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人来说,一切有了解释就过去了,不会再想。赵大这人吧,比较认死理,要是他凭本事落了榜哪怕尴尬心里倒还好受一些,要真是被避嫌了,他想不通。
赵家跟钱家是姻亲,在蓉城当地多少有些能量,加上赵姑爷教书多年,在府学之类的地方都有熟人。赵大让当爹的帮他打听,赵姑爷就去了,结果真有人知道。
“你们家老大本来是取上的,听说糊名排在九十九,拆出来之后,考官们得知他们兄弟跟解元是表亲,商量过后,把一百零一提了上来。”
因为是赵姑爷去问的,人家藏了一半没说。当时一百前后的位置上争议本来就很大,负责阅卷的考官各执一词,初排名是主考定的,后来得知九十九是赵大,他们怕惹一身骚提起来一百零一其他考官也没意见,两人之间谈不上有多大差距,看卷子差不多的。
说白了,哪怕没有避嫌这一说,赵大中或者不中都在主考的一念之间,中了占运气,不中也不算冤。
虽然没明说,赵姑爷听说他最初排九十九就有数了。
要把人从七八十上面撸下去还需要好生商议,九十九和一百零一能有多大差别取谁不是取何必给自己添麻烦
朋友还在开导他,让他也别埋怨,说这个没办法,三兄弟撞在一届,又跟燕王府沾亲,全录取了省内学子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把主考大人骂臭。
这卷子毕竟不像后世能一题一题明确打分,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过尔尔,你说你是凭实力,哪怕把答卷拿出来给世人看,恐怕还是没法服众。
赵姑爷倒是很理解主考大人,想着老大实力在这儿了,等三年,下届一定没问题。
他回去将这事告诉赵大,赵大胸闷得厉害,就一个想法凭什么呢
家里劝也劝了,看劝不过来只得先为赵二打算,老大是落榜了,老二跟着还得上京城参加会试呢。
北上这一路,乔氏看大姐兴致不高,问她怎么的咋儿子中举人了还不高兴
钱大姑才把这事说给她听了。
乔氏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看弟媳妇懵逼,钱大姑道“我倒不是气主考为避嫌让老大落榜,只是担心老大钻牛角尖。他前面两届都落了榜,这次抱着很大期望,本来要是考得不好没取上还好受些,是这样他心里太难过了。我出门前就在劝他,他嘴上说知道了,心里瞧着有些怨气。”
“世上就是有很多无奈的事,想开一点好。我不是说风凉话,你想想嫃嫃,前头遇到的倒霉事还少撑不过去你就栽在那里,撑过去了后头会有好事情。”
钱大姑点点头,说“是这个理。”
乔氏又道“其实凡事都是公平的,大外甥会被避嫌,因为世子是他表妹夫。她大姑你别忘了,占着这层关系不是只会吃亏,后面也是有好处的。别人考上进士或者同进士还可能遭遇不公,咱们家不会,他努努力下届表现好了,考上举人进士,后面的路就通畅了。”
燕王世子是你表妹夫,你只要能考上去,后面一条康庄大道,谁敢给你小鞋穿
既然得到这个好处,避个嫌不过分吧
乔氏这一席话说到点子上了,钱大姑听了懊恼得很“我就没想到这儿,要不早给他劝服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也别太着急,男子汉大丈夫哪有过不去的坎儿再说这也不算是坎儿,大外甥还年轻,三年等不起吗”
乔氏跟钱大姑在说这个,前面那辆马车里赵二跟钱宗宝则在畅谈未来,两人聊到会试上,赵二对表弟很有信心,他自己不是谦虚,打的就是来见世面的主意。
想想看嘛,几千人考只取三百贡士。像他这种在地方乡试都排在比较靠后的,哪可能一次通过赵二就是想来见识一下,也跟五湖四海的学子们交流一番,顺便看看表妹夫在京中的能量。
这几年听人吹嘘太多,那些话他都能背出来了,还没亲眼见过王府的气派,这回有机会了。
他们十月份动身,计划在年前抵京,钱玉嫃算着也差不多是那时候,她冬月里就安排人将王府客院收拾出来,至于说钱宗宝读书时住的那处院落,扫了灰也扫了雪,抬了炭火过去,别的没管。
这么搞自然是为了留下娘亲,不说住个月,在王府这头过个年总是应该,把人撇在一旁冷冷清清的像什么话
赵家跟钱家是姻亲,在蓉城当地多少有些能量,加上赵姑爷教书多年,在府学之类的地方都有熟人。赵大让当爹的帮他打听,赵姑爷就去了,结果真有人知道。
“你们家老大本来是取上的,听说糊名排在九十九,拆出来之后,考官们得知他们兄弟跟解元是表亲,商量过后,把一百零一提了上来。”
因为是赵姑爷去问的,人家藏了一半没说。当时一百前后的位置上争议本来就很大,负责阅卷的考官各执一词,初排名是主考定的,后来得知九十九是赵大,他们怕惹一身骚提起来一百零一其他考官也没意见,两人之间谈不上有多大差距,看卷子差不多的。
说白了,哪怕没有避嫌这一说,赵大中或者不中都在主考的一念之间,中了占运气,不中也不算冤。
虽然没明说,赵姑爷听说他最初排九十九就有数了。
要把人从七八十上面撸下去还需要好生商议,九十九和一百零一能有多大差别取谁不是取何必给自己添麻烦
朋友还在开导他,让他也别埋怨,说这个没办法,三兄弟撞在一届,又跟燕王府沾亲,全录取了省内学子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把主考大人骂臭。
这卷子毕竟不像后世能一题一题明确打分,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过尔尔,你说你是凭实力,哪怕把答卷拿出来给世人看,恐怕还是没法服众。
赵姑爷倒是很理解主考大人,想着老大实力在这儿了,等三年,下届一定没问题。
他回去将这事告诉赵大,赵大胸闷得厉害,就一个想法凭什么呢
家里劝也劝了,看劝不过来只得先为赵二打算,老大是落榜了,老二跟着还得上京城参加会试呢。
北上这一路,乔氏看大姐兴致不高,问她怎么的咋儿子中举人了还不高兴
钱大姑才把这事说给她听了。
乔氏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看弟媳妇懵逼,钱大姑道“我倒不是气主考为避嫌让老大落榜,只是担心老大钻牛角尖。他前面两届都落了榜,这次抱着很大期望,本来要是考得不好没取上还好受些,是这样他心里太难过了。我出门前就在劝他,他嘴上说知道了,心里瞧着有些怨气。”
“世上就是有很多无奈的事,想开一点好。我不是说风凉话,你想想嫃嫃,前头遇到的倒霉事还少撑不过去你就栽在那里,撑过去了后头会有好事情。”
钱大姑点点头,说“是这个理。”
乔氏又道“其实凡事都是公平的,大外甥会被避嫌,因为世子是他表妹夫。她大姑你别忘了,占着这层关系不是只会吃亏,后面也是有好处的。别人考上进士或者同进士还可能遭遇不公,咱们家不会,他努努力下届表现好了,考上举人进士,后面的路就通畅了。”
燕王世子是你表妹夫,你只要能考上去,后面一条康庄大道,谁敢给你小鞋穿
既然得到这个好处,避个嫌不过分吧
乔氏这一席话说到点子上了,钱大姑听了懊恼得很“我就没想到这儿,要不早给他劝服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也别太着急,男子汉大丈夫哪有过不去的坎儿再说这也不算是坎儿,大外甥还年轻,三年等不起吗”
乔氏跟钱大姑在说这个,前面那辆马车里赵二跟钱宗宝则在畅谈未来,两人聊到会试上,赵二对表弟很有信心,他自己不是谦虚,打的就是来见世面的主意。
想想看嘛,几千人考只取三百贡士。像他这种在地方乡试都排在比较靠后的,哪可能一次通过赵二就是想来见识一下,也跟五湖四海的学子们交流一番,顺便看看表妹夫在京中的能量。
这几年听人吹嘘太多,那些话他都能背出来了,还没亲眼见过王府的气派,这回有机会了。
他们十月份动身,计划在年前抵京,钱玉嫃算着也差不多是那时候,她冬月里就安排人将王府客院收拾出来,至于说钱宗宝读书时住的那处院落,扫了灰也扫了雪,抬了炭火过去,别的没管。
这么搞自然是为了留下娘亲,不说住个月,在王府这头过个年总是应该,把人撇在一旁冷冷清清的像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