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位爱卿, 这么了解朕的心思。朕就怕你们不问呢, 都暗示好几遍了。
秦栩君定睛一看,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俞达。
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 管的正是朝廷上下、各级官府衙门的行事风纪, 最是喜欢挑刺的一群人, 也是秦栩君今日早朝需要格外当心的一群人。
嗯,看来不是顺着皇帝的意思, 而是抓着了反扑的机会呢。
秦栩君余光稍稍一斜,已经望见程博简脸上泛起微妙的得意。呵呵,真没看错你,安排的人手这就伺机来了呢。
不知道“何总管”是谁对吧, 那朕就让你知道知道。
“聂卿”秦栩君突然就沉沉地喊了一句。
聂闻中顿时身子一僵,知道事情终于来了。出列回道“臣在。”
“你知晓内情, 和诸位大臣说说。”
聂闻中领命,挺起矮小的身子, 声势倒也不弱,朗声道“昨日皇上任命长信宫宫女何元菱为内务总管、并新设内宫司务一职,由内侍仁秀担任。”
俞达神情有些不屑“未见朝廷文书, 这任命倒也蹊跷。”
说到任命文书, 聂闻中就有些讪讪,不是他不想拟, 而是阻力实在很大,内阁有人按下不让写啊。
但此事本就是皇上委任于他,又是当着朝堂上诸多官员由他聂闻中出来解释, 既领了命,又没有下文书,这责任不是一般的重。
好在聂闻中素来骄傲自负,倒也有些“威名”。他脸一沉,望向俞达的眼神已有些不善。
“自成汝培革职,内务总管一职一直悬而未决,皇上回宫亲政,事务繁多,内务总管空缺势必影响宫内事务运转。尔等身为臣子,未能主动建言,没有为皇上分忧,已是失职”
这话说得俞达一愣。
内务总管的确一直空缺,可不是有徐超喜吗谁都以为徐超喜正式任命不过是早晚的事,故而也没想过要去主动建言。但被聂闻中拎出来特特一说,倒的确显得失职了。
毕竟都察院干的就是巡视建言之职啊。
俞达也老练,当即道“聂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既然皇上已有令在先,为何时隔一日,依然没有任命文书,是否内阁发现了不妥之处”
大殿上顿时一片交头接耳,百官们的表情都相当惊恐。
这是直指皇帝的任命不妥啊。
聂闻中也是狡猾得很,他自然知道缘由,却不说。他已经看出来,俞达为何有此一问。这是俞达抛出的引子,后面跟上的,将会是一连串的诘问。
聂闻中当然不愿意成为风暴中心。
他缓缓转身,望着台阶之上、比诸臣都要高了一等的程博简。
“俞大人这不妥二字,言重了。不过,此次任命乃非常时期、受命者又是非常之人,太师谨慎行事罢了,倒不是故意拖延。”
真是太极高手,好一招“左推右挡”,既将责任悄然推给程博简,还让人挑不出刺。
你看,我都替太师说话了呢。太师真的不是“故意”拖延的。
但到了这地步,皇上一脸看热闹的表情,太师就必须出来走两步了。
程博简假装和俞达交代,实则却很大声“仁秀行事稳重、多年来忠诚勤勉,在宫内颇有威望,当得内宫司务一职。但何元菱”
百官们的耳朵都竖到了半空。
“何元菱出身江南农家,进宫才不到两个月,一直在兴云山庄当杂役,突然任命总管,这步子实在大了些。”
众人自然早就知晓大名鼎鼎的何宫女,刚刚皇帝说“何元菱”大名时,不少人就猜到会不会是何宫女,听程博简这么一介绍,众人心里立时明了。
一明了,好些官员便惊讶得张开了嘴,好不容易才忍住了惊呼。
俞达大声问“何元菱,可是前日大朝会上,跟在皇上身边的那位宫女”
程博简“正是。”
下面顿时窃窃私语。
“果然是她。的确太过年轻了些。”
“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瞧着是个有胆识的。不过内务总管光有胆识不够吧”
“呵,别的不说,宫里头有多少间屋子、多少司坊、多少人手,她能知道”
“别说这个,怕是连长信宫都还会迷路吧。”
秦栩君对这些私语充耳不闻,神色自若地看着官员们互掐。
这些质疑的声音听在俞达耳朵里,更是长了士气。他上前一步,昂着脑袋直视皇帝“皇上,您要是喜欢这个宫女,封个嫔、封个妃,都不是问题。但内务总管却是宫廷内宫,虽不比朝廷命官,却也是正经一级一级选,敢问这何宫女何德何能”
这质疑,堪称“掷地有声”。
不过,秦栩君并没有动容,就像早就料到了这番说辞一般,他不紧不慢道“千言万语,不及信任二字。”
又一位官员出列“皇上如何确定自己的信任不会被辜负自古以来那些为非作歹的奸人,哪个不是仗着皇帝的信任,却作出一桩又一桩祸国殃民的丑事”
谈玉海听不下去,站出列就开骂“张大人是不是改名字叫张嘴就来了何总管昨日在长信宫维护皇上、不惜得罪雅珍长公主,如此忠心,被你诬成奸人。”
那官员也不相让,梗着脖子“倒忘了谈大人昨日也有幸去了一趟长信宫。维护皇上本就是宫人的义务,这姓何的宫女不过是尽了自己的义务,你便如此拔高,不知意欲何为。”
谈玉海怒道“收起你那套诛心之论。若论意欲何为,在场诸位,你们敢问自己一句意欲何为谁不是为了皇上顺利当政,谁不是为了大靖江山永固维护皇上的确是宫人的义务,但也是我们为臣子的义务,张大人你咄咄逼人,这也是维护皇上吗你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吗”
那姓张的官员被他这番话噎住,顿时脖子都红了,半晌才憋出来一句“抛开生死、不惧骂名,直谏君王,才是我等臣子的义务”
“哈哈,好大的口气”谈玉海仰天笑道,“真为皇上好,就该心里有本账。何总管与仁秀只花一夜的功夫,便将造酒坊库存悉数盘出、分类定价,敢问此等能力,皇上信任他们,又何错之有又从何得出他们会祸国殃民的论调来”
谈玉海冷笑一声“高调不必唱,张大人想作出死谏的姿态,博个直臣的名头,做得也实在太着急了。”
姓张的官员被谈玉海骂得晕头转向,气得脸绿胡子翘,指着谈玉海连说三个“你”字,也没
秦栩君定睛一看,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俞达。
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 管的正是朝廷上下、各级官府衙门的行事风纪, 最是喜欢挑刺的一群人, 也是秦栩君今日早朝需要格外当心的一群人。
嗯,看来不是顺着皇帝的意思, 而是抓着了反扑的机会呢。
秦栩君余光稍稍一斜,已经望见程博简脸上泛起微妙的得意。呵呵,真没看错你,安排的人手这就伺机来了呢。
不知道“何总管”是谁对吧, 那朕就让你知道知道。
“聂卿”秦栩君突然就沉沉地喊了一句。
聂闻中顿时身子一僵,知道事情终于来了。出列回道“臣在。”
“你知晓内情, 和诸位大臣说说。”
聂闻中领命,挺起矮小的身子, 声势倒也不弱,朗声道“昨日皇上任命长信宫宫女何元菱为内务总管、并新设内宫司务一职,由内侍仁秀担任。”
俞达神情有些不屑“未见朝廷文书, 这任命倒也蹊跷。”
说到任命文书, 聂闻中就有些讪讪,不是他不想拟, 而是阻力实在很大,内阁有人按下不让写啊。
但此事本就是皇上委任于他,又是当着朝堂上诸多官员由他聂闻中出来解释, 既领了命,又没有下文书,这责任不是一般的重。
好在聂闻中素来骄傲自负,倒也有些“威名”。他脸一沉,望向俞达的眼神已有些不善。
“自成汝培革职,内务总管一职一直悬而未决,皇上回宫亲政,事务繁多,内务总管空缺势必影响宫内事务运转。尔等身为臣子,未能主动建言,没有为皇上分忧,已是失职”
这话说得俞达一愣。
内务总管的确一直空缺,可不是有徐超喜吗谁都以为徐超喜正式任命不过是早晚的事,故而也没想过要去主动建言。但被聂闻中拎出来特特一说,倒的确显得失职了。
毕竟都察院干的就是巡视建言之职啊。
俞达也老练,当即道“聂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既然皇上已有令在先,为何时隔一日,依然没有任命文书,是否内阁发现了不妥之处”
大殿上顿时一片交头接耳,百官们的表情都相当惊恐。
这是直指皇帝的任命不妥啊。
聂闻中也是狡猾得很,他自然知道缘由,却不说。他已经看出来,俞达为何有此一问。这是俞达抛出的引子,后面跟上的,将会是一连串的诘问。
聂闻中当然不愿意成为风暴中心。
他缓缓转身,望着台阶之上、比诸臣都要高了一等的程博简。
“俞大人这不妥二字,言重了。不过,此次任命乃非常时期、受命者又是非常之人,太师谨慎行事罢了,倒不是故意拖延。”
真是太极高手,好一招“左推右挡”,既将责任悄然推给程博简,还让人挑不出刺。
你看,我都替太师说话了呢。太师真的不是“故意”拖延的。
但到了这地步,皇上一脸看热闹的表情,太师就必须出来走两步了。
程博简假装和俞达交代,实则却很大声“仁秀行事稳重、多年来忠诚勤勉,在宫内颇有威望,当得内宫司务一职。但何元菱”
百官们的耳朵都竖到了半空。
“何元菱出身江南农家,进宫才不到两个月,一直在兴云山庄当杂役,突然任命总管,这步子实在大了些。”
众人自然早就知晓大名鼎鼎的何宫女,刚刚皇帝说“何元菱”大名时,不少人就猜到会不会是何宫女,听程博简这么一介绍,众人心里立时明了。
一明了,好些官员便惊讶得张开了嘴,好不容易才忍住了惊呼。
俞达大声问“何元菱,可是前日大朝会上,跟在皇上身边的那位宫女”
程博简“正是。”
下面顿时窃窃私语。
“果然是她。的确太过年轻了些。”
“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瞧着是个有胆识的。不过内务总管光有胆识不够吧”
“呵,别的不说,宫里头有多少间屋子、多少司坊、多少人手,她能知道”
“别说这个,怕是连长信宫都还会迷路吧。”
秦栩君对这些私语充耳不闻,神色自若地看着官员们互掐。
这些质疑的声音听在俞达耳朵里,更是长了士气。他上前一步,昂着脑袋直视皇帝“皇上,您要是喜欢这个宫女,封个嫔、封个妃,都不是问题。但内务总管却是宫廷内宫,虽不比朝廷命官,却也是正经一级一级选,敢问这何宫女何德何能”
这质疑,堪称“掷地有声”。
不过,秦栩君并没有动容,就像早就料到了这番说辞一般,他不紧不慢道“千言万语,不及信任二字。”
又一位官员出列“皇上如何确定自己的信任不会被辜负自古以来那些为非作歹的奸人,哪个不是仗着皇帝的信任,却作出一桩又一桩祸国殃民的丑事”
谈玉海听不下去,站出列就开骂“张大人是不是改名字叫张嘴就来了何总管昨日在长信宫维护皇上、不惜得罪雅珍长公主,如此忠心,被你诬成奸人。”
那官员也不相让,梗着脖子“倒忘了谈大人昨日也有幸去了一趟长信宫。维护皇上本就是宫人的义务,这姓何的宫女不过是尽了自己的义务,你便如此拔高,不知意欲何为。”
谈玉海怒道“收起你那套诛心之论。若论意欲何为,在场诸位,你们敢问自己一句意欲何为谁不是为了皇上顺利当政,谁不是为了大靖江山永固维护皇上的确是宫人的义务,但也是我们为臣子的义务,张大人你咄咄逼人,这也是维护皇上吗你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吗”
那姓张的官员被他这番话噎住,顿时脖子都红了,半晌才憋出来一句“抛开生死、不惧骂名,直谏君王,才是我等臣子的义务”
“哈哈,好大的口气”谈玉海仰天笑道,“真为皇上好,就该心里有本账。何总管与仁秀只花一夜的功夫,便将造酒坊库存悉数盘出、分类定价,敢问此等能力,皇上信任他们,又何错之有又从何得出他们会祸国殃民的论调来”
谈玉海冷笑一声“高调不必唱,张大人想作出死谏的姿态,博个直臣的名头,做得也实在太着急了。”
姓张的官员被谈玉海骂得晕头转向,气得脸绿胡子翘,指着谈玉海连说三个“你”字,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