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姝听了以后不由露出几分深思,两个孩子这一南一北距离如此遥远,这是不是也是那个势力的算计
没几天安安就告诉他们那边来人催促让他们赶快前往任上,墨姝点了点头赶忙去收拾行李。
不过临走之前她还是去找了那个乞儿问了程平那边的消息,刚好碰到小乞儿生病,墨姝给请了大夫,小乞儿醒来以后告诉墨姝曾有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去找过程平,然后没多久程平一家人就收拾了东西去了外地。
墨姝赶忙追问那个男子的容貌特征,小乞儿顿了顿这才说道,“那位公子又瘦又高,穿着贵气,面容白皙俊俏,说的京城本地方言”小乞儿顿了顿接着说道,“那公子的左耳后有一颗黑痣,侧面看很明显。”
墨姝记住了小乞儿话语中那位公子的特征,然后回了家告诉安安几人。
几天后一行人坐着马车出了京城,墨姝和安安一路往南,崔夫人和小麦一路往北,大米则留在京城照看他们的院子、学堂和墨姝的吃食店铺。
墨姝和安安花了一个月才到达詹台县,真正到达的时候墨姝几乎不敢相信这么荒凉的地方竟然是一贯以富饶出名的南边,不过想想深圳当初也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墨姝顿时也觉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更让墨姝意外的是安安在到达以后非常有县令的气势,倒不是说安安讲究官威,而是安安很有脚踏实地干工作的想法,她先进行了人口普查,然后又做了土地登记。
当然如果是别的时候这样的动作可能很艰难,但要知道这里是经历过洪灾没几年的,很多本地人都在那场洪灾中丧生,很多本地人也在那时候成为孤家寡人,所以现在这里的居民除了少部分原住民,大多是外地逃难过来的人,看重的是这里肥沃的土地,至于未来会不会还有洪灾,他们表示他们这样的人,能多活一天就是赚了,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所以安安的人口普查对他们来说也算一个好消息,因为安安让人放出风声说登记了以后会上报,以后这些外地人很可能登记以后就变成了官府承认的本地居民,会发放官家的户籍。
至于土地登记,安安直接说因为洪水很多土地资料丢失,所以需要重新进行登记和核实,安安也不怕有人伪造文书之类的,她是收费性办理,并且土地登记以后还要纳税,因为北边前年遭了旱,当朝为了安定增加了南边的赋税,安安觉得现在也不会有人愿意当一个冤大头。
当然财大气粗的除外,不过这些毕竟是少数,安安还可以找登记在册的原住民去核实。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会隐瞒不报,比如一个村落有五百亩地,故意说只有三百亩,剩下的两百亩就隐藏下来了。
这一点安安也有对策,她找了衙役们进行土地丈量和登记,并且贴出公告,没有人认领的土地一律归县衙,公告一个月,衙役去村落宣传一个月,两个月后还没有人前来认领,那就是无主地,以后再有人过来认领县衙也是不认的。
安安这样强硬的作风自然也是有风险的,并且一个弄不好还容易被人抓到把柄,可让墨姝惊叹的是安安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直接收服了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对方旗帜鲜明的支持安安的这些政策,又是出钱又是出力。
墨姝也见过几次对方那边的女眷,见了她这个老太太也是相当热情知礼,甚至隐晦的提出愿意将家中长女许配给安安。
墨姝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吃惊,不过那是在京城的时候,现在两年过去她早已淡定很多,直接告诉对方京郊白云寺的高僧曾给安安看过相,说他必须过了三十再成亲,否则容易克了未来娘子和子女。
说着墨姝还一脸忧愁的看向对方深深叹了一口气,“就是您家里愿意我们家也不肯的,子孙是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好在孩子还有哥哥和弟弟,总不至于将来孤身一人”墨姝已经可以熟练的外人面前扮演这个明明急切想要孙子女,却不得不因为儿子的命格而退让的古代老太太。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不在乎闺女的性命还想促成这门亲事的,可墨姝的子孙大计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对方会下意识忽略,墨姝却是一脸这就是重中之重的态度,这样一来再是厚脸皮的也要顾虑墨姝会不会因为他们强塞女儿而觉得他们要让她家安安断子绝孙,从而引得她勃然大怒,两家直接成为仇人。
没几天安安就告诉他们那边来人催促让他们赶快前往任上,墨姝点了点头赶忙去收拾行李。
不过临走之前她还是去找了那个乞儿问了程平那边的消息,刚好碰到小乞儿生病,墨姝给请了大夫,小乞儿醒来以后告诉墨姝曾有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去找过程平,然后没多久程平一家人就收拾了东西去了外地。
墨姝赶忙追问那个男子的容貌特征,小乞儿顿了顿这才说道,“那位公子又瘦又高,穿着贵气,面容白皙俊俏,说的京城本地方言”小乞儿顿了顿接着说道,“那公子的左耳后有一颗黑痣,侧面看很明显。”
墨姝记住了小乞儿话语中那位公子的特征,然后回了家告诉安安几人。
几天后一行人坐着马车出了京城,墨姝和安安一路往南,崔夫人和小麦一路往北,大米则留在京城照看他们的院子、学堂和墨姝的吃食店铺。
墨姝和安安花了一个月才到达詹台县,真正到达的时候墨姝几乎不敢相信这么荒凉的地方竟然是一贯以富饶出名的南边,不过想想深圳当初也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墨姝顿时也觉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更让墨姝意外的是安安在到达以后非常有县令的气势,倒不是说安安讲究官威,而是安安很有脚踏实地干工作的想法,她先进行了人口普查,然后又做了土地登记。
当然如果是别的时候这样的动作可能很艰难,但要知道这里是经历过洪灾没几年的,很多本地人都在那场洪灾中丧生,很多本地人也在那时候成为孤家寡人,所以现在这里的居民除了少部分原住民,大多是外地逃难过来的人,看重的是这里肥沃的土地,至于未来会不会还有洪灾,他们表示他们这样的人,能多活一天就是赚了,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所以安安的人口普查对他们来说也算一个好消息,因为安安让人放出风声说登记了以后会上报,以后这些外地人很可能登记以后就变成了官府承认的本地居民,会发放官家的户籍。
至于土地登记,安安直接说因为洪水很多土地资料丢失,所以需要重新进行登记和核实,安安也不怕有人伪造文书之类的,她是收费性办理,并且土地登记以后还要纳税,因为北边前年遭了旱,当朝为了安定增加了南边的赋税,安安觉得现在也不会有人愿意当一个冤大头。
当然财大气粗的除外,不过这些毕竟是少数,安安还可以找登记在册的原住民去核实。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会隐瞒不报,比如一个村落有五百亩地,故意说只有三百亩,剩下的两百亩就隐藏下来了。
这一点安安也有对策,她找了衙役们进行土地丈量和登记,并且贴出公告,没有人认领的土地一律归县衙,公告一个月,衙役去村落宣传一个月,两个月后还没有人前来认领,那就是无主地,以后再有人过来认领县衙也是不认的。
安安这样强硬的作风自然也是有风险的,并且一个弄不好还容易被人抓到把柄,可让墨姝惊叹的是安安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直接收服了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对方旗帜鲜明的支持安安的这些政策,又是出钱又是出力。
墨姝也见过几次对方那边的女眷,见了她这个老太太也是相当热情知礼,甚至隐晦的提出愿意将家中长女许配给安安。
墨姝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吃惊,不过那是在京城的时候,现在两年过去她早已淡定很多,直接告诉对方京郊白云寺的高僧曾给安安看过相,说他必须过了三十再成亲,否则容易克了未来娘子和子女。
说着墨姝还一脸忧愁的看向对方深深叹了一口气,“就是您家里愿意我们家也不肯的,子孙是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好在孩子还有哥哥和弟弟,总不至于将来孤身一人”墨姝已经可以熟练的外人面前扮演这个明明急切想要孙子女,却不得不因为儿子的命格而退让的古代老太太。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不在乎闺女的性命还想促成这门亲事的,可墨姝的子孙大计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对方会下意识忽略,墨姝却是一脸这就是重中之重的态度,这样一来再是厚脸皮的也要顾虑墨姝会不会因为他们强塞女儿而觉得他们要让她家安安断子绝孙,从而引得她勃然大怒,两家直接成为仇人。