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03庶姐 (2/2)
绝对不会说。
激起别人的保护欲,这是聪明女子的手段。钱姨娘在自己院子里用得很透。
盛世牡丹,清水白莲,各有风味,哪里都不例外。
遥在京城。
宫中的美人们为了新来的两朵水灵灵的小莲花,一个个绞碎了无数手绢,帝王本不长情,多了两个,又要被分薄了宠爱,就连太后都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你说我这是为了什么皇帝他就这么对老身连商量一句都没有”宫中多年,太后即便愤怒也保持着典雅的风度,离得远些的宫人们绝对认为“太后又找刘嬷嬷聊天呢”。
“娘娘息怒,陛下还年轻,或许是天降的缘分呢,才对杨家娘子一见钟情了”刘嬷嬷只能顺着安抚,“可我看那李家的娘子,模样、气质、才学,一点也不必杨家的差,陛下见了,定能理解娘娘的苦心。”
太后呵笑着摇了摇头,“素云,皇帝已经大了”年龄大了,心也大了。可是不管如何,李家已经没什么男子拿的出手了,必须有人进宫,否则,等她一旦故去,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了。
“叩见太后娘娘,娘娘,陛下定下两位娘子份位了。”用熟了的老人凑上来禀报。
“说。”
“李家娘子被封为美人,杨家娘子是婕妤。”
“啪”太后摔了杯子。五品美人,三品婕妤,皇帝是在摆脸色给她哪后宫人数不少,但是得了有品级的不过寥寥几个,高位的妃嫔更是一只手数的过来
太后深吸了一口气,“素云,透露出去,今年千秋节,命妇们携女觐见。”
“是,娘娘。”刘嬷嬷低眉顺眼地应了,不知今年又轮到哪家哭、哪家笑了,心里想着,依然慢慢给太后捶腿,面上没有丝毫异状。
皇帝登基将近十年,宫中主位空缺,向来是淑妃和贤妃一同理事,王昭仪和秦淑媛协助。不是不给皇帝大婚,而是定下人选承受不起皇帝的“克妻命”。
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未来的太子妃预备定中书令家的姑娘,结果中书令贪污罪名一朝被揭开,先帝直接废了中书令一职,婚约也不算数了。
登基之初地帝位不稳,原先最得意的二皇子在一旁虎视眈眈,皇后原本想着在兵部尚书之女和太傅之女两者选其一,偏偏两家嫡女同时抱病,一家摔了腿,另一家的直接风寒入体未能熬太久,于是,皇后人选暂缓。
第三回,太后干脆选了将门虎女,可惜纳彩问名的正使还没选好,边关告急,朝堂争论不休,虎女直接代父守卫边关了。
这一次该是第四回了。
书房,茶香杳杳,妖娆的美人在阶下磨墨。
年轻的帝王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随意打开一本新的折子。
他敬这位嫡母和养母,可是身位太后,干涉朝堂太过并非好事,中书令已经被废置,无需再多一位平章事。
朱笔一圈,换了另一本。
宫外,杨尚书的动作很快,女儿入宫第二日便上了折子避嫌。被推举当平章事大权在握指日可待哼,他连尚书的位子都岌岌可危要守不住了
他的速度必须得快,他的同僚们一个个正摩拳擦掌、虎视眈眈
陛下的臣子自然不能随意骂,不懂事的外戚么,呵呵他要是不留神,绝对被骂的狗血淋头不知多少人准备好了在东宫门口死谏一个当历史名臣的好机会啊,谁高兴放过
杨尚书自然不会给自己青史留名了、却偏偏被人骂进佞臣传的机会,带着还想入宫给太后和女儿留个念想的夫人火速离开京城避嫌。
至于女儿,外出和陛下偶遇了,然后一起避雨了,然后一笑留情了,他还能嫌弃三品的份位太低么
激起别人的保护欲,这是聪明女子的手段。钱姨娘在自己院子里用得很透。
盛世牡丹,清水白莲,各有风味,哪里都不例外。
遥在京城。
宫中的美人们为了新来的两朵水灵灵的小莲花,一个个绞碎了无数手绢,帝王本不长情,多了两个,又要被分薄了宠爱,就连太后都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你说我这是为了什么皇帝他就这么对老身连商量一句都没有”宫中多年,太后即便愤怒也保持着典雅的风度,离得远些的宫人们绝对认为“太后又找刘嬷嬷聊天呢”。
“娘娘息怒,陛下还年轻,或许是天降的缘分呢,才对杨家娘子一见钟情了”刘嬷嬷只能顺着安抚,“可我看那李家的娘子,模样、气质、才学,一点也不必杨家的差,陛下见了,定能理解娘娘的苦心。”
太后呵笑着摇了摇头,“素云,皇帝已经大了”年龄大了,心也大了。可是不管如何,李家已经没什么男子拿的出手了,必须有人进宫,否则,等她一旦故去,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了。
“叩见太后娘娘,娘娘,陛下定下两位娘子份位了。”用熟了的老人凑上来禀报。
“说。”
“李家娘子被封为美人,杨家娘子是婕妤。”
“啪”太后摔了杯子。五品美人,三品婕妤,皇帝是在摆脸色给她哪后宫人数不少,但是得了有品级的不过寥寥几个,高位的妃嫔更是一只手数的过来
太后深吸了一口气,“素云,透露出去,今年千秋节,命妇们携女觐见。”
“是,娘娘。”刘嬷嬷低眉顺眼地应了,不知今年又轮到哪家哭、哪家笑了,心里想着,依然慢慢给太后捶腿,面上没有丝毫异状。
皇帝登基将近十年,宫中主位空缺,向来是淑妃和贤妃一同理事,王昭仪和秦淑媛协助。不是不给皇帝大婚,而是定下人选承受不起皇帝的“克妻命”。
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未来的太子妃预备定中书令家的姑娘,结果中书令贪污罪名一朝被揭开,先帝直接废了中书令一职,婚约也不算数了。
登基之初地帝位不稳,原先最得意的二皇子在一旁虎视眈眈,皇后原本想着在兵部尚书之女和太傅之女两者选其一,偏偏两家嫡女同时抱病,一家摔了腿,另一家的直接风寒入体未能熬太久,于是,皇后人选暂缓。
第三回,太后干脆选了将门虎女,可惜纳彩问名的正使还没选好,边关告急,朝堂争论不休,虎女直接代父守卫边关了。
这一次该是第四回了。
书房,茶香杳杳,妖娆的美人在阶下磨墨。
年轻的帝王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随意打开一本新的折子。
他敬这位嫡母和养母,可是身位太后,干涉朝堂太过并非好事,中书令已经被废置,无需再多一位平章事。
朱笔一圈,换了另一本。
宫外,杨尚书的动作很快,女儿入宫第二日便上了折子避嫌。被推举当平章事大权在握指日可待哼,他连尚书的位子都岌岌可危要守不住了
他的速度必须得快,他的同僚们一个个正摩拳擦掌、虎视眈眈
陛下的臣子自然不能随意骂,不懂事的外戚么,呵呵他要是不留神,绝对被骂的狗血淋头不知多少人准备好了在东宫门口死谏一个当历史名臣的好机会啊,谁高兴放过
杨尚书自然不会给自己青史留名了、却偏偏被人骂进佞臣传的机会,带着还想入宫给太后和女儿留个念想的夫人火速离开京城避嫌。
至于女儿,外出和陛下偶遇了,然后一起避雨了,然后一笑留情了,他还能嫌弃三品的份位太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