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了。
宗兰独自一人躺在民国x年,雁京省春江市白家二少爷的偌大一张炕上,一如既往地辗转难眠。
正值初冬。
外边儿的冷气透过窗子渗进来,使得屋子里颇有几分寒意。
而炕又烧得火热。
宗兰盖了被子燥得难受,掀了被子没一会儿又手脚冰凉。
一会儿盖被、一会儿掀被,折腾了好一会儿便烦躁地下了炕,趿一双红色绣花鞋,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一杯凉茶喝下去,清凉解渴。
宗兰便又倒了一杯,坐下来一边打量这屋子,一边慢慢地嘬。
阴历十五,窗外圆月又大又亮。
月光透过一格一格的玻璃窗子洒进来,把整个屋子照得通亮。
这二少爷的屋子,宽敞简洁。
一进门,右侧是一面大炕,左侧则立了书橱、衣橱等家具,全部由厚实的红木制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对面放了一张半旧不新的书桌,桌上放着课本、钢笔、台灯等物品。
书桌旁则是一个崭新的梳妆台,镶了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镜子上贴了一个红红的“囍”字。
与二少爷的书桌新旧不一,显然是为了迎亲新加进来的。
房间一共三扇窗子,每一扇上都贴上了大大的“囍”字,新做的被子一律是大红色的,枕头上还绣了娟丽的鸳鸯,透着一股子浓浓的新婚气息
总之,是一个新婚的婚房。
而新郎显然是个学生。
要说这几天,她的人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
她穿越了。
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加班到凌晨一点的星期日的下班路上,她,张宗兰,疲劳驾驶出了车祸。
一个车祸,没把她撞进阴曹地府,倒把她撞回了一百年前,成了民国一个同名的女子,只不过换了个姓,改姓于。
白家二少爷的新婚妻子,这座宅邸的二少奶奶。
而一穿来,她便在这冒着新婚热乎气儿的屋子里,独守空房。
因为“她”的男人,跑了。
听说这妻子,也是二少爷自己选的。
是在老爷太太嫌宗兰家世不好,小小的反对了一下的情况下,二少爷坚持一定要娶的,还是二少爷的小学同学。
不是什么指腹为婚、拉郎配。
只是新婚第三日,在陪妻子回门的路上,他却走到一半忽然跑了
而这一跑,便是音信全无。
跑去了哪儿呢
这两天,白老爷派人四处打探,从众人口中拼凑出一个基本的事实。
那天,二少爷和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在春江大饭店门口汇合,两人一同往火车站方向跑了。
也有一位熟人在火车站看到了二人。
但以为女人是白子墨新婚的妻子,且两人慌慌张张的,像是在赶车,便没有打招呼,也没看见上的是哪一趟车。
总之
知道了人是从火车站跑的。
这个“跑了”的性质,不是简单的离家出走,而是私奔。
但不知道跑去哪儿了。
听闻二少爷十三岁便去了北京读书。
读了国中,高中,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只是读了一年又不读了,在家荒废了一年,今年二十一岁。
宗兰只是想。
这二少爷定是个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男人。
自己选的大学,考上了,读了一年又不读了;自己选的媳妇,成亲了,新婚三日又跟别的女人跑了。
跑了倒好。
万一再是个歪瓜裂枣的,她岂不很冤
她,一个26岁名校毕业的女博士,一毕业便进了国内一等一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薪资可观。
工作一年,省吃俭用,还上了读书欠下的债务,还贷款买了一辆车,正处在蒸蒸日上的事业上升期。
只是还未享受几天无债一身轻的时光,当几天有闲钱在商场买衣服、喝下午茶的office dy,便被一个车祸撞进了民国的大宅门,成了宅门的小媳妇。
二少爷跑了,老爷太太四处寻不到人,心情十分不美丽,这两天,在饭桌上还要看脸色吃饭。
想想,她已经够冤了
约摸三点多钟,炕总算凉下去了一些,温温的刚刚好。
宗兰迷迷糊糊睡下,只是没睡多会儿,隔壁院子里的公鸡便打了一个响亮的鸣。
仿佛只是躺下眯了一会儿,一个弹指的功夫便又醒了过来。
看了一眼钟表,五点。
初冬的天亮得晚,像一抹浓稠的青灰色颜料,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慢慢化开了,成了青色、淡青色
炕已经彻底凉了下来,只剩捂在被褥间的那一点点暖意,宗兰裹紧了被子,又浑浑地睡下了。
约摸六点。
白家下人洗漱穿戴
宗兰独自一人躺在民国x年,雁京省春江市白家二少爷的偌大一张炕上,一如既往地辗转难眠。
正值初冬。
外边儿的冷气透过窗子渗进来,使得屋子里颇有几分寒意。
而炕又烧得火热。
宗兰盖了被子燥得难受,掀了被子没一会儿又手脚冰凉。
一会儿盖被、一会儿掀被,折腾了好一会儿便烦躁地下了炕,趿一双红色绣花鞋,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一杯凉茶喝下去,清凉解渴。
宗兰便又倒了一杯,坐下来一边打量这屋子,一边慢慢地嘬。
阴历十五,窗外圆月又大又亮。
月光透过一格一格的玻璃窗子洒进来,把整个屋子照得通亮。
这二少爷的屋子,宽敞简洁。
一进门,右侧是一面大炕,左侧则立了书橱、衣橱等家具,全部由厚实的红木制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对面放了一张半旧不新的书桌,桌上放着课本、钢笔、台灯等物品。
书桌旁则是一个崭新的梳妆台,镶了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镜子上贴了一个红红的“囍”字。
与二少爷的书桌新旧不一,显然是为了迎亲新加进来的。
房间一共三扇窗子,每一扇上都贴上了大大的“囍”字,新做的被子一律是大红色的,枕头上还绣了娟丽的鸳鸯,透着一股子浓浓的新婚气息
总之,是一个新婚的婚房。
而新郎显然是个学生。
要说这几天,她的人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
她穿越了。
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加班到凌晨一点的星期日的下班路上,她,张宗兰,疲劳驾驶出了车祸。
一个车祸,没把她撞进阴曹地府,倒把她撞回了一百年前,成了民国一个同名的女子,只不过换了个姓,改姓于。
白家二少爷的新婚妻子,这座宅邸的二少奶奶。
而一穿来,她便在这冒着新婚热乎气儿的屋子里,独守空房。
因为“她”的男人,跑了。
听说这妻子,也是二少爷自己选的。
是在老爷太太嫌宗兰家世不好,小小的反对了一下的情况下,二少爷坚持一定要娶的,还是二少爷的小学同学。
不是什么指腹为婚、拉郎配。
只是新婚第三日,在陪妻子回门的路上,他却走到一半忽然跑了
而这一跑,便是音信全无。
跑去了哪儿呢
这两天,白老爷派人四处打探,从众人口中拼凑出一个基本的事实。
那天,二少爷和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在春江大饭店门口汇合,两人一同往火车站方向跑了。
也有一位熟人在火车站看到了二人。
但以为女人是白子墨新婚的妻子,且两人慌慌张张的,像是在赶车,便没有打招呼,也没看见上的是哪一趟车。
总之
知道了人是从火车站跑的。
这个“跑了”的性质,不是简单的离家出走,而是私奔。
但不知道跑去哪儿了。
听闻二少爷十三岁便去了北京读书。
读了国中,高中,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只是读了一年又不读了,在家荒废了一年,今年二十一岁。
宗兰只是想。
这二少爷定是个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男人。
自己选的大学,考上了,读了一年又不读了;自己选的媳妇,成亲了,新婚三日又跟别的女人跑了。
跑了倒好。
万一再是个歪瓜裂枣的,她岂不很冤
她,一个26岁名校毕业的女博士,一毕业便进了国内一等一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薪资可观。
工作一年,省吃俭用,还上了读书欠下的债务,还贷款买了一辆车,正处在蒸蒸日上的事业上升期。
只是还未享受几天无债一身轻的时光,当几天有闲钱在商场买衣服、喝下午茶的office dy,便被一个车祸撞进了民国的大宅门,成了宅门的小媳妇。
二少爷跑了,老爷太太四处寻不到人,心情十分不美丽,这两天,在饭桌上还要看脸色吃饭。
想想,她已经够冤了
约摸三点多钟,炕总算凉下去了一些,温温的刚刚好。
宗兰迷迷糊糊睡下,只是没睡多会儿,隔壁院子里的公鸡便打了一个响亮的鸣。
仿佛只是躺下眯了一会儿,一个弹指的功夫便又醒了过来。
看了一眼钟表,五点。
初冬的天亮得晚,像一抹浓稠的青灰色颜料,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慢慢化开了,成了青色、淡青色
炕已经彻底凉了下来,只剩捂在被褥间的那一点点暖意,宗兰裹紧了被子,又浑浑地睡下了。
约摸六点。
白家下人洗漱穿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