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年底的时候,常家再次来提亲。
    这一次,常老爷夫妇亲自过来的,方孝俊作陪。今春时候,常大郎过了县试,但府试并未过,好在他如今年纪小,以后机会也多。
    常大郎过县试的时候,常家夫妇托方孝俊来问过亲事,韩家这边只说再等一等,兰香还小呢。
    直等到了现在,常家夫妇终于按捺不住了。
    韩家并无人反对这门亲事,从常家第一次张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这已经是常家第三次求娶,既不反对,也不能再拿乔了。
    好在明盛早就定过亲事了,如今给兰香说亲,也名正言顺。
    头先方孝俊逢年过节回来时,常大郎时常会跟着过来。第一次来的时候,叶氏母女二人看过这孩子,人才倒是不错。
    叶氏问过兰香,可中意这门亲事
    兰香红着脸,“阿娘做主便是,不用来问我。”
    叶氏摇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情,总得要你点头才行。虽然你年纪尚小,谁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是个什么样子,但当下总得先顺了心意,才能许亲。”
    兰香并未经历过太多世事的捶打,性子有些天真娇憨,“阿娘,我听说他们家很有钱财,会不会看不上我。”
    叶氏摸了摸小女儿的头,“咱们家如今也不差,论起钱财,咱们家比常家差了老远,但你两个哥哥争气,你嫂子们的娘家门第都不差,常家再有钱,也不过是个土财主,正需要你这样读书人家的姑娘提高门楣。我说句势利眼的话,你二嫂的亲爹是县尉,你大嫂的亲爹也做了县丞,常老爷夫妇巴不得早日定下这门亲事的。”
    兰香又有些担忧,“阿娘,若是只看中这些亲戚关系,我听说宦海浮沉,谁知道嫂子们的娘家以后是不是官运亨通了。我说句不吉利的话,若是哪一日遇到不顺利,他们家岂不是又要嫌弃我。”
    叶氏听到女儿这话,也陷入了沉思。
    后来常大郎第二次再过来时,方孝俊又带他来拜访明朗。叶氏找了个机会,母女两个在庭院中单独和常大郎说了几句闲话。
    明朗和方孝俊都明白叶氏的意思,师兄弟二人坐在堂屋说话,并不去打扰她们。
    常大郎给叶氏鞠躬行礼,“大娘好,妹妹好。”
    叶氏看了看常大郎,“头先你师傅刚去你们家的时候,都说你们哥俩调皮,可见如今是长大了,看起来越发沉稳。”
    常大郎有些不好意思,“幼时不懂事,幸亏先生耐心教导,我兄弟二人才能有些进益。”
    叶氏问常大郎,“听说你们家良田千顷,宅院成林,奴仆成群,你看我们家,就这浅浅的两进院子,只有两个丫头,家常有什么重活,还得他们兄弟俩动手。”
    常大郎明白叶氏的意思,沉吟了片刻,认真回答叶氏,“大娘,我家里说不上良田千顷,只是有几百亩地而已。至于宅院,乡下房屋并不值钱。虽有几个奴仆,但我阿爹阿娘
    一贯主张让我们兄弟二人多吃些苦头,不能一味娇纵惯养。再者说,钱财再多,都是父母辛劳而来,并非我挣来的,自然不会依仗这点子钱财而骄矜。如大娘家里二位兄长这般,自己头悬梁锥刺股考得功名,那才是我辈男儿楷模。”
    叶氏满意的点点头,“你能这样想,可见是个通透的好孩子。不瞒你说,我们家也担心,一则家贫,女儿妆奁简薄。二则,外头有一些眼皮子浅的人传一些风言风语,说什么我们家是图你们家钱财,你们家是图我两个儿媳妇娘家门第。但我想着,君子从不以聚天下钱财而为己任,我们并不在意你家里有多少钱财。况且,连我们兰香都知道,宦海浮沉,谁知道明天是升官还是贬官,想来你们家也不会在意这些。”
    常大郎又鞠躬,“大娘一番话,振聋发聩。谁说妇人头发长见识短,大娘这见识,多少男儿尚且不及。我一无功名二无手艺,全仗着父母在家吃一碗白饭,岂会有他想。我家里来求亲,就是仰慕大娘人品高洁,独自养活四个孩子。父母怕我不成器,见两位兄长年少有为,想让我跟着学一些好处。”
    叶氏笑着点了点头,“看我,你远来是客,倒拉着你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没用的闲话。你也进堂屋跟你师傅们说说话。”
    常大郎第三次鞠躬,用眼角瞟了一眼兰香,转身往堂屋里去了。
    有了这一次谈话,兰香点头应了亲事。
    这一回常家夫妇过来,带了丰厚的见面礼,言辞之间求娶诚意十分足。
    叶氏备了一桌丰厚的酒席,请了女儿一家子和方孝俊一起,招待常家夫妇和常大郎。
    此次淑娴并未跟着来,无他,因为淑娴已经有孕四五个月了。
    常太太临行前,嘱咐家里人好生照看淑娴。
    既定了亲事,常太太掏出一根赤金嵌宝簪子插在兰香头上,又拉着兰香的手没口子的夸赞,夸叶氏会养孩子,兰香文静贤淑。
    常家人走了之后,明盛与家人开玩笑,“阿娘,这辈分可乱了。原来大哥与方大哥是师兄弟,后来秦先生走了之后,大哥接管学堂,方大哥与大哥又有了一半的师徒名分。妹夫管方大哥叫先生,管大哥叫大哥。大哥好不容易长了半个辈分,这会子又降了一个辈分。”
    叶氏笑着嗔怪他,“胡说,各叫各的。大郎管俊哥叫先生,管你大哥叫大哥。但你们和俊哥之间,不管是师兄弟也好,还是半个师徒也好,谁也不碍着谁。”
    兰香有些羞涩,“二哥成日家嘴里没个把门的,什么都往外秃噜。让姐姐知道了,定要打你”
    明盛哼了一声,“如今你是有婆家撑腰的人了,就敢跟二哥犟嘴。”
    叶氏拍了他一下,“不许跟你妹妹开玩笑”
    兰香的亲事定下之后,又要过年了。
    梅香家里的日子波澜不惊的往前走。
    慧哥儿上了这几个月的学,总算能写两个像样的字了。明朗也开始教他读开蒙的书,梅香在家里经常也会带着慧哥儿一起读书。黄茂林见状,只让梅
    香专心带青莲和教导慧哥儿,什么豆腐坊喜馍铺子一概不让梅香插手。挣了的钱全部交给梅香,让她只管花。
    梅香不是那种爱挥霍钱财的,黄茂林给了她钱,盘点清楚后都存放好。家常花销,全部记账。
    青莲有七个多月了,与慧哥儿小时候一样,整日吃手指吃的吧唧吧唧响。
    慧哥儿见到后很是奇怪,“阿娘,妹妹为甚总是吃手指”
    梅香点了点慧哥儿的鼻尖,“妹妹都是跟你学的,你小时候吃的更凶。”
    慧哥儿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我都不记得了,阿娘定是骗我的。”
    梅香把慧哥儿搂进怀里,絮絮叨叨跟慧哥儿说了很多他小时候的事情。虽然慧哥儿现在仍旧是个小孩,但自从有了妹妹,他就以大人自居,梅香也不再说他是个小孩,以免他着急跳脚。
    慧哥儿仍旧与阿爹阿娘睡,家里床大。冬天冷,梅香在床上放了两床厚棉被。梅香自己带着女儿睡一个被窝,让黄茂林带着慧哥儿睡一个被窝。
    慧哥儿坚持要与阿娘睡一头,黄茂林独自一人被赶到那一头,与慧哥儿脚对脚睡一个被窝。
    每次黄茂林都很不满意,“你们是掌柜的和少东家,我是个长工,只能一个人睡一头。”
    慧哥儿高兴的在床上蹦,“阿爹一个人睡一头,我和阿娘睡一头”
    梅香笑着看向黄茂林,“你都多大了,还跟孩子们争。”
    黄茂林看向慧哥儿,“明年过了四岁生,你就到厢房里去睡,让小柱陪着你”
    慧哥儿立马紧紧搂住梅香的脖子,“我不,我要和阿娘睡,我要和妹妹睡”
    青莲靠在梅香怀里,看见大家说笑,也忍不住手舞足蹈。
    慧哥儿趴到梅香怀里,在妹妹脸上亲了一口,又在阿娘脸上亲一口,“阿爹去厢房睡,让小柱哥陪阿爹睡”
    梅香忍不住哈哈笑了。
    每天睡到半夜时,爷俩不知不觉争相往梅香被窝里钻。
    到最后,两床被子摞在一起,一家四口挤到一起睡才算作罢。
    眼见着要过年了,梅香给家里人一人做了一身新衣裳,又问张妈妈过年是否回家。
    张妈妈想了想,“大奶奶,我年三十回去吃个年夜饭,初二我女儿回来,初三我再回来行不行”
    梅香点头,答应了张妈妈的要求。小柱今年仍旧不回家,他已经形成了惯例,过年的时候不回去,等过完年抽空回去住两天。
    常家那边,淑娴刚发现有孕的时候,方家父母本来说让儿媳妇回家,他们老两口照顾。但淑娴胎像不是很稳,方家父母也不敢让儿媳妇长途跋涉。就这样,淑娴一直住在常家。
    这会子要过年了,淑娴的肚子有五个月了,方孝俊决定带她回家。
    常老爷帮忙雇了辆车,把束脩都结给了方孝俊,又给方孝俊送了厚厚的节礼,还有谢媒礼,装了半车。
    车夫一路小心翼翼把小夫妻送到了家,方家父母早就
    收拾好了屋子,淑娴一回来直接就可以住了。
    杨氏早就盼着女儿回来,听到消息后,立刻拎着一筐子吃食去看望女儿。
    梅香听说后,主动去找杨氏,“阿娘,您走的时候叫上我,我也去看一看妹妹。”
    杨氏很高兴,“如今可好了,这亲连着亲,一大家子越发关系好。”
    杨氏说的不假,韩家、黄家和方家,早就连在一起分不开了。
    梅香与杨氏约好了,二人各自备了礼,梅香抱着青莲,红莲牵着榜哥儿,婆媳三个一起去了方家。
    平安镇这边看望有孕的妇人,准备的东西大致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鸡鱼肉蛋,再加油条果子和馓子。
    因梅香要抱着青莲,梅香的筐子是杨氏帮着提的。
    婆媳三个也没雇车,一路走一路说话。冬日虽然有些冷,但天上有大太阳,也没有刮风,众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青莲和榜哥儿头上还戴了小帽子,一群人倒是惬意的很。
    梅香对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当日她和叶氏每个集市都上街卖菜。母女两个一人挑一担东西,就是沿着这条路从韩家岗到镇上,不停的往返。
    几年过去了,这条路丝毫没有任何变化,梅香却感觉鼻尖有些发酸。
    她想到了以前那些艰难的日子,好在如今都过去了,梅香又立刻把这消沉的思绪甩到了脑后,亲了亲女儿一口。
    青莲头一回出这么远的门,激动的两只小眼睛滴溜溜的乱看。
    到方家的时候,已经半晌午了,方家人热情接待了婆媳三个。
    淑娴从屋里出来了,高兴的迎了过来,“阿娘,大嫂二嫂,我还没去看你们呢,你们倒先来了。”
    杨氏立刻起身,拉着女儿的手上下打量。从淑娴有孕开始,这还是黄家人第一次看见她。
    梅香仔细看了看淑娴,肚子已经不小了,透过厚厚的棉袄都能看得出来。再看她的脸色,红润的很,想来日子并不差。
    方母客气的与黄家人说话,“亲家母来就来,还破费买这么多东西作甚”
    杨氏闻言与方母客气,“有亲家母在,自然能照顾好她们娘俩。但我这做娘的心,亲家母必定也是能理解的。”
    方母笑着又让黄家婆媳三个坐下,并让大儿媳去厨房给黄家婆媳过个晌午茶。
    有杨氏和红莲在,梅香并不怎么说话。她先找个没人的地方给青莲喂奶,又哄女儿睡着了。青莲对方家不熟,梅香也不敢把她放到别人床上,怕她惊醒,只得自己抱着女儿。
    淑娴看了看青莲,又抱了一下榜哥儿,杨氏忙让她放下,别压着肚子。
    方家男丁先坐着陪了一会子,方父和方大郎各自忙碌去了,留下方孝俊在这里陪着说话。
    过了一会子,方大嫂端了几碗晌午茶上来。每个碗里有两个蛋和一些馓子,加了些糖。
    梅香早上吃的不多,抱着女儿走了这么远的路,正好有些饿了。但她一手抱着女儿,方母给梅香搬了个高脚凳,梅
    香把碗放在高脚凳上,一只手吃东西。
    正吃着,青莲忽然醒了,也没哭,睁着眼睛看着阿娘,然后张开小嘴也要吃,梅香连忙夹了点鸡蛋黄喂女儿吃。
    婆媳三个在方家吃了顿晌午饭,走的时候,淑娴给青莲开了上门礼,榜哥儿不是头一回去,倒没有这个。
    过了年之后,韩家学堂照常开学,明盛已经有了秀才功名,不再去学堂读书。
    明朗想到自己上一次落榜,看到弟弟独自一人在家读书,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兄弟二人这样蜗居乡下,全靠自己埋头苦读,时间久了,怕是难有进益。
    自来读书,一个人闭门造车,最终结果就是夜郎自大,且寸步难行。
    兄弟二人如今在平安镇,没有良师益友,这样下去,想中举人,怕是难于上青天。就算再熬个十来年,勉强中了,年龄也不小了。兄弟二人因为年少中秀才,在荣定县也算是少有的,若再蹉跎十几年,也是泯然众人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卖油娘与豆腐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云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云上并收藏卖油娘与豆腐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