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慢慢抬起被张铎握住的手, 捏握成拳。
    “兴庆十二年,官学不兴,礼仪教化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我张氏一门,陈氏一族, 门下子弟,从无一日废周官,而你你你也曾秉笔与我同研一经, 是时, 我何曾不当你是张氏子弟是你行歧路而不知返,以身入修罗界, 陷此众叛亲离, 万劫不复的境地,如此还要佛前吠嚣怨怼世道亲族。张退寒, 你要我给你交代哈”
    他张臂荒唐笑开,旋步仰面叹道“想我张奚秉承家学,却养子如你如豺如犬”
    他说着, 颤巍地指向张铎。
    “我又如何向我张氏先祖最交代,如何向先帝交代”
    说完, 他甩袖跨步,踏出高塔。
    塔外大雨倾盆, 张奚还不及跨入雨中, 背后的声音旋即追来。
    “父亲忘了今日之行,所谓何故”
    四角金铃撞鸣,朱漆门前的鎏金铜灯忽明忽灭。
    张奚脚步下一绊, 身子前倾,踉跄间险些跌入雨中。
    回身之时,已睚眦欲裂。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逆子不得妄想”
    张铎撩袍向张奚踏近,“君为臣纲君若亡于战乱,国若毁于嚣斗呢”
    他虽在笑言,可眉目之间分明有伤意。
    “有那么难吗”
    张奚浑身颤抖,几欲顿足。
    “不得妄言”
    “认我的道理有那么难吗”
    他全然无顾张奚的怒状,逼行于漆门前。
    五千枚朱漆门在风雨之中“咿呀”惨呼,把海灯照出的残影尽数煽乱。
    “你既忠于君主,可以弃我性命,如今何妨为君,恳我一回”
    “你”
    张奚只觉胸胀欲崩裂,所有的气血都涌入头顶。颅内滚烫欲炸,永宁寺中无数的梵音佛号也压不凉冷。
    他不得不闭上眼睛,强抑下愤懑之气。
    谁知脑中却回想起了昨夜徐婉跪在他面前的情景。
    白玉观音目光慈悲,寡素的窗纱上映着因多年茹素而越见消瘦的影子。
    她跪在观音像下,含泪说“妾弃过他,你也弃过他,可是你我都知道,他从未想过要做张家的逆子。是妾,是妾把逼到孤道上去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无非是想妾给他认一个错。”
    张奚低头问道“你要去给他认错”
    徐婉含泪恳切道“若可以解你之困,妾情愿。”
    “不准去”
    他陡然动怒。
    徐婉抬起头,眼眶青肿如核桃,哑声道
    “为何”
    张奚胸口一阵酸疼,几乎有些不忍再看上的女人。
    他索性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向她,负手而立。
    “你自囚于此这么多年,是要教他分是非。我重你人品,从不轻视你为女流之辈,如今,你竟也说出这般言辞,枉我信重你多年”
    “是妾疑了妾知道他有罪,可妾不能眼见他死啊。”
    张奚闻言,厉起一道,直呼其名“徐婉,你若生疑意,我即离弃你”
    徐婉在他的雷霆之怒下,颓然跪坐下来,声泪俱下道“是非就重过你和他的性命啊”
    “妇人之仁”
    “他是我的儿子啊”
    “你还敢认他”
    “我对不起他你让他来见见我吧,他一定会听我的话的,求你了”
    “你想都别想。”
    他说完便要走,徐婉却膝行过来抱住他的腰道“郎主跟妾说句实话,郎主究竟要与他如何了结。”
    如何了结。
    此一言,竟令张奚默然。
    东晦堂前的那株海棠摇曳生姿,溶溶的月色映在天幕上,流云席卷,时隐时现,如同易中那些玄妙而难以勘破的章句,偶见于日常之外的灵性,不过一时,又消隐在破碎的山河,征人的残肢之中。
    这是头一回,他觉得,玄学清谈皆无力。
    “放手,也放心。”
    他最后吐了这五个字给徐婉,掰开他的手,朝东晦堂外面走去。
    徐婉怔住,随即抬头,凄厉地朝他喊道“你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
    张奚已经行至海棠花下,花荫在身,阴郁难脱。
    他没有回头,一步一字,寒声应她的问。
    “我只想给张家,留个清白。”
    清白这个东西,实难明说。
    好比他眼前痛恨的这个人,穿着月白色的宽袍,免冠,以玉带束发,满身是刑伤,却无处见血污。
    “张退寒。”
    他收回思绪,张口唤了他一声,本不指望他应答,不想,他却应了一个“在”字。
    张奚闻声不由笑了。
    “你还记礼,只不过,你学儒多年,但从来都不明白,士可杀,不可辱究竟是何意。”
    “你并没有教过我。”
    张铎说完,往后退了一步,声舒意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和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她与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她与灯并收藏朕和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