,一直不被老太太待见。老太爷也对他们三房没有外的照拂,根本也不太管这边。
三房现在想要出头都得扒着大房二房这边。
大房二房是老太太的嫡出,大房嫡出的女儿秦诗诗从小就被老太太捧在手里。而她三房所出的女儿费尽心思讨好,都很难博得老夫人欢喜。就算三房是庶出,看也是老太爷的儿子啊,也是老夫人的孙女啊,怎偏心成这样。
安氏觉得,也怪老姨娘不争气,不会去老太爷那里吹枕头风。三房的日子才会这么艰难。
安氏叮嘱秦伊伊,“等会给你祖母献上佛经的时候一定要嘴甜点,要说出是你抄写了七七四十九日。要让你祖母知道你的孝心。”
秦伊伊脸上有些犹豫,可,可这些佛经并不是
但见到安氏告诫的眼神,秦伊伊点了点头,“女儿知道。”这是她能在这些贵夫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她要表现好一点,让这些贵夫人能够记得她,于她的婚姻才会有益处。
越来越接近吉时了,秦大将军夫人许氏,二房太太李氏一同过来了,跟在她们身后前来祝寿的还有大公子秦晟和二公子秦昱。
大公子和二公子献上寿礼说了一串吉祥话哄得老太太十分的开心。
秦伊伊也适时的将抄写的佛经献上,低眉顺眼的道“孙女听闻祖母近来睡眠不佳,沐浴斋戒了四十九日,抄写了佛经为祖母祈愿。愿祖母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秦老太太点了点头,夸了一句,便让身边的丫鬟把那佛经收下了。
一些夫人窃窃私语,“这就是那位嫡出的三姑娘吗看着怎么跟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啊。”
“这不是三姑娘,好像是三房的四姑娘。”
“咦,那三姑娘呢怎么没来贺寿”
“是啊,按理说三姑娘早应该来了。”
许氏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