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摸瓜想要弄清楚对方的目的,但可惜对方除了按时将他们的情况写信汇报给京城那边,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举动。
而一年前墨姝通过在京城的大米终于弄清楚了对方的身份,安伯候世子,更让墨姝惊讶的是这个世子很早就关注他们了,甚至程平当初所见的那个左耳后有黑痣的男人应该也是这个安伯候世子金建成。
让墨姝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和对方接触,甚至对方身边的人,他们都从没有接触过,可这个人却一直坚持不懈的监督他们,时刻想要掌握安安的行踪。
无论这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对安安异常关注,墨姝他们都对这个人充满了警惕之心,只是现在距离遥远,对方也没有动作,他们只能暗暗蛰伏等待。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消息墨姝和安安心中都明白,那就是还有另外一个有权势的人在关注安安,不过和金建成不同的是这个人在暗中帮助安安。
京城里大米的学堂出了几个考中进士的学子后愈发火热,以至于大米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能够接触一些年纪小的勋贵和官家子弟,再加上大米因材施教的天分和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他对付那种不听话或者叛逆少年很有一套,在大米和一个勋贵子弟成为至交好友又帮助对方的弟弟迷途知返后,大米开始接触纨绔圈子。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各家各户的最受宠或最不受宠的,大米温和的性子和包容的教育理念很受这些人的喜爱,时间长了大米渐渐在权贵中有了几分消息来源。
这些年纪不算大,又成天喜欢吃喝玩乐的少年们之间消息流通非常快速,大米跟着免不了知道了许多内部消息。
比如当年安安状元出身本来就是要进入翰林院的,但谁知安伯候横插一杠差点让安安直接被冷藏了,后来还是吏部尚书突然问及,顺手就将安安给安排在了南边,又因当时在场的另一个吏部官员提了一句小麦,尚书大人也顺着给小麦指了一个地方,还笑言兄弟俩一南一北正好守护边界。
当时那个纨绔说的时候不过是当个乐子提起,可涉及到安伯候和没有进翰林院的新科状元,大米当时就猜到了是安安和小麦,不过对方也不过是偶然提及,大米也没有那个脸面到对方跟前问清楚详情,所以也只是原本原的将这个消息告知墨姝。
不过这也足够了,墨姝没多久就收到崔夫人的信件,崔夫人信中说道安安应该是入了新帝的眼,吏部尚书本人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无缘无故帮着安安两人,所以只可能是新帝给了吏部尚书这个示意。
崔夫人信中说新帝是世家出身,当年能够顺利登基和他家关系交好的世家也是出了力气的,所以新帝登基以后这些世家都被大肆封赏了,以至于朝中的官员大多都是世家出身,官员之间党派林立,利益链条复杂,新帝恐怕是察觉出来想要改变了。
墨姝不由想起当年崔夫人对皇帝这个位置的几句浅言,所谓孤家寡人,墨姝想现在她是能够猜测一二的。
一个世家出身的皇帝真的做到了将自己推上权利顶峰,可他成为皇帝以后呢难道他还是那个全心全意为家族的世家子
怕是不太可能吧,毕竟做了皇帝,以后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才是皇族,兄弟姐妹或者家族那些人不过是宗室。
皇帝想要牢牢地将江山掌握在自家手里,就必须有钱有人,这些东西以前是家族给,可现在他有了江山,为了他的江山他再不会要家族太多的东西,反而是要慢慢和家族隔开,毕竟江山是一个人的江山,而不是一个家族的江山。
所以当了几年皇帝的新帝必然是不喜欢朝堂上满满的世家,他必须培植自己的亲信,自己的势力,而类似安安这种的寒门子弟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恰当的选择。
怪不得新帝刚登基就要开设科举,墨姝觉得这个皇帝应该算得上一个很精明的人了,他非常清晰的明白自己必须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也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传承这份荣光。
好吧,不管安安是不是真的入了皇帝的眼,现在对安安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毕竟一个正六品的官员在这里完全不显山露水,上头还有一个需要全力辅佐的知府,只能说安安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而一年前墨姝通过在京城的大米终于弄清楚了对方的身份,安伯候世子,更让墨姝惊讶的是这个世子很早就关注他们了,甚至程平当初所见的那个左耳后有黑痣的男人应该也是这个安伯候世子金建成。
让墨姝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和对方接触,甚至对方身边的人,他们都从没有接触过,可这个人却一直坚持不懈的监督他们,时刻想要掌握安安的行踪。
无论这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对安安异常关注,墨姝他们都对这个人充满了警惕之心,只是现在距离遥远,对方也没有动作,他们只能暗暗蛰伏等待。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消息墨姝和安安心中都明白,那就是还有另外一个有权势的人在关注安安,不过和金建成不同的是这个人在暗中帮助安安。
京城里大米的学堂出了几个考中进士的学子后愈发火热,以至于大米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能够接触一些年纪小的勋贵和官家子弟,再加上大米因材施教的天分和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他对付那种不听话或者叛逆少年很有一套,在大米和一个勋贵子弟成为至交好友又帮助对方的弟弟迷途知返后,大米开始接触纨绔圈子。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各家各户的最受宠或最不受宠的,大米温和的性子和包容的教育理念很受这些人的喜爱,时间长了大米渐渐在权贵中有了几分消息来源。
这些年纪不算大,又成天喜欢吃喝玩乐的少年们之间消息流通非常快速,大米跟着免不了知道了许多内部消息。
比如当年安安状元出身本来就是要进入翰林院的,但谁知安伯候横插一杠差点让安安直接被冷藏了,后来还是吏部尚书突然问及,顺手就将安安给安排在了南边,又因当时在场的另一个吏部官员提了一句小麦,尚书大人也顺着给小麦指了一个地方,还笑言兄弟俩一南一北正好守护边界。
当时那个纨绔说的时候不过是当个乐子提起,可涉及到安伯候和没有进翰林院的新科状元,大米当时就猜到了是安安和小麦,不过对方也不过是偶然提及,大米也没有那个脸面到对方跟前问清楚详情,所以也只是原本原的将这个消息告知墨姝。
不过这也足够了,墨姝没多久就收到崔夫人的信件,崔夫人信中说道安安应该是入了新帝的眼,吏部尚书本人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无缘无故帮着安安两人,所以只可能是新帝给了吏部尚书这个示意。
崔夫人信中说新帝是世家出身,当年能够顺利登基和他家关系交好的世家也是出了力气的,所以新帝登基以后这些世家都被大肆封赏了,以至于朝中的官员大多都是世家出身,官员之间党派林立,利益链条复杂,新帝恐怕是察觉出来想要改变了。
墨姝不由想起当年崔夫人对皇帝这个位置的几句浅言,所谓孤家寡人,墨姝想现在她是能够猜测一二的。
一个世家出身的皇帝真的做到了将自己推上权利顶峰,可他成为皇帝以后呢难道他还是那个全心全意为家族的世家子
怕是不太可能吧,毕竟做了皇帝,以后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才是皇族,兄弟姐妹或者家族那些人不过是宗室。
皇帝想要牢牢地将江山掌握在自家手里,就必须有钱有人,这些东西以前是家族给,可现在他有了江山,为了他的江山他再不会要家族太多的东西,反而是要慢慢和家族隔开,毕竟江山是一个人的江山,而不是一个家族的江山。
所以当了几年皇帝的新帝必然是不喜欢朝堂上满满的世家,他必须培植自己的亲信,自己的势力,而类似安安这种的寒门子弟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恰当的选择。
怪不得新帝刚登基就要开设科举,墨姝觉得这个皇帝应该算得上一个很精明的人了,他非常清晰的明白自己必须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也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传承这份荣光。
好吧,不管安安是不是真的入了皇帝的眼,现在对安安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毕竟一个正六品的官员在这里完全不显山露水,上头还有一个需要全力辅佐的知府,只能说安安的考验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