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高, 民间无人识得。江湖之远, 宫廷亦并不在意。
    包枢光的案子在阳湖县余震深远,但对何元菱来说, 她回到顾家塘的那一刻起, 包枢光这个名字就已经从她的人生中重新归档, 归到“完结文档”去了。
    顾家塘的百姓们忙着农事,完全不知道何家丫头出去三天, 干了一件大事。何元菱在家休整了一天,跟奶奶说了自己的打算。
    何奶奶自然喜不自胜。
    她做梦都想着让何元葵寻个好师傅,好好读书,一听是县城最好的先生, 乐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把个何元菱给看呆了。
    “哎哟, 奶奶,您怎么不瘫了”
    “瘫久了, 也怪累的。你办了这么大事儿,又给小葵寻了这么好的前程,我突然就灵活了。”
    欣喜之余, 何元菱也并没有盲目乐观。何家犯过事, 说起来,何元葵也是犯官之后, 走不了科举的路子,何元菱觉得,有必要跟奶奶敲打敲打, 免得她日后失望。
    “奶奶。小葵先去县城读书,就住周铁匠家里,这个很稳妥。不过咱们也不能觉得,跟个状元师傅,自家就一定也是状元了,小葵十二了,现在才去学堂,毕竟年纪大了些,跟他们那些从小就读书的不好比。咱们就图个读书识字,学些本事,将来也好在县城立足。”
    何奶奶一听就明白她的意思,下床摸到了自己的拐杖。这拐杖是何元葵寻了一根树枝,削磨得光滑了,又去张木那里蹭了油漆,瞧着比有钱人家用的也不差,何奶奶柱着拐杖,看上去挺气派。
    踱着步,何奶奶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小葵走不了科举,我懂的。读书不是为了做官,瞧瞧我们小菱,人家都说女子不要读书,可你爹娘从小教你读书识字,你看了那么多书,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对吧小葵也一样,往后便是做个账房、学个手艺,读书识字的,和大字不识的,必有大大的不同。”
    没想到奶奶这么聪明,何元菱起身扶她,被奶奶嫌弃了“去去,我健得很,不要扶,自己走得好好的对吧”
    被嫌弃了,何元菱也还是乐呵得很“对,奶奶能打死一头野猪。”
    又道“其实弟弟每天跟我出去说书,我就发现了,他脑子灵得很,将来要是做生意,必定是把好手。我就想着多挣些钱,回头和弟弟一同做生意,咱何家也一样能风生水起。”
    祖孙二人愉快地达成共识。就有一点,奶奶特别不放心。
    “回头小葵去学堂,你一个人再出去说书,倒是不妥。”
    这个何元菱也想过“我现在只在余山镇说,倒是无妨。镇上的人头都熟了,又搭着毛记茶水,由毛老板夫妇照应着,他家两个孩子,毛大和毛二,也都是机灵鬼,我若给些铜钱给他们,就当是雇个帮工,不比小葵差。”
    这便万全了。又想想这孙女儿连包典史这样的人物都能扳倒,也实在是个能人。何奶奶的胆气壮了不少,柱着拐杖便出门去了。
    在屋里憋屈太久,何奶奶也要见见阳光。
    休整了一天,何元菱和何元葵又出发了。还是挂上那只象征着何家气派的皮水囊,遮人耳目的空篮子已经不需要了,何奶奶已经不惧旁人闲话,为自家的“说书小娘子”而骄傲。
    一到镇上,路口的小屁孩们立即大声欢呼“何姐姐回来啦何姐姐回来啦”
    有几个撒丫子就跑,一边跑,一边大喊“说书小娘子来啦,开场啦”顿时路边各个大门里、窗户里,不是跑出人、就是探出脑袋,整条街顿时就热闹起来。
    何元葵笑道“阿姐出个场,阵仗比县太爷还大啊。”
    “别胡说啊。那还是差点儿的。”
    何元菱笑嘻嘻地叱他,心里却想起了束俊才。昨天晚上先帝们开会,又说起了束俊才。
    靖宁宗为自己当初重用了程博简感到无比后悔,反复强调程博简当时年轻有为、办事老辣,所以才把他列到机枢处,成为托孤重臣,至于为什么程博简能把另外四位重臣统统搞掉,把个弘晖帝变成傀儡,十八岁都未能亲政,砍头大臣还没说得很清楚,靖宁宗也始终有点懵。
    因为束俊才是程博简的门生,一手提拔的青年才俊,所以先帝们对这个年轻人总是有点成见。
    嗯,就是成见。至少何元菱觉得,束俊才还是一心为民的。不能因为人家是奸臣的门生,就认定人家也是奸臣吧要知道一个重臣,只要当过主考官,那年中选的便都叫门生。
    何元菱私心觉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有先帝聊天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秋十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十八并收藏我有先帝聊天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